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 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 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 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 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 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 鸦片战争之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 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 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 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 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 (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 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 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 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 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 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 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 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 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 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 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河北省大名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 1990 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 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 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 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 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 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 鸦片战争之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 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 1729 年就颁布 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 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 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 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 (1793 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 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 1774 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 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 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 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 位黑斯廷斯在 1785 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 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 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 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 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 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 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 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 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 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 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 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 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 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 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 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 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 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 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 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 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 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 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 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 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 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 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 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 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 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 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 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 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 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 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 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 6 月 8 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 成员,9 日是县政府领导,10 日扶贫办,11 日县委办,12 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 到了第二年的 3 月 19 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 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 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 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 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 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 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 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 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 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 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 舌称赞。中午 12 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 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 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 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 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 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 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 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 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 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
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 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 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 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 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 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 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 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 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5 分) 6.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 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 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 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 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 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 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 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 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 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硏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 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 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 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 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 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 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 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 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 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 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 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 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 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 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 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5 分) 6.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 8 部独幕剧、9 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 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 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 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 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 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 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 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 才。 1927 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 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 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 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 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 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 1923 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 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 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 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 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 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 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 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 “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 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 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 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 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 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 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 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 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 己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 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 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 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 《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 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 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 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 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 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 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 B.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 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C.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 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D.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感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他的独幕喜剧虽无大的矛 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 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 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 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 “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 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 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 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 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 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 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 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 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 已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 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 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 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 《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 年 4 月 4 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 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 20 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 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 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 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 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 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 B.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 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C.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 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D.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感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他的独幕喜剧虽无大的矛 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 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 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 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 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橫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 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都没 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其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 9.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逊,博州高唐人。数岁丧父,养于叔父职方员外郎千,后随母归魏仁浦家,驸马都 尉咸信,其异父弟也。太宗在晋邸,召隶帐下。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 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 物,甌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至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 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 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雍熙二年, 录其劳,迁领妫州刺史。三年,与安忠并命为东上阁门使。数月,会许仲宣罢判度 支,即以逊为度支使。端拱初,迁盐铁使。二年,授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 未几,兼枢密副使、知院事。与同列寇准不协,每奏事,颇相矛盾。 日,逊等晚归私第,准与温仲舒并辔,有狂民迎马首拜呼万岁。街使王宾旧与逊 同事晋邸,逊又尝举宾,雅相厚善,因奏民迎准拜呼万岁。准自辩:“实与仲舒同行, 盖逊令宾独奏斥臣。”辞意俱厉,因互发其私。太宗恶之,下诏切责,逊左降右领 军卫将军,准亦罢职。会判右金吾街仗蔡玉冒奏富人子为州大校,黜官,命逊代掌 其事。 西蜀李顺为乱,诏发兵水陆进讨,以荆渚居其要害,命逊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 府,赐钱二百万,白金三千两。逊既至,会峡路诸漕卒数千人聚江陵,有告其谋变以 应蜀寇,府中议欲尽诛之。逊止捕首恶杨承进等二十一人斩于市,余党亲加尉抚, 飞奏以闻。太宗嘉之,诏以其卒分配州郡。数月,逊卒,年五十六,时至道元年也。 赠桂州观察使,归葬京师。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其訏谋献替无闻焉。 10.对文中加粗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 止岁入贡/通关市/ B.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C.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D.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11.下列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驸马都尉:汉武帝时始置,掌副车之马。设置之初即为帝婿称号,也简称驸马, 汉代称恶妇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 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 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 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 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都没 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其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 9.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逊,博州高唐人。数岁丧父,养于叔父职方员外郎干,后随母归魏仁浦家,驸马都 尉咸信,其异父弟也。太宗在晋邸,召隶帐下。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 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止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 物,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至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 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 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雍熙二年, 录其劳,迁领妫州刺史。三年,与安忠并命为东上阁门使。数月,会许仲宣罢判度 支,即以逊为度支使。端拱初,迁盐铁使。二年,授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 未几,兼枢密副使、知院事。与同列寇准不协,每奏事,颇相矛盾。 一日,逊等晚归私第,准与温仲舒并辔,有狂民迎马首拜呼万岁。街使王宾旧与逊 同事晋邸,逊又尝举宾,雅相厚善,因奏民迎准拜呼万岁。准自辩:“实与仲舒同行, 盖逊令宾独奏斥臣。”辞意俱厉,因互发其私。太宗恶之,下诏切责,逊左降右领 军卫将军,准亦罢职。会判右金吾街仗蔡玉冒奏富人子为州大校,黜官,命逊代掌 其事。 西蜀李顺为乱,诏发兵水陆进讨,以荆渚居其要害,命逊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 府,赐钱二百万,白金三千两。逊既至,会峡路诸漕卒数千人聚江陵,有告其谋变以 应蜀寇,府中议欲尽诛之。逊止捕首恶杨承进等二十一人斩于市,余党亲加尉抚, 飞奏以闻。太宗嘉之,诏以其卒分配州郡。数月,逊卒,年五十六,时至道元年也。 赠桂州观察使,归葬京师。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其訏谋献替无闻焉。 10.对文中加粗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 止岁入贡/通关市/ B.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C.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D.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 交止岁入贡/通关市/ 11.下列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驸马都尉:汉武帝时始置,掌副车之马。设置之初即为帝婿称号,也简称驸马, 汉代称恶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