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二中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姚燕沈倍蕾吕玉萍审题人姚燕 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2分)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 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 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 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 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 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 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 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 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 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 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 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 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松江二中 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 姚燕 沈倍蕾 吕玉萍 审题人 姚燕 一、阅读 6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2 分)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 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 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 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 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 年阿波罗号首次 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 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 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 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 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 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 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 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⑦A ,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 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 B一—句可谓“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 ——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岀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 炸说。后者表明源来大干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 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 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 兴。但失之东隅,C。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 球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 股不可抑制的激情_—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 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定会 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 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 疑。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科学美质疑辩》有删减) 1、在文中的B处填上唐代诗人的名字 ,C处补出后半句 (2分 2、“焚琴煮鹤”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科学□囗□□。(1分) 3、根据上下文,文中A处的句子为 (2分) 4、作者为科学美进行辩护时,具体论述了两点理由,它们是(每点不超过15 个字)(4分)
⑦ A ,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 现 说 明, 茫茫 天宇 到 处潜 藏着 生命 的种 子, 原 来我 们并 不孤 独。 套 用 B 一句可谓“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 ——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 炸说。后者表明: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 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 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 兴。但失之东隅, C 。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 球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 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 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 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 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 疑。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科学美质疑辩》 有删减) 1、在文中的 B 处填上唐代诗人的名字 ,C 处补出后半句 (2 分) 2、“焚琴煮鹤”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科学 。(1 分) 3、根据上下文,文中 A 处的句子为 (2 分) 4、作者为科学美进行辩护时,具体论述了两点理由,它们是(每点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①
5、作者认为科学的美究其根本来自于它的□□](1分) 6、最后一段的划线句去掉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加这一句?(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5分)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 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 了他的“人格”质量。老舍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 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 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 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 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 还是代表作《A》、《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B》 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 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 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 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从他以“旗人”名 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 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 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
② 5、作者认为科学的美究其根本来自于它的 。(1 分) 6、最后一段的划线句去掉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加这一句?(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15 分)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 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 了他的“人格”质量。老舍一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 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 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 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 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 还是代表作《 A 》、《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 B 》, 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 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 家。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 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 “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从他以“旗人”名 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 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 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
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 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 是急于国事、民事。“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翼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 而是指活跃。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爱国爱 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舍弃个人虛誉,不做“逸士”,而与国 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惯性,人 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 深知。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他可以受辱,但不能 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那是个 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 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的旗帜,到头来时 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 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 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用一句名 言作结语,就是: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 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7、第①段A处应填的小说名是 》;B处应填的话剧名是《》。 (2分) 8、对本文的评析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
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 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 是急于国事、民事。“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翼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 而是指活跃。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爱国爱 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 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惯性,人 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 深知。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他可以受辱,但不能 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那是个 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 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的旗帜,到头来时 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 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 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用一句名 言作结语,就是: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 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7、第①段A处应填的小说名是《 》 ;B处应填的话剧名是《 》。 (2 分) 8、对本文的评析解说不恰当 ...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
“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作者反对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是因为老舍出身于满族有旗 人血脉,也从未以农耕为职业 C、“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褒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这一比 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同时也暗 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 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和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休戚与共的高 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 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9、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结合原文,说说“民魂式作家”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0、最后两段写到了老舍之死。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 悲剧性非常事件的?(3分) 11、作者认为文格与人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2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 ?杨柳岸、晓风残月。 (2)鸟雀呼晴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4) 断桥头卖鱼人散。 (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总是离人泪。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8)天苍苍,野茫茫,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4题。(6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鹍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3、从段数看,这首属于词中的口口,作者是 (2分) 14、鉴赏“砌成此恨无重数”妙处: 这种表现感情的手法的典型例子还有《西厢记·长亭送别》的 (默写相关句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4分)
“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作者反对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是因为老舍出身于满族,有旗 人血脉,也从未以农耕为职业。 C、“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褒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这一比 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同时也暗 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 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和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休戚与共的高 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 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9、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结合原文,说说“民魂式作家”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0、最后两段写到了老舍之死。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 悲剧性非常事件的?(3 分) 11、作者认为文格与人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2 分) (三)默写(6 分) 【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2、(1) ?杨柳岸、晓风残月。 (2)鸟雀呼晴, 。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4) ,断桥头卖鱼人散。 (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6) ?总是离人泪。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8)天苍苍,野茫茫, 。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3-14 题。(6 分) 踏莎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3、从段数看,这首属于词中的□□,作者是 。(2 分) 14、鉴赏“砌成此恨无重数”妙处: 这种表现感情的手法的典型例子还有《西厢记·长亭送别》的 (默写相关句子)(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