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A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触目/贬黜沏茶/堆砌 复辟/开辟 B.贡品/供品 贬谪/嫡系 忖度/度量 C.发酵/校验 嗔怪/缜密 隽永/隽秀 D.撰写/编纂 粗犷/旷达 挣扎/驻扎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 在民间却渐行渐远。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 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 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 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 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改弦易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不再出现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的局面,广州市春运办公室通过增加车票 提示信息与应急候乘点匹配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B.不知“腊月”“谢年”为何物,却对“鸟叔”“圣诞节”如数家珍,我们的下 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隔离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C.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 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根”的情结。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 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 “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了辐射、腐蚀和冲击。 ②我们应该剔除那些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颠覆性的破坏较大的“草根 文化”,倡导和发展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 化 ③“草根文化”因为其来自民间、来自生活,这些文化难免有的带有一定的 糟粕和腐蚀性。 ④任何的文化都不能脱离了其社会价值和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责任。 ⑤让“草根文化”真正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 全民小康的一种社会动力和精神财富。 ⑥对待“草根文化”,我们应该采取“批判吸收的鉴赏态度”,有扬有弃。 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⑥④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⑥⑤ ④③①⑥②⑤ 参考答案: 1.【字音识记】
广东省广州市 2013 届高三考前训练题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A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触目/贬黜 沏茶/堆砌 复辟/开辟 B.贡品/供品 贬谪/嫡系 忖度/度量 C.发酵/校验 嗔怪/缜密 隽永/隽秀 D.撰写/编纂 粗犷/旷达 挣扎/驻扎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 在民间却渐行渐远。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 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 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 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 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归 咎 D.改弦易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不再出现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的局面,广州市春运办公室通过增加车票 提示信息与应急候乘点匹配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B.不知“腊月”“谢年”为何物,却对“鸟叔”“圣诞节”如数家珍,我们的下 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隔离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C.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 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根”的情结。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 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 “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了辐射、腐蚀和冲击。 ②我们应该剔除那些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颠覆性的破坏较大的“草根 文化”,倡导和发展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 化”。 ③“草根文化”因为其来自民间、来自生活,这些文化难免有的带有一定的 糟粕和腐蚀性。 ④任何的文化都不能脱离了其社会价值和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责任。 ⑤让“草根文化”真正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 全民小康的一种社会动力和精神财富。 ⑥对待“草根文化”,我们应该采取“批判吸收的鉴赏态度”,有扬有弃。 A. 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⑥④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⑥⑤ D. ④③①⑥②⑤ 参考答案: 1.【字音识记】
D(zhuan/zuan, guang/kuang, zha/zhao A. chu, qi/qi, bi/pi. B gong, zhe/di duo/du. C. jiao, chen/zhen, juan/jun 2.【词语使用】 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 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 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C.归咎:归罪。) 3.【病句辨析】 C(A.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出现”应改为“避免再出现”。B.成分赘余,“令 人堪忧”应改为“令人忧虑”。D.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 当。) 4.【语言连贯】 D(先总说文化的存在特点(第④句),“草根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其 存在也应该具有这个特点。在介绍“草根文化”时,先讲其来源(第③句),再 讲其影响(第①句),然后讲如何对待“草根文化”。在对待“草根文化”这个 问题上,先讲原则(第⑥句),再讲方法(第②句),最后讲意义(第⑤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o) 绯闻(fei)三棱镜(ling)拾级而上(she) B.忸怩(ni)酗酒(xu) 缉私队(j) 车载斗量(zai) C.窥伺(ci) 戏谑(xue) 歼击机(jian)令人发指(fa) D.发酵(jido)斡旋(w) 刹那间(sha) 天遂人愿(sui)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应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B.学员们高质量的演唱水平、导师专业指导的同时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使 得《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就广受好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C.过度吹捧“考试状元”会伤害大多数人的情感,对青少年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挂一漏万,得不偿失。 D.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能轻言放弃,一定要坚定信心,刻苦钻研,拔 出萝卜带出泥,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 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B.由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几年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 长,但从发展趋势看,这一增速却逐年减缓。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希望在商家 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 D.国土资源部近年来大幅度削减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环 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 明的显著特
D(zhuàn/zuǎn,guǎnɡ/kuànɡ,zhá/zhā。A.chù,qī/qì,bì/pì。B.ɡònɡ,zhé/dí, duó/dù。C.jiào,chēn/zhěn,juàn/jùn) 2.【词语使用】 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 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 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C.归咎:归罪。) 3.【病句辨析】 C(A.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出现”应改为“避免再出现”。B.成分赘余,“令 人堪忧”应改为“令人忧虑”。D.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 当。) 4.【语言连贯】 D(先总说文化的存在特点(第④句),“草根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其 存在也应该具有这个特点。在介绍“草根文化”时,先讲其来源(第③句),再 讲其影响(第①句),然后讲如何对待“草根文化”。在对待“草根文化”这个 问题上,先讲原则(第⑥句),再讲方法(第②句),最后讲意义(第⑤句)。) B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ò) 绯闻(fēi) 三棱镜(línɡ) 拾级而上(shè) B.忸怩(ní) 酗酒(xù) 缉私队(jī) 车载斗量(zài) C.窥伺(cì) 戏谑(xuè) 歼击机(jiān) 令人发指(fà) D.发酵(jiào) 斡旋(wó) 刹那间(shà) 天遂人愿(s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应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B.学员们高质量的演唱水平、导师专业指导的同时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使 得《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就广受好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C.过度吹捧“考试状元”会伤害大多数人的情感,对青少年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挂一漏万,得不偿失。 D.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能轻言放弃,一定要坚定信心,刻苦钻研,拔 出萝卜带出泥,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 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B.由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几年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 长,但从发展趋势看,这一增速却逐年减缓。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希望在商家 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 D.国土资源部近年来大幅度削减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环 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 明的显著特
