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木本花卉 第一节传统木本花卉 、月季花 (学名 Rosahybrida 别名]蔷薇花、玫瑰花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栽培历史)月季花是世界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据资料记载波斯人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用来作装饰;公 元前9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有最早的文学记载;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女诗人 Sappho已将rose誉为“花 中皇后”。我国栽培月季花历史相当悠久,梁武帝时代(509-547)在宫中已有栽培,他曾手指蔷薇对其宠姬 丽娟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唐宋以来栽培日盛,有不少记叙、赞美的诗文。苏东坡有“花落花开不间 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和“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的诗句,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就记 载了很多月季品种。但是,近200年来,欧美一些花卉业发达国家,在月季花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 就,先后培育出了数以百计的品种。近年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基本上是引进的国外品种,但是一年多次 开花的现代月季均有中国月季花的血统。 (产地与分布蔷薇属植物有200余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至亚热带,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 及北非。我国有82种及许多变种,其中部分种原产我国,部分种原产西亚及欧洲。目前世界各地均广泛 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直立、蔓生或攀缘,大都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有锯齿。花单 生枝顶,或成伞房、复伞房及圆锥花序:萼片与花瓣5,少数为4,但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萼、冠的基部 合生成坛状、瓶状或球状的萼冠筒,颈部缢缩,有花盘: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周围:花柱伸出,分离或 上端合生成柱。聚合果包于萼冠筒内,红色(图17-1)。 (分类与品种月季花包括自然界形成的物种、古代栽培的种和人工杂交的后代所组成的一个庞杂系统 园艺上的分类必然联系到它的育种和发展过程,按照其来源及亲缘关系分为三类,类之下再分种、系或品 种 1,自然种月季花( SpeciesRoses,简称SP系)未经人为杂交而存在的种或变种,故又称为野生月季花 ( Wildrose)。野生性状强,每年一季花,单瓣,抗性强。虽也有引种或用作杂交亲本,但其性状并未经人 工改良,仍保持原有野生特点。我国常见及作为现代月季亲本的如野蔷薇(R. multi//ora)及其变种、金 樱子(R. laevigata)、巢丝花(兄 roxburghii)、峨眉蔷薇(兄 omeiensIs)及其变型扁刺峨眉蔷薇(R.o. cantha)、光叶蔷薇(兄 wichuraiana)、小果蔷薇(兄 cyrnosa)、异味蔷薇(R./ fetida)及黄刺玫(兄工ⅹan 2.古典月季花( OldGarden Roses)或称古代月季花,指18世纪以前,即现代月季的最早晶系——杂 交茶香月季( Hybrid TeaRose)育成之前庭院中栽培的全部月季花,不论它是从野生引入或人工培育而成的。 许多种是现代月季花的亲本,但是庭院中已逐渐少见。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品种,故习惯上多称为“系”, 著名的有法国蔷薇系(尺 arica)、突厥蔷薇系(兄 damascena)、百叶蔷薇系(兄 centI/ola)、白蔷薇系(兄 aba)、中国月季(兄 chinensis)、波旁月季系(兄 Xborboniana)、包尔苏蔷薇(兄 Xiheritierana)、苏格兰月季 系(兄 spinosissima)等。杂交玫瑰系是玫瑰(兄 rugosa)的杂交后代,杂交麝香月季系是麝香月季(兄 moschata) 的后代,小姐妹月季系是野蔷薇的杂交后代,也是现代月季中的丰花月季系( Floribundas)的亲本之一,长 春杂交月季系( Hybrid Perpetual Roses)包括中国月季、茶香月季及一些欧洲种的杂交后代,简称HP系 3.现代月季花( Modern Roses)指1867年第一次杂交育成茶香月季系新品种‘天地开'( france) 以后培育出的新品系及品种,是当今栽培月季花的主体,新品种层出不穷。现代月季花几乎都是反复多次 杂交培育而成,其主要原始亲本有我国原产的月季、香水月季、蔷薇、光叶蔷薇及西亚、欧洲原产的法国 蔷薇、百叶蔷薇、突厥蔷薇、麝香蔷薇、臭蔷薇等9个种及其变种 现代月季也包含几个系,是按植株习性、花单生或多朵成花序及花径大小而划分的。这些性状和其亲
第十六章 木本花卉 第一节 传统木本花卉 一、月季花 (学名)Rosahybrida [别名]蔷薇花、玫瑰花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栽培历史)月季花是世界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据资料记载波斯人早在公元前 1200 年就用来作装饰;公 元前 9 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有最早的文学记载;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女诗人 Sappho 已将 rose 誉为“花 中皇后”。我国栽培月季花历史相当悠久,梁武帝时代(509—547)在宫中已有栽培,他曾手指蔷薇对其宠姬 丽娟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唐宋以来栽培日盛,有不少记叙、赞美的诗文。苏东坡有“花落花开不间 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和“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的诗句,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就记 载了很多月季品种。