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題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积累与应用(36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偌大/诺言嗜好/谥号掎角之势/人才济济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步履蹒跚/潸然泪下 C.塑料/追溯 对峙/秩序 恪尽职守/溘然长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岁月/字斟句酌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 C.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慰藉 练习簿 平心而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人到 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 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 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 为一种新技术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第1页(共8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 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 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关键。 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 自主式学习 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 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5.请在《红楼梦》《水浒传》两部古典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对出下联。(4分) 上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下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通顺,60字 左右。(6分)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 奖,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 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毀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 为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因而评委会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 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二)名篇名句(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第2页(共8页)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8分) 8,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 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1)上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上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上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5)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 9.阅读下列选段,回答相关的问题。(4分) 在容易动手了,当他在祈祷时;我現在就下手杀了他…[拔出佩剑]然后他就 接上天堂 假如我正当他在忏悔时把他杀死,那他为此旅程已作了克分的准备工作;我能算是复 了仇吗?不 藕去罢,宝剑呀,让我寻个更好的机会:当他烂醉如泥、大发雷霆、淫榍寻欢、赌 博渎神,或做其他毫无拯救可言之事时,那时我再颠他于我的足下,教他双脚朝天,一条 地狱般黑恶之灵魂直归阴曹府 (1)上述选段中的“他”是 (2)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3分)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8分)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①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①五湖:大湖的别名 10.全诗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第二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第3页(共8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與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 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 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 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 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 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 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 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僵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 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 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 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 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馳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 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 B.坐左转修武令 坐:因犯 C.事亡如存 事:侍奉 D.蕃常疾之 疾:嫉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以谏争不合 「唯蕃能致焉 作《师说》以贻之 或师焉,或否焉 C「蕃因与窦武谋之 若陈蕃之徒 因人之力而敝之 1之二虫又何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第4页(共8页)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 译文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 译文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子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 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 不得使予之不疑也。(欧阳修《与高旬谏书》)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17—19题。(9分) 生态美学 蔡毅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 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 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 饰。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生态美学用审美 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 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在自然 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 物以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 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 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 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 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 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 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 现的大漢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 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 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