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铁一中2016届语文第一次月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朱良志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 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 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 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 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 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 让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 回到深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界立法的关系中, 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一一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 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 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 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 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 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 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 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 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 调的是“天然图画”。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 翼然,小丘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 是野趣—一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 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 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 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 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
西安市铁一中 2016 届语文第一次月考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朱良志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 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 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 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 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 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 让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 回到深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界立法的关系中, 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 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 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 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 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 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 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 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 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 调的是“天然图画”。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 翼然,小丘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 是野趣——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 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 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 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 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
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 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巧若拙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 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 B.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实的意义 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C.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 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 D.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功夫等过度 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方传统园林都强 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B.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 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C.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直,把花卉种得 整齐,它们重视人工的作用而不太重视环境保护 D.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和趣 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在工具发 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性造成了压抑 B.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 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空荒感 C.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最高技巧,而不 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 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 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答案】D 【解析】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理解有误,原文中是说“至其未流,则演变为· 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不能说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对诸如技术、功 夫等过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2.【答案】C 【解析】西方园林不太重视环境保护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3.【答案】C 【解析】A错在:“并不能给人的灵性带来解放”,原文是:“并不必然带来人的 灵性带来解放”。B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恐慌感”并不是庄 子的观点。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错,原文是“排斥技术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 美学中是占据主流的”,该项以偏概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 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巧若拙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 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 B.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实的意义, 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C.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 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 D.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功夫等过度 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方传统园林都强 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B.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 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C.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直,把花卉种得 整齐,它们重视人工的作用而不太重视环境保护。 D.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和趣 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在工具发 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性造成了压抑。 B.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 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空荒感”。 C.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最高技巧,而不 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 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 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 【答案】D 【解析】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理解有误,原文中是说“至其未流,则演变为…… 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不能说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对诸如技术、功 夫等过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2.【答案】C 【解析】西方园林不太重视环境保护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3. 【答案】C 【解析】A 错在:“并不能给人的灵性带来解放”,原文是:“并不必然带来人的 灵性带来解放”。B 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恐慌感”并不是庄 子的观点。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错,原文是“排斥技术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 美学中是占据主流的”,该项以偏概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徐文长传袁宏道° 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 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十,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 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妖奇计谈兵多史视一世大无可数意煮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槳,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 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 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 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 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妇女 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 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 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 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 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 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有删节) [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②数奇(j):指命运不好。 ③永陵:指明世宗嘉靖皇帝。宋、元、明三代皆以陵名称谓已故皇帝。 ④麴葉( qunie):酿酒用的发酵剂,这里指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屡试辄蹶 蹶:挫折,失败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属:通“嘱”,嘱托,吩咐。 C.虽其体格时有卑者 体格:身体健康状况 D.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牢骚:抑郁不平。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所作表文受到皇帝青睐;喜好谋划 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 B.徐文长广博的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而胸中又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所作诗歌匠心独 出,文章见解独到,文气深沉去度严整:所画花鸟苍劲中透出姿媚,超逸有致 C.徐文长傲视官场和权贵,官场中不拘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的拒不 接纳:佯狂自虐,抱愤而死 D.作者对徐文长的才华和人格大为赞赏,认为“无之而不奇”;对其不幸命运深表同情, 说“斯无之而不奇也
徐文长传 袁宏道① 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②, 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 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④,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 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 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 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 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妇女 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 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 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 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 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 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有删节) [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②数奇(jī):指命运不好。 ③永陵:指明世宗嘉靖皇帝。宋、元、明三代皆以陵名称谓已故皇帝。 ④麴櫱(qūniè):酿酒用的发酵剂,这里指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屡试辄蹶 蹶:挫折,失败。 B.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属:通“嘱”,嘱托,吩咐。 C.虽其体格时有卑者 体格:身体健康状况 D.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牢骚:抑郁不平。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所作表文受到皇帝青睐;喜好谋划 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 B.徐文长广博的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而胸中又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所作诗歌匠心独 出,文章见解独到,文气深沉去度严整;所画花鸟苍劲中透出姿媚,超逸有致。 C.徐文长傲视官场和权贵,官场中不拘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的拒不 接纳;佯狂自虐,抱愤而死。 D.作者对徐文长的才华和人格大为赞赏,认为“无之而不奇”;对其不幸命运深表同情, 说“斯无之而不奇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 生傲之。 (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4.【答案】C 【解析】“体格”指体裁、格式。 5.【答案】C.【解析】略 6.【答案】B 【解析】该项中,苍劲中透出姿媚指的是书法而不是绘画 7.(1)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土,跪着说话匍匐前 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部下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 (2)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于是装疯,装疯不止,于是身陷监狱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诸生(明清已入学的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 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败 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纵 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 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 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 胡宗宪更加欣赏他的才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 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认为是当世国士,无与伦比。可是没有机遇。 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 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 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 伤,所以他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 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人所 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 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 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婢,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 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 态”。(书法作品)留有空白,旁边点缀花鸟,都超脱放纵有致 最终因为疑忌,杀了自己的继室,关押到监狱被判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才得以 出狱。晚年悲愤更深,装疯更甚。显贵登门,有的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招呼差役和 (他)同饮:;有时自己拿斧子打破头,血流覆面,头骨都折断,揉骨折处有声音:有时用锋 利的锥子扎自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不能死去。可是徐文长最终因为在当时社会不得志 抱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于是装疯,装疯不止,于是身陷监狱。古今文人,忧愁 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 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献白鹿表》呈上,皇帝高兴,这表明 皇帝赏识先生。唯独自身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 自有定论。为什么怀才不遇啊!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怨恨比人奇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 生傲之。 (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4.【答案】C. 【解析】“体格”指体裁、格式。 5.【答案】C.【解析】略 6.【答案】B 【解析】该项中,苍劲中透出姿媚指的是书法而不是绘画。 7.(1)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 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部下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 (2)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于是装疯,装疯不止,于是身陷监狱。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诸生(明清已入学的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 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败。 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纵 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 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 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 胡宗宪更加欣赏他的才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 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认为是当世国士,无与伦比。可是没有机遇。 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 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 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 伤,所以他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 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人所 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 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 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婢,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 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 态”。(书法作品)留有空白,旁边点缀花鸟,都超脱放纵有致。 最终因为疑忌,杀了自己的继室,关押到监狱被判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才得以 出狱。晚年悲愤更深,装疯更甚。显贵登门,有的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招呼差役和 (他)同饮;有时自己拿斧子打破头,血流覆面,头骨都折断,揉骨折处有声音;有时用锋 利的锥子扎自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不能死去。可是徐文长最终因为在当时社会不得志, 抱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于是装疯,装疯不止,于是身陷监狱。古今文人,忧愁 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 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献白鹿表》呈上,皇帝高兴,这表明 皇帝赏识先生。唯独自身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 自有定论。为什么怀才不遇啊!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怨恨比人奇特
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坷,可悲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诗中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思乡之情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 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尾联用沧江美景、 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 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 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说:“ 。”刘禹锡诗云:“芳林 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 前人的思想 【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泂箫声的凄切婉转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 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的两句是“ 【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小石潭记》中写水流声的比喻隔着一片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 于是心而乐往 【答案】如鸣佩环 (4)《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泥鳅 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 人褪下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 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坷,可悲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请加以分析?(5 分) 【答案】诗中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思乡之情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 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尾联用沧江美景、 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2)颈联意思曲折,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 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 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 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 前人的思想。 【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 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小石潭记》中写水流声的比喻隔着一片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于是心而乐往。 【答案】如鸣佩环 (4)《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 人褪下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 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