但是,近 200 年来,欧美一些花卉业发达国家,在月季花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 就,先后培育出了数以百计的品种。近年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基本上是引进的国外品种,但是一年多次 开花的现代月季均有中国月季花的血统。 (产地与分布)蔷薇属植物有 200 余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至亚热带,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 及北非。我国有 82 种及许多变种,其中部分种原产我国,部分种原产西亚及欧洲。目前世界各地均广泛 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直立、蔓生或攀缘,大都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有锯齿。花单 生枝顶,或成伞房、复伞房及圆锥花序;萼片与花瓣 5,少数为 4,但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萼、冠的基部 合生成坛状、瓶状或球状的萼冠筒,颈部缢缩,有花盘;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周围;花柱伸出,分离或 上端合生成柱。聚合果包于萼冠筒内,红色(图 17—1)。 (分类与品种]月季花包括自然界形成的物种、古代栽培的种和人工杂交的后代所组成的一个庞杂系统。 园艺上的分类必然联系到它的育种和发展过程,按照其来源及亲缘关系分为三类,类之下再分种、系或品 种。 1,自然种月季花(SpeciesRoses,简称 SP 系) 未经人为杂交而存在的种或变种,故又称为野生月季花 (Wildroses)。野生性状强,每年一季花,单瓣,抗性强。虽也有引种或用作杂交亲本,但其性状并未经人 工改良,仍保持原有野生特点。我国常见及作为现代月季亲本的如野蔷薇(R.multi//ora)及其变种、金 樱子(R.1aevigata)、巢丝花(兄 roxburghii)、峨眉蔷薇(兄 omeiensis)及其变型扁刺峨眉蔷薇(R.o.Lptera —cantha)、光叶蔷薇(兄 wichuraiana)、小果蔷薇(兄 cyrnosa)、异味蔷薇(R./oetida)及黄刺玫(兄工 xan—thina) 等。 2.古典月季花(OldGardenRoses) 或称古代月季花,指 18 世纪以前,即现代月季的最早晶系——杂 交茶香月季(HybridTeaRose)育成之前庭院中栽培的全部月季花,不论它是从野生引入或人工培育而成的。 许多种是现代月季花的亲本,但是庭院中已逐渐少见。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品种,故习惯上多称为“系”, 著名的有法国蔷薇系(尺 gaUica)、突厥蔷薇系(兄 damascena)、百叶蔷薇系(兄 centi/olia)、白蔷薇系(兄 ~alba)、中国月季(兄 chinensis)、波旁月季系(兄 Xborboniana)、包尔苏蔷薇(兄 Xiheritierana)、苏格兰月季 系(兄 spinosissima)等。杂交玫瑰系是玫瑰(兄 rugosa)的杂交后代,杂交麝香月季系是麝香月季(兄 rnoschata) 的后代,小姐妹月季系是野蔷薇的杂交后代,也是现代月季中的丰花月季系(Floribundas)的亲本之一,长 春杂交月季系(HybridPerpetualRoses)包括中国月季、茶香月季及一些欧洲种的杂交后代,简称 HP 系。 3.现代月季花(ModernGardenRoses) 指1867年第一次杂交育成茶香月季系新品种‘天地开’(LaFrance) 以后培育出的新品系及品种,是当今栽培月季花的主体,新品种层出不穷。现代月季花几乎都是反复多次 杂交培育而成,其主要原始亲本有我国原产的月季、香水月季、蔷薇、光叶蔷薇及西亚、欧洲原产的法国 蔷薇、百叶蔷薇、突厥蔷薇、麝香蔷薇、臭蔷薇等 9 个种及其变种。 现代月季也包含几个系,是按植株习性、花单生或多朵成花序及花径大小而划分的。这些性状和其亲
本密切相联系,但由于是多亲本多次杂交而成,常出现性状的交叉和中间类型,使得某些品种难以划分, 常被归人不同的系中。 现代月季的各系均有极多的品种,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品种的更新也快 (1)大花(灌丛)月季系( Large- flowered Bush roses)简称GF系,即以往所称的杂交茶香月季系 ( Hybrid TeaRoses,简称HT系),白天地开育成起,至今已育成了大量品种。它们有许多优点,深受人们喜 爱,已成为当今栽培的月季花的主流,约占3/4 (2)聚花(灌丛)月季系( Cluster- lowered Bush roses)简称C系,即丰花月季系( Floribundaroses,简称 F1系),最初由蔷薇和中国月季杂交而来,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与大花月季系相似,主要区别为花径较小 且多花聚生。第一个品种是1980年育成的 Grussanhachen,花白色。植株最低者如欢笑( BrightSmile,高 仅60cm;最高者如 AnneHarkness,达1.2m,直立而多分枝,花数朵至30朵集生,花梗较长而花径较小 般花径6-8cra,色彩多样而鲜艳。它们耐寒,抗热性强,亦抗病,生长健旺,多数无香或微香,是花 境、花坛的优秀材料,也可盆栽或作切花,近年来发展较快,品种愈百,是仅次于GF系的栽培最多的 怜(3)壮花月季系 GrandifioraRoses)简称G系,是近年用GF系与C系品种杂交而成的,兼具双亲的特 即一枝多花且花大,故又称聚花大花月季( Large-Flowered Floribundas)。因具有两个亲本的特点,分 类地位便难以划定 (4)攀缘月季系( Climbingroses)简称Cl系,无一定的亲本组合,是各系月季的混合群,凡茎杆粗壮, 长而软,需设立支柱才能直立的攀缘性月季均归人该类。如我国云南原产的巨花蔷薇(大花香水月季) (只. odorata var. gigantea),长达15m,花大,径10~13cm,乳黄色。攀缘月季系一般单花或有较小的花 序,花朵大,每年一次花或不断开花。 (5)蔓性月季系( Rambler roses)简称R系,其形态有时很难与某些野生的攀缘种或ql系区分。其主要 区别在于典型的R系每年只开一次花,花期比Cl系晚几周,多在仲夏以后才开放,花多达150朵,花小 或很小,径4cra以下。R系月季花的大部分由亚洲的蔷薇、光叶蔷薇、尺. luciae及欧洲原产的田野蔷薇 (R. arvensIs,兄 sempervirens)及少数其他种杂交而成。R系种类不多,栽培不广,常用作覆盖墙壁或围栅 (6微型月季系( Miniature Roses)简称Min系,是株矮花小的一类。