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谷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5年1月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天书有字又有情一一为韩美林《天书》序 李学勤 (1)韩美林先生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人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拿给我看的.每次观览,总 会有新的强烈感受,开始是惊奇,继之是震撼,最后则是欢喜赞叹,不管怎样都是语言所难 形容的 (2这实在是一部“天书”,你称之为书法也可,称之为绘画也可,视之为文字也可,视之 为符号也无不可。出于现代人之手,而所表达体現的,是几千年前岩画,铭刻那种深邃神秘 的文化精神。迸发涌的奇思妙想,根源于古代,但在说不出摸不着的地方,又显然超越了 古代的范畴 (3)既然是“天书”,就不能解读,也不应解读。韩美林先生再三力嘱,要我在这里写点什 么。我虽学习古文字有年,对如此新颛的创意体认究竟有限,下面几段话均属题外,是耶非 耶,只好诗大家来评判了。 (4)文明时代有哪些标志,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直存在争议,可是大家都承认,文字是 文明断不可缺的。人类有了文字,才算得上进入文明时代,才真正由自然的动物状态脱离出 来,实现了天、人的分立。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无怪乎古代传说予以重視,讲仓颉造字“天 而,鬼夜哭”了,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还有多种多样,而只有文字能够代表事物,记录 想,并且传撸到远方以及后世,其他符号,比如数字算是同文字最相像的,性质便大有区 别,共实符号都是需要专门考察的。有一种很流行的学问叫符号学,我皆极感兴趣,在找来 儿本书读后大失所望,因为其中不如我设想的能回答上面所说的那类问题 (5)有些学者想从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来探索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因此文字起源的研 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按照当前西方学者的成果,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出现录早,其原始形态现在已可上推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许多作品就说这是文字的起 源了。他们以为世界古代的所有文字都有同一的起源,在菜一地方最先发明了文字,随后流 布到其他所在,于其影响下出现各种文字,这种观点,近年已逐渐为事实所纠正,一些高水 筐的新作,如我几次介绍过的W·称纳主编的《文字的起源》业已肯定各国的古文字会有自 己的起派和发展,而且将过去很少涉及的中国古文宇包括在内
6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起步甚平,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古 文、文,今天看主要是当时见到的战国文字,北宋以下重点转移到全文0romz ascription),大多为曲周,春欣文字,及至清末,裁墟甲骨文出土,系统分析商代文字成 为可能,到了近二三十年,简帛大量发现,人们又回到战国以及秦代汉初文字上来。我常 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眼格,由离代到秦汉,文字的演进语系可说没有缺环了,尽管目前对 商代以前文字的情说。我们所能了解的尚属有限 (7)这里说的古文字,即汉字的祖先,置之于世界同时的种种文字之间,是有其非常鲜明 的特色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全然没有走上字母化的道路。为什么是这样,可以说是中国 古文字学最大的一个谜,我个人对此有一陋见,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一开始便赋有明显的艺 术性。《易大传》云:“上古结缆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字像持笔书写,“契”字 像以刀刻画,书法,篆刻这两种我国特有的艺术即由此而生,于是文字不只是工具,也同时 是艺术,艺术就要追求完形和意境,而如字母化便与之背道而驰 8) (9我们需要艺术的眼光和思维,韩美林先生已经指示我们,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 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选性的,他以一枝妙笔,写下了这部不仅有牢 而且有情的“天书” 1.文章题目提及的“情”字是强词古文字的“ ”性。(1分) 2.写出第(4)段包含的两层意思:(2分) 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8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在外国,这种看法也颜普避,在古代希腊,人们却常以科学、艺术相提并论,文艺复兴 以来的欧洲尤其如此 ②我们讲的古文字学是科学,自发现材料,整理考释,描写其性质,抽绎其规律,在方法 论上都是科学约,只是不隶属自然科学而已。 ③法国声棱的成名论文,使专门讨论科学、艺术的关系及其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④但是,对于富于艺术特性的中国古文字,难道仅能这样的看待和分析吗?严守学科的界 会不会使我们失什么,甚至是古文字所能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呢? ⑤这儿年不少学者在该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主张和推动的多数是自然科学家 B.24531 C.25143 D.51324
4.下列有关文中“天书”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汉字与其它字母化的文字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征 B.能让人惊奇,震撼,欢喜赞叹,语言历难形容的作品 C.形态丰富多姿,兼有深厚古今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 D.能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具有开创性价值的作品 5.文章先说明“文字”与“符号”的关系,再说明“文字”与“艺术”的关系。请说明这样 排列的理由,(3分) 6.“序”,般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沉的文章,也可以对作家作品 远行评论,对有关向题进行研究阐发。上文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8分) 迟行 等 (1)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千直挺耸 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褚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 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 闪烁。舂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2)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 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3)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等子,空间不大,咽面无墙,只是时供人停留。在山水 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 或在山路迁回的平台,限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跳望大河浩荡 (4)“亭子”就是“停”的瞻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边度更快吗? 