4.分析与讨论 (1)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作出结论式的回答。研究的结论应具 有客观性,结论应从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应该是经过提炼的、最主要的东西,并用准确 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述 (2)解释。对硏究结果和结论进行原因的分析或从理论上给予解释。收集有关领域的 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研究结果中有价值的结果:学习有关领域的理论,进 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认识在这一阶段显得特别重要 (3)建议。根据硏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工作提出建议。建议应该从调査的结果 出发,应该是有依据的,切合实际的同时又是可行的。 (4)存在问题。在对研究全过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设计上和实际研究过程 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是正常的,自然的。说明研究上存在的问题 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交代清楚研究中的问题比掩盖问题聪明得多。 (5)新的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提出为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还需要 硏究的课题。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一开始提出的研究课题,经过指定计划、实施研 究、总结整理获得了对问题的结论性认识。但是对事物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这时研究者提出 新的课题,再一次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总结整理,获得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再提出新的问 题一一如此螺旋式地上升,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某些较短小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结果和讨论两部分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作为“结果和 讨论”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表达结果的同时,也对结果进行讨论。尤其是在专业刊物上 发表的一些简单的研究报告,更经常地采用这种形式。它们一般边陈述研究结果,边讨论结 果的含义和应用,然后再指出结果的局限性,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 但是,如果一项调查研究的内容比较多,结果比较复杂,则往往将结果与讨论两部分分 开 5.小结。许多较长的研究报告中通常包括一个非常简短的小结,即对前面部分的主要 内容做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但目前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通常以摘要来代替小 结。摘要是一种更加简明扼要的小结。 (四)其它 参考文献资料。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一一列举文中引用主要参考资料的来源,这 样既可以表示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参考的资料来源。参考资料的 来源应列出作者姓名(如有多个作者,常仅列第一作者姓名,后加“等”字)、文章篇名或 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日期或出版年份、册数、页数等 报告中所列的参考资料目录对于读者是十分有用的信息来源,可使读者循着或超越作者 的研究思路,对某个问题或现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报告的作者应该像校阅报告正 文一样,认真地校阅参考资料目录,以免出现差错,无法査找 2.附录。如问卷与评分标准。在“研究的方法”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调查 用的全部题目一一列出。有时对每一题目的评定和同类题目进行合并的办法也不能具体加以 说明。为了让读者了解具体情况,可以附录的形式在研究报告的正文后面加以表述 三、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般而言,定量调查报告的格式可有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按出现顺序,一般 均包含题目、作者与单位署名、摘要、文献综述、问题、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 结论、小结、参考资料目录等成分。当然,报告中对于上述成分的标题分类可各有不同,比 如,有人把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甚至假设结合在一个标题之下,或把结果、结论与讨论结
4.分析与讨论 (1)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作出结论式的回答。研究的结论应具 有客观性,结论应从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应该是经过提炼的、最主要的东西,并用准确、 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述。 (2)解释。对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原因的分析或从理论上给予解释。收集有关领域的 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研究结果中有价值的结果;学习有关领域的理论,进 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认识在这一阶段显得特别重要。 (3)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工作提出建议。建议应该从调查的结果 出发,应该是有依据的,切合实际的同时又是可行的。 (4)存在问题。在对研究全过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设计上和实际研究过程 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是正常的,自然的。说明研究上存在的问题 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交代清楚研究中的问题比掩盖问题聪明得多。 (5)新的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提出为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还需要 研究的课题。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一开始提出的研究课题,经过指定计划、实施研 究、总结整理获得了对问题的结论性认识。但是对事物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这时研究者提出 新的课题,再一次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总结整理,获得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再提出新的问 题——如此螺旋式地上升,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某些较短小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结果和讨论两部分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作为“结果和 讨论”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表达结果的同时,也对结果进行讨论。尤其是在专业刊物上 发表的一些简单的研究报告,更经常地采用这种形式。它们一般边陈述研究结果,边讨论结 果的含义和应用,然后再指出结果的局限性,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 但是,如果一项调查研究的内容比较多,结果比较复杂,则往往将结果与讨论两部分分 开。 5.小结。许多较长的研究报告中通常包括一个非常简短的小结,即对前面部分的主要 内容做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但目前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通常以摘要来代替小 结。摘要是一种更加简明扼要的小结。 (四)其它 1.参考文献资料。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一一列举文中引用主要参考资料的来源,这 样既可以表示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参考的资料来源。参考资料的 来源应列出作者姓名(如有多个作者,常仅列第一作者姓名,后加“等”字)、文章篇名或 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日期或出版年份、册数、页数等。 报告中所列的参考资料目录对于读者是十分有用的信息来源,可使读者循着或超越作者 的研究思路,对某个问题或现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报告的作者应该像校阅报告正 文一样,认真地校阅参考资料目录,以免出现差错,无法查找。 2.附录。如问卷与评分标准。在“研究的方法”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调查 用的全部题目一一列出。有时对每一题目的评定和同类题目进行合并的办法也不能具体加以 说明。为了让读者了解具体情况,可以附录的形式在研究报告的正文后面加以表述。 三、定量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般而言,定量调查报告的格式可有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按出现顺序,一般 均包含题目、作者与单位署名、摘要、文献综述、问题、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 结论、小结、参考资料目录等成分。当然,报告中对于上述成分的标题分类可各有不同,比 如,有人把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甚至假设结合在一个标题之下,或把结果、结论与讨论结