许多早期品种与中国月季相似,故 最初的学名为R. chinensis var. minima,也可能来自中国月季的矮生芽变后代。株高仅25cm’一枝多花 粉色,径4cm,后来又培育出许多多色品种。 反、现代灌木月季系( MordernShrubRoses)简称MSR系,它有不同的来源。一般指现代栽培的野生种 第一、二代杂交后代,一些古典月季及其后代,形态与古典月季非常相似,能够生长成大的灌丛。 (8地被月季系( Ground Cover Roses)是月季花中的一个新系,指那些分枝特别开张披散或匍匐地面的 类型,是很好的地被植物材料 (生态习性)月季花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光照不足时生长细弱,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夏季 烈日下宜适当遮荫;适宜的空气湿度为70%~75%: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0~28℃,夜间16℃左 右,如果夜温低于6℃,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某些品种在低温下花瓣数量增多,花形改变,色泽不佳, 在高温下则花瓣减少,花型小且花枝较软,一般在5℃以下或35℃以上停止生长,也能忍受一15℃的低温。 性喜富含有杋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生长环境要通气良好,无污染,若通气不良易 发生白粉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对月季花有毒害。 繁殖方法)月季花可以用播种、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1.播种月季花的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未经处理或干藏种子不发芽,秋末月季花的果实呈红黄色时 即可采收,采收的种子要进行层积处理或人工冷冻。该处理简便易行,把种子与含水量60%~70%的河沙、 水藓或锯末等混合在一起,在通气条件下置于4℃环境冷藏3~4周后即可进行播种。当幼苗具有3~4枚 真叶时,可以移人小盆中进行培育,也可在露地作实生苗,用于砧木或育种 2.扦插扦插繁殖具有开花早、成苗快、繁殖材料充足和能保持母本性状等特点。扦插有嫩枝扦插 和硬枝扦插之分,分别在5~6月和10~11月进行。插条应选择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的枝条,剪取插穗时 应去掉上下两端芽不饱满的部分,根据节间长短剪成含1~3个芽、长度10一12cm的枝段。嫩枝扦插需 保留枝段上部1~2片叶,在插穗上端距离顶芽lcm处平剪,下端背对芽斜剪呈马蹄形剪口,可以使用生
本密切相联系,但由于是多亲本多次杂交而成,常出现性状的交叉和中间类型,使得某些品种难以划分, 常被归人不同的系中。 现代月季的各系均有极多的品种,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品种的更新也快。 (1)大花(灌丛)月季系(Large—floweredBushRoses) 简称 GF 系,即以往所称的杂交茶香月季系 (HybridTeaRoses,简称 HT 系),白天地开育成起,至今已育成了大量品种。它们有许多优点,深受人们喜 爱,已成为当今栽培的月季花的主流,约占 3/4。 (2)聚花(灌丛)月季系(Cluster—flowered Bush Roses) 简称 C 系,即丰花月季系(FloribundaRoses,简称 F1 系),最初由蔷薇和中国月季杂交而来,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与大花月季系相似,主要区别为花径较小 且多花聚生。第一个品种是 1980 年育成的 GrussanHachen,花白色。植株最低者如欢笑(BrightSmile),高 仅 60cm;最高者如 AnneHarkness,达 1.2m,直立而多分枝,花数朵至 30 朵集生,花梗较长而花径较小, 一般花径 6—8cra,色彩多样而鲜艳。它们耐寒,抗热性强,亦抗病,生长健旺,多数无香或微香,是花 境、花坛的优秀材料,也可盆栽或作切花,近年来发展较快,品种愈百,是仅次于 GF 系的栽培最多的一 类。 (3)壮花月季系(GrandifioraRoses) 简称 G 系,是近年用 GF 系与 C 系品种杂交而成的,兼具双亲的特 点,即一枝多花且花大,故又称聚花大花月季(Large—FloweredFloribundas)。因具有两个亲本的特点,分 类地位便难以划定。 (4)攀缘月季系(ClimbingRoses) 简称 C1 系,无一定的亲本组合,是各系月季的混合群,凡茎杆粗壮, 长而软,需设立支柱才能直立的攀缘性月季均归人该类。如我国云南原产的巨花蔷薇(大花香水月季) (只.odorata var.gigantea),长达 15m,花大,径 10~13cm,乳黄色。攀缘月季系一般单花或有较小的花 序,花朵大,每年一次花或不断开花。 (5)蔓性月季系(RamblerRoses) 简称 R 系,其形态有时很难与某些野生的攀缘种或 Cl 系区分。其主要 区别在于典型的 R 系每年只开一次花,花期比 Cl 系晚几周,多在仲夏以后才开放,花多达 150 朵,花小 或很小,径 4cra 以下。R 系月季花的大部分由亚洲的蔷薇、光叶蔷薇、尺.1uciae 及欧洲原产的田野蔷薇 (R.arvensis,兄 sempervirens)及少数其他种杂交而成。R 系种类不多,栽培不广,常用作覆盖墙壁或围栅。 (6)微型月季系(MiniatureRoses) 简称 Min 系,是株矮花小的一类。许多早期品种与中国月季相似,故 最初的学名为 R.chinensis var.minima,也可能来自中国月季的矮生芽变后代。株高仅 25cm’一枝多花, 粉色,径 4cm,后来又培育出许多多色品种。 (7)现代灌木月季系(MordernShrubRoses) 简称 MSR 系,它有不同的来源。一般指现代栽培的野生种 及其第一、二代杂交后代,一些古典月季及其后代,形态与古典月季非常相似,能够生长成大的灌丛。 (8)地被月季系(GroundCoverRoses) 是月季花中的一个新系,指那些分枝特别开张披散或匍匐地面的 类型,是很好的地被植物材料。 (生态习性)月季花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光照不足时生长细弱,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夏季 烈日下宜适当遮荫;适宜的空气湿度为 70%~75%;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白天 20~28℃,夜间 16℃左 右,如果夜温低于 6℃,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某些品种在低温下花瓣数量增多,花形改变,色泽不佳, 在高温下则花瓣减少,花型小且花枝较软,一般在 5℃以下或 35℃以上停止生长,也能忍受一 15℃的低温。 