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防除讲义 植保2001(22学时) 孔祥清 2004.09
1 农田杂草防除讲义 植保 2001 (22 学时) 孔祥清 2004.09
第一章农田杂草防治概述 1农田杂草的概念 农田杂草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存在是长期适应气候、土壤、作 物、耕作栽培制度与栽培作物竞争的结果。没有人类或者没有人类的生产,就不存在农田 杂草。通常,在人们心目中,农田杂草是指那些分布广、危害明显、极需铲除的、非人工 种植的植物。所以对农田杂草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 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植物。这不仅指通常人们所说的草,也指生长在栽培作物田 中非人们有意识栽培的其它作物,例如,在大豆田中生长的小麦或玉米。 农田杂草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它既不同于自然植被的植物,也不同于栽培作物:它既 有野生植物的特性,又有栽培作物的某些习性。例如,稻田中的稗草,能够大量结实,自 动脱粒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很强,这是它所保持的野生植物特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它 长期与水稻共生,因而发芽、出苗时期及特性又与水稻近似,而且由于水稻栽培类型的不 同,在生态类型中也形成了早、中、晚稗类型 1.2农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 1.2.1农田杂草的分布 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5000多种,每年约8000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而 生长在主要作物田的农田杂草约250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76种,这些农田杂草由于国 家、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作物栽培方式的不同,其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杂草都 具有难以防治的生态特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气候、土壤、作物种类、复种指数及轮作、耕作情况差异较大, 因而杂草种类繁多。据调查我国农田杂草共有580种,其中恶性杂草15种,主要杂草31 种,区域性杂草23种。其中分布面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稗草、马唐、野燕麦、看麦娘 扁杆薦草、牛繁缕、眼子菜、藜、苋、鸭跖草、本氏蓼、酸模叶蓼、节蓼、篇蓄、龙葵 水棘针、风花菜、铁苋菜、苍耳、刺菜、大蓟、问荆、苣荬菜、苦菜、芦苇等。 不同的纬度或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农田杂草的分布是不同的。在北纬26°,在沿海 平原或丘陵地,一般海拔500-1000米以下,由于海拔低,又靠近大海,受太平洋季风影响 气候温和,降雨多,杂草种类多,生长迅速:杂草种类和分布规律变化显著。福州由于受 台湾海峡暖流的影响,属南部亚热带气候,有龙爪茅的分布。贵州属北部亚热带气候,稻 麦两熟,眼子菜、看麦娘等杂草严重发生。在云南马鹿高寒地带,只有马铃薯、燕麦作物, 主要杂草有野燕麦、香薷、苦荞麦、欧洲千里光等寒带杂草。 在北纬30°即中部亚热带和北部亚热带交界地,杂草大部分属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杂 2
2 第一章 农田杂草防治概述 1.1 农田杂草的概念 农田杂草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存在是长期适应气候、土壤、作 物、耕作栽培制度与栽培作物竞争的结果。没有人类或者没有人类的生产,就不存在农田 杂草。通常,在人们心目中,农田杂草是指那些分布广、危害明显、极需铲除的、非人工 种植的植物。所以对农田杂草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 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植物。这不仅指通常人们所说的草,也指生长在栽培作物田 中非人们有意识栽培的其它作物,例如,在大豆田中生长的小麦或玉米。 