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金子!黄澄澄的,光闪闪的;只要有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使丑的变成美的 使错的变成对的,使懦夫变成英雄,使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莎士比亚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 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 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卡尔马克思 【案例材料3】法国人权宣言图形解读 法国《人权宣言》也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宣言,它第一次明确而系统的提出的资产阶级民 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图形解读:左上角的铁链∶法国粉碎了铁链(暗示推翻封 建王朝);中间的长矛以及一顶弗利季亚式的软帽:革命者的标志;中间的架枪(就是最中间 的那个):代表了各省的统一;右上角的云朵:黑云散去,光明终将到来;右边这个天使:自 由得到了权杖(这个天使代表自由,左边那个代表法国;这个暗示就是法国自由了);中间的 绿色东西∶橡树的花环(没有解释意义);正上方的三角形物体:理智的眼睛(暗示就是法国 打开了理智之窗 (五)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 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人格的完善发挥 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趋于科学 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6页共22页
第6页 共 22 页 【名人名言】 金子!黄澄澄的,光闪闪的; 只要有一点点, 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使丑的变成美的, 使错的变成对的, 使懦夫变成英雄,使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莎士比亚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 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 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卡尔·马克思 【案例材料 3】法国人权宣言图形解读 法国《人权宣言》也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宣言,它第一次明确而系统的提出的资产阶级民 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图形解读:左上角的铁链:法国粉碎了铁链(暗示推翻封 建王朝);中间的长矛以及一顶弗利季亚式的软帽:革命者的标志;中间的架枪(就是最中间 的那个):代表了各省的统一;右上角的云朵:黑云散去,光明终将到来;右边这个天使:自 由得到了权杖(这个天使代表自由,左边那个代表法国;这个暗示就是法国自由了);中间的 绿色东西:橡树的花环(没有解释意义);正上方的三角形物体:理智的眼睛(暗示就是法国 打开了理智之窗)。 (五)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 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人格的完善发挥 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趋于科学 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课程导入]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始终是道德建设中一个绕不开的复杂矛盾关 系。既不能数典忘祖、否定历史,也不能厚古薄今、冷落现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古为今 用,开拓创新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丰厚道德文化遗产,其中,重视人伦关系的协调,重视精神境界的 攀升,重视“仁者爱人”精神的培育,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 重视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等,都是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可资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 源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革命传统道德,如,坚持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等,都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直接的思想道德源泉 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的成果,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成果, 同样应当成为我国今天公民道德建设可借鉴的资源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说来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包括了墨家、道 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 步形成了一种原始纯朴的道德观念萌芽。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奴隶主阶级作为历史上第一 个统治阶级,打破了道德意识的混沌朦胧状态,提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道德规范,如忠、信、 义、孝等。孔子和孟子确立了先秦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以“仁”与“礼”为中心的 伦理思想体系 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儒家伦理思想与墨家、道家、法家思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影 响,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东汉以后,佛教传人中国后,也对儒家伦理思 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影响 思想家们的伦理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道德。这些优良传统道德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第7页共22页
第7页 共 22 页 [课程导入] 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始终是道德建设中一个绕不开的复杂矛盾关 系。既不能数典忘祖、否定历史,也不能厚古薄今、冷落现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古为今 用,开拓创新。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丰厚道德文化遗产,其中,重视人伦关系的协调,重视精神境界的 攀升,重视“仁者爱人”精神的培育,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 重视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等,都是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可资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 源。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革命传统道德,如,坚持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等,都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直接的思想道德源泉。 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的成果,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成果, 同样应当成为我国今天公民道德建设可借鉴的资源。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说来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包括了墨家、道 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 步形成了一种原始纯朴的道德观念萌芽。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奴隶主阶级作为历史上第一 个统治阶级,打破了道德意识的混沌朦胧状态,提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道德规范,如忠、信、 义、孝等。孔子和孟子确立了先秦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以“仁”与“礼”为中心的 伦理思想体系。 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儒家伦理思想与墨家、道家、法家思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影 响,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东汉以后,佛教传人中国后,也对儒家伦理思 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影响, 思想家们的伦理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道德。这些优良传统道德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一)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中,“公义胜私欲”是一条根本要求。如“夙夜在公”就是《诗经》 中提倡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中“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治安策》里提 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还有最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等。这些思想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彰显了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献身精神。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荀子:“仁者自爱”。《荀子·子道》 这些思想都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几千 年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作为道德准则,形 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以亲仁善邻、和谐万邦为准则, 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三)追求精神境界,推崇高尚人格 孔子推崇的君子型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孟子把智,即理智、智慧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 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礼 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的学习, “变化气质” (四)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身养性 中国历史上的儒、法、墨各家都认为,在完善得到人格的过程中,奋发向上、修身养性、 认真实践是最重要的。孔子认为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论语·里 仁》)“吾日三省吾身”。2(《论语·学而》)《荀子·修身》中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 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 面。我们要通过认真的分析、鉴别、取舍、改造,剔除糟粕的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优秀道德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 传统。 第8页共22页
第8页 共 22 页 (一)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中,“公义胜私欲”是一条根本要求。如“夙夜在公”就是《诗经》 中提倡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中“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治安策》里提 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还有最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等。这些思想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彰显了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献身精神。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荀子:“仁者自爱”。《荀子·子道》 这些思想都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几千 年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作为道德准则,形 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以亲仁善邻、和谐万邦为准则, 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三)追求精神境界,推崇高尚人格 孔子推崇的君子型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孟子把智,即理智、智慧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 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礼 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的学习, “变化气质”。 (四)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身养性 中国历史上的儒、法、墨各家都认为,在完善得到人格的过程中,奋发向上、修身养性、 认真实践是最重要的。孔子认为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论语·里 仁》)“吾日三省吾身”。2 (《论语·学而》)《荀子·修身》中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 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 面。我们要通过认真的分析、鉴别、取舍、改造,剔除糟粕的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优秀道德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