性喜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生长环境要通气良好,无污染,若通气不良易 发生白粉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对月季花有毒害。 [繁殖方法)月季花可以用播种、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1.播种 月季花的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未经处理或干藏种子不发芽,秋末月季花的果实呈红黄色时 即可采收,采收的种子要进行层积处理或人工冷冻。该处理简便易行,把种子与含水量 60%~70%的河沙、 水藓或锯末等混合在一起,在通气条件下置于 4℃环境冷藏 3~4 周后即可进行播种。当幼苗具有 3~4 枚 真叶时,可以移人小盆中进行培育,也可在露地作实生苗,用于砧木或育种。 2.扦插 扦插繁殖具有开花早、成苗快、繁殖材料充足和能保持母本性状等特点。扦插有嫩枝扦插 和硬枝扦插之分,分别在 5~6 月和 10~11 月进行。插条应选择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的枝条,剪取插穗时 应去掉上下两端芽不饱满的部分,根据节间长短剪成含 1~3 个芽、长度 10 一 12cm 的枝段。嫩枝扦插需 保留枝段上部 1~2 片叶,在插穗上端距离顶芽 lcm 处平剪,下端背对芽斜剪呈马蹄形剪口,可以使用生
根剂处理。按行距7~IOcm、株距3~5cra插于苗床中,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其生根。生根难 易依品种而定 3.嫁接嫁接繁殖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快、成株早、产量高等特点,尤其适于切花生产。但是生产 成本较髙,不适于微型月季花。嫁接所用砧木要选择生长强健、繁殖容易、抗性强且与接穗亲和力强的种 或品种。美国及欧洲常使用含有中国月季血缘的 Manetti月季及蔷薇,如多刺玫瑰(Brer)、多花玫瑰 ( Multiflora)或狗玫瑰( Canaan)等。我国常使用蔷薇及其变种,如白玉堂(R. multi/fora)、粉团蔷薇(兄 2.var. cathayensis或七姐妹(R.m.var. platyphylla)等 (1)芽接芽接具有节省接穗、操作快及接合口牢固等特点。砧木可用扦插苗,也可采用实生苗。芽接 5~11月期间均可进行,常采用嵌芽接或T形芽接。芽接部位应选择砧木较低且光滑部位,砧木容易离皮, 操作方便,接穗选取当年生枝条且腋芽要发育饱满。芽接时要使盾形芽片上端与砧木水平切口相吻合,绑 缚时不要盖住芽,松紧度要适宜。一般经过3~4周即可愈合。早春嫁接可用折砧方式,将砧木顶端约 折断,不断抹除砧木上的萌蘖,约3周后再剪砧。秋季芽接苗要在翌年春季发芽前剪砧 (2)枝接枝接在早春发芽前进行。接穗采用发育充实且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腋芽要饱满,采用劈 接、切接或腹接等方法,接后要将砧木和接穗绑缚严密,使其不失水,4周左右即可愈合。 4.组织培养法月季花的组织培养苗在我国还没有普及,但根据世界花卉苗木发展的趋势,利用组 织培养法繁殖月季花种苗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栽培管理)月季花栽培有切花栽培、盆花栽培和露地栽培等。 1.切花栽培 (1)品种选择切花月季品种应具有花形优美、花枝长而挺直、花色鲜艳带有绒光、生长强健、抗逆性 强、产量较高且能周年生产等特点。大面积生产时应注意花色品种的比例,最好以红色系为主,兼有黄色、 白色、粉色等其他品种 (2)栽培环境由于地区差异和投入成本的不同,切花月季栽培设施主要有温室和塑料大棚,最好不与 其他花卉混栽在一起,北方冬季应有加温条件。栽培环境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有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 度保障。栽培床一般宽为120~125cm,每行4株,每平方米8~10株,有时考虑到株间透光、肥水管道 配置和田间管理方便等因素,也可采用双行定植,此时床宽60—70cm。栽培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 机质,pH6.5左右,如利用泥炭土、锯末、谷壳、畜粪堆肥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每立方米中 加入过磷酸钙500~100g,表土层厚度25cm以上 (3)定植定植应在休眠期进行且使用嫁接苗。定植时要将根系舒展开,嫁接部位应高于土表3cra左右 如果使用盆栽苗,定植时必须把原有土团打散,使在盆内形成的卷曲根系分散开再栽种。栽种后要及时灌 水,并且要充分,使根系与栽培基质紧密结合。 (4)浇水与施肥浇水与施肥在切花月季栽培中非常重要,肥水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品 质差。定植后的浇水原则应掌握见干见湿,旺盛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水分,有条件时使用滴灌法浇水。浇 水设施由蓄水池、电动水泵、配管及喷水装置等组成,浇水方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基质条件、植株不同 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而定 施肥除了定植时施人底肥外,还要在不同时期进行追肥,科学施肥应参考对栽培基质和叶片测定的结 果,结合滴灌进行。一般每年每平方米补充追施氮肥τ0g、磷肥50g、钾肥60g。 (5)通风与光照利用栽培设施生产月季切花,通风极为重要,尤其在室内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这 样可以降低温度和湿度,减少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月季花喜光照充足,但在夏季烈日下因光照强度太强 应适当遮荫,而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且强度弱,又有防寒物的保护,还经常出现阴天和下雪,造成室内光 照不足,因此应采取补光措施,以提高切花品质和单位面积花枝产量。 (6)修剪 ①摘心与整枝:嫁接苗定植后要利用摘心和整枝来调节和控制其生长发育。一般当幼苗长出新梢并在 顶端形成花蕾时,保留下部5片叶进行摘心,促进侧芽萌发生枝,这样经过反复多次摘心处理后,下部枝 条会发育成强壮枝条,形成开花母枝。开花母枝多生长健壮、发育充实,中部腋芽圆形饱满,而枝条顶端 和基部腋芽呈尖形,尖形芽发育的花枝短且花小,剪去顶端有尖形芽的枝段,由圆形芽发育的花枝长而花 大色艳
