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电脑控制器 2太阳能组 10循环系控制 6室温传感器 4辅助加热器 1进水口 11开槽伙写器 3纤维加热蓄水桶 9加压循环泵 图1智能太阳能热水地暖技术原理图 智能地暖剖面示意图见图2。 PB管路 木地板或地瓷砖 发热地板 隔热反射膜 水泥地面 图2智能地暖剖面示意图 碳纤维电热蓄水桶示意图见图3。 水位传感器 排气阀 出水接口 碳纤维电热膜 碳纤维电热膜 镁棒 氨酯保温填充材料 品度传感器 电源接口 进水口 图3碳纤维电热蓄水桶示意图
13 图1 智能太阳能热水地暖技术原理图 智能地暖剖面示意图见图2。 图2 智能地暖剖面示意图 碳纤维电热蓄水桶示意图见图3。 图 3 碳纤维电热蓄水桶示意图
、主要技术指标 1.太阳能集热器:11MJ/m2; 2.发热基板散热量:289.7W/m2 3.碳纤维电热蓄水桶:上限温度55℃,下限温度35℃功耗2kWh 七、技术鉴定情况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 、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日喀则武警反恐防暴支队、乌兰察布警苑小区、长沙 玫瑰园、即墨市丽山国际、即墨市温泉香根别墅、莱阳市梨园小区、 山西长治英才培训学校、烟台牟平区慢城宁海小区等。 典型案例1 案例名称:日喀则武警支队营房地暖改造项目 建设规模:10000m2。建设条件:既有建筑地暖改造。主要建设 内容: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与新型地暖系统安装、地面地板铺装。主要 设备为:新型地暖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温度及自动补水控制系统。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建设期2个月。年碳减排量约648tCO2,碳减 排成本70~100元CO2。产生年经济效益56万元,投资回收期约3 年。 典型案例2 案例名称:即墨市和平小区4号楼1单元4楼住宅 建设规模:120m2。建设条件:新建住宅。主要建设内容:安装 新型太阳能集热器12m与智旬新型太阳能热水地暖系统。项目总投资 1.36万元,建设期为2天。年碳减排量约4tCO2,碳减排成本60~100
14 六、主要技术指标 1. 太阳能集热器:11MJ/m2; 2. 发热基板散热量:289.7W/ m2; 3. 碳纤维电热蓄水桶:上限温度55℃,下限温度35℃,功耗2kWh。 七、技术鉴定情况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日喀则武警反恐防暴支队、乌兰察布警苑小区、长沙 玫瑰园、即墨市丽山国际、即墨市温泉香根别墅、莱阳市梨园小区、 山西长治英才培训学校、烟台牟平区慢城宁海小区等。 典型案例 1 案例名称:日喀则武警支队营房地暖改造项目 建设规模:10000 m2。建设条件:既有建筑地暖改造。主要建设 内容: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与新型地暖系统安装、地面地板铺装。主要 设备为:新型地暖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温度及自动补水控制系统。 项目总投资 200 万元,建设期 2 个月。年碳减排量约 648tCO2,碳减 排成本 70~100 元/tCO2。产生年经济效益 56 万元,投资回收期约 3 年。 典型案例 2 案例名称:即墨市和平小区 4 号楼 1 单元 4 楼住宅 建设规模:120 m2。建设条件:新建住宅。主要建设内容:安装 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12 ㎡与智能新型太阳能热水地暖系统。项目总投资 1.36 万元,建设期为 2 天。年碳减排量约 4tCO2,碳减排成本 60~100
元CO2。产生年经济效益2769元,投资回收期约4年。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预计每年约有4亿m2面积 需要进行地暖改造或新铺装地暖。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推广比例可 达到5%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可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约130万tCO2
15 元/tCO2。产生年经济效益 2769 元,投资回收期约 4 年。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预计每年约有 4 亿 m2 面积 需要进行地暖改造或新铺装地暖。预计未来 5 年,该技术推广比例可 达到5%,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可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约130万tCO2
4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 技术名称: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 、技术类别:零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可再生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县域是能源、循环农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 建设进程加快,县域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保障及有机废弃物处理问题越 来越突出。