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运动损伤的知识,好胜心强,好奇心大,脑子里缺乏预防损 伤的概念。 (二)设备不良 场地器材不符合卫生要求,也是发生损伤的原因之一。如母 径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太硬,或坑内有杂物:器械固定 不良,质量不好,或器械的大小、重量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不 适应等,都可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自然环境的影响 如雨后场地湿滑,比赛时容易滑倒;暑夏气温过高,易发生 疲劳和中暑,寒冬气温过低,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容易造成 肌肉韧带的损伤或冻伤。潮湿闷热的天气,易出汗,影响体内水盐 代谢,可发生抽筋。光线不足,影响视力:环境和空气污染,可 以损害运动器官,尤其是损伤神经系统,使神经反应迟钝等,都 是发生损伤的原因。 第三节运动创伤的分类 为了便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运动创伤作如下分 类 一、按损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一)软织织损 这类损伤即伤皮、伤筋、伤肉等,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多见, 各类运动项日均能发生。如皮肤挫伤及擦伤、裂伤,肌肉挫 伤、拉伤,肌腱扭伤、断裂伤等。 (二)关节与韧带损伤 有急性和慢性的关节与韧带损伤。其中以慢性关节、韧带损 2
伤较多见,如足球运动员膝踝损伤,网球运动员的肱骨外上裸炎 (网球时),排球运动员的髌骨劳损等。 (三)骨骼损伤 各种运动项目都可发生,以四肢骨折、脱位为多,脊柱骨折 次之。上肢有投弹骨折,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解上骨折,前臂 尺、桡骨骨折,腕舟骨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和肘关节脱位等。下肢 可发生胫骨疲劳性骨折、胫腓骨双骨折、踝部骨折作距上关节脱 位、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脊柱有环枢椎骨折、脱位:胸腰椎 压缩骨折和腰椎滑脱等 (四)内脏损伤 跌扑时可损伤肝脾,产生大出血面危及生命,因而对季助部 损伤应仔细观架,及时诊断和处理。 (五)其他损伤 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其他损伤,如眼挫伤、眉弓部皮裂伤、鼻 挫伤、鼻骨骨折、颧弓骨折、牙齿断裂或脱落等损伤。 二、按损伤时间分类 可分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 (一)急性损伤 这是一种突然引起的外伤,常常在训练或比赛中,做某一动 作时突然受伤。如跳伞落地时,姿势不正确,重心不稳,造成胸 腰椎压缩骨折;在篮球比赛时,双方争夺篮板球,重心不稳摔 倒,可造成踩部骨折、踝关节脱位或第五跖裆基底部骨折等。 (二)慢性损伤 在运动创仿中,慢性损伤较多,而且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有着 密切关系,常由于以下两种情况引起: 1,急性创伤处理不当,伤后治疗不及时,伤病未愈,过早 13
进行训练,多次损伤终于转为慢性。 2·由于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训练过度或负担量过大,而逐渐 发生。如胫骨菠劳性骨膜炎、胫骨疲芳性骨折、腕舟骨疲劳性骨 折、髌骨劳损、足球踝、慢性腱鞘炎等。 三、按损伤的程度分类 (一)轻度损伤 运动员不丧失活动能力,受伤后能继续进行训练的,叫轻 伤。如轻度擦伤、扭伤等。 (二)中度损伤 受伤后短时间内(一般为1~2周),不能按原订计划进行训 练,而需要治疗和暂时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思部活动的,中 度损伤。如肌肉、肌腱拉伤,小关节捩伤等。 (三)重度损伤 损伤后,较长时间不能参加训练和比赛。如各部位骨折、关 节脱位、肌腱完全断裂、颅脑或内脏器官损伤等。 第四节运动创伤的预防原则 为了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避免伤害事故,保证运动训练和 比赛正常进行,首要的任务是预防工作。根据产生运动创伤的基 本原因,提出以下原则: 一、加强增练工作 在训练工作中,运动员要加强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和基本技 术的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正确掌握基本技术。没有全而身 体素质的人,不宜从事专项训练,这是减少运动创伤的重要环 节。事实证明,刚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由于全面身体素质
差,技术动作不熟练,较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机会要 多得多。因此,要预防运动损伤,必须加强圳练工作,不断提高 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专项素质,对预防运动创 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安排过小,机体的运动能力不易提高。运动量安排过 大,容易产生玻劳,或使运动器官局部负担过重,导致全身机能 下降,协调性差,因而容易产生损伤。许多运动装置的劳损,主 要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所引起。为了减少这类 损伤,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必要了解运动创伤的基本知识,严格选 守调练原则,根据性别、年龄、训练水平、健康状况和各项运动 的损伤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是少年运动员和女运动员的 运动量更应注意。少年儿童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训练,不宜进行过 多的比赛,或过早追求出成绩。合理安排运动量,对提高运动成 绩和预防运动创伤有着重要意义。 三、认冀做好准备活动 在训练、比赛或体有课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这是防止 运动创伤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训练或比赛前不认真做好准备 活动,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机体兴奋性低,肌肉、关节、韧带较 僵硬,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因此,应根据圳练内容或比赛情 况,个人机体状况,气候条件,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严禁不做准 备活动就进入正式训练或比赛。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容易受伤的 部位,更应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与量,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微出汗为好。准 备活动开始时间不能过早或太迟。一般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 的间隔,以4一10分钟为宜。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肌肉伸展练 15
习,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 四、加强医学监护工作 运动训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医学、生明学、卫生学、心 理学等关系甚为密切。比如身休机能状态不良,有伤有病仍坚持 训练或比赛,容易引起损伤,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监护工作。 (一)作好新队员的选材工作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医师要协助教练员对被选拔者进 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对提高运动成缋,预防运动创伤有很大帮 助。 (二)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与专项运动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 查。在参加重大比赛前,应进行补充检查。如身体有病(包括较 重的损伤或内科疾病)或体检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比赛。伤病初 愈的人参加训练或上体育课时,应取得医生和教练员的同意。 (三)坚持自我监护 包括般与特殊两方面: 1.一般观察:每天早晨数脉搏,记录自我感觉。每周测一 次体重及心血管机能。随时注意有无厌食、睡眠不好、头晕、疲 乏感等。如果早晨的脉搏逐日增加,自我感觉不良,成绩下降, 机能试验时脉搏的恢复时间延长,是机能不良的现象,应请医师 作进一步的检查,并对女运动员作好月经期监护工作。 2.特殊观察: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创伤发生规律,特别 要注意观察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如局部有无肿胀、发热,肌肉 有无酸痛、硬,关节有无肿痛等。如有不良反应,应请医生检 查,以确诊有无损伤或疾病。同时不宜练习难度较高的动作。更 不能轻意加大运动量。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