根剂处理。按行距 7~lOcm、株距 3~5cra 插于苗床中,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其生根。生根难 易依品种而定。 3.嫁接 嫁接繁殖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快、成株早、产量高等特点,尤其适于切花生产。但是生产 成本较高,不适于微型月季花。嫁接所用砧木要选择生长强健、繁殖容易、抗性强且与接穗亲和力强的种 或品种。美国及欧洲常使用含有中国月季血缘的 Manetti 月季及蔷薇,如多刺玫瑰(Brier)、多花玫瑰 (Multiflora)或狗玫瑰(Canian)等。我国常使用蔷薇及其变种,如白玉堂(R.multi/flora)、粉团蔷薇(兄 n2.var.cathayensis)或七姐妹(R.m.var.platyphylla)等。 (1)芽接 芽接具有节省接穗、操作快及接合口牢固等特点。砧木可用扦插苗,也可采用实生苗。芽接 5~11 月期间均可进行,常采用嵌芽接或 T 形芽接。芽接部位应选择砧木较低且光滑部位,砧木容易离皮, 操作方便,接穗选取当年生枝条且腋芽要发育饱满。芽接时要使盾形芽片上端与砧木水平切口相吻合,绑 缚时不要盖住芽,松紧度要适宜。一般经过 3~4 周即可愈合。早春嫁接可用折砧方式,将砧木顶端约 1 /3 折断,不断抹除砧木上的萌蘖,约 3 周后再剪砧。秋季芽接苗要在翌年春季发芽前剪砧。 (2)枝接 枝接在早春发芽前进行。接穗采用发育充实且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腋芽要饱满,采用劈 接、切接或腹接等方法,接后要将砧木和接穗绑缚严密,使其不失水,4 周左右即可愈合。 4.组织培养法 月季花的组织培养苗在我国还没有普及,但根据世界花卉苗木发展的趋势,利用组 织培养法繁殖月季花种苗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栽培管理)月季花栽培有切花栽培、盆花栽培和露地栽培等。 1.切花栽培 (1)品种选择 切花月季品种应具有花形优美、花枝长而挺直、花色鲜艳带有绒光、生长强健、抗逆性 强、产量较高且能周年生产等特点。大面积生产时应注意花色品种的比例,最好以红色系为主,兼有黄色、 白色、粉色等其他品种。 (2)栽培环境 由于地区差异和投入成本的不同,切花月季栽培设施主要有温室和塑料大棚,最好不与 其他花卉混栽在一起,北方冬季应有加温条件。栽培环境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有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 度保障。栽培床一般宽为 120~125cm,每行 4 株,每平方米 8~10 株,有时考虑到株间透光、肥水管道 配置和田间管理方便等因素,也可采用双行定植,此时床宽 60—70cm。栽培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 机质,pH6.5 左右,如利用泥炭土、锯末、谷壳、畜粪堆肥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每立方米中 加入过磷酸钙 500~1 000g,表土层厚度 25cm 以上。 (3)定植 定植应在休眠期进行且使用嫁接苗。定植时要将根系舒展开,嫁接部位应高于土表 3cra 左右。 如果使用盆栽苗,定植时必须把原有土团打散,使在盆内形成的卷曲根系分散开再栽种。栽种后要及时灌 水,并且要充分,使根系与栽培基质紧密结合。 (4)浇水与施肥 浇水与施肥在切花月季栽培中非常重要,肥水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品 质差。定植后的浇水原则应掌握见干见湿,旺盛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水分,有条件时使用滴灌法浇水。浇 水设施由蓄水池、电动水泵、配管及喷水装置等组成,浇水方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基质条件、植株不同 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而定, 施肥除了定植时施人底肥外,还要在不同时期进行追肥,科学施肥应参考对栽培基质和叶片测定的结 果,结合滴灌进行。一般每年每平方米补充追施氮肥 70g、磷肥 50g、钾肥 60g。 (5)通风与光照 利用栽培设施生产月季切花,通风极为重要,尤其在室内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这 样可以降低温度和湿度,减少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月季花喜光照充足,但在夏季烈日下因光照强度太强 应适当遮荫,而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且强度弱,又有防寒物的保护,还经常出现阴天和下雪,造成室内光 照不足,因此应采取补光措施,以提高切花品质和单位面积花枝产量。 (6)修剪 ①摘心与整枝:嫁接苗定植后要利用摘心和整枝来调节和控制其生长发育。一般当幼苗长出新梢并在 顶端形成花蕾时,保留下部 5 片叶进行摘心,促进侧芽萌发生枝,这样经过反复多次摘心处理后,下部枝 条会发育成强壮枝条,形成开花母枝。开花母枝多生长健壮、发育充实,中部腋芽圆形饱满,而枝条顶端 和基部腋芽呈尖形,尖形芽发育的花枝短且花小,剪去顶端有尖形芽的枝段,由圆形芽发育的花枝长而花 大色艳
②夏季修剪:主要作用是降低植株高度,促发新的开花母枝。包括经常检查并除去开花枝上的侧芽和 侧蕾,以节省养分供给花枝发育,经常检査除去砧木上的萌蘖,经常检査除去病虫枝条等。有些地区夏季 气温过高,如没有良好的降温措施,植株被迫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通过夏季修剪可更新老化枝、促发 新枝以保证秋季以后的切花生产 ③冬季修剪:冬季在休眠期进行一次重剪,目的是使月季植株保持一定的高度,去掉老枝、过弱枝 冗枝、枯枝等。根据品种不同,一般在距地面45~90cra处重短截。在我国北方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栽培, 有加温设施条件时,不经过休眠同样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切花来 (7采收与处理月季切花要适时采收,它关系到以后的瓶插寿命,切花应该在花开放到一定程度时立 即采收,这样才能保证品质,适应消费者的要求。红色系品种和粉色系品种当花朵最外1-2轮花瓣张开 时采收,黄色品系切花采收可早些,而白色晶系要晚些采收。采收过早则花茎尚未吸足水分而发生弯颈现 象,采收过迟则不利于打扎、包装和运输,也会缩短瓶插寿命 月季花枝采收后要立即浸人清水中,使其吸足水分,放入4~6-C室温下冷藏,并进行分级和包装处 理。