农田杂草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它既不同于自然植被的植物,也不同于栽培作物;它既 有野生植物的特性,又有栽培作物的某些习性。例如,稻田中的稗草,能够大量结实,自 动脱粒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很强,这是它所保持的野生植物特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它 长期与水稻共生,因而发芽、出苗时期及特性又与水稻近似,而且由于水稻栽培类型的不 同,在生态类型中也形成了早、中、晚稗类型。 1.2 农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 1.2.1 农田杂草的分布 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 50000 多种,每年约 8000 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而 生长在主要作物田的农田杂草约 250 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 76 种,这些农田杂草由于国 家、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作物栽培方式的不同,其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杂草都 具有难以防治的生态特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气候、土壤、作物种类、复种指数及轮作、耕作情况差异较大, 因而杂草种类繁多。据调查我国农田杂草共有 580 种,其中恶性杂草 15 种,主要杂草 31 种,区域性杂草 23 种。其中分布面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稗草、马唐、野燕麦、看麦娘、 扁杆藨草、牛繁缕、眼子菜、藜、苋、鸭跖草、本氏蓼、酸模叶蓼、节蓼、萹蓄、龙葵、 水棘针、风花菜、铁苋菜、苍耳、刺菜、大蓟、问荆、苣荬菜、苦菜、芦苇等。 不同的纬度或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农田杂草的分布是不同的。在北纬 26°,在沿海 平原或丘陵地,一般海拔 500-1000 米以下,由于海拔低,又靠近大海,受太平洋季风影响, 气候温和,降雨多,杂草种类多,生长迅速;杂草种类和分布规律变化显著。福州由于受 台湾海峡暖流的影响,属南部亚热带气候,有龙爪茅的分布。贵州属北部亚热带气候,稻 麦两熟,眼子菜、看麦娘等杂草严重发生。在云南马鹿高寒地带,只有马铃薯、燕麦作物, 主要杂草有野燕麦、香薷、苦荞麦、欧洲千里光等寒带杂草。 在北纬 30°即中部亚热带和北部亚热带交界地,杂草大部分属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杂
草,如看麦娘、牛繁缕、苍耳、千金子、矮慈姑、雀舌草等,也有部分是暖温带杂草,如 马唐、牛筋草、鸭舌草、异型莎草、香附子,其次是温带杂草如眼子菜、鳢肠、猪殃殃及 稗草、马唐、水莎草、牛毛草、四叶萍等 在北纬40°,从山海关至北京;大同至酒泉和库尔勒的自然条件下,由于气候条件的 差异,杂草分布不同。山海关由于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略低,凹头苋、牛筋草、马 齿苋等喜温湿的杂草危害比北京轻。大同海拔高,气温低,主要以耐寒、耐干旱的温带杂 草如野燕麦、藜、苣荬菜、西伯利亚蓼、驴耳草等喜湿的杂草为主。酒泉和库尔勒都是典 型的大陆气候,年降雨量少,旱田杂草基本相同,库尔勒气温比酒泉高,有马唐、马齿苋 分布和危害,水稻田有稗草、扁秆薦草、轮藻等水生杂草危害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农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也有很大差别,在云南省禄劝县,在海拔 1800-2000米左右的中海拔地区,主要杂草有亚热带的千金子、看麦娘;海拔在2400米以 上地区,主要杂草是野燕麦、猪殃殃、欧洲千里光、尼泊尔蓼;海拔在270-3000米地区主 要有香薷、尼泊尔蓼、苦荞麦、棒毛马唐等。 2.2农田杂草的危害 在上万年的世界农业发展史中,虽然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杂草防治,但目前全 世界每年因杂草危害仍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椐统计,世界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减 产9.7%,据200年统计,全国农田草害发生面积11.33亿亩,我国目前由于农田杂草危害 农作物产量损失平均为134%,年损失粮食约175亿kg,其中,水稻草害面积3.17亿亩, 减产稻谷100亿公斤:小麦草害面积238亿亩,减产小麦40亿公斤:大豆草害面积7170 万亩,减产大豆5亿公斤:其它经济作物如油菜、花生、甜菜、甘蔗、桑、茶也有不同程 度的草害,上述农作物草害超过病虫害损失之和,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争空间 杂草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性,它们生育迅速、繁茂,竞 争能力要比作物大得多。