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商务发展从要素驱 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 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 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 的能力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 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议题设置和成果规划等方面的能 力明显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区域次区域合作取 得重大进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与各 经济体务实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专栏2“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2015年2020年预期值年均增速 基值 〔累计)(累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元30.1 约48 10%左右 内贸 批发零售住宿 万亿元78 11.2 75% 流通 电子商务交易额 万亿元 218 43.8 网上零售额 万亿元|3.88 9.6 20% 货物贸易 亿美元360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 平,进口规模扩大 对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 25.3 27 1.7) 贸易 服务贸易 亿美元7130 超过10000 10%左右
12 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商务发展从要素驱 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 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 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 的能力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 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议题设置和成果规划等方面的能 力明显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区域次区域合作取 得重大进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与各 经济体务实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专栏 2 “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 位 2015 年 基值 2020 年预期值 〔累计〕 年均增速 〔累计〕 内贸 流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亿元 30.1 约 48 10%左右 批发零售住宿 餐饮业增加值 万亿元 7.8 11.2 7.5% 电子商务交易额 万亿元 21.8 43.8 15% 网上零售额 万亿元 3.88 9.6 20% 对外 贸易 货物贸易 亿美元 39600 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 平,进口规模扩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 口占比 % 25.3 27 〔1.7〕 服务贸易 亿美元 7130 超过 10000 10%左右
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亿美元646 1040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13558 6300 吸收 服务业比重 63.8 2.2) 外资 中西部比重 16.2 2.8) 比“十二五” 亿美元 7200 时期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 75.6 2000亿美 对外 投资 「比“十三五”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15407 8000 时期增长 合作 1500亿美 制造业占对外投资比重 l1.2 4.8 注: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増加值绝对薮按2010年价格计算,増长速度按可 比价格计算; 2、[〕内数值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体部署,统筹 谋划和整体推进商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各项任 务,着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由贸易 试验区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 革力度,清除制约微观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市场 壁垒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 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
13 注: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绝对数按 2010 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 比价格计算; 2、〔〕内数值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体部署,统筹 谋划和整体推进商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各项任 务,着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由贸易 试验区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 革力度,清除制约微观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市场 壁垒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 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 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 亿美元 646 1040 10% 吸收 外资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355.8 〔6300〕 - 服务业比重 % 63.8 66 〔2.2〕 中西部比重 % 16.2 19 〔2.8〕 对外 投资 合作 对外直接投资 亿美元 1275.6 〔7200〕 比“十二五” 时期增长 2000 亿 美 元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亿美元 1540.7 〔8000〕 比“十二五” 时期增 长 1500 亿 美 元 制造业占对外投资比重 % 11.2 16 〔4.8〕
第一节构建内贸流通新体制 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统筹推进发展现代流通和 对外开放,把国內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 推动国内各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一体化,逐 步形成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 平台,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 易市场,打造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建设一 批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内贸 流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冷 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 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支持电子商 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 仓储物流网络。 构建统一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清理和 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公平竟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禁止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 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推动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鼓 励各地就跨区域合作事项加强沟通协商。依法开展反垄断审 查,打破行业垄断。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 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 系。利用好大数据信息资源,完善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
14 第一节 构建内贸流通新体制 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统筹推进发展现代流通和 对外开放,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 推动国内各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一体化,逐 步形成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 平台,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 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建设一 批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内贸 流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冷 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 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支持电子商 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 仓储物流网络。 构建统一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清理和 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禁止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 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推动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鼓 励各地就跨区域合作事项加强沟通协商。依法开展反垄断审 查,打破行业垄断。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 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 系。利用好大数据信息资源,完善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流通行业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市场调控 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内市场 规则体系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互融,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 作,进一步做好世贸组织框架下的通报与审议工作,提高贸 易政策措施透明度。 加强全国流通网络建设统筹规划。推进流通骨干网络建 设,重点提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流通产业集聚区 和沈阳一长春哈尔滨、郑州一武汉—长沙、成都一重庆、 西安—兰州_乌鲁木齐四大流通产业集聚带的消费集聚、产 业服务和民生保障功能,打造一批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发展 潜力较大的重要支点城市。促进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实施全 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加强区域衔接;推进京津翼流通 产业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三地流通设施,促进共建共享; 依托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沿江物流主干道, 推动形成若干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长江商贸走廊;加 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 支持。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 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 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 业网点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强化跨区域农 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大力
15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流通行业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市场调控 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内市场 规则体系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互融,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 作,进一步做好世贸组织框架下的通报与审议工作,提高贸 易政策措施透明度。 加强全国流通网络建设统筹规划。推进流通骨干网络建 设,重点提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流通产业集聚区 和沈阳—长春—哈尔滨、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 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四大流通产业集聚带的消费集聚、产 业服务和民生保障功能,打造一批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发展 潜力较大的重要支点城市。促进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实施全 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加强区域衔接;推进京津冀流通 产业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三地流通设施,促进共建共享; 依托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沿江物流主干道, 推动形成若干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长江商贸走廊;加 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 支持。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 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 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 业网点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强化跨区域农 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大力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流通规划编制实施机制,探索建 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 衔接机制。 第二节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 区多领域、综合型改革的特点与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对接国际规则与通行做法,进一步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 政府监管、区域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 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 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內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外资监管 手段,逐步完善外国投资信息报告和信息公示制度,形成各 政府部门信息共亨、协同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外国投 资全程监管体系。完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防范相 关风险。 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 外投资管理体制,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投资发展规划 和重点领域、区域、国别规划体系。加强境外投资的事前服 务引导及事中事后监管和保障,提供信息指导、权益保障
16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流通规划编制实施机制,探索建 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 衔接机制。 第二节 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 区多领域、综合型改革的特点与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对接国际规则与通行做法,进一步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 政府监管、区域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 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 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外资监管 手段,逐步完善外国投资信息报告和信息公示制度,形成各 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外国投 资全程监管体系。完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防范相 关风险。 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 外投资管理体制,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投资发展规划 和重点领域、区域、国别规划体系。加强境外投资的事前服 务引导及事中事后监管和保障,提供信息指导、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