一般按照花色、花枝长短、花蕾开放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级打扎,每10支或25支为一扎,用透明 薄膜、玻璃纸或报纸进行包装。 2.盆花栽培盆栽月季花应选择适宜的种或品种,矮株型、短枝型或微型月季均遹宜用作盆栽。花 盆尺寸应与苗木大小相适,盆花根系较长,最好使用口径13~20cra、深20~27cm的花盆进行栽种。栽培 的适宜时期、栽培基质等与切花月季基本一致。苗木可选择扦插苗,也可选择嫁接苗。早期上盆多为裸根 小苗,应注意保护细根和幼叶,上盆后先浇透水。在以后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植株和根系会逐渐长大。对 于多年生盆栽月季应每2一3年换一次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盆栽月季每开一次花要修剪一次, 剪后追施肥水,冬季休眠期进行一次重剪,避免植株生长过高 3.露地栽培庭院或园林绿地栽种月季花,目前非常广泛,主要栽培种类有聚花月季、攀缘月季、 蔓生月季、现代灌丛月季和地被月季等。栽培要选择地势高燥、光照充足、表土层深厚的地方,定植时应 挖穴栽植,土壤不良应及时客土,施人有机肥和磷肥。地栽一般使用大苗,以减少苗期管理,也能及早见 到效果。栽植时期应在休眠期,如果在生长期应对苗木进行修剪,栽后要马上浇水。 (园林应用)月季花的应用非常广泛,有“花中皇后”之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 根据其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开花等特点,也各有用途。攀缘月季和蔓生月季多用于棚架的绿化美化,如 用于拱门、花篱、花柱、围栅或墙壁上,枝密叶茂,花葩烂漫;大花月季、壮花月季、现代灌木月季及地 被月季等多用于园林绿地,花开四季,色香俱备,无处不宜,孤植或丛植于路旁、草地边、林缘、花台或 天井中,也可作为庭院美化的良好材料;聚花月季和微型月季等更适于作盆花观赏;现代月季花中有许多 种和品种,花枝长且产量高,花形优美,具芳香,最适于作切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某些特别芳香的 种类,如我国的玫瑰、保加利亚的‘墨红’等,专门采花供提炼昂贵的玫瑰油或糖渍食用,也有用来制作 茶叶的 六、杜鹃 [学名] Rhododendronsimsii 别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山鹃 [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栽培历史杜鹃花最早主要作为药用植物,在《神农本草经》(220-265)中记载有“羊踯躅味辛温,主 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南北朝时,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492)中也有“羊踯躅,羊食 其叶,踯躅而死,故名”的记载。杜鹃花用于栽培观赏大致始于唐代,据《丹徒县志》载:“相传唐贞元 元年(785)有外国僧人白天台钵盂中以药养根来种之。”此记载为江苏镇江鹤林寺的野生杜鹃花。北宋苏轼 亦曾在诗中多次提及,如“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光放杜鹃”。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最为推崇:“花 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膜母”,并曾于公元819年前后移栽山野杜鹃于厅前,经多次引种方获成功 公元820年乃作《喜山石榴花开》:“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 数。”清代陈溟子在《花镜》(1688年)中总结了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经验:“杜鹃性喜阴而恶肥,每早以河 水浇,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观,亦有黄白二者,春鹃亦有长丈余者,须种以山黄泥,浇以羊粪水方 茂。若用映山红接者,花不甚佳。切忌粪水,宜豆汁浇。”张泓在《滇南新语》(约1736-1795年)中记述
②夏季修剪:主要作用是降低植株高度,促发新的开花母枝。包括经常检查并除去开花枝上的侧芽和 侧蕾,以节省养分供给花枝发育,经常检查除去砧木上的萌蘖,经常检查除去病虫枝条等。有些地区夏季 气温过高,如没有良好的降温措施,植株被迫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通过夏季修剪可更新老化枝、促发 新枝以保证秋季以后的切花生产。 ③冬季修剪:冬季在休眠期进行一次重剪,目的是使月季植株保持一定的高度,去掉老枝、过弱枝、 冗枝、枯枝等。根据品种不同,一般在距地面 45~90cra 处重短截。在我国北方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栽培, 有加温设施条件时,不经过休眠同样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切花来。 (7)采收与处理 月季切花要适时采收,它关系到以后的瓶插寿命,切花应该在花开放到一定程度时立 即采收,这样才能保证品质,适应消费者的要求。红色系品种和粉色系品种当花朵最外 1—2 轮花瓣张开 时采收,黄色品系切花采收可早些,而白色晶系要晚些采收。采收过早则花茎尚未吸足水分而发生弯颈现 象,采收过迟则不利于打扎、包装和运输,也会缩短瓶插寿命。 月季花枝采收后要立即浸人清水中,使其吸足水分,放入 4~6~C 室温下冷藏,并进行分级和包装处 理。一般按照花色、花枝长短、花蕾开放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级打扎,每 10 支或 25 支为一扎,用透明 薄膜、玻璃纸或报纸进行包装。 2.盆花栽培 盆栽月季花应选择适宜的种或品种,矮株型、短枝型或微型月季均适宜用作盆栽。花 盆尺寸应与苗木大小相适,盆花根系较长,最好使用口径 13~20cra、深 20~27cm 的花盆进行栽种。栽培 的适宜时期、栽培基质等与切花月季基本一致。苗木可选择扦插苗,也可选择嫁接苗。早期上盆多为裸根 小苗,应注意保护细根和幼叶,上盆后先浇透水。在以后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植株和根系会逐渐长大。对 于多年生盆栽月季应每 2—3 年换一次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盆栽月季每开一次花要修剪一次, 剪后追施肥水,冬季休眠期进行一次重剪,避免植株生长过高。 3.露地栽培 庭院或园林绿地栽种月季花,目前非常广泛,主要栽培种类有聚花月季、攀缘月季、 蔓生月季、现代灌丛月季和地被月季等。