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所谓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本者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 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所谓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根据宏观经济管理要 求来划分经济业务的类别,设定分类的标识:二是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为企业的经营预测、 决策及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设置分类的项目:三是婴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的要求。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干差万别,在分类核算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时,需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 谓统一性,就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 的规定,对于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所谓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 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目。 (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义相符,通俗易懂 会计科日作为分类核算的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混乱。简单明确是指根 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 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会计科目的名称除了要 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之外,还要尽量采用在经济生活中习惯性的名称,以避兔不必要的误解· (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应保持会计科目相对稳定,不 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算指标保持可比性
16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所谓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本着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 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所谓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根据宏观经济管理要 求来划分经济业务的类别,设定分类的标识;二是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为企业的经营预测、 决策及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设置分类的项目;三是要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的要求。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在分类核算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时,需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 谓统一性,就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 的规定,对于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所谓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 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目。 (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核算的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混乱。简单明确是指根 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 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会计科目的名称除了要 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之外,还要尽量采用在经济生活中习惯性的名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o (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应保持会计科目相对稳定,不 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箅指标保持可比性
一、会计要素的再分类一会计科目 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科日 2、二级科目 3、明细科目 第四节帐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实质 1.含义 帐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2实质 账户是用以分类记录由定量描述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 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 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
17 一、会计要素的再分类——会计科目 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 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 总分类科目 2、 二级科目 3、 明细科目 第四节 帐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实质 1.含义 帐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2.实质 账户是用以分类记录由定量描述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 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 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
二、帐户的设置依据 一级会计科目—一是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的依据 明细会计科目一一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的依据 三、帐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一)联系: 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帐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二)区别: 会计科目只是帐户的名称,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帐户还具有一定结构,可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 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帐户有结构,科目没有结构。 了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账户的具体结构包括 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 经济业务摘婴 增减金额 余额 账户可用“丁”字账或“T”形账表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产?资产有哪些特征?资产如何分类?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负债如何分类 3、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有哪些内容?
18 二、帐户的设置依据 一级会计科目 ——是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的依据 明细会计科目 ——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的依据 三、帐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一)联系: 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帐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二)区别: 会计科目只是帐户的名称,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帐户还具有一定结构,可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 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帐户有结构,科目没有结构。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账户的具体结构包括 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 经济业务摘要 增减金额 余额 账户可用“丁”字账或“T”形账表示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资产?资产有哪些特征?资产如何分类?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负债如何分类? 3、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有哪些内容?
4、什么是收入?收入有哪些特征?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费用?费用如何分类 6、账户提供的动态指标指的是什么?账户提供的静态指标指的是什么? 7、企业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8、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一级会计科目分为哪五类?每类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9、什么是账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企业如何设置账户?账户如何进行分类? 10、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是怎样的? 11、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何计算? 第三章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 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账 户和复式记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复式记账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教学课时1 本章参考课时: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 达式。它分为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和扩展会计等式。 9
19 4、 什么是收入?收入有哪些特征?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5、 什么是费用?费用如何分类? 6、 账户提供的动态指标指的是什么?账户提供的静态指标指的是什么? 7、 企业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8、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一级会计科目分为哪五类?每类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9、 什么是账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企业如何设置账户?账户如何进行分类? 10、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是怎样的? 11、 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何计算?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 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账 户和复式记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复式记账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课时: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 达式。它分为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和扩展会计等式
(一入、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权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权益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这类权 益属于债权人权益,又称“负债”。负债在未偿付之前,是企业资金的一种来源。另一部分权益是投资人投 入的,称为所有者权益。它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会计等式又可表示如下: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如书所示 (二)、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一费用=利润 上式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所存在的恒等关系,我们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它表 明,从动态考察,某一期间的利润,乃是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利润在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 权益。 (三)、扩展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如下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这一等式表明,企业的收入会引起资产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费用的发生会引起资产的减少 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净额,应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体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同时 也说明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发生收入和费用变动的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扩展会计等式还可以变形如下: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0 (一)、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权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权益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这类权 益属于债权人权益,又称“负债”。负债在未偿付之前,是企业资金的一种来源。另一部分权益是投资人投 入的,称为所有者权益。它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会计等式又可表示如下: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如书所示 (二)、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上式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所存在的恒等关系,我们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它表 明,从动态考察,某一期间的利润,乃是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利润在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 权益。 (三)、扩展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如下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表明,企业的收入会引起资产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费用的发生会引起资产的减少 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净额,应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体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同时, 也说明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发生收入和费用变动的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扩展会计等式还可以变形如下: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