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表达交流》 《访谈》综合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客有吹洞箫者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为状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表达理解B。 2.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今其智乃不能及:竟然 C.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D.吾尝终日血思矣:连词,表并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吾尝终日血思矣: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 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客喜血笑,洗盏更酌 D.距其院东五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C 【解析】C同,而,连词,表示修饰)A(尔,语气助词,无义。尔,代词,这样)B(于, 介词,在。于,介词,对.)D(其,指示代词,那。其,人称代词,自己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表达交流》 《访谈》综合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客有吹洞箫者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为状语后置句,A.B.D 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表达理解 B。 2.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今其智乃不能及:竟然 C.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D.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并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 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D.距其院东五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C 【解析】C 同,而,连词,表示修饰)A(尔,语气助词,无义。尔,代词,这样)B(于, 介词,在。于,介词,对.)D (其,指示代词,那。其,人称代词,自己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凌万顷之茫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为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皆有定语后置的情况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B.穷且益坚欲穷千里目 C.兴尽悲来潦水尽而寒潭清 D.控蛮荆而引瓯越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前句动词,通“消”,消散:后句动词,销毁。B项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 动词,穷尽。C项均为动词,消尽。D项动词,连接;名词,一种文体,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 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A项 “云销雨霁"的“销”应该译为通“消”,消散。句意为“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的“销”,根据“锋镝”可知译为“销毁〃。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 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 的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同“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同“餍”,满足。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 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如在“韩信将兵″这个故事中,“何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凌万顷之茫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为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皆有定语后置的情况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销雨霁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B.穷且益坚欲穷千里目 C.兴尽悲来潦水尽而寒潭清 D.控蛮荆而引瓯越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前句动词,通“消”,消散;后句动词,销毁。B 项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 动词,穷尽。C 项均为动词,消尽。D 项动词,连接;名词,一种文体,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 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 A 项 “云销雨霁”的“销”应该译为通“消”,消散。句意为“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 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的“销”,根据“锋镝”可知译为“销毁”。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 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 的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同“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同“餍”,满足。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 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如在“韩信将兵”这个故事中,“何
为为我禽”,就有人因为不知道“禽”是“擒”的通假字,就错误翻译成了“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 岂不贻笑大方。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一、完全同音,二、声 母相同,三、韵母相同,四、同音代替。本题中的三个都是同音通假。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答案】B 军析】 试题分析:A项,“不行”,不去就职:C项,栽培,提拔:;D项,指官吏初到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 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 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不行”对应的是“不能行走”,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 下车”,注意区分。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举孝廉不行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衡下车,治威严振声激扬 C.果地震陇西时政事渐损 D.上下肃然公车特征拜郎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C项的“地震”应属于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发生地震;“政事”古今异 义相同,指的是朝政大事。A项,“不行”古义是没有前往上任:“篆文”,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B项,“下车”古义是“官吏到 任”;“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D项, 上下肃然”中的“肃然”意思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义: 特地征召。今义:为事物的特点,标志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 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 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类活用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徐孺下陈蕃之榻 B.犹有未树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或棹孤舟