栽培要选择地势高燥、光照充足、表土层深厚的地方,定植时应 挖穴栽植,土壤不良应及时客土,施人有机肥和磷肥。地栽一般使用大苗,以减少苗期管理,也能及早见 到效果。栽植时期应在休眠期,如果在生长期应对苗木进行修剪,栽后要马上浇水。 (园林应用)月季花的应用非常广泛,有“花中皇后”之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 一。根据其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开花等特点,也各有用途。攀缘月季和蔓生月季多用于棚架的绿化美化,如 用于拱门、花篱、花柱、围栅或墙壁上,枝密叶茂,花葩烂漫;大花月季、壮花月季、现代灌木月季及地 被月季等多用于园林绿地,花开四季,色香俱备,无处不宜,孤植或丛植于路旁、草地边、林缘、花台或 天井中,也可作为庭院美化的良好材料;聚花月季和微型月季等更适于作盆花观赏;现代月季花中有许多 种和品种,花枝长且产量高,花形优美,具芳香,最适于作切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某些特别芳香的 种类,如我国的玫瑰、保加利亚的‘墨红’等,专门采花供提炼昂贵的玫瑰油或糖渍食用,也有用来制作 茶叶的。 六、杜 鹃 [学名]Rhododendronsimsii [别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山鹃 [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栽培历史]杜鹃花最早主要作为药用植物,在《神农本草经》(220—265)中记载有“羊踯躅味辛温,主 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南北朝时,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492)中也有“羊踯躅,羊食 其叶,踯躅而死,故名”的记载。杜鹃花用于栽培观赏大致始于唐代,据《丹徒县志》载:“相传唐贞元 元年(785)有外国僧人白天台钵盂中以药养根来种之。”此记载为江苏镇江鹤林寺的野生杜鹃花。北宋苏轼 亦曾在诗中多次提及,如“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光放杜鹃”。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最为推崇: “花 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膜母”,并曾于公元 819 年前后移栽山野杜鹃于厅前,经多次引种方获成功, 公元 820 年乃作《喜山石榴花开》:“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 数。”清代陈溟子在《花镜》(1688 年)中总结了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经验:“杜鹃性喜阴而恶肥,每早以河 水浇,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观,亦有黄白二者,春鹃亦有长丈余者,须种以山黄泥,浇以羊粪水方 茂。若用映山红接者,花不甚佳。切忌粪水,宜豆汁浇。”张泓在《滇南新语》(约 1736—1795 年)中记述
了云南的南杜鹃:“迤西楚雄、大理等均盛产杜鹃,种为五色,有蓝者、蔚然天碧,诚宇内奇品,滇中亦 不多见。”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1735年)中建立了杜鹃花属 Rhododendron。19世纪,欧 美等国开始从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大量采集杜鹃种子、标本,进行分类、栽培和育种,在近百年的研究中, 培育出数以千计的品种。至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无锡、青岛、丹东等地开始从国外引进园艺品种。 对国内的资源调查,1940年秦仁昌教授在《西南边疆》中介绍了云南的高山常绿杜鹃,1942年方文培教 授在《峨眉植物图志》中记述了峨眉山杜鹃多种,并对杜鹃花进行分类硏究。目前,我国的杜鹃花资源已 引起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西洋杜鹃涌人我国市场。 产地与分布杜鹃花属约有900余种,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种类 的59%,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西藏和四川省,是杜鹃花属的发祥地和世界分布中心,新几内亚、马来西 亚地区约有·280种,是杜鹃的次生分布中心,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此外,北美分布有24种,欧洲分布 有9种,大洋洲1种 我国杜鹃花以长江以南地区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灌木,稀为乔木、匍匐状或垫状。染色体数2n=26,52,78,104,个别的2n 24,48。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条互生或近轮生。单叶互生,常簇生枝端,全缘,罕有细锯齿,无 托叶,枝、叶有毛或无。花两性,常多朵顶生组成总状、穗状、伞形花序,花冠辐射状、钟状、漏斗状管 状,4~5裂;花色丰富,喉部有深色斑点或浅色晕;花萼宿存,4~5裂;雄蕊5~10枚,不等长:子房 上位,5~10室。花期3~6月。蒴果开裂为5~10果瓣,种子细小,有狭翅,果10月前后成熟(图17-6) (种及变种)杜鹃花品种较多,全世界达数千种。我国常见栽培的有两三百种,目前较珍贵的国产种有 (1)云锦杜鹃花(R,/ ortner)花大芳香,淡玫瑰红色,6~12朵成球形总状花序,5月开放 (2)大白花杜鹃(R. decorum)常绿灌木,花冠白色,6~8裂,花序顶生 (3)大树杜鹃(兄 giganteum)常绿大乔木,被誉为“世界杜鹃花之王”,叶大,花序大,每序有鲜玫瑰 紫色花20-24朵 (4)马缨花(马缨杜鹃兄 delavayi)常绿,10-20朵花排成顶生伞形花序,深红色。 (5)泡泡叶杜鹃(R. edgeworthii)常绿,叶面有泡状隆起,下面密生绵毛,花有香味。 (6)乳黄杜鹃花(及. lacteum)花冠乳黄,钟状,花序紧缩。 (7)映山红(兄 sImsII)枝叶及花梗密被黄褐色粗壮毛,花深红色,有紫斑。 (8)羊踯躅(兄mole)落叶灌木,叶面皱,花金黄色,植株有毒 (9)滇南杜鹃花(尺, hancockii)常绿灌木,单花腋生,白色,叶有光泽,花香素雅 (10)锦绣杜鹃(尺 pulchrum)常绿灌木,花1~3朵顶生,粉红色,有深紫斑点。 [品种分类]在我国,杜鹃花根据形态、性状、亲本和来源,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夏鹃 四个类型 1.