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3-2014学年上期 高2014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丨、Ⅱ卷答業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人:王正可刘源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刹那(cha)菲薄(fei)月晕(yuin) 量体裁衣( liang) B.差生(cha)尽管(jin)请帖(ti6) 万箭攒心(cuan) C.埋怨(mn)殷红(yin)拮据(ju) 头昏脑涨( zhang) D.惩艾(yi)供奉(gong)勾当(gou) 靡靡之音(m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凋敝 仗义直言 昭然若揭 B.蜚语 辐射 照本宣科 坐收鱼利 C.纰漏 度假 唇枪舌剑 擢发难数 D.委屈 诡秘 不孚众望 融汇贯通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弘扬社会风气固然重要,但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 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B.针对东北最近的严重尘霾天气,一些网友认为:市场经济让许多人只考虑眼前利益,却不顾 及长远利益,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应从长计议 C.正当人们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渐渐忘却热身赛“1比5惨案”的时候,国足只用了一夜的时间, 就又被打回熊孩子的原型 D.四川省发改委在西博会期间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名录》,端出了一道2336个项目、 总投资额不只4万亿元的投资大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时也曾有过恐惧,却从未失却对百姓疾苦和为民请命的责任感, 从未失却正直的品格和达观处世的胸怀。 B.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 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C.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 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D.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论坛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旨在通过与会嘉宾的 影响力让青年人树立文化强国的信念,增强青年人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第1页共8页
第 1 页 共 8 页 成都 2013—2014 学年上期 高 2014 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Ⅰ、Ⅱ卷答案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人:王正可 刘源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 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刹.那(chà) 菲.薄(fēi) 月晕(yùn) 量.体裁衣(liàng) B.差.生(chà) 尽.管(jǐn) 请帖.(tiě) 万箭攒.心(cuán) C.埋.怨(mán) 殷.红(yīn) 拮据.(jū) 头昏脑涨.(zhàng) D.惩艾.(yì) 供.奉(gōng) 勾.当(gòu) 靡靡之音(m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 凋敝 仗义直言 昭然若揭 B.蜚语 辐射 照本宣科 坐收鱼利 C.纰漏 度假 唇枪舌剑 擢发难数 D.委屈 诡秘 不孚众望 融汇贯通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力弘扬社会风气固然重要,但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 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 B. 针对东北最近的严重尘霾天气,一些网友认为:市场经济让许多人只考虑眼前利益,却不顾 及长远利益,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应从长计议 ....。 C.正当人们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渐渐忘却热身赛“1 比 5 惨案”的时候,国足只用了一夜的时间, 就又被打回熊孩子的原型..。 D. 四川省发改委在西博会期间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名录》,端出了一道 2336 个项目、 总投资额不只..4 万亿元的投资大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时也曾有过恐惧,却从未失却对百姓疾苦和为民请命的责任感, 从未失却正直的品格和达观处世的胸怀。 B.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 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C.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 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D.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论坛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旨在通过与会嘉宾的 影响力让青年人树立文化强国的信念,增强青年人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全球史观”一—一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 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 思不断深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 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样才能“公 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 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 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 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 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 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 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 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 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 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 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 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世纪 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 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这种泛中国崇 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 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 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 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 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很有市场,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新自 由主义经济学 B.“西方中心论”只关注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 现实和历史 第2页共8页
第 2 页 共 8 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有相当市场,它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流行 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不断爆发危机,世界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 思不断深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也日渐深刻。“全球史观”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一个代表。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明确提出了“全球史观”。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 已经不够了,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这样才能“公 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此后,欧美多位历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 观点。 “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洋教条”崇拜的破除在当代中国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 义。当然,“全球史观”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中心观”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无须讳言,任何学者 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化甚至是个人因素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 100 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 30 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提 出研究中国历史应该“走向以中国为中心”,亦即“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 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 历史重要性”。而由于中华复兴导致的自信心的回复(有些表现为过度膨胀),也使一些中国人 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并推动了这个潮流。 自“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一些西方学 者对西方文明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因而认为“西方的没落”如同其他文明的衰落一样都是历史 的“宿命”。《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对未来世界 的构建和想象只能指向西方之外的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崇中华文明,并不是现代西方学者的专利,甚至也不完全是对西方 文明丧失信心后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西方学者的传统。17-18 世纪, 西方世界流行着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从神秘的哲学、严肃的政治、精致的艺术到社会的经 济和生活风格,中国形象在欧洲社会面前展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这种泛中国崇 拜既建立在当时西方与东方实力的对比上,也建立在东方文化的神秘以及历史文化失衡的心理 上,因此并不完全以物质实力为限。“全球史观”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 化的解释范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心理。 以史鉴今,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反思与批判多半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这反映出了中国 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两方面都受到西方压制与影响的事实。物质落后,并不是挨打的充分条 件,缺乏历史文化自信,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中心论”在学术界很有市场,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新自 由主义经济学。 B.“西方中心论” 只关注西方的现实和历史,而“全球史观”则侧重于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 现实和历史
