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4页,第Ⅱ卷(非选择 题)5-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振幅 唇枪舌剑 信笺(qian) 博闻强识(zhi) B.砥砺 磬竹难书 按捺(na 半身不遂(sui) C.寒暄 沆瀣一气 悲怆( chuang)拾级而上(she) D.嫡系 闻过饰非 古刹(cha) 骁勇善战(xia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方谴责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督促叙利亚政府和各政治派别 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 B.“90后”的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上虽与传统观念多有冲突 但富有创造精神,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 C.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严格限制大陆孕妇赴港产子,今后还将致力于打击 相关的违法中介公司,并会采取有力的执法行动。 D.在“全省十佳青年戏剧演员”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 演让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 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足坛反腐案已经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引起了太多的关注,而最终的宣 判,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将告别不堪的过去,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呢? C.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 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D.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 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活熊取胆”成了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发表了看法:有的人认为此 种做法无可厚非,也有人谴责“活熊取胆”的做法有违良知 B.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的“容”不仅是宽容、理解;也 是默许、等待;不仅是思想的无终无止,更是情感的无边无际 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的“视觉文化”系列书籍包括《上帝的眼睛》 《凝视的快感》《视觉文化的奇观》等几本书
四川省成都市 2012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4 页,第Ⅱ卷(非选择 题)5-8 页,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振幅 唇枪舌剑 信笺(qiān) 博闻强识(zhì) B.砥砺 磬竹难书 按捺(nà) 半身不遂(suí) C.寒暄 沆瀣一气 悲怆(chuàng) 拾级而上(shè) D.嫡系 闻过饰非 古刹(chà) 骁勇善战(xi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方谴责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督促叙利亚政府和各政治派别 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 B.“90 后”的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上虽与传统观念多有冲突, 但富有创造精神,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 C.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严格限制大陆孕妇赴港产子,今后还将致力于打击 相关的违法中介公司,并会采取有力的执法行动。 D.在“全省十佳青年戏剧演员”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 演让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 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足坛反腐案已经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引起了太多的关注,而最终的宣 判,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将告别不堪的过去,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呢? C.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 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D.长篇小说《蛙》于 2011 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 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活熊取胆”成了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发表了看法:有的人认为此 种做法无可厚非,也有人谴责“活熊取胆”的做法有违良知。 B.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里的“容”不仅是宽容、理解;也 是默许、等待;不仅是思想的无终无止,更是情感的无边无际。 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的“视觉文化”系列书籍包括《上帝的眼睛》 《凝视的快感》《视觉文化的奇观》等几本书
D.“住一处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雷锋精神宣讲者、66岁的河北老人段荣 会说,“宣传雷锋精神要立足邯郸,辐射石家庄,进军北京。”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慢城:让城市脚步慢下来 2010年11月,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因被世界慢城组织授 予了“慢城”称号,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城”运动于1999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小镇奥维亚托是世界上第 个“慢城”。顾名思义,“慢城”必然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然而如果 以为仅把日常生活放慢就能称之为“慢城”,那就误解了“慢城”的真正内涵 欧洲“慢城”的基本要求为:人口不能超过5万,城内不能行车,只有 行人徒步区;城内不能卖速食,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 城内也没有霓虹灯,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以上这些要求,在适应了快 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眼里,几乎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奥维亚托却以实际行动证明 了“慢城”的优越性。奥维亚托的慢城主义者别具匠心地对观光产业、农业、商 店等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造,使整个小镇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却保 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结果尽管车不入城,人流反增,小镇的观光客增多,店铺 生意越来越好 “慢城”运动的兴起,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吸引游客而想 出的营销策略,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发展道路的反思。工业革命虽然极 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厂、高楼 大厦所包围,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城市的拥挤不堪使人们的活动空 间越来越狭小,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 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 越来越冷漠。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慢城”的出现,使得现代人 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回了原始悠闲生活的感觉,实现了生活 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慢城”运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世界“慢城” 组织通过采取减少噪音与交通流量、增加绿地与徒步区、奖励环保科技、保护当 地美学与美食传统、培养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等措施,建立起回归自然的 生活方式,提倡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享受,而绝非将个人快乐建立在大量物质基 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客观来说,与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很多“慢城”相比,高淳县桠溪镇一一中国的第 个“慢城”,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道路,“慢城”组织的要求是柏油路,桠溪 镇现在却是水泥路。还有一些还体现了意识问题,如“慢城”里的休闲设施,按 要求应尽量保留原生态面貌,像石子路、亲水栈道等,但桠溪镇却弄成了大理石、 花岗岩、钢板,这些都需要一一改造。除了硬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进一步提 升居民的素质。 且不管中国的“慢城”是不是够“格”,无法否认的是,“慢城”概念已经俘获 了国人。就在桠溪镇被评为“慢城”的同时,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四川乐山 也宣称要打造“国际慢城”,而烟台市更在尝试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 时之间,谁欲争锋试比“慢”成了时尚。长久被“城市病”折磨的现代人,几乎 看到了心目中的乌托邦。但“慢城”是否真能承担国人的厚望? (选自201l年第5期《书摘》,有删改)
