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邢台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 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魔幻意象的诗性特征 陈黎明 魔意象具有幽远曲折的象征性,它的许多独特质素也使其表现出浓都的诗性特征“文学到了 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对诗性的追求,是每一个伟大艺术家与每一部伟大作品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部具有诗性的作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因为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能够引发人的无限 联想,在解放读者想象力的同时亦给予他们心灵深处以莫名的审美上的悸动,魔幻意象就具有这鲜明 的诗性特征 魔幻意象的诗性特征源于意象本身的诗性结构及其独特的审美特质,意象本身就是以诗歌为主要 批评对象的中国古典诗学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由于诗歌在各种文学中是最具有诗性特征的一 种文体,其诗性特征鲜明地体现在繁丽多姿的意象组合以及由这些意象群落所带来的意境之中,在意 与象的融合中,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感悟均汇入到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意象变得情感饱满和思想 丰厚。同时,意象的象征性,所含意旨的模糊性都能够使文本在表现过程中不再那么直白和平淡,而 具有充分的诗意与打动读者心灵的意境美。与其它小说意象相比,麾幻意象(虚构性,想象性,创造 性)更具诗性特质,因为魔幻意象源于创作主体自身所植根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经验世界,这种个体 性与地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魔幻意象本身所具有的神秘,空灵的审美特性,都使得麾幻意象能够带给 人们陌生化的审美感受并使其具有较强的诗性 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诗意的产生除了文本中诗化的语言和颇具诗意的意境的营构之外 还主要得力于红萝卜等魔幻意象的创造,神奇缥缈。副透空灵的红萝卜经由作者的审美透视充盈着神 秘与灵性。红萝卜是透明的,它的活泼的液体、优美的线条和金色的光芒足以使其成为一首打动人心 的朦胧诗。难怪有人说红萝卜是“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它使人想起了童话”,莫言在谈到《透明的 红梦卜》时曾这样说“不论多么严酷的生活都包涵着浪漫恃调,而神秘美,哲理美,含蓄美是生活 本身所具有的,”其实日常生活并非是诗意的,有时需要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让我们抵达其中所蕴含 的诗意。可以说是莫言自己体幡到了被日常生活所遮蔽的诗意,并通过几个魔幻意象有力地传达了 这种诗意有了红萝卜意象,这篇小说才变得圆润丰满、生机勃发,现实,感觉,幻觉的交融使意象 超越了实在表象而具有了既飘忽又实在。既空灵又具体的美学效果,小说也因为这些魔幻意象而生成 了某种朦胱感、荒凉感和忧郁情调,并最终构成了诗性品格的艺术因索 L.下列关于魔幻意象具有诗性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A.魔幻意象是特殊的意象,具有形象性和悄感性,会带给读者审美感受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和想象力。 B.魔幻意象具有幽远曲折的象征性,承载丰厚的思想、饱满的感性,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触动人的 审美灵感。 C.魔幻意象的诗性特征来源于其本身的虚构性、想象性、创造性和神秘、空灵的审美特性,能带给 人们陌生化的审美感受 D.魔幻意象来源于创作主体自身所植根的文化传统,作者生活地域的文化的独特性赋予魔幻意象以 神秘、空灵的审美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红萝卜线条优美,流动着活泼的液体,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它是首打动 人心的朦胧诗 B.《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红萝卜充盈着神秘与灵性,包含着作者的审美透视,这个富于诗意的意象 使人想起了童话 C.《透明的红萝卜》挖掘了生活中的神秘美、哲理美、含蓄美,可见需要通过文学的引锐才能让我 们抵达生活所蕴含的诗意 D.《透明的红萝卜》因神奇缥缈、剔透空灵的红萝卜这一魔幻意象而大放异彩,少了它,这篇小说 诗意就淡化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性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每个伟大的艺术家与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会追求诗性这至高境 B.诗歌是最具诗性特征的文体,在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意志汇入到具体形象之中,形成繁丽多姿的 意象及其所带来的意境。 C.