杂草的根系庞大,对水、肥的竞争强,如生产1kg小麦干物质需 水513kg,而藜和猪殃殃形成1kg千物质分别需耗水658k和912kg,野燕麦耗水比小麦 多15倍。据测定每平方米有一年生杂草100-200株时,则每公顷吸收氮60140kg,磷20-30 kg,钾100-140kg,这样数量的养分足以生产3000kg小麦。由于杂草丛生,侵占了作物生 长所需的空间,使作物生长受挤或覆盖作物,严重影响了作物枝叶的茂盛生长和光合作用, 并妨碍作物通风、透气,同时使土壤表层温度降低,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如水稻田中的稗 草、小麦田中的藜、大蓟等常高出作物,影响光合作用,杂草的地下根系对作物生长危害 很大,特别是作物出苗后一个月以内出土的杂草,其根系对作物根系的生长威胁最大,若 不防治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3 草,如看麦娘、牛繁缕、苍耳、千金子、矮慈姑、雀舌草等,也有部分是暖温带杂草,如 马唐、牛筋草、鸭舌草、异型莎草、香附子,其次是温带杂草如眼子菜、鳢肠、猪殃殃及 稗草、马唐、水莎草、牛毛草、四叶萍等。 在北纬 40°,从山海关至北京;大同至酒泉和库尔勒的自然条件下,由于气候条件的 差异,杂草分布不同。山海关由于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略低,凹头苋、牛筋草、马 齿苋等喜温湿的杂草危害比北京轻。大同海拔高,气温低,主要以耐寒、耐干旱的温带杂 草如野燕麦、藜、苣荬菜、西伯利亚蓼、驴耳草等喜湿的杂草为主。酒泉和库尔勒都是典 型的大陆气候,年降雨量少,旱田杂草基本相同,库尔勒气温比酒泉高,有马唐、马齿苋 分布和危害,水稻田有稗草、扁秆藨草、轮藻等水生杂草危害。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农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也有很大差别,在云南省禄劝县,在海拔 1800-2000 米左右的中海拔地区,主要杂草有亚热带的千金子、看麦娘;海拔在 2400 米以 上地区,主要杂草是野燕麦、猪殃殃、欧洲千里光、尼泊尔蓼;海拔在 2700-3000 米地区主 要有香薷、尼泊尔蓼、苦荞麦、棒毛马唐等。 1.2.2 农田杂草的危害 在上万年的世界农业发展史中,虽然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杂草防治,但目前全 世界每年因杂草危害仍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椐统计,世界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减 产 9.7%,据 2002 年统计,全国农田草害发生面积 11.33 亿亩,我国目前由于农田杂草危害 农作物产量损失平均为 13.4%,年损失粮食约 175 亿 kg ,其中,水稻草害面积 3.17 亿亩, 减产稻谷 100 亿公斤;小麦草害面积 2.38 亿亩,减产小麦 40 亿公斤;大豆草害面积 7170 万亩,减产大豆 5 亿公斤;其它经济作物如油菜、花生、甜菜、甘蔗、桑、茶也有不同程 度的草害,上述农作物草害超过病虫害损失之和,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争空间 杂草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性,它们生育迅速、繁茂,竞 争能力要比作物大得多。杂草的根系庞大,对水、肥的竞争强,如生产 1kg 小麦干物质需 水 513kg,而藜和猪殃殃形成 1 kg 干物质分别需耗水 658 kg 和 912 kg,野燕麦耗水比小麦 多 1.5 倍。据测定每平方米有一年生杂草 100-200 株时,则每公顷吸收氮 60-140 kg,磷 20-30 kg,钾 100-140 kg,这样数量的养分足以生产 3000 kg 小麦。