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高三年级2015年1月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 冬力。 具洞察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 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 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 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 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 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 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 的阶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 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 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物,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 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 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 逊女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 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 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 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 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 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 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 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 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 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 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 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 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 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 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 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 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 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 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 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
河北衡水高三年级 2015 年 1 月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 具洞察力。 一个是 19 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 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 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 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 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 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 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 的阶段。随着 1962 年 DNA 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 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 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物,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 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 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 逊女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 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 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 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 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 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 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 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 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 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 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 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 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 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 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 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 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 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 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 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
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 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 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南风窗》2013年第24 期 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 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 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 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 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 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 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 展的方向 C、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 染”这两个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 这就是“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 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一一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 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 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 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 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 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 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 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 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 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 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
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 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 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南风窗》2013 年第 24 期 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玛丽•雪莱在 19 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 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 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 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 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 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 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 展的方向。 C、欧洲 “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 染”这两个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 这就是“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 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B、199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 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 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 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 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 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 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 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 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 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 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
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 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 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 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B.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C.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D.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 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古风(其十五) 李白
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 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 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 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B.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C.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D.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 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一 9 题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 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8.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的 句子:,。 3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诗句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 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 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 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 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 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 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 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 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 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 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 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天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 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 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 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 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 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 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 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 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 方赵至,邹衍③ 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 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8.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9.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 .《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对离人的同情的 句子: , 。 3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诗句是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 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 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 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 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 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 年,他的“精 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 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 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 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 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 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 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 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 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 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 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 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 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 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 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 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 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 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 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 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一一你不知道你 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 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 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一一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 地方一一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 漂,并传授诀窍一一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一一出 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 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 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 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 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 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 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 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 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 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 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 拆来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 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 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 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 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 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 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 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 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1971 年至 1972 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 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 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 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 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 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 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 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 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 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 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 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 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 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 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 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 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 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 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 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 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 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 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 年第 3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 拆来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 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 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 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 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 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 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 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 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