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在 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为救世而奔走于各诸侯国,整理编纂“六书”。整 理编纂的同时,孔子吸取了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 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使儒学成为“显学” 从诸侯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变革、大转型。如何适 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议论 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 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董仲舒经过“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 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 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 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冲 突和由此产生的现实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自汉末至唐,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 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思维、价值 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尽管如此,在儒释道三教长期的冲突 和融合的过程中,儒学以其特有的理论思维、礼乐制度,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出入佛道,“尽究其说”。他们援 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 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兴盛于汉代、幽沉于六朝的儒 学,焕然大明于世。由于理学家的创新,儒学不仅获得新生命,而且发展到顶峰 儒学之所以得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赋予了儒学新生命,归根到底就 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超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 讲,也不是接着讲,而是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会和把握时 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 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自己讲,讲自己。 在当代,若要开创儒学的新局面,赋予儒学新生命,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 建构“自家”哲学理论的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若仍是唱唱老调子, 就会使儒学愈唱愈衰落,愈唱愈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若执著于对儒家文本的照 着讲,或者以秉承衣钵的方式接着讲,就会使儒学愈讲愈枯燥,愈讲愈贫乏。为 改变这种状况,使儒学得以新生,必须“自家”创造出新理论体系、新核心话题 新诠释文本,激发新儒学的生命智慧。 (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1.下列对于“儒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整理编纂“六书”时吸取前人理论思维 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 B.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些热点问题引发 了当时法、道、儒各家学派的议论,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2014 年 12 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在 “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为救世而奔走于各诸侯国,整理编纂“六书”。整 理编纂的同时,孔子吸取了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 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使儒学成为“显学”。 从诸侯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变革、大转型。如何适 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议论 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 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董仲舒经过“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 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 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 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冲 突和由此产生的现实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自汉末至唐,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 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思维、价值 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尽管如此,在儒释道三教长期的冲突 和融合的过程中,儒学以其特有的理论思维、礼乐制度,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出入佛道,“尽究其说”。他们援 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 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兴盛于汉代、幽沉于六朝的儒 学,焕然大明于世。由于理学家的创新,儒学不仅获得新生命,而且发展到顶峰。 儒学之所以得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赋予了儒学新生命,归根到底就 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超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 讲,也不是接着讲,而是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会和把握时 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 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自己讲,讲自己。 在当代,若要开创儒学的新局面,赋予儒学新生命,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 建构“自家”哲学理论的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若仍是唱唱老调子, 就会使儒学愈唱愈衰落,愈唱愈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若执著于对儒家文本的照 着讲,或者以秉承衣钵的方式接着讲,就会使儒学愈讲愈枯燥,愈讲愈贫乏。为 改变这种状况,使儒学得以新生,必须“自家”创造出新理论体系、新核心话题、 新诠释文本,激发新儒学的生命智慧。 (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1.下列对于“儒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整理编纂“六书”时吸取前人理论思维 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 B.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些热点问题引发 了当时法、道、儒各家学派的议论,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C.董仲舒吸收名、法、道等各家思想入儒,建构了新儒学的理论思维体系,提 出现实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D.自汉末至唐,儒学未能找到化解现实冲突和危机的方法,原因在于它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和作用。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 的精华,使儒学不仅获得了新生命,而且发展到了顶峰 B.儒学的开创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往圣和 诸子,而是强调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 C.在当代,若要使儒学获得新生命,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 建构“自家”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 D.