由于杂草丛生,侵占了作物生 长所需的空间,使作物生长受挤或覆盖作物,严重影响了作物枝叶的茂盛生长和光合作用, 并妨碍作物通风、透气,同时使土壤表层温度降低,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如水稻田中的稗 草、小麦田中的藜、大蓟等常高出作物,影响光合作用,杂草的地下根系对作物生长危害 很大,特别是作物出苗后一个月以内出土的杂草,其根系对作物根系的生长威胁最大,若 不防治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2)产生抑制物质、阻碍作物生长 有些杂草分泌物对作物作物有毒害作用,如匍匐冰草根系的分泌物抑制小麦的生长 母菊根系分泌物抑制大麦生长;野燕麦根系分泌物抑制玉米生长。 3)增加病虫害传播 杂草抗逆性强,不少是越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其生育期较长,田间许多杂草都是病 虫害的中间寄主,当作物出苗后,病原菌及害虫便迁移到作物上危害,例如,棉蚜先在多 年生的刺儿菜、苦苣菜、紫花地丁及越年生的荠菜、夏至草等杂草上越冬,当棉花出苗后 再移到棉苗上危害。藜是甜菜象鼻虫的栖息处,野生大豆是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紫斑病的中 间寄虫:牛筋草、马唐传播稻瘟病。湖北省小麦密植时,丛矮病仅田边发生,自小麦行间 套种棉花、玉米后,土地不再耕翻,杂草丛生,有利于传毒昆虫灰飞虱的滋长和活动,于 是丛矮病逐年加重,恢复密植后,丛矮病显著下降 (4)增加生产费用和劳动力 田间杂草过多,必然要增加人力,财力的浪费。我国农田除草用工达50-60亿个劳动日, 相当于1400-1600万人常年从事除草工作,除草工作量占农田总用工量的13-—1/2。我国每 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除草剂,在黑龙江大豆田除草剂的费用平均在每公顷150元以上。 (5)毒害人畜 有些杂草含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如麦仙翁、毒麦和某些千里光属杂草的种子混入小 麦中,制成的面粉有毒,人吃了含有4%毒麦的面粉就有中毒致死的危险:误食了混有大量 苍耳籽的大豆加工品,同样会引起中毒:豚草的花粉可使有些人引起“花粉过敏症”,使患 者出现哮喘、鼻炎、类似荨麻疹等症状。有些杂草还可以使牲畜中毒,毛茛中有毛莨油, 可引起牛羊口腔及胃粘膜发炎肿胀、瞳孔放大、耳舌等发生痉挛现象,据估计,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每年有8%的牧牛被有毒植物杀死。 (6)降低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杂草在土壤养分、水分、作物生长空间和病虫害传播等方面直接、间接危害作物, 因此最终将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水稻的夹心稗对产量影响极明显。据试验,一丛水 稻夹有1、2及3株稗草时,水稻相应减产35.3%、62%和88%,青海的野燕麦严重危害小麦 产量,当田间无野燕麦时小麦的产量亩产为108公斤;当每亩小麦田有野燕麦8.2、37 及70.2万株时,小麦亩产则降为99.6、38.4和27.8公斤。据调查,麦类作物草害面积大 1.5亿多亩,占麦类播种面积的30%,全国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小麦约40亿公斤,损失率 达15%。恶性杂草野燕麦现以几乎遍布各省(区),全国统计危害面积7500万亩,严重危害 面积2400万亩,损失粮食17.5亿公斤。草害严重的地块,粮食籽粒变小,外观不良,受 野燕麦危害的小麦植株,生长瘦弱,穗小粒少,籽粒干瘪,同时蛋白质含量降低,出粉率
4 (2)产生抑制物质、阻碍作物生长 有些杂草分泌物对作物作物有毒害作用,如匍匐冰草根系的分泌物抑制小麦的生长; 母菊根系分泌物抑制大麦生长;野燕麦根系分泌物抑制玉米生长。 (3)增加病虫害传播 杂草抗逆性强,不少是越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其生育期较长,田间许多杂草都是病、 虫害的中间寄主,当作物出苗后,病原菌及害虫便迁移到作物上危害,例如,棉蚜先在多 年生的刺儿菜、苦苣菜、紫花地丁及越年生的荠菜、夏至草等杂草上越冬,当棉花出苗后 再移到棉苗上危害。藜是甜菜象鼻虫的栖息处,野生大豆是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紫斑病的中 间寄虫;牛筋草、马唐传播稻瘟病。湖北省小麦密植时,丛矮病仅田边发生,自小麦行间 套种棉花、玉米后,土地不再耕翻,杂草丛生,有利于传毒昆虫灰飞虱的滋长和活动,于 是丛矮病逐年加重,恢复密植后,丛矮病显著下降。 (4)增加生产费用和劳动力 田间杂草过多,必然要增加人力,财力的浪费。我国农田除草用工达 50-60 亿个劳动日, 相当于 1400-1600 万人常年从事除草工作,除草工作量占农田总用工量的 1/3—1/2。我国每 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除草剂,在黑龙江大豆田除草剂的费用平均在每公顷 150 元以上。 (5)毒害人畜 有些杂草含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如麦仙翁、毒麦和某些千里光属杂草的种子混入小 麦中,制成的面粉有毒,人吃了含有 4%毒麦的面粉就有中毒致死的危险;误食了混有大量 苍耳籽的大豆加工品,同样会引起中毒;豚草的花粉可使有些人引起“花粉过敏症”,使患 者出现哮喘、鼻炎、类似荨麻疹等症状。有些杂草还可以使牲畜中毒,毛莨中有毛莨油, 可引起牛羊口腔及胃粘膜发炎肿胀、瞳孔放大、耳舌等发生痉挛现象,据估计,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每年有 8%的牧牛被有毒植物杀死。 (6)降低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杂草在土壤养分、水分、作物生长空间和病虫害传播等方面直接、间接危害作物, 因此最终将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水稻的夹心稗对产量影响极明显。据试验,一丛水 稻夹有 1、2 及 3 株稗草时,水稻相应减产 35.3%、62%和 88%,青海的野燕麦严重危害小麦 产量,当田间无野燕麦时小麦的产量亩产为 108 公斤;当每亩小麦田有野燕麦 8.2、37.8 及 70.2 万株时,小麦亩产则降为 99.6、38.4 和 27.8 公斤。据调查,麦类作物草害面积大 1.5 亿多亩,占麦类播种面积的 30%,全国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小麦约 40 亿公斤,损失率 达 15%。恶性杂草野燕麦现以几乎遍布各省(区),全国统计危害面积 7500 万亩,严重危害 面积 2400 万亩,损失粮食 17.5 亿公斤。草害严重的地块,粮食籽粒变小,外观不良,受 野燕麦危害的小麦植株,生长瘦弱,穗小粒少,籽粒干瘪,同时蛋白质含量降低,出粉率
低,受野燕麦危害的大豆百粒重下降,龙葵的浆果在收获时混入大豆。将大豆染成紫色, 造成大豆降级影响出口。有些杂草如遏兰菜等,奶牛误食后会使牛奶有异味,严重影响食 用价值。 (7)妨碍农事操作,加大收割损失 具有根茎的杂草如芦苇等常常造成耕作困难,影响机械操作,杂草过多,易使作物生 长不良倒伏,在机械收割过程中易造成裹粮损失,加大了收割损失和难度 (8)影响水利设施 水渠两旁长满杂草,使水流减缓,泥沙淤积;且为鼠类梄息提供了条件,使渠坝受损 事物往往具有二面性,杂草有其危害的一面,但有时也有有益于人的一面,可以利用 开发,如香附子能治胃腹胀病,益母草能利尿、外用能消肿,猪毛草能治高血压病等,多 种杂草都是很好的药材资源,荠菜、苋菜、独行菜的幼苗嫩叶是营养极好而味美的蔬菜 马唐、苋是上好的饲草,白草籽可以酿酒,芦苇是造纸的原料:杂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具有可贵的基因,是育种工作极有利用潜力的基因库。浮 萍有富集镉的能力,凤眼莲是富集锌的水生植物,有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的功能:紫花地 冬葵、虞美人、凤眼莲等都具有美丽的花朵,供人们欣赏,田野中不同季节都有不同 种类开花的杂草,可以把大自然点缀得更有生气,具有观赏价值。有些多年生杂草的根系 发达,可以固土、固沙、防止雨水冲刷。因此,应全面衡量当地的杂草,掌握其利弊,因 地制宜地将杂草危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1.3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1.3.1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概念 农田杂草的治理是整个农业生产和植保技术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农田杂草危害比较严 重,草害面积约达3亿亩。以野燕麦为例,全国16个省区发生受害,面积达5千万-6千万 亩,每年损失粮食5亿多斤,且有东进南下之势。因此,搞好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从根 本上控制杂草的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是迫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就是采用综合措施,把杂草的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在生物长期进 化过程中,作物与杂草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双方从平衡到不平衡,又 从不平衡到平衡,在自然界中共同生存和进化。