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 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 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 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坚 持辩证的方法,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 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 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 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 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 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 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 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 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 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 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 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 之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 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 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 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摘选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 现代转型
河北省唐山市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 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 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 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坚 持辩证的方法,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 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 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 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 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 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 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 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 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 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 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 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 之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 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 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 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摘选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 现代转型
B.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好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 型的前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 于单 D.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主 要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 型的问题。 B.文章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 准则和方法。 C.文章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和意义 D.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关照了时代发展,关照 了理论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 出错误评判。 B.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 起来 C.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 新性发展。 D.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 文化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 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 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 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 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 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 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G覆盖中国。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 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5G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 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髙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 需的基站数量是4G的3至4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 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
B.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好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 型的前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 于单一。 D.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主 要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 型的问题。 B.文章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 准则和方法。 C.文章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和意义。 D.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关照了时代发展,关照 了理论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 出错误评判。 B.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 起来。 C.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 新性发展。 D.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 文化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 等城市部署大规模 5G 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 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 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 5G 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 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 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 的 3 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 5G 覆盖中国。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 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 5G 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 3G 和 4G 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高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 需的基站数量是 4G 的 3 至 4 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 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 5G 领域遥遥领先》)
材料二: 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 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 业收入比例为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 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AI的5G网络切片商用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 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5G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 建网成本降低约20%。 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 (摘编自《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月2日,在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 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1月13日,通过中国移动的5G试验网络 成功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 4K超清信号 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5G网络4K传输 5G可以实现ⅦR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VR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 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5G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 同一场教学。 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月16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5G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 5G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既是一个高速率低 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发展将为整个社会 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5日闭幕的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 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 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5G时代的网络安全需要更加 重视,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 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 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 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5G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 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
材料二: 5G 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 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 年至 2017 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 563.18 亿元人民币,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 12%。2018 年 1-9 月,研发投入为 85.26 亿元人民币,占营 业收入比例为 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 7.3 万件, 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 3.5 万件,其中 5G 专利申请超过 3000 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 AI 的 5G 网络切片商用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 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 5G 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 30%以上, 建网成本降低约 20%。 截至 2019 年 2 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 30 家运营商开展 5G 合作。 (摘编自《5G 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 月 2 日,在 2019 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 改 变生活,5G 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 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 可以实现 4K 超高清直播。1 月 13 日,通过中国移动的 5G 试验网络, 成 功 将 央 视 春 晚 深 圳 分 会 场 4 K 超 清 信 号 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 5G 网络 4K 传输。 5G 可以实现 VR 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 VR 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一 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 5G 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 同一场教学。” 5G 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 月 16 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 5G 的远程人体手术。 5G 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 5G 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 既是一个高速率低 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 发展将为整个社会 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 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 5 日闭幕的 2019 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 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 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5G 时代的网络安全需要更加 重视,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 5G 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 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 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 5G 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 都增加了 5G 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 5G 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 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
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己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 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获得政府分配的5G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3G和4G的频段, 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 B.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2013年至2018年9月间研发投入接近650亿 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高投入获得了大量专利 C.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 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5G具有网 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 D.5G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 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体制下,5G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 国在5G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B.5G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有些 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相对于4G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跳出生活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 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5G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设、维 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6.同样是对5G相关消息的报道,前三则材料在报道内容上各有怎样的侧重?是 怎样突出各自的侧重点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孙天才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髙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 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 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 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 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 数都死在了路上。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 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的。 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 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是日宿夜行的。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 的那匹白马死了。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颗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 活在寺院门口。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这时, 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那个羌笛怨柳春 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
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已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 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 5G 之路仍存挑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获得政府分配的 5G 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 3G 和 4G 的频段, 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在三年内实现 5G 覆盖中国。 B.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 2013 年至 2018 年 9 月间研发投入接近 650 亿 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 10%以上,高投入获得了大量专利。 C.央 视 春 晚 深 圳 分 会 场 4 K 超 高 清 信 号 回 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 5G 具有网 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 D.5G 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 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体制下,5G 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 国在 5G 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B.5G 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有些 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相对于 4G 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 跳出生活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 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5G 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设、维 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6.同样是对 5G 相关消息的报道,前三则材料在报道内容上各有怎样的侧重?是 怎样突出各自的侧重点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孙天才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 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 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 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 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 数都死在了路上。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 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的。 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 3 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 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是日宿夜行的。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 的那匹白马死了。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颗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 活在寺院门口。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这时, 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那个羌笛怨柳春 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
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 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 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这胡儿 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岀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 刀杀师的念头。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 小还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碛,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而西,人兽的骨骸是生灵 的路标。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尽 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 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 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躺倒了。或许是有佛祖在冥冥护佑,那匹 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 就这样,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又西行千余里到了天山,那里海拔四 千多米,月佘的踏雪卧冰自不须说,在高昌剃度的四个徒弟已有两死,二十五个 使役冻毙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马也死之将尽了。但这个人依旧义无反顾,千里 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 就这样,历经十八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三百五十七部梵文 经典回到了他的祖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 种怎样举国相拥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 年,功业始毕”的。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 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 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赐 号“三藏法师”。这个人活了六十四岁,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候,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 人。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为,大雁塔抑或是一种颇有 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引用岑参的诗,并非闲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叙述对象,同时,也增 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的叙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经过,生动地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也 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的情节,不但无损于唐僧的人物 形象,这样的叙述,反而使读者更感到真实可信。 D.文章通过唐僧西域求法的壮举,讴歌了勇于反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 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对读者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 8.第三段叙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作者为什么说“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试结合文章简要分 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 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 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这胡儿 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 刀杀师的念头。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 小还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碛,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而西,人兽的骨骸是生灵 的路标。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尽 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 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 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躺倒了。或许是有佛祖在冥冥护佑,那匹 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 就这样,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又西行千余里到了天山,那里海拔四 千多米,月佘的踏雪卧冰自不须说,在高昌剃度的四个徒弟已有两死,二十五个 使役冻毙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马也死之将尽了。但这个人依旧义无反顾,千里 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 就这样,历经十八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三百五十七部梵文 经典回到了他的祖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 一种怎样举国相拥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 年,功业始毕”的。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 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 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赐 号“三藏法师”。这个人活了六十四岁,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候,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 人。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为,大雁塔抑或是一种颇有 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引用岑参的诗,并非闲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叙述对象,同时,也增 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的叙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经过,生动地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也 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的情节,不但无损于唐僧的人物 形象,这样的叙述,反而使读者更感到真实可信。 D.文章通过唐僧西域求法的壮举,讴歌了勇于反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 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对读者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 8.第三段叙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9.作者为什么说“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试结合文章简要分 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