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五)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100分。 判断题: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 15分) 1.德尔菲法是外推法的一种。 2.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有待发展的科学。() 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无法协调。() 4.回归分析法实际是因果分析法的另一种叫法。() 5.组织内部政策是计划工作中绝对可控的前提条件。() 6.实行公开竞争,应该使组织内部的人员处于有利地位,增加他们谋求职务的 机会,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发展。() 7.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创立了"管理方格图″理论。( 8.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主要适用于在正确计划指导下人们工作不当的情况() 9.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估量机会。() 10.组织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计划工作来实现的。() 11.组织工作是根据组织的目标、考虑组织内外环境来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过 程。() 12.组织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多少人员,这叫管理层 次。() 13.由于管理职能过于专业化,导致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难以选择、训练和培 养,这是按产品划分部门方法的局限性。() 14.组织中的直线人员掌握的是指挥权,称为直线权力;参谋人员掌握的是辅助 性职权,称为参谋职权。() 15.泰罗制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最巧妙、最残酷的剥削手段,不能为我们的企业 管理所用。()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核心是()。 解决资本积累问题 B.研究工作标准 C.处理好人际关系 D.建立组织制度 2.社会合作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马斯洛 卢桑斯 3.计划的效率是指()
管理学原理 模拟试题(五)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 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 100 分。 一、判断题: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 1 分,共 15 分) 1.德尔菲法是外推法的一种。( ) 2.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有待发展的科学。( ) 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无法协调。( ) 4.回归分析法实际是因果分析法的另一种叫法。( ) 5.组织内部政策是计划工作中绝对可控的前提条件。( ) 6.实行公开竞争,应该使组织内部的人员处于有利地位,增加他们谋求职务的 机会,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发展。( ) 7.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创立了"管理方格图"理论。( ) 8.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主要适用于在正确计划指导下人们工作不当的情况( ) 9.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估量机会。( ) 10.组织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计划工作来实现的。( ) 11.组织工作是根据组织的目标、考虑组织内外环境来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过 程。( ) 12.组织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多少人员,这叫管理层 次。( ) 13.由于管理职能过于专业化,导致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难以选择、训练和培 养,这是按产品划分部门方法的局限性。( ) 14.组织中的直线人员掌握的是指挥权,称为直线权力;参谋人员掌握的是辅助 性职权,称为参谋职权。( ) 15.泰罗制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最巧妙、最残酷的剥削手段,不能为我们的企业 管理所用。(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核心是( )。 A. 解决资本积累问题 B. 研究工作标准 C. 处理好人际关系 D. 建立组织制度 2.社会合作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法约尔 B. 巴纳德 C. 马斯洛 D. 卢桑斯 3.计划的效率是指( )
A.编制计划要快 B.计划的预期目标保证实现 C.投入与产出比例要高 D.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4.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作出决策 D.选择方案 5.时间序列法属于()。 A.外推法 B.因果法 C.回归法 D.直观法 6.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上下级关系以明确 责任和权力,这是()。 A、计划工作的内容 B、组织工作的内容 C、领导工作的内容 D、控制工作的内容 7.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强调这一观点的是()。 A、传统管理理论阶段 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企业内部实行公开竞争的首要前提是()。 A、人才能够合理流动 B、要知人善任 C、权、责、利要一致 D、有明确人选目标 9.主管人员应具有的系统的全面管理技能属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学习技能 10.组织是一个信息沟通的网络,管理人员处在这个网络的() A、中心 B、外部 C、边缘 D、上方 11.属于需要型激励理论的是()。 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A. 编制计划要快 B. 计划的预期目标保证实现 C. 投入与产出比例要高 D. 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4.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 A. 制定目标 B. 制定方案 C. 作出决策 D. 选择方案 5.时间序列法属于( )。 A. 外推法 B. 因果法 C. 回归法 D. 直观法 6.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上下级关系以明确 责任和权力,这是( )。 A、计划工作的内容 B、组织工作的内容 C、领导工作的内容 D、控制工作的内容 7.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强调这一观点的是( )。 A、传统管理理论阶段 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企业内部实行公开竞争的首要前提是( )。 A、人才能够合理流动 B、要知人善任 C、权、责、利要一致 D、有明确人选目标 9.主管人员应具有的系统的全面管理技能属于( )。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学习技能 10.组织是一个信息沟通的网络,管理人员处在这个网络的( )。 A、中心 B、外部 C、边缘 D、上方 11.属于需要型激励理论的是( )。 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论 12.管理审核的目标是组织的()。 A、工作成效 B、财务状况 C、管理质量 D、经营成果 13.责权一致原理强调的是() A、管理者应有职责和权力 B、管理者应有权力 C、管理者应有职责 D、管理者的职务、职责和职权应当对等 14.按"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形式设置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15.程序可以看成是()的总和。 A、政策 B、规划 C、策略 D、规则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完成结果的评价等级是()。 A、A级一一达到目标以上 B、B级一一刚好达到 C、C级一一尚未达到目标 D、D级一一未执行目标 E、E级一一结果与目标相反 2.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体。系统具有 整体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和()等特性。 A、目的性 B、封闭性 C、开放性 D、交换性 E、个别性 3.目标的性质有() A、目标是分层次、分等级的 B、目标的多样性 C、目标的复杂性 D、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 E、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4.市场占有率的设想、职工流动率属于()