为为我禽”,就有人因为不知道“禽”是“擒”的通假字,就错误翻译成了“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 岂不贻笑大方。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一、完全同音,二、声 母相同,三、韵母相同,四、同音代替。本题中的三个都是同音通假。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不行”,不去就职;C 项,栽培,提拔;D 项,指官吏初到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 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 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不行”对应的是“不能行走”,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 “下车”,注意区分。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举孝廉不行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衡下车,治威严振声激扬 C.果地震陇西时政事渐损 D.上下肃然公车特征拜郎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C 项的“地震”应属于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发生地震;“政事”古今异 义相同,指的是朝政大事。A 项,“不行”古义是没有前往上任;“篆文”,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B 项,“下车”古义是“官吏到 任”;“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D 项, “上下肃然”中的“肃然”意思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 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义: 特地征召。今义:为事物的特点,标志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 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 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类活用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徐孺下陈蕃之榻 B.犹有未树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或棹孤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 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等 10.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今其智乃不能及:竟然 C.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D.吾尝终日血思矣:连词,表并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吾尝终日血思矣: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风劲折奇才(节选 葛昌永 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他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明 日,他又要从这里,从这里张帆,去天涯海角,看望因他的才气而被拖累贬官的老父亲。那 年迈的老父远在南海之外的地老天荒的蛮野之地。“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 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他翻山越州,不远万里,逢水张一叶小帆,在州骑一只瘦驴, 抱着满怀的忧怨,去省自己无辜受过的高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 乡之客”,能不感慨万千吗?而昨日,春风得意马蹄疾,小小年纪的王勃,已经以卓冠群芳的 才气,名重当朝,可惜因着一篇讥讽流俗、评砭时弊的戏文,竟然遭遣。祸不单行,可怜一 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川野江湖!二十多岁的人留下的文章,百世生辉,千秋垂范,可天 地之大,却容不下一个王勃!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明日,他要乘风远去,别中原的山水、江 南的山水,别滕王阁上亲眼目睹他写序的人们。明日的明日,他还要乘着风漂洋过海,去交 趾省亲。可是还没有见到老父亲,大海便吞噬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27岁呀,正是英姿勃 发的年龄。巍峨的滕王阁呀,你因了王勃才真正巍峨,你又为王勃做过什么呢?那黄鹤楼的 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的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而你呢?滕王阁? 你是用苍凉的感叹铭刻下自己的人文基因,践踏着悲酸的倾诉而成为江南的名楼的吧?江风 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海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天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 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D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 项形容词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 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等。 10.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今其智乃不能及:竟然 C.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D.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并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风劲折奇才(节选) 葛昌永 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他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明 日,他又要从这里,从这里张帆,去天涯海角,看望因他的才气而被拖累贬官的老父亲。那 年迈的老父远在南海之外的地老天荒的蛮野之地。“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 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他翻山越州,不远万里,逢水张一叶小帆,在州骑一只瘦驴, 抱着满怀的忧怨,去省自己无辜受过的高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 乡之客”,能不感慨万千吗?而昨日,春风得意马蹄疾,小小年纪的王勃,已经以卓冠群芳的 才气,名重当朝,可惜因着一篇讥讽流俗、评砭时弊的戏文,竟然遭遣。祸不单行,可怜一 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川野江湖!二十多岁的人留下的文章,百世生辉,千秋垂范,可天 地之大,却容不下一个王勃!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明日,他要乘风远去,别中原的山水、江 南的山水,别滕王阁上亲眼目睹他写序的人们。明日的明日,他还要乘着风漂洋过海,去交 趾省亲。可是还没有见到老父亲,大海便吞噬了他年仅 27 岁的生命!27 岁呀,正是英姿勃 发的年龄。巍峨的滕王阁呀,你因了王勃才真正巍峨,你又为王勃做过什么呢?那黄鹤楼的 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的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而你呢?滕王阁? 你是用苍凉的感叹铭刻下自己的人文基因,践踏着悲酸的倾诉而成为江南的名楼的吧?江风 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海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天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 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
