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职教中心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彦玲 日期:01月08日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选择题。(21分) 1.下列括号前面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nuo)煤屑(xie)蓊蓊(weng)郁郁 B.独处(chu)点缀(zhu)潭柘(zhe)寺 C.踱(duo)着脉脉(mai)一椽( chuan)破屋 D.驯(xun)鸽平仄(ce)婆娑(su0)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青雾峭愣愣迷迷糊糊 B.朗照普陀山浑浑沌沌 C.丰姿梵婀玲妖童媛女 D.严历散文钞急不暇择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夕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举手长老老,两情同依依。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 西平县职教中心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彦玲 日期:01 月 08 日 注意: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21 分) 1 . 下列括号前面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袅娜(nuó) 煤屑(xiè)蓊蓊(wěng)郁郁 B. 独处(chù) 点缀(zhuì) 潭柘(zhè)寺 C.踱(duó)着 脉脉(mài) 一椽(chuán)破屋 D.驯(xùn)鸽 平仄 (cè) 婆娑(suō)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雾 峭愣愣 迷迷糊糊 B.朗照 普陀山 浑浑沌沌 C.丰姿 梵婀玲 妖童媛女 D.严历 散文钞 急不暇择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夕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举手长老老,两情同依依。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土之耽兮,犹可说也 (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5)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1)3)4) B.(1)(2)(4) C.(2)(4)(5) D.(3)(4)(5) 5.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 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 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 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僻赏玩柔弱 B.幽僻 品尝柔弱 C.幽静品尝软弱 D.幽 静赏玩软弱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代 表作。《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 4.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⑵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⑶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⑸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A ⑴⑶⑷ B.⑴⑵⑷ C.⑵⑷⑸ D.⑶⑷⑸ 5.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 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 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 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 幽僻 赏玩 柔弱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静 品尝 软弱 D.幽 静 赏玩 软弱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代 表作。《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未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 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 齐名,它们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 7.下列句中的“言”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E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二.阅读下面节选课文的三段文字,回答问题。(15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岀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有羞澀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鹯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3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 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 齐名,它们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 7.下列句中的“言”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E.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二.阅读下面节选课文的三段文字,回答问题。(15 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样;又像笼着轻纱的 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 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 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槚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 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 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_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 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 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 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8.下面词语中的“弥”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的“弥”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A弥留之际B弥足珍贵C.弥补过失D弥天大谎 9下面对文中“微风”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写出叶和花的动态,使景色富于变化。 B.让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以便让作者见到叶子下面“脉脉 的流水
4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 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 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 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 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 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 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 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 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8.下面 词语中的“弥”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的“弥”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 ) A.弥留之际 B.弥足珍贵 C. 弥补过失 D.弥天大谎 9.下面对文中“微风”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写出叶和花的动态,使景色富于变化。 B. 让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以便让作者见到叶子下面“脉脉 的流水
C.让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时断时续,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淽的 歌声”这个精彩的特殊的比喻。 10②③两段投文字描写的内容分别是 A.塘上月色月下荷塘 B.月下荷塘塘上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风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D.月下荷塘的荷与水月的光与影 1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的“酣眠”与“小 睡”如何理解?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酣眠”本义是熟睡,在文中的特定意思是指“月光朗照"。 B.“小睡”本指短时间的睡眠,在文中的特定意思是指月光不能朗照, 即透过一层淡淡的云而照下来的月光。 C.这句话中的“酣眠”“小睡”都是用的象征的手法。 D.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朗照固然很好,“朦胧”的月光也别有风味。 12.对②③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活泼豪放。 B.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 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C.文中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舒然展放
5 C. 让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时断时续,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这个精彩的特殊的比喻。 10.②③两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分别是 ( ) A. 塘上月色 月下荷塘 B.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C. 月下荷塘的荷与风 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D. 月下荷塘的荷与水 月的光与影 1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的“酣眠”与“小 睡”如何理解?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酣眠”本义是熟睡,在文中的特定意思是指“月光朗照”。 B.“小睡”本指短时间的睡眠,在文中的特定意思是指月光不能朗照, 即透过一层淡淡的云而照下来的月光。 C.这句话中的“酣眠”“小睡”都是用的象征的手法。 D.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朗照固然很好,“朦胧”的月光也别有风味。 12.对②③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活泼豪放。 B.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 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C.文中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舒然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