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 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 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 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 感融合无间。 (二)把握物中情 【练前点拨】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 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 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 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 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髙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 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 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把握典中情 【练前点拨】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 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 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 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 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 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 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 感融合无间。 (二)把握物中情 【练前点拨】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 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 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 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 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 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 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把握典中情 【练前点拨】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 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 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 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演练体悟】 1.(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 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 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煕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 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 情思?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 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 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査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 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 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 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 “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 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 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 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 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 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 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 在,苍压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演练体悟】 1.(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 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 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 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 情思?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 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 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 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 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 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 “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 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 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 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 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 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 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 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 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 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 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 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 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 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 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注]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答案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定向训练三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 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髙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査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 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 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 ①1205 年 65 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 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 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 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 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 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 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注]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 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答案 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定向训练三 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 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 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