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来源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分类 结构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形成的重要来源。 2、社会生活经验结构 (1)关于自然、社会、技术、人类的直接 经验; (2)关于活动方法、方式的经验; (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4)对已成为活动现象或活动手段的现实 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 1、学科知识 ⚫ 学科知识来源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分类 结构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形成的重要来源。 2、社会生活经验结构 ⚫ (1)关于自然、社会、技术、人类的直接 经验; ⚫ (2)关于活动方法、方式的经验; ⚫ (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 (4)对已成为活动现象或活动手段的现实 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3、学习活动经验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可分为:物质一实践活动; 社会活动;精神活动 ●教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由以下成分构成:(1) 需要;(2)动机;(3)学习任务;(4)动 作与操作 4、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第一,合目的原则。必须符合既定的目标 第二,适时原则。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 3、学习活动经验 ⚫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可分为:物质—实践活动; 社会活动;精神活动。 ⚫ 教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由以下成分构成:(1) 需要;(2)动机;(3)学习任务;(4)动 作与操作。 ⚫ 4、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 第一,合目的原则。必须符合既定的目标。 ⚫ 第二,适时原则。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整合原则。必须把知识、经验和活动 统一起来。 第四,经济原则。尽量选择课时少、负担轻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实现目标。 第五,量力原则。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 达到的范围。 ●第六,结构原则。要保证各部分内容之间恰 当的比例。 ●第七,灵活原则。所选内容应根据需要灵活 变通
⚫ 第三,整合原则。必须把知识、经验和活动 统一起来。 ⚫ 第四,经济原则。尽量选择课时少、负担轻、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实现目标。 ⚫ 第五,量力原则。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 达到的范围。 ⚫ 第六,结构原则。要保证各部分内容之间恰 当的比例。 ⚫ 第七,灵活原则。所选内容应根据需要灵活 变通
)经验的组织 1、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的方式: (1)以文献为本位:中国从汉代至清代都以 “五经” 《诗》、《书》、《易》 《礼》、《春秋》等历史文献为基本教材;宋 儒认为“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是学习“五经”的阶梯, 此后,“四书”也成为基本教材;启蒙教材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除七艺以外,有些课目以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等人的原 著为基本教材 (2)以系统知识为本位:随着近代科学的发 展,科学门类日益分化,产生了按照科学分类 划分学科的方式,称为学科课程。每一学科依
(三)经验的组织 1、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的方式: ⚫ (1)以文献为本位:中国从汉代至清代都以 “五经”——《诗》、《书》、《易》、 《礼》、《春秋》等历史文献为基本教材;宋 儒认为“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是学习“五经”的阶梯, 此后,“四书”也成为基本教材;启蒙教材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除七艺以外,有些课目以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等人的原 著为基本教材。 ⚫ (2)以系统知识为本位:随着近代科学的发 展,科学门类日益分化,产生了按照科学分类 划分学科的方式,称为学科课程。每一学科依 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
●(3)以儿童兴趣与需要为本位: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现代教育派”认为传统的学 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不能照顾儿童的需要和 兴趣,学科分得过细,又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从1896年起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小学试行活动课 程,即以人类衣食住之类的基本活动为小学课 程中心 (4)以人类基本活动为本位:不赞成仅以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主要课 程的编订既要反映儿童的发展进程,又要反映 人类的基本活动,提倡核心课程。即围绕人类 基本活动确定各年级学习的核心主题
⚫ (3)以儿童兴趣与需要为本位: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现代教育派”认为传统的学 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不能照顾儿童的需要和 兴趣,学科分得过细,又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从1896年起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小学试行活动课 程,即以人类衣食住之类的基本活动为小学课 程中心。 ⚫ (4)以人类基本活动为本位:不赞成仅以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主要课 程的编订既要反映儿童的发展进程,又要反映 人类的基本活动,提倡核心课程。即围绕人类 基本活动确定各年级学习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