儒学如要在当代得到发展,必须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 流精神,而不能仍是唱唱老调子,否则就会愈唱愈衰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自私的父亲 风凰 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査后告 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 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 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査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 样的病,可能是遗传 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 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 更何况,动手术,还不一定有救!母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泪流满面。这样倒霉的 事,怎么就摊在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不能救两个,至少要救一个,哪怕只有万分 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可是,救谁呢?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儿 子 母亲对父亲和男孩说,对不起,实在没有钱,只能先救一个。你们说说,先救谁? 父亲说,先救我!先救我!我是你丈夫,我跟你最亲 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什么是亲情?这 就是亲情!在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居然要先救自己,放弃他,父亲太自私了! 母亲沉默了。她想,我真的就只是救丈夫,不救儿子吗?她知道,她的决定,可 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她说,我想,谁的身体强,就救谁吧。因为身体强,希望 才最大,你们说呢? 父亲说,也是啊,好吧,就这样吧! 男孩说,好吧,我同意! 在此之前,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他想自己没有报答 父亲的机会,这一次,就把生的希望让给父亲吧。可是现在,他不会放弃,他要 活下来,因为父亲太自私,他不配当自己的父亲,他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男孩大口吃药,哪怕再苦,他都不皱一下眉头。男孩大口喝水,大口吃水果,大 口喝粥,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他要让自己的精神抖擞,他不能输给父亲。输 给父亲,他就只有死
C.董仲舒吸收名、法、道等各家思想入儒,建构了新儒学的理论思维体系,提 出现实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D.自汉末至唐,儒学未能找到化解现实冲突和危机的方法,原因在于它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和作用。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 的精华,使儒学不仅获得了新生命,而且发展到了顶峰。 B.儒学的开创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往圣和 诸子,而是强调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 C.在当代,若要使儒学获得新生命,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 建构“自家”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 D.儒学如要在当代得到发展,必须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 流精神,而不能仍是唱唱老调子,否则就会愈唱愈衰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6 题。 自私的父亲 凤凰 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告 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 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 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 一样的病,可能是遗传。 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 们。 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 更何况,动手术,还不一定有救!母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泪流满面。这样倒霉的 事,怎么就摊在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不能救两个,至少要救一个,哪怕只有万分 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可是,救谁呢?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儿 子。 母亲对父亲和男孩说,对不起,实在没有钱,只能先救一个。你们说说,先救谁? 父亲说,先救我!先救我!我是你丈夫,我跟你最亲! 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什么是亲情?这 就是亲情!在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居然要先救自己,放弃他,父亲太自私了! 母亲沉默了。她想,我真的就只是救丈夫,不救儿子吗?她知道,她的决定,可 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她说,我想,谁的身体强,就救谁吧。因为身体强,希望 才最大,你们说呢? 父亲说,也是啊,好吧,就这样吧! 男孩说,好吧,我同意! 在此之前,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他想自己没有报答 父亲的机会,这一次,就把生的希望让给父亲吧。可是现在,他不会放弃,他要 活下来,因为父亲太自私,他不配当自己的父亲,他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男孩大口吃药,哪怕再苦,他都不皱一下眉头。男孩大口喝水,大口吃水果,大 口喝粥,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他要让自己的精神抖擞,他不能输给父亲。输 给父亲,他就只有死
两天后,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男孩的身体和精神都比父亲要好 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有医生,都决定救男孩。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 放弃父亲。父亲依然住院,依然吃药,依然观察,母亲依然四处求人,只要有足 够的钱,依然会救父亲。 男孩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情况很好,只要不出意外,他活几十年都 没问题。 男孩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萎缩。最终,男孩能大口地吃饭,能 下床走路。而父亲,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跟死人没多少差别。医生告诉母亲说, 没救了,抬回家去吧 男孩出院那天,父亲也出了院。男孩是自己走回去的,父亲却是让人抬回去的 每天,男孩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好像他不曾得过疾病。而父亲,在一个早晨 终于死去。那时的父亲,只剩下一把骨头 父亲的去世,男孩一点也不悲伤,因为,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 他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既然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悲伤 母亲对男孩说,孩子,你爸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伤心呢?你给他磕几个头吧! 男孩摇头,他说,他不是我爸!我不给他磕头! 母亲说,我知道,在医院,你爸说过救他的话,显得很自私,你恨你爸。可是, 孩子,我要告诉你,真相并不是那样的。其实,一开始,你爸就要放弃自己,就 要让我救你。可是我不同意。后来,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救一个人,我才只好答 应他救你。可是,他担心因为救你而放弃他,让你内疚一辈子,才不得不说出那 样自私的话来。那些话,可能会伤害你,但是却能让你与他比赛,激发你活下去 的信心,增强你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把自己的药省给你 吃。他说只要你活着,他就是死了也值。如果不是为了救你,我想,他现在可能 还活着 男孩早已泪流满面。他走到父亲的棺木前,“咚”地一声跪下。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3.下列对父亲说出自私话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父亲认为妻子和自己最亲,理所当然应先救自己。 B.父亲出于无私的父爱,想要放弃自己,先救孩子 C.父亲不希望因为自己放弃治疗而让孩子背上包袱 D.父亲希望孩子与他比赛,激发孩子活下去的斗志。 4.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母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给二人治病,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 的重担,她到处借钱,希望至少要救一个。 B.母亲总是心怀希望。虽然借不够治疗父子二人的费用,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 力,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选择放弃 C.母亲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如果只能救 个,先救谁让她难以做出决定 D.母亲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当男孩的身体明显比父亲强 壮的时候,母亲果断地决定放弃父亲。 5.下列对小说中男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因为他觉得父亲身 体比他强壮,治愈希望应该比他大