如何对县域内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进行有效、 高质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以城镇生活垃圾和 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工艺技术集成和生产过程优化,实现了生物天 然气、热和电多联产,为我国县域内生活垃圾处置和秸秆能源化利用 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该技术已 在黑龙江省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五、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以城镇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厌氧干发酵工艺制备 沼气,经提纯后生产生物天然气;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渣经千化后, 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的可燃物混合制成垃圾衍生燃料用于热电联产。 该技术通过工艺技术集成和生产过程优化,对生活垃圾和秸秆等固体 废弃物的梯级和高值化利用,实现气、热、电多联产 2.关键技术
16 4 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 一、技术名称: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 二、技术类别:零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可再生能源 废弃物综合利用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县域是能源、循环农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 建设进程加快,县域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保障及有机废弃物处理问题越 来越突出。如何对县域内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进行有效、 高质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厌氧干发酵的秸秆/生活垃圾多联产技术以城镇生活垃圾和 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工艺技术集成和生产过程优化,实现了生物天 然气、热和电多联产,为我国县域内生活垃圾处置和秸秆能源化利用 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该技术已 在黑龙江省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五、技术内容 1. 技术原理 以城镇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厌氧干发酵工艺制备 沼气,经提纯后生产生物天然气;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渣经干化后, 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的可燃物混合制成垃圾衍生燃料用于热电联产。 该技术通过工艺技术集成和生产过程优化,对生活垃圾和秸秆等固体 废弃物的梯级和高值化利用,实现气、热、电多联产。 2. 关键技术
(1)厌氧干发酵工艺及设备 该工艺系统包括密封性优良的厌氧千发酵反应器,以及喷淋回流 循环系统、地热及壁热采暖系统和通风换气系统等。在厌氧干发酵反 应器中投入有机原料,在密封条件下,通过喷淋回流循环系统喷淋甲 烷菌液引发厌氧干发酵反应,通过地热及壁热采暖系统保持厌氧千发 酵反应器的恒定温度,通过通风换气系统引入空气或排出废气,从而 确保有机原料厌氧干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以高效率获得甲烷 (2)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技术 采用多段往复推饲分层供风炉排,并配合以高而短的前拱和低而 长的后拱,在不添加辅助燃然料时,可连续稳定地焚烧低热值生活垃圾。 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采用一体化布置,使蒸汽温度提高至400℃,压力 245MPa,并进入汽轮机实现热电联产。 3.工艺流程 基于厌氧干发酵多联产技术的工艺流程见图1。 填埋厂 预显发时车间十 生物天然气 城市 垃圾,污泥 沼渣↓↑沼液 燃气管网 千发酵车问车 农村 热↑↓千化沼渣 国家电网 秸秆(黄贮) 发电车间 供热管网 回收站 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利用中心 图1基于厌氧干发酵多联产技术工艺流程图
17 (1)厌氧干发酵工艺及设备 该工艺系统包括密封性优良的厌氧干发酵反应器,以及喷淋回流 循环系统、地热及壁热采暖系统和通风换气系统等。在厌氧干发酵反 应器中投入有机原料,在密封条件下,通过喷淋回流循环系统喷淋甲 烷菌液引发厌氧干发酵反应,通过地热及壁热采暖系统保持厌氧干发 酵反应器的恒定温度,通过通风换气系统引入空气或排出废气,从而 确保有机原料厌氧干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以高效率获得甲烷。 (2)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技术 采用多段往复推饲分层供风炉排,并配合以高而短的前拱和低而 长的后拱,在不添加辅助燃料时,可连续稳定地焚烧低热值生活垃圾。 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采用一体化布置,使蒸汽温度提高至 400℃,压力 2.45MPa,并进入汽轮机实现热电联产。 3. 工艺流程 基于厌氧干发酵多联产技术的工艺流程见图 1。 图 1 基于厌氧干发酵多联产技术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