D.“住一处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雷锋精神宣讲者、66 岁的河北老人段荣 会说,“宣传雷锋精神要立足邯郸,辐射石家庄,进军北京。”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慢城:让城市脚步慢下来 2010 年 11 月,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因被世界慢城组织授 予了“慢城”称号,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城”运动于 1999 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小镇奥维亚托是世界上第 一个“慢城”。顾名思义,“慢城”必然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然而如果 以为仅把日常生活放慢就能称之为“慢城”,那就误解了“慢城”的真正内涵。 欧洲“慢城”的基本要求为:人口不能超过 5 万,城内不能行车,只有 行人徒步区;城内不能卖速食,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 城内也没有霓虹灯,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以上这些要求,在适应了快 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眼里,几乎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奥维亚托却以实际行动证明 了“慢城”的优越性。奥维亚托的慢城主义者别具匠心地对观光产业、农业、商 店等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造,使整个小镇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却保 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结果尽管车不入城,人流反增,小镇的观光客增多,店铺 生意越来越好。 “慢城”运动的兴起,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吸引游客而想 出的营销策略,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发展道路的反思。工业革命虽然极 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厂、高楼 大厦所包围,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城市的拥挤不堪使人们的活动空 间越来越狭小,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 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 越来越冷漠。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慢城”的出现,使得现代人 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回了原始悠闲生活的感觉,实现了生活 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慢城”运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世界“慢城” 组织通过采取减少噪音与交通流量、增加绿地与徒步区、奖励环保科技、保护当 地美学与美食传统、培养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等措施,建立起回归自然的 生活方式,提倡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享受,而绝非将个人快乐建立在大量物质基 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客观来说,与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很多“慢城”相比,高淳县桠溪镇——中国的第 一个“慢城”,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道路,“慢城”组织的要求是柏油路,桠溪 镇现在却是水泥路。还有一些还体现了意识问题,如“慢城”里的休闲设施,按 要求应尽量保留原生态面貌,像石子路、亲水栈道等,但桠溪镇却弄成了大理石、 花岗岩、钢板,这些都需要一一改造。除了硬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进一步提 升居民的素质。 且不管中国的“慢城”是不是够“格”,无法否认的是,“慢城”概念已经俘获 了国人。就在桠溪镇被评为“慢城”的同时,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四川乐山 也宣称要打造“国际慢城”,而烟台市更在尝试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一 时之间,谁欲争锋试比“慢”成了时尚。长久被“城市病”折磨的现代人,几乎 看到了心目中的乌托邦。但“慢城”是否真能承担国人的厚望? (选自 2011 年第 5 期《书摘》,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面关于“慢城”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慢城”运动采用适度改变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等措施,让城市脚步慢 下来,让人们找回悠闲生活的感觉,享受生活的美好。 B.“慢城”运动能将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岀来,远离现 代文明,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C.“慢城”运动强调城市生活的和谐,注重培养居民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 的精神,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D.“慢城”运动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的享受,而不是 那些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维亚托用实践证明了“慢城”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吸引观光客,让店铺 生意越来越好,使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B.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工厂、高楼包围着,拥挤不堪的环境压缩了 人们的活动空间,也直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与两方的“慢城”相比,桠溪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那些用大 理石、花岗岩、钢板建造的建筑设施都需要改造 D.“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它几乎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但 不一定能治愈长久折磨国人的“都市病”。 7.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的“慢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这提醒人们从外地前往 慢城”时,不能开车,应选用步行的方式 B.工业革命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让人们根 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得不偿失 C.世界“慢城”组织采取那些减少噪音、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的措施 有助于保护每个“慢城”的文化个性。 D.国内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慢城”建设的尝试,受现有国情的影响,我国 的“慢城”将未必能达到欧洲“慢城”的水平。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 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 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 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 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 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 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 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5.根据文意,下面关于“慢城”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慢城”运动采用适度改变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等措施,让城市脚步慢 下来,让人们找回悠闲生活的感觉,享受生活的美好。 B.“慢城”运动能将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远离现 代文明,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C.“慢城”运动强调城市生活的和谐,注重培养居民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 的精神,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D.“慢城”运动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的享受,而不是 那些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维亚托用实践证明了“慢城”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吸引观光客,让店铺 生意越来越好,使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B.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工厂、高楼包围着,拥挤不堪的环境压缩了 人们的活动空间,也直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与两方的“慢城”相比,桠溪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那些用大 理石、花岗岩、钢板建造的建筑设施都需要改造。 D.“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它几乎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但 不一定能治愈长久折磨国人的“都市病”。 7.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的“慢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这提醒人们从外地前往 “慢城”时,不能开车,应选用步行的方式。 B.