合在一起,甚至有人仅把全文分为三大段:前言、主体与结语,但具体内容均应包含上述主 要成分 上述主要成分的出现虽有相对的规律,但在撰写过程中不一定完全以此先后顺序来写 例如,题目和摘要往往最先出现,但却常需要在全文落成之后才能定型,尤其是摘要,最 好是在其他部分均已写完之后再写。否则,很难真正概括全文的重要内容。下面具体介绍 这三个主要成分的写作格式 (一)题目 调査报告的题目应用一句话尽可能反映出研究的对象、内容、问题和类型。报告的题目 应在全文写完后再作最后的调整。报告的题目可能是在研究过程中想到的,或是在写作过程 中,甚至在从事研究之前就已考虑好的。作者应在文章写完之后,再对原来考虑的题目细加 斟酌,考察它是否能作为全文的简明概括的表述 定量调査报告题目的写作有单行标题与双行标题两种形式(定量调查报告题目的写作 格式也适用于定性调查报告)。 单行标题。即只有一个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采用类似公文标题的写法,由事由 和文种两个部分构成,并用“关于”两字领起,如《关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质的调 査报告》、《关于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査报告》等:一种称为文章式标题,一般 是标明通过调査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 2.双行标题。双行标题都由正题、副题组成,一般是正题揭示调查报告的主旨或思想 意义,副题标明调查的事项、范围,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 高——北京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査报告》、《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九 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试用情况调查报告》、《家长、学生家教观念 的对比研究——对昆明市14所中小学校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部分 1.前言 前言是定量调査报告的开头部分,一般都写得简明扼要,其内容或交代调查的目的 背景,或概述调査对象的基本情况,或说明调査的时间、地点、范围、经过和方法等,或 提示全文的主旨,视实际需要和作者的构思而定 2.主体 主体部分是定量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由于内容不同,写法也各异,但都要求做到条 理清楚,必要时可列小标题 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综合结构。 (1)横式结构法 根据调査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这种组织 形式叫横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材料是相互并列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所以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2)纵式结构法 根据事情发展的始末顺序或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前后有序的组织调查材料,叫纵式 结构法。纵式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前面部分常常是后边部分的前提 和条件,后边部分往往是前边部分的进展和发展结果,次序一乱,就会弄得眉目不清,条 理紊乱。其写作思路或者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展开,或者显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3)综合结构法 内容较为复杂的定量调查报告往往采用综合结构,如一篇调查报告在整体上可是纵式 结构,表现为几个逐层推进的部分;而局部又是横式结构,分成并列的几点来写
合在一起,甚至有人仅把全文分为三大段:前言、主体与结语,但具体内容均应包含上述主 要成分。 上述主要成分的出现虽有相对的规律,但在撰写过程中不一定完全以此先后顺序来写。 例如,题目和摘要往往最先出现,但却常需要在全文落成之后才能定型,尤其是摘要,最 好是在其他部分均已写完之后再写。否则,很难真正概括全文的重要内容。下面具体介绍 这三个主要成分的写作格式: (一)题目 调查报告的题目应用一句话尽可能反映出研究的对象、内容、问题和类型。报告的题目 应在全文写完后再作最后的调整。报告的题目可能是在研究过程中想到的,或是在写作过程 中,甚至在从事研究之前就已考虑好的。作者应在文章写完之后,再对原来考虑的题目细加 斟酌,考察它是否能作为全文的简明概括的表述。 定量调查报告题目的写作有单行标题与双行标题两种形式(定量调查报告题目的写作 格式也适用于定性调查报告)。 1.单行标题。即只有一个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采用类似公文标题的写法,由事由 和文种两个部分构成,并用“关于”两字领起,如《关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质的调 查报告》、《关于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报告》等;一种称为文章式标题,一般 是标明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 增加教育投入》。 2.双行标题。双行标题都由正题、副题组成,一般是正题揭示调查报告的主旨或思想 意义,副题标明调查的事项、范围,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 高——北京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报告》、《加强劳动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九 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试用情况调查报告》、《家长、学生家教观念 的对比研究——对昆明市 14 所中小学校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部分 1.前言 前言是定量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一般都写得简明扼要,其内容或交代调查的目的, 背景,或概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或说明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经过和方法等,或 提示全文的主旨,视实际需要和作者的构思而定。 2.主体 主体部分是定量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由于内容不同,写法也各异,但都要求做到条 理清楚,必要时可列小标题。 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综合结构。 (1)横式结构法 根据调查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这种组织 形式叫横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材料是相互并列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所以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2)纵式结构法 根据事情发展的始末顺序或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前后有序的组织调查材料,叫纵式 结构法。纵式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前面部分常常是后边部分的前提 和条件,后边部分往往是前边部分的进展和发展结果,次序一乱,就会弄得眉目不清,条 理紊乱。其写作思路或者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展开,或者显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等。 (3)综合结构法 内容较为复杂的定量调查报告往往采用综合结构,如一篇调查报告在整体上可是纵式 结构,表现为几个逐层推进的部分;而局部又是横式结构,分成并列的几点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