D、双因素论 12.管理审核的目标是组织的( )。 A、工作成效 B、财务状况 C、管理质量 D、经营成果 13.责权一致原理强调的是( )。 A、管理者应有职责和权力 B、管理者应有权力 C、管理者应有职责 D、管理者的职务、职责和职权应当对等 14.按"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形式设置的组织结构属于(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15.程序可以看成是( )的总和。 A、政策 B、规划 C、策略 D、规则 三、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目标完成结果的评价等级是( )。 A、A 级——达到目标以上 B、B 级——刚好达到 C、C 级——尚未达到目标 D、D 级——未执行目标 E、E 级——结果与目标相反 2.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体。系统具有 整体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和( )等特性。 A、目的性 B、封闭性 C、开放性 D、交换性 E、个别性 3.目标的性质有( )。 A、目标是分层次、分等级的 B、目标的多样性 C、目标的复杂性 D、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 E、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4.市场占有率的设想、职工流动率属于( )
A、计划的前提条件 B、计划的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 C、计划的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D、计划的绝对可控的前提条件 E、以上都不对 5.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科学型 C、常规型 D、非肯定型 E、经验型 6.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前提 C、拟定备选方案 D、评价备选方案 E、选择方案 7.在下列标准中属于实物标准的有()。 A、时间标准 B、产量标准 C、质量标准 D、费用标准 E、空间标准 8.预算是一种() A、核算方法 B、数字化的计划 C、计划的工具 D、计划的表现形式 E、控制方法 9.计划工作的环节包括()。 A、估量机会 B、分解目标 C、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D、选择方案 E、检查计划 10.直线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包括()。 A、分工细致明确 B、人员少,费用少 C、上下级易于协调 D、信息传递快 E、有利于调动下级积极性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A、计划的前提条件 B、计划的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 C、计划的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D、计划的绝对可控的前提条件 E、以上都不对 5.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 A、战略型 B、科学型 C、常规型 D、非肯定型 E、经验型 6.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 )。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前提 C、拟定备选方案 D、评价备选方案 E、选择方案 7.在下列标准中属于实物标准的有( )。 A、时间标准 B、产量标准 C、质量标准 D、费用标准 E、空间标准 8.预算是一种( )。 A、核算方法 B、数字化的计划 C、计划的工具 D、计划的表现形式 E、控制方法 9.计划工作的环节包括( )。 A、估量机会 B、分解目标 C、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D、选择方案 E、检查计划 10.直线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包括( )。 A、分工细致明确 B、人员少,费用少 C、上下级易于协调 D、信息传递快 E、有利于调动下级积极性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企业文化 2.管理幅度 3.计划工作 4.指示 5.授权 五、简答题(第1题7分,第2题8分) 1.时间网络分析法(PERT)有哪些优点? 2.简述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试论领导的权力。 七、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这种组织模式合理吗?” 20世纪80年代,某大型企业由于任务不足,允许各分厂自己对外承揽加 工业务。这样一来,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不大适应了。主要问题是管得太 死,缺乏灵活性。厂领导决定改革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由直线职能制改为事 业部制。成立了供应事业部、制造事业部、装配事业部、销售事业部。各事业 部都有相应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事业部的领导们无不喝彩,认为厂领导有开拓 精神,改革意识强。 这种组织模式运行不久,就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各事业部自行其是,不听 调遣,有利的活抢,无利的活推;连主导产品的配套任务都无法完成。最后形 成主业不兴,副业不旺,人心涣散的局面。不得已厂部又收回各事业部的权 力,恢复到原来的直线职能制。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厂的组织结构模式改革为什么失败? 2.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各适应于什么情况? 判断题答案 1.错2.对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对10.对11.对12.错13.错 14.对15.错 二、单选题答案 1、C2、B3、D4、C5、A6、B7、D8 9、B10、A1l、D12、C13、D14、D15、D
1.企业文化 2.管理幅度 3.计划工作 4.指示 5.授权 五、简答题(第 1 题 7 分,第 2 题 8 分) 1.时间网络分析法(PERT)有哪些优点? 2.简述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10 分) 试论领导的权力。 七、案例分析:(本大题共 10 分) “ 这种组织模式合理吗?” 20 世纪 80 年代,某大型企业由于任务不足,允许各分厂自己对外承揽加 工业务。这样一来,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不大适应了。主要问题是管得太 死,缺乏灵活性。厂领导决定改革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由直线职能制改为事 业部制。成立了供应事业部、制造事业部、装配事业部、销售事业部。各事业 部都有相应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事业部的领导们无不喝彩,认为厂领导有开拓 精神,改革意识强。 这种组织模式运行不久,就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各事业部自行其是,不听 调遣,有利的活抢,无利的活推;连主导产品的配套任务都无法完成。最后形 成主业不兴,副业不旺,人心涣散的局面。不得已厂部又收回各事业部的权 力,恢复到原来的直线职能制。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厂的组织结构模式改革为什么失败? 2.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各适应于什么情况? 一、判断题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错 二、单选题答案 1、C 2、B 3、D 4、C 5、A 6、B 7、D 8、A 9、B 10、A 11、D 12、C 13、D 14、D 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