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商品农业 转变。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 地区性和结构性的过剩。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品质欠佳,品种单 以及国际市场开拓乏力而产生的局部过剩,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 我国农产品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挑战,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竞争转向 国际和国内双重竞争。所以从比较优势出发对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 争的大小进行分析,为我国有限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农产品的合 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膳食结构改变的需要, 提出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在粮食作物布局上,要求种植优良品种, 在这种趋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因为经济作物有许多 特点:(了解) 第一,多数富含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是医食同源作物;有的是优良 的轻工业原料;有的茎秆既是优良饲料,又可制作精美工艺品。 第二,多数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碱和耐瘠性 第三,不少作物的生育期短,属于填闲作物 第四,有的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可以培肥地力。 第一章小豆 §1-1概述 1、小豆别名:赤小豆、红豆、红小豆、五色豆、米豆、饭豆。 2、起源:50年代丁振麟指出小豆原产于我国喜马拉雅山一带。在我国 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很多,资源丰富,仅地方农家品种就有3900多 份,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小杂粮之 3、世界小豆分布:世界上种植小豆的国家大约有24个,多数在亚洲, 中国是小豆的主产区,其次是日本、朝鲜、印度。所以小豆有东亚作 物之称。 4、我国小豆分布:我国小豆生产几乎遍及全国。以华北最多,东北次 之。根据中国各地气候特点以及小豆的籽粒大小、成熟期的早晚,大 致可归纳为五个小豆生态类型区,即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长江 中下游和南方热带极晚熟生态类型区。 §1-2小豆的植物学特征 小豆属豆科、豇豆属的一个栽培种,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
绪 论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商品农业 转变。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 地区性和结构性的过剩。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品质欠佳,品种单一 以及国际市场开拓乏力而产生的局部过剩,随着我国即将加入 WTO, 我国农产品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挑战,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竞争转向 国际和国内双重竞争。所以从比较优势出发对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 争的大小进行分析,为我国有限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农产品的合 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膳食结构改变的需要, 提出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在粮食作物布局上,要求种植优良品种, 在这种趋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因为经济作物有许多 特点:(了解) 第一,多数富含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是医食同源作物;有的是优良 的轻工业原料;有的茎秆既是优良饲料,又可制作精美工艺品。 第二,多数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碱和耐瘠性。 第三,不少作物的生育期短,属于填闲作物。 第四,有的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可以培肥地力。 第一章 小豆 §1—1 概述 1、小豆别名:赤小豆、红豆、红小豆、五色豆、米豆、饭豆。 2、起源:50 年代丁振麟指出小豆原产于我国喜马拉雅山一带。