两天后,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男孩的身体和精神都比父亲要好 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有医生,都决定救男孩。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 放弃父亲。父亲依然住院,依然吃药,依然观察,母亲依然四处求人,只要有足 够的钱,依然会救父亲。 男孩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情况很好,只要不出意外,他活几十年都 没问题。 男孩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萎缩。最终,男孩能大口地吃饭,能 下床走路。而父亲,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跟死人没多少差别。医生告诉母亲说, 没救了,抬回家去吧! 男孩出院那天,父亲也出了院。男孩是自己走回去的,父亲却是让人抬回去的。 每天,男孩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好像他不曾得过疾病。而父亲,在一个早晨, 终于死去。那时的父亲,只剩下一把骨头。 父亲的去世,男孩一点也不悲伤,因为,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 他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既然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悲伤。 母亲对男孩说,孩子,你爸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伤心呢?你给他磕几个头吧! 男孩摇头,他说,他不是我爸!我不给他磕头! 母亲说,我知道,在医院,你爸说过救他的话,显得很自私,你恨你爸。可是, 孩子,我要告诉你,真相并不是那样的。其实,一开始,你爸就要放弃自己,就 要让我救你。可是我不同意。后来,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救一个人,我才只好答 应他救你。可是,他担心因为救你而放弃他,让你内疚一辈子,才不得不说出那 样自私的话来。那些话,可能会伤害你,但是却能让你与他比赛,激发你活下去 的信心,增强你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把自己的药省给你 吃。他说只要你活着,他就是死了也值。如果不是为了救你,我想,他现在可能 还活着! 男孩早已泪流满面。他走到父亲的棺木前,“咚”地一声跪下。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3. 下列对父亲说出自私话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父亲认为妻子和自己最亲,理所当然应先救自己。 B.父亲出于无私的父爱,想要放弃自己,先救孩子。 C.父亲不希望因为自己放弃治疗而让孩子背上包袱。 D.父亲希望孩子与他比赛,激发孩子活下去的斗志。 4. 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母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给二人治病,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 的重担,她到处借钱,希望至少要救一个。 B.母亲总是心怀希望。虽然借不够治疗父子二人的费用,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 力,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选择放弃。 C.母亲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如果只能救一 个,先救谁让她难以做出决定。 D.母亲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当男孩的身体明显比父亲强 壮的时候,母亲果断地决定放弃父亲。 5. 下列对小说中男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因为他觉得父亲身 体比他强壮,治愈希望应该比他大
B.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这是因为母 亲放弃自己的做法让他伤心绝望。 C.男孩开始想先救父亲,后来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要活下来,因为他觉 得父亲太自私,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D.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男孩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但父 亲去世的时候,男孩还是有一点悲伤。 E.男孩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泪流满面,并且在父亲的棺木前跪下,因为此时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6.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以“自私的父亲”为标题,为读者留下悬念,父亲为什么自私,父亲怎样自 私,引发了读者心中一连串的疑问 B.男孩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这些情节为 下文男孩康复、父亲去世做了铺垫 C.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父亲的话让人觉得他很自私, 但小说最后揭示了他的慈父情怀 D.塑造男孩这一人物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式, 这些描写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 E.小说的结尾在母亲叙述事情真相后戛然而止,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给读 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 鄘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欲收兵去,使王 继忠议和,择可使契丹者。枢密院以利用应选,遂授阁门祗使,奉书诣契丹军。 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己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 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耶律隆绪 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 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 请,利用不敢以闻。”其政事舍人高正始遽前曰:“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 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利用曰:“子盍为契丹熟计,使契丹用子言,恐 连兵结衅,不得而息,非国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 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奷邪,因 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 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章献太后临朝,中人与贵戚稍能轩轾为祸福,而利用以勋旧自居,不恤也。凡内 降恩,力持不予,左右多怨,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鞋, 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 内侍罗崇勋得罪,太后使利用召崇勋戒敕之。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 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 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坐
