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2学时章节第三章第3.4节课题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二)目的1.掌握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要求2.掌握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重点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驱体运动的调控难点以神经、免疫、内分泌是人体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中枢核心,理解和实践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课程思政元素两个维护: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同学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教学内容:第三节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一、脊髓对运动的调控(一)脊髓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a、β、三类2.中间神经元3.感觉神经元教学过程(二)脊髓反射1.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它有动态牵张反射(腱反射)和静态牵张反射(肌紧张)两种形式。2.屈肌反射: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回撤。(三)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
第八次课 2 学时 章节 第三章 第 3.4 节 课题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二) 目的 要求 1.掌握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 2.掌握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重点 难点 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课程思政 元素 以神经、免疫、内分泌是人体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中枢核心,理解和实践四个自信、四个意识、 两个维护;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同学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 一、脊髓对运动的调控 (一)脊髓神经元 1.运动神经元:α、β、γ三类 2.中间神经元 3.感觉神经元 (二)脊髓反射 1.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 拉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它有动态牵张反射(腱反射)和静态牵张反射(肌 紧张)两种形式。 2.屈肌反射: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回撤。 (三)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
(二)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三)姿势反射:在躯驱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节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1.状态反射:头部在空间的位置的改变及头部与驱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驱体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它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2.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第四节高位中枢对驱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一)大脑皮质的运动区1.主运动区和运动前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交叉支配、精细的功能定位、倒置支配。2.辅助运动区:大脑皮质的内侧面和背外侧面上部的6区。3.项后叶皮质和扣带运动区:顶后叶皮质位于5区和7区。(二)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二、基底神经节对驱体运动的调控基底神经节包括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一)基底神经节的神经通路:有直接通路、间接通路两条。(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控功能:参与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与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调节、本体感受传入信息处理有关。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1.前庭小脑2.脊髓小脑3.皮质小脑
(二)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 (三)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节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 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 1.状态反射:头部在空间的位置的改变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 体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它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 2.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 第四节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 (一)大脑皮质的运动区 1.主运动区和运动前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交叉支配、精细的功能定位、倒置 支配。 2.辅助运动区:大脑皮质的内侧面和背外侧面上部的 6 区。 3.顶后叶皮质和扣带运动区:顶后叶皮质位于 5 区和 7 区。 (二)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 二、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 (一)基底神经节的神经通路: 有直接通路、间接通路两条。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控功能:参与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与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 张调节、本体感受传入信息处理有关。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 (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 1.前庭小脑 2.脊髓小脑 3.皮质小脑
2 学时第九次课章节第四章第1.2.3节课题运动与内分泌1.了解激素概述内容。目的2.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要求3.了解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1.运动对激素的影响。重点难点2.激素对运动的应答与适应。以神经、免疫、内分泌是人体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中枢核心,理解和实践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课程思政元素两个维护: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同学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内分泌系统与内分泌腺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一)激素的生理作用(二)激素作用的特征教学过程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一)含氮类激素作用机制一一第二信使学说(二)类固醇类激素作用原理一一基因组效应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一)下丘脑调节性多肽(二)腺垂体激素
第九次课 2 学时 章节 第四章 第 1.2.3 节 课题 运动与内分泌 目的 要求 1.了解激素概述内容。 2.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3.了解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 重点 难点 1.运动对激素的影响。 2.激素对运动的应答与适应。 课程思政 元素 以神经、免疫、内分泌是人体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中枢核心,理解和实践四个自信、四个意识、 两个维护;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同学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内分泌系统与内分泌腺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一)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激素作用的特征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含氮类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类激素作用原理——基因组效应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一、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二)腺垂体激素
(三)神经垂体激素二、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素三、甲状旁腺素四、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激素五、胰岛的内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六、其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性腺的内分泌物质一一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二)心脏的内分泌物质——心房肽(三)肾的内分泌物质一—一促红细胞生成素第三节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一、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一)运动时激素反应类型(二)某些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1.生长激素2.甲状腺素3.糖皮质激素4.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6.睾酮7.心房肽8.促红细胞生成素二、激素与运动时的代谢调节(一)激素对运动时糖代谢的调节(二)激素对运动时脂肪代谢的调节(三)激素对运动时水盐平衡的调节
(三)神经垂体激素 二、 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素 三、 甲状旁腺素 四、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二) 肾上腺髓质激素 五、 胰岛的内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六、 其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功能 (一) 性腺的内分泌物质——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 心脏的内分泌物质——心房肽 (三) 肾的内分泌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三节 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 一、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 (一)运动时激素反应类型 (二)某些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 1.生长激素 2.甲状腺素 3.糖皮质激素 4.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6.睾酮 7.心房肽 8.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激素与运动时的代谢调节 (一)激素对运动时糖代谢的调节 (二)激素对运动时脂肪代谢的调节 (三)激素对运动时水盐平衡的调节
第十次课2学时章节课题血液第五章第1.2.3节1.掌握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目的2.掌握血液的功能。要求3.了解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重点难点2.血液的功能血液是人生命的长河启发学生对黄河长江中国的母亲河,珠江岭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现代都市课程思政元素精神的感悟,激发爱国情怀,强化肩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教学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浆:1.水和电解质2.血浆蛋白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4、不含氮有机物(二)血细胞1.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教学过程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运输0,和CO,的重要载体。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平均140g:L=:女性为110-150g·L=,平均130g:L2、白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u㎡之间。3、血小板: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常成群分布在红细胞之间。其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第十次课 2 学时 章节 第五章 第 1.2.3 节 课题 血 液 目的 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2.掌握血液的功能。 3.了解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重点 难点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2.血液的功能 课程思政 元素 血液是人生命的长河启发学生对黄河长江中国的母亲河,珠江岭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现代都市 精神的感悟,激发爱国情怀,强化肩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 血浆:1.水和电解质 2.血浆蛋白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4、不含氮有机物 (二)血细胞 1.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 99% 。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 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运输 O 2 和 CO 2 的重要载体。成年 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 120 -160g · L -1,平均 140g · L -1 ;女性为 110 -150g · L -1 ,平 均 130g · L -1 。 2 、白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 7~20μm 之间。 3 、血小板: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常成群分布在红细胞之间。其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 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