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符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宽,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5)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 或者,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迁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6)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国很有限,把台北市田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 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 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 Siena,焉冷翠,西班牙的 Toledo 都 还可以充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归词,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 出来的路 (7)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国不大,步行的逮度媛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 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 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忍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看,好像步行的 节秦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没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营学,有了悠扬 跌宕诗歌的咏唱 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慢行走
出来的结果 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价行的僧侣、手上看钵 步一步走在尘上飞扬的路上到河边,洗脚沐浴、洗究脚,在下铺了座住,珍听 弟陀说法 00我步行去了恤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嬤的那兰院,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 会步行者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排迟行,想象古希的哲人如 何一边走 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哈吹唱 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 的节拍 00我步行走去桥,黄埃漫没,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送别的人与 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 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圆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首”,李白 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最视,应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 那些述行的脚印,程那么慢,走在岁且里丈出了,走出了不舍,丈出了思念出 了感谢与外重,丈均了文明的重长 7.文章第)段说“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积福”的原因是 (2分) 8.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是 (3分) 9.对第(6)、(7)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 B欧洲适合步行的老城市易产生哲学家和音乐家 C步行利于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深化思想 D.步行利于人类反思厉史,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 10除式处,第、0、段划线句有什么特征?请加以赏析,(3分) 1.文章第D段划曲线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 (3分) 12.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人不堪其忧 (《论语》 (辛弃疾《破阵子》) 马作的卢飞快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晏殊《恋化 一,此心吾与白盟。(黄庭坚《登快阁》) )回看射雕处, E维《观 功在不舍。(苟子《劝学》)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8)日中则移 。(《战国策·秦策》)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滤班坐,顾晗南阜,爱读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 至今使入想见其处。元丰壬成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把四望亭之后丘,A0 一西拉山之微泉、而,此斜川之也,乃作长句,以《立城于》歌乙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明,是前生,走遍人同,依旧却躬拼,昨夜东坡春而足,乌 报新睛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领,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 寄馀龄 14.小序中的“长短句”即为 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梦中了了醉中醒”似反常理,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B.“只渊明,是前生”指作者解甲归田,与阳渊明产生了共吗。 C.下阕几句写景句,景中寓情,照应了当年陶洲明的《斜川诗》 D.结句“吾老矣,寄馀龄”抒发了作者对白已人生境遇的感概 16.联系苏轼的生平和个性,请对文木划线句迷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英宗性刚明,尝以她震减蔡,示、正,有近称酸以,网“何?方修做 不,汝为大巨,不匡锁,反为型“出之经住曰,“地直臣等关积,宜表所以 代,”曰:“经多,此烈之过也”尝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 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故。”八思吉思下狱,谓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 非医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共有罪,当论如法,”尝御鹿顶殿,谓拜住曰:“朕以 幼冲,承大业,锦衣玉食,何不得,我祖家栉风体雨,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 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乔尔祖,”拜住顿首对曰:“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赛思及此亿兆之 福也。”又谓大臣曰:“中书选人著事未句日,御史台即改除之,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