在我国 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很多,资源丰富,仅地方农家品种就有 3900 多 份,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小杂粮之一。 3、世界小豆分布:世界上种植小豆的国家大约有 24 个,多数在亚洲, 中国是小豆的主产区,其次是日本、朝鲜、印度。所以小豆有东亚作 物之称。 4、我国小豆分布:我国小豆生产几乎遍及全国。以华北最多,东北次 之。根据中国各地气候特点以及小豆的籽粒大小、成熟期的早晚,大 致可归纳为五个小豆生态类型区,即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长江 中下游和南方热带极晚熟生态类型区。 §1—2 小豆的植物学特征 小豆属豆科、豇豆属的一个栽培种,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 、大小:小豆种子比较小,百粒重5-19g,多在10~17g。一般百粒 重小于9g为小粒种,大于15g为大粒种 2、形状:籽粒有长圆柱形、短圆柱形和近球形,表面有光泽。种皮有 竖直的白色种脐,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成熟的种子质地坚硬, 不易破碎。 3、颜色:种皮颜色多为单色,有红、白、灰、绿、黄、黑、褐、灰花 纹和花斑等色,生产上常用的种子主要呈红色,也有二色、三色。 4、寿命:小豆种子的寿命比较长,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下为4年,发芽 率仍可达到95%以上。而贮藏5年以上,发芽率急剧减少。 、根:小豆的根系是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根毛和根瘤 几部分组成。 1、分布:小豆的主根不发达,入土深约50cm。侧根较发达,根毛多, 根群主要分布于地表下10~20cm土层中。 2、生长条件:※温度,根系生长的最适地温是22~27℃ 水分,土壤水分不足时,根向地下深处发展。在湿润的条件下,近地 表节长出不定根,有的侧根多达50多条。 ※质地,小豆的根系生长还与土壤容重有密切关系,质地疏松、容 重小的土壤,根系则发达。 3、根瘤:小豆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样,根上长有根瘤。根瘤的大小、着 生部位、内部颜色等都和固氮能力的强弱有关。一般着生在主根或主 根附近的根瘤较大,内部多含红色的汁液,固氮能力较强。在小豆开 花前后是根瘤菌繁殖旺盛的时期,开花后两周,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 强。据测定,在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公顷小豆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75kg 左右 茎 小豆茎秆为圆筒形,绿色,少数品种为紫色;有直立、蔓生、半蔓生 三种类型。小豆主茎高一般为30~150cm,茎秆节数一般20个,从茎 基部节第三节以上开始发生分枝,分枝数4~5个。视品种和栽培条件 的不同,茎高和分枝多少也不完全一致。早熟品种,茎秆多为直立型, 主茎高30~60cm,分枝少。中熟品种,茎秆多为蔓生或半蔓生型,主 茎长达150cm以上,分枝较多。 四、叶 1、生长:子叶两枚,子叶不出土。真叶有单叶和复叶,第一对真叶为
一、种子 1、大小:小豆种子比较小,百粒重 5~19g,多在 10~17g。一般百粒 重小于 9g 为小粒种,大于 15g 为大粒种。 2、形状:籽粒有长圆柱形、短圆柱形和近球形,表面有光泽。种皮有 竖直的白色种脐,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成熟的种子质地坚硬, 不易破碎。 3、颜色:种皮颜色多为单色,有红、白、灰、绿、黄、黑、褐、灰花 纹和花斑等色,生产上常用的种子主要呈红色,也有二色、三色。 4、寿命:小豆种子的寿命比较长,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下为 4 年,发芽 率仍可达到 95%以上。而贮藏 5 年以上,发芽率急剧减少。 二、根:小豆的根系是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根毛和根瘤 几部分组成。 1、分布:小豆的主根不发达,入土深约 50cm。侧根较发达,根毛多, 根群主要分布于地表下 10~20cm 土层中。 2、生长条件:※ 温度,根系生长的最适地温是 22~27℃。 水分,土壤水分不足时,根向地下深处发展。在湿润的条件下,近地 表节长出不定根,有的侧根多达 50 多条。 ※ 质地,小豆的根系生长还与土壤容重有密切关系,质地疏松、容 重小的土壤,根系则发达。 3、根瘤:小豆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样,根上长有根瘤。根瘤的大小、着 生部位、内部颜色等都和固氮能力的强弱有关。一般着生在主根或主 根附近的根瘤较大,内部多含红色的汁液,固氮能力较强。在小豆开 花前后是根瘤菌繁殖旺盛的时期,开花后两周,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 强。据测定,在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公顷小豆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 75kg 左右。 三、茎 小豆茎秆为圆筒形,绿色,少数品种为紫色;有直立、蔓生、半蔓生 三种类型。小豆主茎高一般为 30~150cm,茎秆节数一般 20 个,从茎 基部节第三节以上开始发生分枝,分枝数 4~5 个。视品种和栽培条件 的不同,茎高和分枝多少也不完全一致。早熟品种,茎秆多为直立型, 主茎高 30~60cm,分枝少。中熟品种,茎秆多为蔓生或半蔓生型,主 茎长达 150cm 以上,分枝较多。 四、叶 1、生长:子叶两枚,子叶不出土。真叶有单叶和复叶,第一对真叶为
