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3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教学二、了解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目的三、了解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一、1教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二、三、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学内容教学重点:鲁迅代表性作品解读。1教学难点:鲁迅小说的深层意蕴。二、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考题:如何理解“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一、作业、思二、课外阅读:1、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北京:中国考题(讨论题、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读材料2、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 二、了解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了解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 教 学 内 容 一、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主题意蕴; 二、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鲁迅代表性作品解读。 二、教学难点:鲁迅小说的深层意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思考题:如何理解“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 二、课外阅读:1、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03 年版。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4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鲁迅部分作品的思想特色;教学二、了解鲁迅部分作品的象征意蕴。目的一、《狂人日记》病态社会的精神病苦观照、国民性批判;二、《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的力作教三、《祝福》社会悲剧和人生悲剧。学内容一、教学重点:《阿Q正传》具有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难点:《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作业:你怎么看待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1考题(讨二、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鲁迅部分作品的思想特色; 二、了解鲁迅部分作品的象征意蕴。 教 学 内 容 一、《狂人日记》——病态社会的精神病苦观照、国民性批判; 二、《阿 Q 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的力作; 三、《祝福》——社会悲剧和人生悲剧。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阿 Q 正传》具有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你怎么看待阿 Q 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二、阅读《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5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鲁迅的作品《伤逝》、《示众》;教学二、熟悉鲁迅作品《故事新编》。目的《伤逝》解读;一、教二、《示众》解读;三、《呐喊》、《衍》的思想艺术特征;学四、鲁迅作品《故事新编》解读;五、被亵渎的鲁迅。内容教学重点:鲁迅的文学作品《呐喊》、《仿》的价值。二、教学难点:被亵渎的鲁迅。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一、作业:《伤逝》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究竟是由哪些因考题(讨素造成的?论题)、阅二、课外阅读:《呐喊》、《仿》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5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鲁迅的作品《伤逝》、《示众》; 二、熟悉鲁迅作品《故事新编》。 教 学 内 容 一、《伤逝》解读; 二、《示众》解读; 三、《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征; 四、鲁迅作品《故事新编》解读; 五、被亵渎的鲁迅。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鲁迅的文学作品《呐喊》、《彷徨》的价值。 二、教学难点:被亵渎的鲁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伤逝》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究竟是由哪些因 素造成的? 二、课外阅读:《呐喊》、《彷徨》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6页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20年代的小说创作的概况;二、了解各大小说流派。目的一、20年代小说概述;教二、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钩、庐隐及其作品;三、人生写实派小说及乡土小说;学四、浪漫主义小说创作。内容教学重点:各大流派小说的特征一、教学难点:各大流派小说之间的交融互渗教学重二、点、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及教学方法一、作业:1、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2、叶绍钩小说在哪些方面最能体现文学研究会的基本主张与作业、思考题(讨艺术特色?论题)、阅课外阅读:各大流派代表作家作品。二、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6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 20 年代的小说创作的概况; 二、了解各大小说流派。 教 学 内 容 一、20 年代小说概述; 二、问题小说:冰心、叶绍钧、庐隐及其作品; 三、人生写实派小说及乡土小说; 四、浪漫主义小说创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各大流派小说的特征。 二、教学难点:各大流派小说之间的交融互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1、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2、叶绍钧小说在哪些方面最能体现文学研究会的基本主张与 艺术特色? 二、课外阅读:各大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7页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郁达夫及其创作;二、了解郁达夫的创作思想。目的一、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沉沦》;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教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三、自我的写实;1、学2、感伤的抒情;内3、结构的散文化;4、流丽、清新的文笔。容一、教学重点: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二、教学难点:郁达夫小说的思想性。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一、作业:《沉沦》在哪些方面代表了郁达夫小说的总体风格?考题(讨二、阅读材料:《沉沦》。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8页
第 7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郁达夫及其创作; 二、了解郁达夫的创作思想。 教 学 内 容 一、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沉沦》; 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三、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1、自我的写实; 2、感伤的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4、流丽、清新的文笔。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难点:郁达夫小说的思想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沉沦》在哪些方面代表了郁达夫小说的总体风格? 二、阅读材料:《沉沦》。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