如果作品缺少了意象的象征性、所含意旨的模糊性,可能会使作品的表现过程直白和平淡,难以 打动读者的心灵 D.如果篇小说塑造了既飘忽又实在、既空灵又具体的魔幻意象,它就会生成朦胧感、荒凉感和忧 郁情调,具有了诗性品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觌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遗 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微覆按,叹曰:“早修如是,民食已绝,倒黑之,犹惧不 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尽除之。监司怒,捃独百出。会朝廷遣使振货,就请见,为言民间 利病。使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转为丞,徙太常 一差役法复行,觌以为:“朝廷意在便民,而议者遂谓免役法无一事可用。夫法无新旧,惟善之从” 因采报数十事于差法有助可以通行者上之。遂论青苗之害,乞尽罢新令,而复常平旧法。又言:“刑罚 世轻世重,熙宁大臣,谓刑罚不重,则人无所样。今法令已行,可以适轻之时,愿择质厚通练之士, 载加芟正。”于是置局编汇,俾规预焉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蜀二党之说 觌言:“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王不问 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坐论尚书右丞胡宗愈,出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 是得识议。舰穷其奸状,置于法,一郡肃然,绍圣初,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江水城中为采 岁久塞而多水灾,觌蕉治复故,民之,号“王公果” 徽宗即位,迁御史中丞改元诏下,觌言:“健建中之名,虽取皇极,然重袭前代纪号,非是 宜以德宗为戒。”时任事者多乖异不同,规言:“神宗作法于前,子孙当守于后。至于时异事殊,须损 益者损益之,于理团未为有失也”当国者念其言,遂改为翰林学士 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慍。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无疾而早,年六十 (选自《宋史》,有删节) 4.对下列向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朝廷使振贷 贷:借出 B.置局编汇,仰競预焉 预:预备 C.前守甲是得讥议 用:因为 D.当国者零其言 忿:对……感到愤怒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规“持正论终”的组是(3分) ①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 ②夫法无新旧,惟善之从 ③今法令已行,可以适轻之时 ④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⑤规穷其奸状,置于法 ⑥时异事殊。须损益者损益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王规任润州推官时,关心民间利弊,得到使臣的赏识,被推荐为司农寺主簿,后转任司农寺丞, 移任太常寺 B.朝廷重新实行差役法,但王规认为免役法并非“无一事可用”,于是从中选取了对差役法有帮助 的可以通行的几十条上呈朝廷 C.王魏在谏院任职时,为苏轼言辞有失轻重之体辩护,皇帝非常赞同他的说法,搁置不加追究消 除了大臣中的朋党之说 D.王规清修简淡,人们没有看见他有喜怒之色。他虽然一再遭到贬逐,没有一点改变,无病而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早势如是,民食已绝,倒胞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5分) (2)江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而多水灾,觌流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广武原 张粘 广武原西北,华夷此浩然 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 远树千门邑,高檣万里船 乡心日云暮,犹在楚城边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注①张祜,字承吉,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显著。 ②广武原,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两座城一汉王城、霸王城,中间是鸿 沟,北有黄河 8.首联中“浩然”二字在额联和颈联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停杯授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鹏之徒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遥游》) (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大题的右侧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5分 韦名 学而优则仕的领导张向喜画。