对生的短柄单叶,单叶卵圆形,个别品种为披针形,以后生出的为互 生长柄,三出复叶 3、叶形:叶形也因品种而异,有近圆形、剑头形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 间类型。复叶的两侧两片小叶较大,顶端的小叶片尖端较尖,每片小 叶基部都有一对小托叶。叶表面光滑,背面有稀疏茸毛 4、叶的特性:白天叶片有强的向日性,夜晚下垂,开花之前,主茎5~6 天增加一片叶,开花后3天就可长出一片叶。 五、花序 小豆花序为总状花序,自叶腋长出。花梗长,约10来个节,每个节对 生两朵小花,小豆花为两性花,在花梗的顶端着生2~10朵小花,丛 生于花梗上。小豆为自花授粉作物,仅极少数的花为异花授粉。结荚 3~5个 六、荚果 荚果长10~15cm,宽5~8mm。未成熟的荚果绿色,少数带有红紫色。 成熟荚果有黄白、浅褐、黑色三种。每荚有种子6~10粒。薄荚种荚 果的荚皮膜状半透明,每荚有种子4~12粒。结荚习性分为有限结荚 型和无限结荚型,有限结荚型的植株顶端生长点为花序所代替,多数 直立型品种属于有限结荚习性;蔓生和半蔓生的品种属于无限结荚习 §1-3小豆的生物学特性 、小豆的生育周期 小豆从播种到成熟,整个过程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分枝期、 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按其生理特点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苗 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并且这三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大致相等(大 约经历30~35天) 苗期 花荚期 鼓粒期 包括种子发芽与出包括开花与结荚,即小从荚果伸长到荚内豆 苗、幼苗期和分枝期豆从开花到荚果形成粒鼓到最大体积时 主要是营养生长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种子灌浆过程,生理 期,生理特点是氮代|并进的时,植株生长发特点是以糖代谢为主 谢为主 育最快最旺盛,生理特 点是糖、氮代谢并重
对生的短柄单叶,单叶卵圆形,个别品种为披针形,以后生出的为互 生长柄,三出复叶。 3、叶形:叶形也因品种而异,有近圆形、剑头形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 间类型。复叶的两侧两片小叶较大,顶端的小叶片尖端较尖,每片小 叶基部都有一对小托叶。叶表面光滑,背面有稀疏茸毛。 4、叶的特性:白天叶片有强的向日性,夜晚下垂,开花之前,主茎 5~6 天增加一片叶,开花后 3 天就可长出一片叶。 五、花序 小豆花序为总状花序,自叶腋长出。花梗长,约 10 来个节,每个节对 生两朵小花,小豆花为两性花,在花梗的顶端着生 2~10 朵小花,丛 生于花梗上。小豆为自花授粉作物,仅极少数的花为异花授粉。结荚 3~5 个。 六、荚果 荚果长 10~15cm,宽 5~8mm。未成熟的荚果绿色,少数带有红紫色。 成熟荚果有黄白、浅褐、黑色三种。每荚有种子 6~10 粒。薄荚种荚 果的荚皮膜状半透明,每荚有种子 4~12 粒。结荚习性分为有限结荚 型和无限结荚型,有限结荚型的植株顶端生长点为花序所代替,多数 直立型品种属于有限结荚习性;蔓生和半蔓生的品种属于无限结荚习 性。 §1—3 小豆的生物学特性 一、小豆的生育周期 小豆从播种到成熟,整个过程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分枝期、 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按其生理特点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苗 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并且这三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大致相等(大 约经历 30~35 天)。 苗期 花荚期 鼓粒期 包括种子发芽与出 苗、幼苗期和分枝期 包括开花与结荚,即小 豆从开花到荚果形成 从荚果伸长到荚内豆 粒鼓到最大体积时 主要是营养生长时 期,生理特点是氮代 谢为主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并进的时,植株生长发 育最快最旺盛,生理特 点是糖、氮代谢并重。 种子灌浆过程,生理 特点是以糖代谢为主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务是抓全苗、壮苗,是增花保荚,协调营养是保证良好的生长发 给下阶段发育打好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育条件和肥水供应, 基础,确保苗全、苗发展,控制徒长,防止尽可能延长植株功能 匀、苗齐,促进花芽倒伏,确保多花多荚叶片的寿命,提高光 分化 合能力,促早熟,增 粒重,实现高产稳产 、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小豆为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较为敏感,中晚熟品种 反应尤甚 ※我国南北各地小豆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完全相同,总的说来,小豆 的短日性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光照对小豆不同生育阶段的影响不尽相同,幼苗期受影响最大, 开花期次之,结荚期受影响较小 ※小豆幼苗期给以短日照处理,则植株变矮,茎节缩短,节数减少, 开花提前。