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 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 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 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 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 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 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是“利”呢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 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 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 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 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 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 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 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是“利”呢?
问(P30课后练习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 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 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 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 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讳言利、排斥利 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简要评论。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 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 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 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 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 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 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 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 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问(P30课后练习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 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 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 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 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讳言利、排斥利 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简要评论。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 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 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 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 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 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 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 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 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 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 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 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 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 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 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 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 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 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 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 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 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 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 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