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画廊品画,张向常去的画廊不大,却有 仙则名,常有真迹品鉴 一日,画廊老板约张向到画廊品鉴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蜒图》.白石老人出身贫寒,做骨静钟,一 生传奇,诗,书,画、印皆精,是张向最为敬仰的大师 挂在画廊正中的《荷花蜻蜒图》为纸本设色,纵39厘米,横35厘米,画中,一荷横逸,蜻埏 舞,荷,红花墨梗,寥寥数笔,生动逼真。最令人赞叹的是那追荷而来的蜻蜒,翅脖辍其遗明,纹理 及爪清晰精致。蜻蜒在飞舞,折翅能见动,振翅如临风画的左端,“九十三岁白石”题款让人如晤大 凝视画作,张向如痴如醉。“这是一藏友暂寄在此的画作,请领导慢慢品鉴.”画廊老板乖巧,取 下《荷花蜓图》,平铺在案几上 “真迹否?”现如今,造假水平越来越高,假画赝品盛行,张向品赏半天,不得要领 “本人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据藏友讲,此画请教过一些专家,有说真,有说假,莫衷 老板地望着张向,“领导您是方家,请品鉴! “且不论真伪,此画出种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张向和老板熟稔,不藏着掖着,坐下喝荼,侃侃 而谈 “真迹赝品,价格天壤之別.”老板给张向续茶。画廊里茶香四溫 又一日,画廊老板告知张向,一鉴赏大师路经,藏友想请大师鉴别《荷花蜒图》,以求真伪藏 友和老板邀张向一同品鉴 品赏过《荷花蜻蜒图》,爱画的张向念念不忘此画,遂负快应约 画廊里,藏友把《荷花蜻蜒图》缓缓平铺在案几上,恭恭敬敬请大师品鉴 大师拿起放大镜,仔仔细细观察,一会双眼发亮,一会神情黯淡,一会低头沉思,一会抬头冥想 半个小时后,大师放下放大镜,久久不语。 “大师,但说无妨。”藏友很年轻,尽管内心在翻江倒海,表面上却纹丝不动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张向惊叹年轻藏友的沉稳 那老朽就直说了,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白石老人的真迹不过几千张,而赝品却不下十万张!” 大师把放大镜靠近画上的蜻蜒,“白石老人画蜻蜒的翅膀,必是先勾出两个膀的主筋,用的笔法是有 来有去,画的主筋瘦硬秀挺,有如铁骨钢筋。此画的蜻蜒翅膀,尽管透明精致,却未見筋骨,这是其 藏友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白 “其二,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为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那就是把“石字下边的“口 写成圆圈此画是白石老人九十三岁所作,落软“石字下边的口”却为方形。 藏友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综上所述,老朽认为,此画应为高仿赝品。”大师一锤定音 众皆无语,屏声静气。 “感谢大师教诲!学生学浅眼拙,权当交了回学费”藏友回过神后,迅速拿起《荷花烤蜒图》 住各撕毁,“去伪存真,免得祸害别人! “撕了可惜!”第一眼见藏友,张向就觉得气度不凡,现在见他如此有气量,甚是欣赏,“刚才大 师讲了,此画非真迹,却也是高仿展品,不如转卖与我,如何?” 既是赝品,不值一文,收藏它干嘛?”画廊老板一脸的惊讶 “假作真时真亦假,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此人也不俗”张向很懂画,更懂理,“张大千仿石涛 八大,鬼手海霞仿张大千,都是几可乱真,虽是赝品,艺术价值也颇高.” “既蒙领导厚爱,愿相送!”藏友顺势把画呈给张向 “送不敢承受,愿按市场价购买。”张向的前任曾经是官场的风云人物,前程似锦,意气风发,不 料却载倒在腐败上,前车之鉴,张向小心翼翼,举凡给他送钱送物,不仅被拒之门外,还遭其严斥 故素有清廉美誉,又怎么会收受藏友的画?赝品也不例外 若论市场价,此赝品不值500元”大师一言九鼎 最终,张向以500元购得《荷花蜻蜒图》 此后,张向与藏友成了朋友,经常相邀品画 当然了,藏友在张向的呵护下,全方位发展,几年间竞成了本城的风云人物 “很多人知道,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为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把‘石字下边的口 写成圆圈…”成为风云人物的藏友还是喜欢收藏字画。一日,在鉴别白石老人书画时,藏友说。“很 多人却不知道,白石老人的这一小动作后来被造假者发现。无奈,白石老人92岁后又把口”字恢 复成方形 那日回家品画,张向对着《荷花蜻蜒图》的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选自2013年7月21日《南方日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中的领导张向喜欢品画,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常有真迹的画廊品鉴,这交待为 后文故事的发展作足了铺垫 B.这篇小说揭示了生活中假画品盛行的现象,张向、藏友、画廊老板,甚至一些专家,对《荷 一花蜻蜓图》都搞不清是真是假 C.在大师品鉴画作时,藏友脸色由红转青,由青转白,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这些细节描 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D.这篇小说语言精练,情节耐人寻味,虽然叙述平静舒缓,但是内涵丰富,影射了社会现实,饱 含着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褒贬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