相反,适当延长日照时间,能使小豆茎叶生长繁茂,叶片 增大,产量提高。北种南引,植物矮小,开花提早;南种北引,植株 高大,开花延迟或不能结实。一般而言,小豆南北引种以不超过3-~5 度比较可靠,否则会造成严重损失。 2、温度:小豆为喜温作物,适应范围广,从温带到热带都有栽培,以 温带温暖湿润气候最为适宜。全生育期需要≥10℃的积温2000~ 2800℃。从播种到开花约需积温1000℃左右,全生育期最适宜温度为 20~24℃。在满足小豆对光照要求的前提下,温度是影响小豆开花结 荚的主导因素 ※发芽,小豆种子在8~10℃时即可发芽,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4 18℃,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4℃以上。 ※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期,最适宜温度为24℃,低于16℃时花芽分 化受到影响而使花荚减少。 ※霜害,小豆对霜害的抵抗力弱,发芽期间不耐霜害。种子成熟期 间最怕低温秋霜,遇霜害的种子将会降低品质或丧失发芽力 3、水分:小豆虽是旱地作物,但需水较多,耐湿性较好。小豆每形成 1g干物质需要吸收600~650g的水分,比小麦多04-1倍。 ※小豆对水分的要求,随小豆生育阶段、植株大小、产量高低、土 壤结构不同而不同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 务是抓全苗、壮苗, 给下阶段发育打好 基础,确保苗全、苗 匀、苗齐,促进花芽 分化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是增花保荚,协调营养 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发展,控制徒长,防止 倒伏,确保多花多荚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是保证良好的生长发 育条件和肥水供应, 尽可能延长植株功能 叶片的寿命,提高光 合能力,促早熟,增 粒重,实现高产稳产 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小豆为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较为敏感,中晚熟品种 反应尤甚。 ※ 我国南北各地小豆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完全相同,总的说来,小豆 的短日性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 光照对小豆不同生育阶段的影响不尽相同,幼苗期受影响最大, 开花期次之,结荚期受影响较小。 ※ 小豆幼苗期给以短日照处理,则植株变矮,茎节缩短,节数减少, 开花提前。相反,适当延长日照时间,能使小豆茎叶生长繁茂,叶片 增大,产量提高。北种南引,植物矮小,开花提早;南种北引,植株 高大,开花延迟或不能结实。一般而言,小豆南北引种以不超过 3~5 度比较可靠,否则会造成严重损失。 2、温度:小豆为喜温作物,适应范围广,从温带到热带都有栽培,以 温带温暖湿润气候最为适宜。全生育期需要≥10℃的积温 2000~ 2800℃。从播种到开花约需积温 1000℃左右,全生育期最适宜温度为 20~24℃。在满足小豆对光照要求的前提下,温度是影响小豆开花结 荚的主导因素。 ※ 发芽,小豆种子在 8~10℃时即可发芽,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 14~ 18℃,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 14℃以上。 ※ 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期,最适宜温度为 24℃,低于 16℃时花芽分 化受到影响而使花荚减少。 ※ 霜害,小豆对霜害的抵抗力弱,发芽期间不耐霜害。种子成熟期 间最怕低温秋霜,遇霜害的种子将会降低品质或丧失发芽力。 3、水分:小豆虽是旱地作物,但需水较多,耐湿性较好。小豆每形成 1g 干物质需要吸收 600~650g 的水分,比小麦多 0.4~1 倍。 ※ 小豆对水分的要求,随小豆生育阶段、植株大小、产量高低、土 壤结构不同而不同
※小豆幼苗期需水较少,苗期水分过多不利蹲苗,分枝期土壤水分 过多容易引起倒伏和落蕾落花 ※开花结荚期需水最多,对水分最为敏感,鼓粒前期需水较多,鼓 粒后期需水则较少。开花期若土壤田间持水量只有30%,灌水可以大 量增产,结荚期灌水可增产18~19%,开花和结荚期均灌水可增产62% ※若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旱天气,就会影响小豆的生长,造成秕荚小 粒。小豆的生长发育要求适当的湿润气候,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对 开花最为有利,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开花。但土壤水分过多 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瘤菌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空气湿度过大,会降 低小豆品质。