C.“西方中心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全球史观”则汇集所有地区和时代的观点来解 释历史 D.“全球史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是因为它有助于破除国人对“洋教条”“西方 中心论”的崇拜。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也会存在问题是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 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 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能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 来的世界。 D.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 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 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时,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 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无论是17-18世纪,西方世界流行泛中国崇拜的思潮,还是如今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 崇,全都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 文化的自信力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干卷,教训子侄,皆以明 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 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 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 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 诞一时朝彦,恆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毎牵马步进,意在不因 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 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 第3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C.“西方中心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全球史观”则汇集所有地区和时代的观点来解 释历史。 D.“全球史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是因为它有助于破除国人对“洋教条”“西方 中心论”的崇拜。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全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也会存在问题是因为任何学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时代、文 化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B.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 30 年的发展令西方人刮目相看,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以中国为 中心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 C.西方人普遍认为西方文明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宿命”,只能依托中华文明才能构建和想象未 来的世界。 D.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已走向没落,因此,应该去关注西方之外的 世界,尤其是中华文明。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代的历史,应聚焦这一国家或地区本身,考察 它的哪些历史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 B.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时,以“全球史观”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中国就代表着对“西方 中心论”的反思和批判。 C.无论是 17—18 世纪,西方世界流行泛中国崇拜的思潮,还是如今中华文明再次为世人所推 崇,全都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 D.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 文化的自信力。 三、(6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 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 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 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 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 诞一时朝彦,恆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 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 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
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 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盜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 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 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 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 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 立碑颂,号日张先生。 《隋书·张文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远等莫不推伏之 推:推崇 文诩策杖而归脚 策:拄 C.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堵:墙 D.至于顿伏床枕 顿:马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B.①唯其所择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因为其隐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①州县以其贫素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3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5分) 译文: (2)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5分) 译文: 1.上面的文言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张文诩的品德及学养?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第4页共8页
第 4 页 共 8 页 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 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 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 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 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 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 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隋书•张文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晖远等莫不推.伏之 推:推崇 B.文诩策.杖而归脚 策:拄 C.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堵:墙 D.至于顿.伏床枕 顿:马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B.①唯其.所择。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因为.其隐 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①州县以.其贫素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四、(33 分)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5 分) 译文: △ (2)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5 分) 译文: △ 11.上面的文言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张文诩的品德及学养?请简要概括。(5 分) 答: △ 12.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 12 处)(4 分) 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礼 后 乎 子 曰 起 予 者 商 也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13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寄黄几复①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 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璧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 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4分) 答: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一空扣1分。共6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2)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5)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文学家之魂 【日本】内山完造 (1)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 时候他绝不妥协。这与郭沬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 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切 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2)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先生说:“带他来 见我。”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 第5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 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 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4 分) 答: △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 1 分,错一空扣 1 分。共 6 分。)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 △ 。 △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⑵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 △ ,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⑷百步九折萦岩峦。 △ , △ 。 (《李白·蜀道难》) ⑸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 。(苏轼《赤壁赋》) 五、(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文学家之魂 【日本】内山完造 ⑴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 时候他绝不妥协。这与郭沫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 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一切 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⑵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先生说:“带他来 见我。”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