B.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这是因为母 亲放弃自己的做法让他伤心绝望。 C.男孩开始想先救父亲,后来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要活下来,因为他觉 得父亲太自私,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D.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男孩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但父 亲去世的时候,男孩还是有一点悲伤。 E. 男孩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泪流满面,并且在父亲的棺木前跪下,因为此时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6.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以“自私的父亲”为标题,为读者留下悬念,父亲为什么自私,父亲怎样自 私,引发了读者心中一连串的疑问。 B.男孩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这些情节为 下文男孩康复、父亲去世做了铺垫。 C.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父亲的话让人觉得他很自私, 但小说最后揭示了他的慈父情怀。 D.塑造男孩这一人物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式, 这些描写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 E.小说的结尾在母亲叙述事情真相后戛然而止,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给读 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二、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 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欲收兵去,使王 继忠议和,择可使契丹者。枢密院以利用应选,遂授阁门祗使,奉书诣契丹军。 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 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耶律隆绪 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 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 请,利用不敢以闻。”其政事舍人高正始遽前曰:“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 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利用曰:“子盍为契丹熟计,使契丹用子言,恐 连兵结衅,不得而息,非国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 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 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 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章献太后临朝,中人与贵戚稍能轩轾为祸福,而利用以勋旧自居,不恤也。凡内 降恩,力持不予,左右多怨,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 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 内侍罗崇勋得罪,太后使利用召崇勋戒敕之。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 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 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坐
私贷景灵宫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 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奉书诣契丹军 诣:前往 B.晋德我,畀我关南地 德:感激 C.利用不敢以闻 闻:听说 D.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 息:停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晋人以地畀契丹 ②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遂命利用迎劳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②不欲与廉颇争列 D.①遂穷探其狱 ②其孰能讥之乎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曹利用“慷慨有志操”的一组是(2分) ①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 ②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 ③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④凡内降恩,力持不予 ⑤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輕 ⑥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分) 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 A.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B.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C.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D.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如果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利用年轻时很喜欢与人辩论,情绪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死后,他曾任 殿前承旨、鄘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等职。 B.曹利用担任出使契丹使者,以阁门袛使身份前往契丹兵营议和,最终两国达 成了和议,且没让契丹的企图得逞。 C.曹利用因为功绩显赫被朝廷封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后来他 恃功益骄,最终因内侍逼迫而上吊自杀。 D.曹利用因侄子曹汭犯罪而被牵连,被贬做随州知州,后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 景灵宫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6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12.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私贷景灵宫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 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奉书诣契丹军 诣:前往 B.晋德我,畀我关南地 德:感激 C.利用不敢以闻 闻:听说 D.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 息:停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晋人以地畀契丹 ②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遂命利用迎劳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②不欲与廉颇争列 D.①遂穷探其狱 ②其孰能讥之乎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曹利用“慷慨有志操”的一组是(2 分) ① 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 ② 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 ③ 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④ 凡内降恩,力持不予 ⑤ 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 ⑥ 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 分) 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 A.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B.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C.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D.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如果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 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曹利用年轻时很喜欢与人辩论,情绪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死后,他曾任 殿前承旨、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等职。 B.曹利用担任出使契丹使者,以阁门祗使身份前往契丹兵营议和,最终两国达 成了和议,且没让契丹的企图得逞。 C.曹利用因为功绩显赫被朝廷封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后来他 恃功益骄,最终因内侍逼迫而上吊自杀。 D.曹利用因侄子曹汭犯罪而被牵连,被贬做随州知州,后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 景灵宫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3 题。(6 分)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12.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