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①明确教育实验研究的涵义及其基本概念:实验假设、实验处理、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 ②理解教育实验特征及局限性 ③理解教育实验的功能。 ④了解教育实验的步骤、常见的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⑤学会识别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类型 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实验原来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种研究方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社 会科学领域内。 1、含义 实验研究,是根据一定假设,在控制一些因素(变量)之后,对实验对象施 加一定的影响(实验因素),最后利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探究现象成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1 -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①明确教育实验研究的涵义及其基本概念:实验假设、实验处理、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 ②理解教育实验特征及局限性 ③理解教育实验的功能。 ④了解教育实验的步骤、常见的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⑤学会识别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 教学时间:6 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类型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实验原来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社 会科学领域内。 1、含义 实验研究,是根据一定假设,在控制一些因素(变量)之后,对实验对象施 加一定的影响(实验因素),最后利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探究现象成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利用实验的反复硏究教育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硏究方 法。它是教育硏究中最为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一。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 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 2、实验法和调查法的区别(特点): 简单的调查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考察对象,而科学的实验则是在人为地造 成、控制或改变对象状态和条件下考察对象。也就是说,实验是在变革中去认识 客观世界的,因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查则具有直观性和 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它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不干预和不控制对象的情况下,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3、优点 由于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特定因素的效果。 它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调查法 实验法 是否控制条件自然状态,不干预、不控制人为控制、改变一定条件, 研究对象(被动) 记录不同条件下结果(主动) 是否有假设不一定有假设 一定有假设 目的 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2 -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利用实验的反复研究教育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 法。它是教育研究中最为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一。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 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 2、实验法和调查法的区别(特点): 简单的调查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考察对象,而科学的实验则是在人为地造 成、控制或改变对象状态和条件下考察对象。也就是说,实验是在变革中去认识 客观世界的,因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查则具有直观性和 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它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不干预和不控制对象的情况下,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3、优点 由于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 它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调查法 实验法 是否控制条件 自然状态,不干预、不控制 研究对象(被动) 人为控制、改变一定条件, 记录不同条件下结果(主动) 是否有假设 不一定有假设 一定有假设 目的 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它可以重复验证。 4、局限性 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控制越严,离教育真实环境越远,在自然条件下的 教育活动中的可重复性越低 实验可能引起负效应。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任何一方的 态度、动机、价值观会影响实验结果,造成结论的偏差。 测量误差。测量工具不完善,不能准确地测量变量,结果受影响。 选择误差。教育实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的学校和班级进行样本的代表性有限, 结论的推广有限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实验者必须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这些活 动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获取信息、 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理论的分析等活动 (二)实验对象 这是实验活动的客体。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受教 育的个体或全体。他们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主观能动作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3 - 它可以重复验证。 4、局限性 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控制越严,离教育真实环境越远,在自然条件下的 教育活动中的可重复性越低。 实验可能引起负效应。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任何一方的 态度、动机、价值观会影响实验结果,造成结论的偏差。 测量误差。测量工具不完善,不能准确地测量变量,结果受影响。 选择误差。教育实验往往只能在一定的学校和班级进行,样本的代表性有限, 结论的推广有限。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实验者必须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这些活 动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获取信息、 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理论的分析等活动。 (二)实验对象 这是实验活动的客体。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受教 育的个体或全体。他们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主观能动作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同自然科学以物为主要对象的实验不同,教育技术研究 的实验控制更为困难,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对象具有它的特殊性。 1实验者与实验对象存在相互影响 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两者往往关系密切,因 此,实验者的言行,甚至其职位、资历、态度等都会对实验对象起着某种暗示的 作用。例如,在某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中、当有的实验对象无意中了解到主持该 项实验的实验者是位有名望的学者,还了解到所做实验的目的意图,实验对象就 有可能有意识地按实验者的意愿作出某种反应,回答问题。显然,这将会影响实 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对实验过程会产生影晌 由于社会或家庭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对象对待实验的动机、态度、 情绪有所不同,这些心理状态会对实验因素刺激的接受和反应都有所不同,从而 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3对受教育者的实验存在某些禁区 与自然科学不同,物理学家、化学家可以随意变化实验条件,实验对象(物 质)都可以承受。但教育技术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受教育的人,在实验中,给实验 对象的刺激作用是有限制的,不能给实验对象带来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也不能 人为地安排某些破坏儿童身心健康的环境(如色情、暴力电视),去对青少年儿 童施加影响(当然不排除我们进行社会传播环境对儿童影响的硏究),这不仅是 实验的禁区,也是实验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三)实验手段 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手段是现代教育媒体以及某些测量仪器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4 - 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同自然科学以物为主要对象的实验不同,教育技术研究 的实验控制更为困难,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对象具有它的特殊性。 1.实验者与实验对象存在相互影响 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两者往往关系密切,因 此,实验者的言行,甚至其职位、资历、态度等都会对实验对象起着某种暗示的 作用。例如,在某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中、当有的实验对象无意中了解到主持该 项实验的实验者是位有名望的学者,还了解到所做实验的目的意图,实验对象就 有可能有意识地按实验者的意愿作出某种反应,回答问题。显然,这将会影响实 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对实验过程会产生影响 由于社会或家庭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对象对待实验的动机、态度、 情绪有所不同,这些心理状态会对实验因素刺激的接受和反应都有所不同,从而 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3.对受教育者的实验存在某些禁区 与自然科学不同,物理学家、化学家可以随意变化实验条件,实验对象(物 质)都可以承受。但教育技术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受教育的人,在实验中,给实验 对象的刺激作用是有限制的,不能给实验对象带来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也不能 人为地安排某些破坏儿童身心健康的环境(如色情、暴力电视),去对青少年儿 童施加影响(当然不排除我们进行社会传播环境对儿童影响的研究),这不仅是 实验的禁区,也是实验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三)实验手段 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手段是现代教育媒体以及某些测量仪器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和其他实验装置。实验手段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刺激、干预、控制和检测实验对象 的活动,或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以及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如媒体的内容构成、媒体的种类、媒体的组织、媒体的演播方式等方面,对 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广角摄影、带遥控变焦镜头的电视录像、电影摄 影、电视特技等手段观察;用照相、幻灯、电影片、录像片、录音带、计算机磁 盘、CD-ROM光盘等方式存贮起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 实验手段作为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可以有效地克服实验者感觉 器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使人的认识更加准确、精细、客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的关系 用图4-1表示 实L信息收集 验 实验反应测量实 者「操纵控制 手段 刺激干预象 图4-1实验过程 由此可见,实验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并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 作用于实验对象;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和记录实验对象对实验因素的刺激作出的 反应结果,实验者通过对反应的分析获取信息 三、教育实验的类型 (一)根据实验目的,可分判断性实验、对比性实验、析因性实验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5 - 和其他实验装置。实验手段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刺激、干预、控制和检测实验对象 的活动,或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以及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如媒体的内容构成、媒体的种类、媒体的组织、媒体的演播方式等方面,对 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广角摄影、带遥控变焦镜头的电视录像、电影摄 影、电视特技等手段观察;用照相、幻灯、电影片、录像片、录音带、计算机磁 盘、CD-ROM 光盘等方式存贮起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 实验手段作为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可以有效地克服实验者感觉 器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使人的认识更加准确、精细、客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的关系 用图 4-1 表示。 由此可见,实验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并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 作用于实验对象;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和记录实验对象对实验因素的刺激作出的 反应结果,实验者通过对反应的分析获取信息。 三、教育实验的类型 (一)根据实验目的,可分判断性实验、对比性实验、析因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