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601)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 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第I卷阅读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 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 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 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 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 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 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 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 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 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 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 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 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 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 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 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 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 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 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 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 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 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 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惠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6.01)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 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 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 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 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 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 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 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 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 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 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 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 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 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 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 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 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 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 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 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 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 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 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 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 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 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 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 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 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 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 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 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 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 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 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在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中有所表现 D.20世纪80年代,随着政治意识在农村中的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中组织作 用的削弱,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开始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 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B.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 未消失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 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 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 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 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 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 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 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中的 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 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 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 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 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 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 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在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中有所表现。 D.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政治意识在农村中的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中组织作 用的削弱,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开始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 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B.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 未消失。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 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 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 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
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 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 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 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 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 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 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 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 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 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 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 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 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也指高位兼低职,而守则指低职代理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 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 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 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 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 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 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 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 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 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 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 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 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 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 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 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 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 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 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 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也指高位兼低职,而守则指低职代理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 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 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 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 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 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 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 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 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8.本诗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指出其中一个并作鉴赏。(5分) 9.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 是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万三蹄 李晋 明洪武五年某日子夜,富商沈万三打理好钱庄事务回家。 沈万三穿过前院,看到厨子宗庸的房间还透着烛光。沈万三上前轻敲门扉。 门缓缓打开,手拿书卷的宗庸一脸惊讶,连忙作揖道:“老爷,您怎么来了?” 沈万三微笑:“路过看看先生。先生大病初愈,不可因看书而过度劳累。 宗庸感激地说:“承蒙老爷关心,这次如不是老爷相救,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沈万三握着宗庸的手说:“先生不必客气。夜已很深,先生早点休息,我就不打 扰了。”随即告辞离去。 望着沈万三渐渐消失在庭院深处的背影,宗庸的眼角闪着泪光。 四年前的一个雪天,沈万三救了一个昏迷在自家门前的中年人,该中年人说他叫 宗庸,皖籍人氏,因逃荒来到周庄。沈万三见他可怜无依,就收留了他。宗庸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 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 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8.本诗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指出其中一个并作鉴赏。(5 分) 9.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万三蹄 李晋 明洪武五年某日子夜,富商沈万三打理好钱庄事务回家。 沈万三穿过前院,看到厨子宗庸的房间还透着烛光。沈万三上前轻敲门扉。 门缓缓打开,手拿书卷的宗庸一脸惊讶,连忙作揖道:“老爷,您怎么来了?” 沈万三微笑:“路过看看先生。先生大病初愈,不可因看书而过度劳累。” 宗庸感激地说:“承蒙老爷关心,这次如不是老爷相救,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沈万三握着宗庸的手说:“先生不必客气。夜已很深,先生早点休息,我就不打 扰了。”随即告辞离去。 望着沈万三渐渐消失在庭院深处的背影,宗庸的眼角闪着泪光。 四年前的一个雪天,沈万三救了一个昏迷在自家门前的中年人,该中年人说他叫 宗庸,皖籍人氏,因逃荒来到周庄。沈万三见他可怜无依,就收留了他。宗庸主
动请缨到伙房做了厨子。时间一长,沈万三发现宗庸并非俗人,他擅长各式菜肴, 尤其精于烹饪猪蹄膀,他烧制的蹄膀色泽红亮莹润,肥嫰肉酥,入口有一股特殊 的醇香,这很合沈万三的胃口。沈万三一直没把宗庸当下人看,经常跟他品茶清 谈。通过交流,沈万三发现宗庸竟学识渊博,这更使他对宗庸心生敬意。他曾多 次邀宗庸帮他打理生意,可宗庸总婉言推却。 不久前,宗庸染上风寒,多方诊治毫不见效,沈万三焦急万分,遣人重金快马请 来江南名医庄伯和,使宗庸最终得愈 洪武六年秋季,皇帝朱元璋巡游来到周庄,沈万三隆重接待了朱元璋。朱元璋对 宴上的烧蹄膀赞誉有加,在酒足饭饱临别之际,他笑着拍了拍沈万三的肩膀说: “你很好,很好啊!” 送走皇帝后,沈万三兴致颇高。宗庸却忽然说:“老爷可知一场杀身之祸正威逼 而来?” 沈万三不解:“先生怕是危言耸听吧?” 宗庸正色道:“请问老爷,性命和财产哪个更重要?” 沈万三不假思索:“当然性命更重要,没有性命,哪有财富可享?” 宗庸顿了顿说:“老爷没看到圣上在宴上的面容吗?眼中有愠色闪过,最后拍老 爷肩膀时,那笑中分明隐含怨恨。老爷富可敌国,又资助过伪吴王张士诚,难道 圣上不妒忌疑心于您?” 沈万三遍体冰凉,缓声道:“先生所言极是。敢问有何良策?” 宗庸说:“散财求安,得万民之心,当能保命。 其后几年,沈万三在江南广修桥路,救灾济民,倾尽家财,并出巨资帮助朱元璋 修南京城墙。但朱元璋仍说要杀了沈万三这样拥有不义之财的刁民。大臣纷纷谏 言:“沈万三积善为乐,杀之恐致公愤!”最后朱元璋降旨将沈万三财富充公, 其人发配云南 赴滇前夕,沈万三遗憾不见宗庸来和自己辞别,这时送别百姓中的一个孩童递来 一封信,说是一位叫宗庸的先生委托转交的 沈万三展纸:“小人本是安徽淮南锦绣酒楼主人,后投奔圣上打江山,开国后被 任为四品侍读,并被派到老爷身边卧底。近得圣上传书,要小人于发配途中谋害 老爷。承蒙老爷多年照顾,怎忍加害?故以死谢恩。笺后文字是小人祖传烹烧蹄 膀秘方,老爷若以此为业,必衣食无忧· 信件如蛾飘落,沈万三浊泪滂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沈万三赏识宗庸,是因为宗庸烧的猪蹄膀极合他的胃口,否则沈万三就不会 重金快马请名医庄伯和来给宗庸治病。 B.宗庸当卧底,既不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心,又不能改变沈万三的命运,也无法 具体掌握沈万三的财富数额。这个构思,纯属败笔 C.宗庸本是朱元璋派到周庄的卧底,但被沈万三的真诚关怀所感动,因而同情 报答沈万三,为之出谋划策、规划余生 D.沈万三读完宗庸的信后,可能是因为他没想到宗庸竞是卧底,更没想到这个 卧底竟是如此有情有义,于是他感动不已,泪如雨下
动请缨到伙房做了厨子。时间一长,沈万三发现宗庸并非俗人,他擅长各式菜肴, 尤其精于烹饪猪蹄膀,他烧制的蹄膀色泽红亮莹润,肥嫩肉酥,入口有一股特殊 的醇香,这很合沈万三的胃口。沈万三一直没把宗庸当下人看,经常跟他品茶清 谈。通过交流,沈万三发现宗庸竟学识渊博,这更使他对宗庸心生敬意。他曾多 次邀宗庸帮他打理生意,可宗庸总婉言推却。 不久前,宗庸染上风寒,多方诊治毫不见效,沈万三焦急万分,遣人重金快马请 来江南名医庄伯和,使宗庸最终得愈。 洪武六年秋季,皇帝朱元璋巡游来到周庄,沈万三隆重接待了朱元璋。朱元璋对 宴上的烧蹄膀赞誉有加,在酒足饭饱临别之际,他笑着拍了拍沈万三的肩膀说: “你很好,很好啊!” 送走皇帝后,沈万三兴致颇高。宗庸却忽然说:“老爷可知一场杀身之祸正威逼 而来?” 沈万三不解:“先生怕是危言耸听吧?” 宗庸正色道:“请问老爷,性命和财产哪个更重要?” 沈万三不假思索:“当然性命更重要,没有性命,哪有财富可享?” 宗庸顿了顿说:“老爷没看到圣上在宴上的面容吗?眼中有愠色闪过,最后拍老 爷肩膀时,那笑中分明隐含怨恨。老爷富可敌国,又资助过伪吴王张士诚,难道 圣上不妒忌疑心于您?” 沈万三遍体冰凉,缓声道:“先生所言极是。敢问有何良策?” 宗庸说:“散财求安,得万民之心,当能保命。” 其后几年,沈万三在江南广修桥路,救灾济民,倾尽家财,并出巨资帮助朱元璋 修南京城墙。但朱元璋仍说要杀了沈万三这样拥有不义之财的刁民。大臣纷纷谏 言:“沈万三积善为乐,杀之恐致公愤!”最后朱元璋降旨将沈万三财富充公, 其人发配云南。 赴滇前夕,沈万三遗憾不见宗庸来和自己辞别,这时送别百姓中的一个孩童递来 一封信,说是一位叫宗庸的先生委托转交的。 沈万三展纸:“小人本是安徽淮南锦绣酒楼主人,后投奔圣上打江山,开国后被 任为四品侍读,并被派到老爷身边卧底。近得圣上传书,要小人于发配途中谋害 老爷。承蒙老爷多年照顾,怎忍加害?故以死谢恩。笺后文字是小人祖传烹烧蹄 膀秘方,老爷若以此为业,必衣食无忧……” 信件如蛾飘落,沈万三浊泪滂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沈万三赏识宗庸,是因为宗庸烧的猪蹄膀极合他的胃口,否则沈万三就不会 重金快马请名医庄伯和来给宗庸治病。 B.宗庸当卧底,既不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心,又不能改变沈万三的命运,也无法 具体掌握沈万三的财富数额。这个构思,纯属败笔。 C.宗庸本是朱元璋派到周庄的卧底,但被沈万三的真诚关怀所感动,因而同情 报答沈万三,为之出谋划策、规划余生。 D.沈万三读完宗庸的信后,可能是因为他没想到宗庸竟是卧底,更没想到这个 卧底竟是如此有情有义,于是他感动不已,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