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可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如肩关节脱位,呈方肩畸形,背伸 型桡骨远端骨折,有典型的枪刺畸形;伸指肌断裂,呈锤状指; 垂腕症表示桡神经损伤,垂足症常为腓总神经损伤。 第三节闻诊 一、听关节的响声 活动正常的关节,有时能听到轻柔、低颜而均匀的响声。当 关节内或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发生损伤时,主动或被动活动该关节, 常能听到不同性质的异常响声。异常响声有弹响和摩擦音,是由 于两个不光滑或者不适合的接触面摩擦产生的。如弹响髋、肩蜂 下滑囊炎、藤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鼠、腱围炎、腱鞘炎等所发 尘的响声,都属于病理性的。 二、听骨擦音 骨折后,由于骨折断端的移动和摩擦,可产生明显的骨擦音, 这是诊断的有力证据。肋骨骨折,若按压局部有疼痛,即令患者 深呼吸或咳嗽,如能听到骨擦音或手触到摩擦感,即使X线检查 未发现骨折,亦按肋骨骨折处理。但是检查时不能一味追求骨擦 音,以免增加痛苦或加重损伤。 三、听骨传导音 怀疑有四肢长骨骨折时、用听诊器检查骨传导音有无改变, 可以帮助诊断。上肢骨折,听诊器放在伤员胸骨柄处,用手指或 叩诊锤叩击患者的桡骨茎突部,股骨骨折,将听诊器放在耻骨联 合处,叩击内踝或髌骨,能听到骨传导音有异常改变。检查时, 两测肢体位置要对称,叩击部位要一致,用相等的力量中击,以 便对比。正常骨传导音清脆,响亮,骨折后骨传导音减低或消失。 22
骨传导音减低,说明骨折对位不良。骨传导音消失,是由于骨折 断端分离或断端间嵌有软组织等因素所造成。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临床上常以脉象判断损伤的轻重、虚实、寒热。常见的脉象 有以下几种: (一)浮脉:轻按应指,按之翻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在 新伤瘀肿,疼娟剧烈及脑损伤前期多见之。 (二)洪脉: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接。常见伤后瘀肿严 重,热积经络,血搬而尘热者。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多见于胸肋部损伤或瘀 血化热亦可见之。 (四)芤脉:浮大中空,为失血之脉,在创伤或内伤出血过 多若常见之。 (五)数球:每息脉来超过五至。一般在损伤初期和伤后感 染发烧的忠者可见之。 (六)沉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在内伤气血,腰脊损伤 疼辑或气血俱伤惠若多有之。 二、摸诊 通过对买仿局部认其的触摸,可以查明损伤部位的形态,硬 度、温度等有无改变,带以了解肿胀畸形,软组织的硬度,皮狀 的温度及肢的功能状况等,从而判断伤情。 ()摸动脉搏动 触摸动脉搏动,能了解损伤肢体远端有无血循环障碍,对于 23
骨折的预后:预防合并症行重要意义。这是骨关节损伤在检查与 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触摸动脉搏动的部位有:肘前摸 肱动脉,手腕部触桡动脉;国窝部扪胭动脉;踝前测足背动脉; 内踝后方切胫后动脉;按压指(趾)甲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情况。 (二)皮肤温度 局部皮肤温度高者,多表示损伤瘀肿严重或有急性炎症,局 部温度不高或发凉者,多为陈旧性损伤、慢性劳损等。 (三)压痛 慢性损伤,可让患者指明疼痛的部位和范围,然后用手指按 压,寻找压痛点。检查时,一般应由周围健康纽织逐渐向痛点中 心移动,动作由浅入深,出轻而重。防止使用暴力,以免增加病 人的痛背。压痛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小,呈锐消或刺痛,表示软 组织撕裂或有骨质损伤;压猫部位浅,范图大,程度较轻,则表 示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压痛深并向肢体远端放射者,多系神经根 受压,如腰稚间盘突出症等。 (四)畸形 伤后肿胀严重或畸形较轻,望诊时不易察觉,可以摸诊。在 检查时,摸局部有无高突、凹附、成角、旋转等畸形,并结合摸 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可以帮助了解有无骨折、脱位。例如:肘 关节脱位,眩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这三个骨件标志发生改变。 屈肘时三者不成等腰三角形;伸肘时二若不在一条横线上。骨折 后,能摸到移位的断端高突或成角等。 (五)异常活动与摩擦感 凡四肢、躯干不应出现活动和响声的部位,摸诊时如出现了 异常活动和摩擦感,说明有骨折。此外,腓骨长短肌腱脱位等, 也可摸到损伤组织的异常活动,但不伴有骨性摩擦感。 24
(六)局部包块 摸诊时,应在明包块的部位、大小、形状、性质、界限是否 清楚,活动程度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如腱鞘囊肿,包块常呈 圆形,界限清楚,可以移劝,质软;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胫骨结 节向外突出,形状不-·.质地坚硬,有轻压痛,推之不动。 第五节比量法 比量法,即用软尺量角器测量肢体的周径、长短和关节的 渐动度,与健侧对比检在。准确的测量不们对诊断有意义,而且 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有作用。 一、肢体周径的测量 应选择肌肉萎缩或肿胀明显的平面,测定其周径,并测量健 侧对称部位,以便对比。新伤的肢体周径常大于健恻:慢性损伤, 废用性肌萎缩等,肢体周径常小于健侧。 二、肢体长度的测量 测量前应注意有无先天性畸形,并将身体摆正,两侧肢体放 在对称的位置上。然后选定骨性突起与标志,作测量的基点。肢 体变短或增长,表明有骨折、脱位等,软组织损伤肢体长度一般 无明显改变。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由肩峰至中指尖。 (二)上:臂长度的测量 1.相对长度:肩峰至鹰嘴突 2.绝对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三)前臂长度的测盘 25
1,相对长度:肱骨内上髒至尺骨茎突。 2绝对长度: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烧骨小头至桡骨茎突。 (四)‘下肢长度的测量 1,相对长度:髂前上棘军内踝尖。 2.绝对长度:股骨大转子尖至外踩尖。 (五)大腿长度的测量 1.相对长度:髒前上棘至股骨外髁。 2绝对长度:股骨大转子顶点至股骨外髁。 (六)小腰长度的脚址 1.胫骨绝对长度:胫骨结节至内操尖。 2雕骨绝对长度:腓怜小头至外躁尖。 三、正常生理轴线的测量 (一)脊柱轴线的测量 正常人直立位,由枕骨结节到两灣巾间缝隙作一条直线,所 有脊柱棘突均应在此线上。当脊柱损伤或病变时,棘突不在此线 上而偏歪。 (二)脊柱生迎曲线的测量 脊柱有四个生理鸡曲,即缬榨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 后突。若生理性弯曲的程度有改变,应注意脊柱有无病理改变, 必要时配合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查。例如:腰椎间盘脱出症,除脊 柱侧弯外,楼椎正常生理孤度亦发生改变。腰椎滑脱时,腰骶部 生理前凸加大。 (三)上肢轴线测量 伸时时、上臂与前臂的纵轴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前臂向外 倾斜,形成一定夹角,称为提携角,一般在10~15。通常女州 和儿童的提携角较大。当时部肯折、脱位或有先犬性畸时、此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