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对这种自然 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各种因素处理得当,杂草就减轻或不严重发生,若处理不当,就会 造成杂草严重发生的条件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协调好各种自然与人的作用,针对各种杂草发生的情况,采 取相应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草休眠、繁殖、蔓延的条件,是十分必 要的。从局部来看,在特定的时间、地区、作物条件下,可以消灭某种杂草,但从整体来 看,要求消灭农田所有杂草,又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不断协调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
5 低,受野燕麦危害的大豆百粒重下降,龙葵的浆果在收获时混入大豆。将大豆染成紫色, 造成大豆降级影响出口。有些杂草如遏兰菜等,奶牛误食后会使牛奶有异味,严重影响食 用价值。 (7)妨碍农事操作,加大收割损失 具有根茎的杂草如芦苇等常常造成耕作困难,影响机械操作,杂草过多,易使作物生 长不良倒伏,在机械收割过程中易造成裹粮损失,加大了收割损失和难度。 (8)影响水利设施 水渠两旁长满杂草,使水流减缓,泥沙淤积;且为鼠类栖息提供了条件,使渠坝受损。 事物往往具有二面性,杂草有其危害的一面,但有时也有有益于人的一面,可以利用 开发,如香附子能治胃腹胀病,益母草能利尿、外用能消肿,猪毛草能治高血压病等,多 种杂草都是很好的药材资源,荠菜、苋菜、独行菜的幼苗嫩叶是营养极好而味美的蔬菜; 马唐、苋是上好的饲草,白草籽可以酿酒,芦苇是造纸的原料;杂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具有可贵的基因,是育种工作极有利用潜力的基因库。浮 萍有富集镉的能力,凤眼莲是富集锌的水生植物,有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的功能;紫花地 丁、冬葵、虞美人、凤眼莲等都具有美丽的花朵,供人们欣赏,田野中不同季节都有不同 种类开花的杂草,可以把大自然点缀得更有生气,具有观赏价值。有些多年生杂草的根系 发达,可以固土、固沙、防止雨水冲刷。因此,应全面衡量当地的杂草,掌握其利弊,因 地制宜地将杂草危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1.3 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1.3.1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概念 农田杂草的治理是整个农业生产和植保技术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农田杂草危害比较严 重,草害面积约达 3 亿亩。以野燕麦为例,全国 16 个省区发生受害,面积达 5 千万-6 千万 亩,每年损失粮食 5 亿多斤,且有东进南下之势。因此,搞好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从根 本上控制杂草的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是迫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就是采用综合措施,把杂草的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在生物长期进 化过程中,作物与杂草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双方从平衡到不平衡,又 从不平衡到平衡,在自然界中共同生存和进化。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对这种自然 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各种因素处理得当,杂草就减轻或不严重发生,若处理不当,就会 造成杂草严重发生的条件。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协调好各种自然与人的作用,针对各种杂草发生的情况,采 取相应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草休眠、繁殖、蔓延的条件,是十分必 要的。从局部来看,在特定的时间、地区、作物条件下,可以消灭某种杂草,但从整体来 看,要求消灭农田所有杂草,又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不断协调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