天杀少年才”,这是我来这里,领受滕王阁上飞卷的江风时,首先掠过脑海的一个闪念。那 时的滕王阁,一定不像今天的滕王阁;那时的江风,却不会有异于今日的江风。“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滕王阁废毁了多少次,修建了多少次,面貌一次又异于一次,而王勃的文章, 又有谁能写出新的来代替呢?一千多年了,任时光飞逝,而《滕王阁序》永在。王勃,还有 贾谊、李贺,可以说是短命的,是命途多舛的,可是他们的生命价值是不朽的,给后代人留 下的宝贵财富,永远滋润和哺育着后人。与当时能够掌握他们命运的人,能够掌握他们命运 而迫害他们的人相比,不是日月与流星的对照吗?只可惜他们这些英才,可以留下流传千秋 的锦绣文章,却不能躲过他所处的时代给予他们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间啊,一代又一代 的时尚,一代又一代的福灾。谁能躲得过那铺天盖地的风霜雨雪?谁能躲得过无情的春夏秋 冬?陈子昂,也算一代英杰吧,却栽在一个小小县令手里,被那鸡狗之徒迫害。呜呼,难道 就因为天有不平,世界才有这么传奇这么丰富吗? 在这样唏嘘中,天已垂暮,江阴之气氤氲而至,于是,我们收拾起徘徊复徘徊,踟蹰复踟蹰, 回到旅馆。夜里,江风还在刮着 (原文有删改) 11.文章一开始就说“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结合全文来看,这篇“序”说的是哪篇文 章?作者认为王勃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12作者在文中引用“黄鹤楼的费先生”“岳阳楼的范仲淹”的作用是什么? 13文章中多次写到“江风”,如“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江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江风还在 刮着”等,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4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贾谊、李贺,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内容谈谈王勃与这两人的 异 【答案】 11指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写这篇序的目的是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 的块垒。 12黄鹤楼使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使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而滕王阁因 了王勃才真正巍峨,却从没有为王勃做过什么,从而更加突显出王勃一生的悲剧。 13①紧扣题目“江上风劲折奇才”,从而点明“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的观点:②“江风"既 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滕王阁上江风一直在不停地刮着:虚写是以“江风”指人间的“劲风”, 即当时王勃所处的时代给予他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③借“江风刮个不停衬托自己来到滕王 阁后心情的不平静。 14相同点:①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②他们都是短命的,且是命途多 舛的:③他们的生命价值是不朽的,给后代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永远滋润和哺育着后人。不 同点:贾谊、李贺是受了挫折和磨难后没有抵御的能力,结果一蹶不振。两人可以说是“人 杀”。而王勃虽然忧怨,“抚凌云而自惜”,可是他还要请缨,还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可是万里 海浪却吞噬了他。王勃可以说是“天杀” 【解析】 11.本题考査知识积累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问,联系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是《滕王阁 序》。第二问,要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 的语言概括。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一自然段,答案是第二句话
“天杀少年才”,这是我来这里,领受滕王阁上飞卷的江风时,首先掠过脑海的一个闪念。那 时的滕王阁,一定不像今天的滕王阁;那时的江风,却不会有异于今日的江风。“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滕王阁废毁了多少次,修建了多少次,面貌一次又异于一次,而王勃的文章, 又有谁能写出新的来代替呢?一千多年了,任时光飞逝,而《滕王阁序》永在。王勃,还有 贾谊、李贺,可以说是短命的,是命途多舛的,可是他们的生命价值是不朽的,给后代人留 下的宝贵财富,永远滋润和哺育着后人。与当时能够掌握他们命运的人,能够掌握他们命运 而迫害他们的人相比,不是日月与流星的对照吗?只可惜他们这些英才,可以留下流传千秋 的锦绣文章,却不能躲过他所处的时代给予他们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间啊,一代又一代 的时尚,一代又一代的福灾。谁能躲得过那铺天盖地的风霜雨雪?谁能躲得过无情的春夏秋 冬?陈子昂,也算一代英杰吧,却栽在一个小小县令手里,被那鸡狗之徒迫害。呜呼,难道 就因为天有不平,世界才有这么传奇这么丰富吗? 在这样唏嘘中,天已垂暮,江阴之气氤氲而至,于是,我们收拾起徘徊复徘徊,踟蹰复踟蹰, 回到旅馆。夜里,江风还在刮着。 (原文有删改) 11.文章一开始就说“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结合全文来看,这篇“序”说的是哪篇文 章?作者认为王勃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12.作者在文中引用“黄鹤楼的费先生”“岳阳楼的范仲淹”的作用是什么? 13.文章中多次写到“江风”,如“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江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江风还在 刮着”等,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4.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贾谊、李贺,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内容谈谈王勃与这两人的 异同。 【答案】 11.指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写这篇序的目的是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 的块垒。 12.黄鹤楼使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使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而滕王阁因 了王勃才真正巍峨,却从没有为王勃做过什么,从而更加突显出王勃一生的悲剧。 13.①紧扣题目“江上风劲折奇才”,从而点明“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的观点;②“江风”既 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滕王阁上江风一直在不停地刮着;虚写是以“江风”指人间的“劲风”, 即当时王勃所处的时代给予他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③借“江风”刮个不停衬托自己来到滕王 阁后心情的不平静。 14.相同点:①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②他们都是短命的,且是命途多 舛的;③他们的生命价值是不朽的,给后代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永远滋润和哺育着后人。不 同点:贾谊、李贺是受了挫折和磨难后没有抵御的能力,结果一蹶不振。两人可以说是“人 杀”。而王勃虽然忧怨,“抚凌云而自惜”,可是他还要请缨,还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可是万里 海浪却吞噬了他。王勃可以说是“天杀” 【解析】 11.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问,联系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是《滕王阁 序》。第二问,要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 的语言概括。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一自然段,答案是第二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