工业革命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让人们根 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得不偿失。 C.世界“慢城”组织采取那些减少噪音、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的措施, 有助于保护每个“慢城”的文化个性。 D.国内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慢城”建设的尝试,受现有国情的影响,我国 的“慢城”将未必能达到欧洲“慢城”的水平。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 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 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 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 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 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 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 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 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 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 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 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 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 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 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 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绝徼(j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惜:吝惜 B.而京师人苟可致 竹致:达到 C.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好:喜爱 D.不可以谐于 俗 谐:协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甥其为我记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C.①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而不欲以告人欤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江南人、京师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写出了社会中 客观存在的“物去乡则益贵”的现象 B.作者在简叙舅父任君筑园植竹的事情后,把任君对竹的态度与世人进行 对比,赞美了任君高傲而独立的品行。 C.作者认为任君爱竹的根本原因是不能与有势力的人相比,于是选取竹来 栽种,便不费劳力地就使满园苍翠葱茏。 D.文章围绕人们对竹和花石的不同态度行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前后 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读来引人入胜。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 常之有乎?(5分) 文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5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 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 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 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 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 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 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 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 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绝徼(jiào):最远的边境地方。徼,边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惜:吝惜 B.而京师人苟可致一 竹 致:达到 C.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好:喜爱 D.不可以谐于 俗 谐:协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甥其为我记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C.①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而不欲以告人欤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江南人、京师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写出了社会中 客观存在的“物去乡则益贵”的现象。 B.作者在简叙舅父任君筑园植竹的事情后,把任君对竹的态度与世人进行 对比,赞美了任君高傲而独立的品行。 C.作者认为任君爱竹的根本原因是不能与有势力的人相比,于是选取竹来 栽种,便不费劳力地就使满园苍翠葱茏。 D.文章围绕人们对竹和花石的不同态度行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前后 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读来引人入胜。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 常之有乎?(5 分) 译 文: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5 分) 译 文: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诗中表现的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从意象选取的角度赏析“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一联。(4分) 答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屈原列传》中用 ”表现了《离骚》 取材寻常,却意蕴深远的特点。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 。(王安石《桂枝 香·金陵怀古》) 牵衣顿足拦道 哭 。(杜甫《兵 车行》) (2)梧桐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意,唐温庭筠有“梧 桐树,三更雨”之句,表离情之苦,李清照的《声声慢》则以“ 句,衬秋日愁情。 ,金块珠 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不见复 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约会 ①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 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缝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 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 特殊地位的那个女子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一面,她写来的文字却给了他无穷无 尽的力量。 ②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 住了 ③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 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 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向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 点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诗中表现的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从意象选取的角度赏析“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一联。(4 分) 答: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屈原列传》中用 “ , ”表现了《离骚》 取材寻常,却意蕴深远的特点。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 , 。(王安石《桂枝 香·金陵怀古》) 牵衣顿足拦道 哭, 。(杜甫《兵 车行》) (2)梧桐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意,唐温庭筠有“梧 桐树,三更雨”之句,表离情之苦,李清照的《声声慢》则以“ ” 一句,衬秋日愁情。 ,金块珠 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 。不见复 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 约会 ①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 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缝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 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 特殊地位的那个女子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一面,她写来的文字却给了他无穷无 尽的力量。 ②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 住了。 ③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 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 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向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一 点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