成熟期间则要求气候干燥,如阴湿多雨天气会造成荚实 霉烂。 4、土壤:虽然小豆可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土壤盐分含量不宜髙于 0.2%,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性粘壤土为宜。 ※小豆还具有较强的抗酸能力,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但以中 性土壤最为适宜,在轻度盐碱地上小豆也能生长。对小豆的根瘤菌以 PH值6.3~7.3为好。 ※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以选择轻砂壤土为好,利于早熟;在生 长季节较长的地区,以选择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粘壤土或壤土为好, 利于高产 ※对土壤肥力而言,以中等肥力地较好,以免小豆生长过旺或生长 不好,产量低下。 5、养分:小豆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和其它无机盐类。每生 产100kg籽粒,约需氮66kg,磷16kg,钾25kg。小豆不同生育期, 吸收矿质元素的数量是不同的。 ①、氮:苗期对氮的吸收较少,从分枝期开始明显增加,开花期增加 减缓,结荚至鼓粒阶段20天增加最快 ※N研究表明,小豆的吸收的氮素2.2%来源于肥料,24.5%来源于 土壤,根瘤固氮占73.3%小豆幼苗初期除利用子叶中的蛋白质通过异 化作用提供的氮素外,主要靠吸收土壤中的氮素。 ※幼苗长出复叶时根瘤菌开始固氮,但能力弱,固氮供应的氮素不 多,此时需要的氮绝对量不多,但若不足,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早 期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根瘤菌固氮活性。 ※分枝期生长加快,需氮较多,但这段时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 固定的氮基本可以满足需要,故分枝期可以不施氮肥
※ 小豆幼苗期需水较少,苗期水分过多不利蹲苗,分枝期土壤水分 过多容易引起倒伏和落蕾落花。 ※ 开花结荚期需水最多,对水分最为敏感,鼓粒前期需水较多,鼓 粒后期需水则较少。开花期若土壤田间持水量只有 30%,灌水可以大 量增产,结荚期灌水可增产 18~19%,开花和结荚期均灌水可增产 62%。 ※ 若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旱天气,就会影响小豆的生长,造成秕荚小 粒。小豆的生长发育要求适当的湿润气候,空气相对湿度以 85~95%对 开花最为有利,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开花。但土壤水分过多, 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瘤菌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空气湿度过大,会降 低小豆品质。成熟期间则要求气候干燥,如阴湿多雨天气会造成荚实 霉烂。 4、土壤:虽然小豆可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土壤盐分含量不宜高于 0.2%,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性粘壤土为宜。 ※ 小豆还具有较强的抗酸能力,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但以中 性土壤最为适宜,在轻度盐碱地上小豆也能生长。对小豆的根瘤菌以 PH 值 6.3~7.3 为好。 ※ 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以选择轻砂壤土为好,利于早熟;在生 长季节较长的地区,以选择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粘壤土或壤土为好, 利于高产。 ※ 对土壤肥力而言,以中等肥力地较好,以免小豆生长过旺或生长 不好,产量低下。 5、养分:小豆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和其它无机盐类。每生 产 100 ㎏籽粒,约需氮 6.6 ㎏,磷 1.6 ㎏,钾 2.5 ㎏。小豆不同生育期, 吸收矿质元素的数量是不同的。 ①、氮:苗期对氮的吸收较少,从分枝期开始明显增加,开花期增加 减缓,结荚至鼓粒阶段 20 天增加最快。 ※ N15研究表明,小豆的吸收的氮素 2.2%来源于肥料,24.5%来源于 土壤,根瘤固氮占 73.3%。小豆幼苗初期除利用子叶中的蛋白质通过异 化作用提供的氮素外,主要靠吸收土壤中的氮素。 ※ 幼苗长出复叶时根瘤菌开始固氮,但能力弱,固氮供应的氮素不 多,此时需要的氮绝对量不多,但若不足,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早 期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根瘤菌固氮活性。 ※ 分枝期生长加快,需氮较多,但这段时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 固定的氮基本可以满足需要,故分枝期可以不施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