点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A.①③⑤②⑥④ B.②⑥①⑤③④C.④⑤②③①⑥ D.⑤②⑥①③④ 参考答案: 1.【字音识记】B(A.“棱”读“leng”;C.“伺”读“si”;D.“刹”读 2.【词语使用】C(“挂一漏万”指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与句意相符。A.反 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应用“反映”。B.拍手称快:拍掌叫 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 面。D.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 暴露。不能用于指问题得到解决 3.【病句辨析】C(A.语序不当,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B.成分残 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D.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 “以……为目的”。) 4.【语言连贯】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②句 和第⑥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①句中的“也”、第⑤句与第③句中的“更”、第④句中 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序应如B项所示。) 、本大题七小题,共35分。 文言文阅读(22分)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拊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 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 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点。 , 。 。 , 。 。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A.①③⑤②⑥④ B.②⑥①⑤③④ C.④⑤②③①⑥ D.⑤②⑥①③④ 参考答案: 1.【字音识记】B (A.“棱”读“lénɡ”;C.“伺”读“sì”;D.“刹”读 “chà”。) 2.【词语使用】C(“挂一漏万”指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与句意相符。A.反 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应用“反映”。B.拍手称快:拍掌叫 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 面。D.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 暴露。不能用于指问题得到解决。) 3.【病句辨析】C(A.语序不当,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B. 成分残 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D.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 “以……为目的”。) 4.【语言连贯】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②句 和第⑥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①句中的“也”、第⑤句与第③句中的“更”、第④句中 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序应如 B 项所示。) 二、本大题七小题,共 35 分。 文言文阅读(22 分)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 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 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 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 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 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 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 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 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 一年之储 没:失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二孤轼、辙哭且言曰 学且废生,奈何? B.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皆识其大义 C.父母非乏于财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 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 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去世后,司马光前去吊唁,苏轼和苏辙告诉他,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 川老家安葬,并请司马光为他们的母亲写墓志铭。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到,但是恐 怕会有人讥笑自己的丈夫,就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 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家,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 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 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 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 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 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 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 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 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 一年之储 没:失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二孤轼、辙哭且言曰 学且废生,奈何? B.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皆识其大义 C.父母非乏于财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3 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 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 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洵去世后,司马光前去吊唁,苏轼和苏辙告诉他,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 川老家安葬,并请司马光为他们的母亲写墓志铭。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到,但是恐 怕会有人讥笑自己的丈夫,就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 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家,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 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 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 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参考答案: 5.D(没:同“殁”,死。) 6.D(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 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 7.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8.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9.(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3分。何为:为什么。1分。独:难道。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3分。死:为……而死。1分。戚:忧伤。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 置办产业。 [4分。穷:困窘。1分。振:救济。1分。业:置办产业。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 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 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 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 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 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 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 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 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 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 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 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 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 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 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 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 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 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 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 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 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 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 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 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 分) 参考答案: 5.D(没:同“殁”,死。) 6.D(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 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 7.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8.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9.(1)(3 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3 分。何为:为什么。1 分。独:难道。1 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 分。] (2)(3 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3 分。死:为……而死。1 分。戚:忧伤。1 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 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 置办产业。 [4 分。穷:困窘。1 分。振:救济。1 分。业:置办产业。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 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 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 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 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 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 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 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 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 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 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 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 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 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 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 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 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 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 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 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 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 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 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 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 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