东鹃来自日本,包括石岩杜鹃及其变种。品种很多,体型矮,高l~2m,枝纤细紊乱, 叶薄色淡,花期4~5月。品种有‘新天地’、‘雪月’、‘日之出’、‘碧上’以及能在春、秋两次开花的‘四 季之誉’等。 2.毛鹃俗称毛叶杜鹃,包括锦绣杜鹃、白花杜鹃及其变种、杂种。株高2~3m,枝粗壮,幼枝密 被棕色刚毛,叶长椭圆形、多毛,花大、单瓣。品种有‘玉蝴蝶’、‘硫球红’、‘紫蝴蝶'、‘玲珑'等 3.西鹃(尺 hybridium)最早在荷兰、比利时育成,系皋月杜鹘兄 indium)、映山红、白杜鹃等反复杂 交而成。株型紧凑,花色丰富,花期长,但怕晒怕冻,2~5月开花。品种有‘皇冠’、‘锦袍’、‘天女舞’、 四海波’及一些新的杂交种 4.夏鹃原产印度、日本,枝叶纤细,分枝稠密,树冠丰满整齐,叶狭小,自然花期5~6月。传统 品种有‘长华’、‘大红袍’、‘陈家银红’、‘五宝绿珠’、‘紫辰殿’等。 (生态习性)杜鹃花喜凉爽、湿润气候,畏酷热干燥,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气温超过30℃或 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杜鹃花一般在春、秋两季抽梢,以春梢为主。喜阳光,但忌烈日暴晒。要求富 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在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繁殖方法]杜鹃花以扦插、嫁接繁殖为主,也可以进行播种和压条繁殖
了云南的南杜鹃:“迤西楚雄、大理等均盛产杜鹃,种为五色,有蓝者、蔚然天碧,诚宇内奇品,滇中亦 不多见。”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1735 年)中建立了杜鹃花属 Rhododendron。19 世纪,欧 美等国开始从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大量采集杜鹃种子、标本,进行分类、栽培和育种,在近百年的研究中, 培育出数以千计的品种。至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上海、无锡、青岛、丹东等地开始从国外引进园艺品种。 对国内的资源调查,1940 年秦仁昌教授在《西南边疆》中介绍了云南的高山常绿杜鹃,1942 年方文培教 授在《峨眉植物图志》中记述了峨眉山杜鹃多种,并对杜鹃花进行分类研究。目前,我国的杜鹃花资源已 引起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西洋杜鹃涌人我国市场。 (产地与分布]杜鹃花属约有 900 余种,以亚洲最多,有 850 种,其中我国有 530 余种,占全世界种类 的 59%,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西藏和四川省,是杜鹃花属的发祥地和世界分布中心,新几内亚、马来西 亚地区约有·280 种,是杜鹃的次生分布中心,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此外,北美分布有 24 种,欧洲分布 有 9 种,大洋洲 1 种。 我国杜鹃花以长江以南地区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灌木,稀为乔木、匍匐状或垫状。染色体数 2n=26,52,78,104,个别的 2n =24,48。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条互生或近轮生。单叶互生,常簇生枝端,全缘,罕有细锯齿,无 托叶,枝、叶有毛或无。花两性,常多朵顶生组成总状、穗状、伞形花序,花冠辐射状、钟状、漏斗状管 状,4~5 裂;花色丰富,喉部有深色斑点或浅色晕;花萼宿存,4~5 裂;雄蕊 5~10 枚,不等长;子房 上位,5~10 室。花期 3~6 月。蒴果开裂为 5~10 果瓣,种子细小,有狭翅,果 10 月前后成熟(图 17—6)。 (种及变种)杜鹃花品种较多,全世界达数千种。我国常见栽培的有两三百种,目前较珍贵的国产种有: (1)云锦杜鹃花(R./ortunei) 花大芳香,淡玫瑰红色,6~12 朵成球形总状花序,5 月开放。 (2)大白花杜鹃(R.decorum) 常绿灌木,花冠白色,6~8 裂,花序顶生。 (3)大树杜鹃(兄 giganteum) 常绿大乔木,被誉为“世界杜鹃花之王”,叶大,花序大,每序有鲜玫瑰 紫色花 20—24 朵。 (4)马缨花(马缨杜鹃)(兄 delavayi) 常绿,10—20 朵花排成顶生伞形花序,深红色。 (5)泡泡叶杜鹃(R.edgeworthii) 常绿,叶面有泡状隆起,下面密生绵毛,花有香味。 (6)乳黄杜鹃花(及.1acteum) 花冠乳黄,钟状,花序紧缩。 (7)映山红(兄 simsii) 枝叶及花梗密被黄褐色粗壮毛,花深红色,有紫斑。 (8)羊踯躅(兄 molle) 落叶灌木,叶面皱,花金黄色,植株有毒。 (9)滇南杜鹃花(尺.hancockii) 常绿灌木,单花腋生,白色,叶有光泽,花香素雅。 (10)锦绣杜鹃(尺 pulchrum) 常绿灌木,花 1~3 朵顶生,粉红色,有深紫斑点。 [品种分类]在我国,杜鹃花根据形态、性状、亲本和来源,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夏鹃 四个类型。 1.东鹃 来自日本,包括石岩杜鹃及其变种。品种很多,体型矮,高 l~2m,枝纤细紊乱, 叶薄色淡,花期 4~5 月。品种有‘新天地’、‘雪月’、‘日之出’、‘碧上’以及能在春、秋两次开花的‘四 季之誉’等。 2.毛鹃 俗称毛叶杜鹃,包括锦绣杜鹃、白花杜鹃及其变种、杂种。株高 2~3m,枝粗壮,幼枝密 被棕色刚毛,叶长椭圆形、多毛,花大、单瓣。品种有‘玉蝴蝶’、‘硫球红’、‘紫蝴蝶’、‘玲珑’等。 3.西鹃(尺 hybridium) 最早在荷兰、比利时育成,系皋月杜鹃(兄 indium)、映山红、白杜鹃等反复杂 交而成。株型紧凑,花色丰富,花期长,但怕晒怕冻,2~5 月开花。品种有‘皇冠’、‘锦袍’、‘天女舞’、 ‘四海波’及一些新的杂交种。 4.夏鹃 原产印度、日本,枝叶纤细,分枝稠密,树冠丰满整齐,叶狭小,自然花期 5~6 月。传统 品种有‘长华’、‘大红袍’、‘陈家银红’、‘五宝绿珠’、‘紫辰殿’等。 (生态习性)杜鹃花喜凉爽、湿润气候,畏酷热干燥,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15~25℃,气温超过 30℃或 低于 5℃则生长趋于停滞。杜鹃花一般在春、秋两季抽梢,以春梢为主。喜阳光,但忌烈日暴晒。要求富 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 pH5.5~6.5 之间的酸性土壤,在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繁殖方法]杜鹃花以扦插、嫁接繁殖为主,也可以进行播种和压条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