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 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硏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这类实验就是为了解决 “有没有”、“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它往往肯定一种事实,从而引起产生一种 新的观念,通常是在典型或极端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这 种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 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实验因素对实验组的影响 析因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 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果是己知的,而影响或 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其中特别是主要因素却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根据实验目的,也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重在探索,无成熟的理论假设,特征是尝试;验证性实验重在验 证,有成熟的理论假设,,是真正的实验 (二)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分真实验、准实验和前实验。 真实验: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操纵自变量;基本或完全控制无关变量 前实验没有随机分组,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内外在效度都差,但它是试验,是大 型实验硏究的部分。准实验介于真实验和前实验之间,主要表现没有按照随机 原则。在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 因为教育实验的对象常常是人而非物,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实验 中对硏究者的要求也很高,让硏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感到有压力,而且还要受到受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6 -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 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这类实验就是为了解决 “有没有”、“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它往往肯定一种事实,从而引起产生一种 新的观念,通常是在典型或极端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这 种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一 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实验因素对实验组的影响。 析因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 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果是己知的,而影响或 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其中特别是主要因素却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根据实验目的,也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重在探索,无成熟的理论假设,特征是尝试;验证性实验重在验 证,有成熟的理论假设,,是真正的实验。 (二)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分真实验、准实验和前实验。 真实验: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操纵自变量;基本或完全控制无关变量; 前实验没有随机分组,没有控制无关变量,内外在效度都差,但它是试验,是大 型实验研究的一部分。准实验介于真实验和前实验之间,主要表现没有按照随机 原则。在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 因为教育实验的对象常常是人而非物,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实验 中对研究者的要求也很高,让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感到有压力,而且还要受到受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试单位、学校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局限,实验这种硏究方法在教 育研究中的应用不如其它硏究方法广泛,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和作用。为了解决 实验的这些不足之处,发挥实验研究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原始的组,在较 为自然的环境下以类似实验的方法设计方案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准实验研究方法 (三)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分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等组实验:两个或以上被试组的情况基本相同,但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处理并 测量实验结果。单组实验:各个实验处理依次先后施于同一组被试,后都测量实 验结果。轮组实验:N个实验处理轮换施于N组被试(不必等组),后都测量 实验结果。 四、教育实验的步骤 1、实验的选题和设计 此阶段主要和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有关。 2、实验的实施 根据设计进行前测、编组、控制实验情景、后测、记录实验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 核实结果,数据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评价实验,编写报告 第二节教育实验选题和设计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7 - 试单位、学校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局限,实验这种研究方法在教 育研究中的应用不如其它研究方法广泛,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和作用。为了解决 实验的这些不足之处,发挥实验研究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原始的组,在较 为自然的环境下以类似实验的方法设计方案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准实验研究方法 (三)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分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等组实验:两个或以上被试组的情况基本相同,但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处理并 测量实验结果。单组实验:各个实验处理依次先后施于同一组被试,后都测量实 验结果。轮组实验:N 个实验处理轮换施于 N 组被试(不必等组),后都测量 实验结果。 四、教育实验的步骤: 1、实验的选题和设计 此阶段主要和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有关。 2、实验的实施 根据设计进行前测、编组、控制实验情景、后测、记录实验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 核实结果,数据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评价实验,编写报告。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和设计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实验选题 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实验假设 1、含义: 在实验之前对所硏究的教育现象做岀的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是暂 定的结论。本质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也叫研究假设,是实验 者希望成真的假设。 2、来源: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 三、统计假设 教育实验的目的从狭义上就是要检验实验假设的真实性。假设检验,是统计 推断的重要内容。但它在统计上不直接检验研究假设而是检验与之对立的假设 实验前后的结果没有差异,在统计上称为原假设。如果经过检验拒绝原假设,就 可以接受研究假设。 例:“范文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中的作用”,原假设:利用范文写作的小学生 写作水平与不用范文写作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同。研究假设:利用范文写作的小 学生写作水平要高于不用范文写作的学生的水平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8 - 一、实验选题 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实验假设 1、含义: 在实验之前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是暂 定的结论。本质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也叫研究假设,是实验 者希望成真的假设。 2、来源: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 三、统计假设 教育实验的目的从狭义上就是要检验实验假设的真实性。假设检验,是统计 推断的重要内容。但它在统计上不直接检验研究假设,而是检验与之对立的假设: 实验前后的结果没有差异,在统计上称为原假设。如果经过检验拒绝原假设,就 可以接受研究假设。 例:“范文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中的作用”,原假设:利用范文写作的小学生 写作水平与不用范文写作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同。研究假设:利用范文写作的小 学生写作水平要高于不用范文写作的学生的水平
第四章教育实验研究 改革数学单元测验方法的实验研究”,原假设: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 的学生与没有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差异。研究假设:让 学生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三节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在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因素需要控制,有些因素是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 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叫做常量,有些因素在研究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征或 条件,这些就叫做变量。比如,一个研究要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 学科成绩的影响,这里年级水平就是一个常量,是这个研究中不变的条件;而表 征教学方法影响的分数就是变量,另外—个变量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条 件变量,决定研究的条件。不同的变量在研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名 称。 研究变量有哪些类型? (一)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 1、概念:所谓自变量,就是由硏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 划变化的诸因素。由研究者掌握,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实验的 核心 2、特征 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 它的变化能够被硏究者所操纵控制,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作业量等 它的变化是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如学生性别、年龄、智力等
第四章 教育实验研究 - 9 - “改革数学单元测验方法的实验研究”,原假设: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 的学生与没有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差异。研究假设:让 学生参与测验题的命题和阅读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在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因素需要控制,有些因素是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 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叫做常量,有些因素在研究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征或 条件,这些就叫做变量。比如,一个研究要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 学科成绩的影响,这里年级水平就是一个常量,是这个研究中不变的条件;而表 征教学方法影响的分数就是变量,另外一个变量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条 件变量,决定研究的条件。不同的变量在研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名 称。 一、研究变量有哪些类型? (一)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 1、概念:所谓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 划变化的诸因素。由研究者掌握,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实验的 核心。 2、特征: 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 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作业量等。 它的变化是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如学生性别、年龄、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