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教学目标:了解观察法的步骤和类型;掌握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理解观察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表的设计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ε 主要条件。”(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页)与其他方法 样,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当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手段和功能都是随着科学 的发展而发展的。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观察的 意义、特点、类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 描述教育现象中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 最基本、最普遍、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与其它方法的区别
第四章 观察法 1 第四章 观察法 教学目标:了解观察法的步骤和类型;掌握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理解观察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表的设计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 主要条件。”(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 页)与其他方法一 样,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当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手段和功能都是随着科学 的发展而发展的。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观察的 意义、特点、类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 描述教育现象中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 最基本、最普遍、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 与其它方法的区别
第四章观察法 观察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 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④ 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 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科学观察 日常生活观察 有预定计划、有目的 自发性、无目的 有选择对象、有重点 偶然性、无重点 要作严格详细可量化的记录 不要求严格记录 (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来划分。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 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则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 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自然观察能搜集到 研究对象在日带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 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能使硏究者获得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的事实和资 料,但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来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直 接观察,后者则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像机、摄像仪、照相设备等进行
第四章 观察法 2 观察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 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④ 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 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2、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科学观察 日常生活观察 有预定计划、有目的 自发性、无目的 有选择对象、有重点 偶然性、无重点 要作严格详细可量化的记录 不要求严格记录 (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来划分。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 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则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 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自然观察能搜集到 研究对象在日带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 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能使研究者获得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的事实和资 料,但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来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直 接观察,后者则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像机、摄像仪、照相设备等)进行
第四章观察法 观察和记录,或根据事发后留下的痕迹(如照片、录象)进行观察。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 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凭借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到通过仪器作为中介来进行观察,是观察法发展 必然趋势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以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来划分。参与观察即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 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的不同,参与 观察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即局外观察,指观察者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显然,参与观察 能搜集到较为完整且具有深度的资料,但易带主观情感成分,而且比较费时、难度较大。 4.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观察法可划分为有结构观 察和无结构观察。较之无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定、翔实的资料,并可进行定量 和对比分析,但缺乏弹性,比较费时。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是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来划 分的。其中,叙述观察指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日记描述法、 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等属于这种方法;取样观察指依据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 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指按照事先制定 好对行为的评价量表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 6、时间取样、个人取样、事件取样 以取样方式为标准来划分。在选定时间内对对象的行为表现和现象做观察和记录(事件的 有、无、多少等)。个人取样指单个被试连续取样,规定时间内其行为、事件的表现。事件取
第四章 观察法 3 观察和记录,或根据事发后留下的痕迹(如照片、录象)进行观察。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 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凭借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到通过仪器作为中介来进行观察,是观察法发展 的必然趋势。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以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来划分。参与观察即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 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的不同,参与 观察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即局外观察,指观察者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显然,参与观察 能搜集到较为完整且具有深度的资料,但易带主观情感成分,而且比较费时、难度较大。 4.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观察法可划分为有结构观 察和无结构观察。较之无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定、翔实的资料,并可进行定量 和对比分析,但缺乏弹性,比较费时。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是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来划 分的。其中,叙述观察指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日记描述法、 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等属于这种方法;取样观察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 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指按照事先制定 好对行为的评价量表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 6、时间取样、个人取样、事件取样 以取样方式为标准来划分。在选定时间内对对象的行为表现和现象做观察和记录(事件的 有、无、多少等)。个人取样指单个被试连续取样,规定时间内其行为、事件的表现。事件取
第四章观察法 样是对预定的行为或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即事件的过程 和规律。时间取样是在选定的时间内对观察对象的各种行为作观察和记录 7、日常观察(随机观察)和科学观察 根据观察是否有科学性(是否有计划、有目的)来划分。前者自发、偶然和随意的观察, 不系统、不深入,科学性差;后者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科学的观察。 观察法的步骤和主要准备工作 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方式、设备和记录手段;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培训、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 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 进行观察并作记录(摄像、完成观察表、作笔记等) 整理观察结果 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在进行观察之前,除了明确观察目的外,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1.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 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非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的表现,指形体为主的动作行为。如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是否乐意与其他同学合作等。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
第四章 观察法 4 样是对预定的行为或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即事件的过程 和规律。时间取样是在选定的时间内对观察对象的各种行为作观察和记录。 7、日常观察(随机观察)和科学观察 根据观察是否有科学性(是否有计划、有目的)来划分。前者自发、偶然和随意的观察, 不系统、不深入,科学性差;后者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科学的观察。 二、观察法的步骤和主要准备工作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方式、设备和记录手段;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培训、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 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 进行观察并作记录(摄像、完成观察表、作笔记等); 整理观察结果; 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在进行观察之前, 除了明确观察目的外,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⒈ 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 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非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的表现,指形体为主的动作行为。如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是否乐意与其他同学合作等。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
第四章观察法 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 间的距离关系 应对观察内容下操作性定义,如对五年级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这一抽象概念下具体的 定义: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敢于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 学习和讨论等。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了观察对象外,还要在时间、 内容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表8-3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表5-1观察取样方法及其特点 取样方法 特点 时间取样考察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事件的有无、多少) 事件取样对预定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事件的过程和规律) 个人取样选择某一特定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有重点的考察 3.准备观察仪器 教育技术研究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常常使用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 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杋、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 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 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 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第四章 观察法 5 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 间的距离关系。 应对观察内容下操作性定义,如对五年级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这一抽象概念下具体的 定义: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敢于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 学习和讨论等。 ⒉ 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了观察对象外,还要在时间、 内容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表 8-3 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表 5-1 观察取样方法及其特点 取样方法 特 点 时间取样 考察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事件的有无、多少) 事件取样 对预定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事件的过程和规律) 个人取样 选择某一特定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有重点的考察 ⒊ 准备观察仪器 教育技术研究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常常使用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 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 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 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⒋设计观察记录表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 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