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辩论报告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復 亘大孥 小NID 中国将央行独立性提高到美联储水平的益处分 析及其可行性探讨 课程名称:货币经济学 课程代码:ECON13002201 小组成员:第一组:王庐玥、唐雨枫、张思婕、姜钦钰
第一组辩论报告 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中国将央行独立性提高到美联储水平的益处分 析及其可行性探讨 课程代码:ECON130022.01 课程名称: 货币经济学 小组成员:第一组:王庐玥、唐雨枫、张思婕、姜钦钰
组辩论报告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中国应将其央行的独立程度提高到美国联储那样的水平的 益处分析以及可行性探讨 1.央行独立性的内涵 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由来及定义 1962年,弗里德曼提出:中央银行应该是与立法、行政、司法部门同等的一个独立的 政府部门,而且它的行动受制于司法部门的解释。此后,关于央行独立性,理论界一直众说 纷纭。综合各类解释,可以把央行独立性简单理解为:被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 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负责对货币政策进行制定与执行,能 够起到稳定货币和金融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对中央银行影响和干预的加强,中央银行日益沦 为“政府的工具”以至于其固有的职能难以实现,因此就传统理论界来看,各国中央银行的独 立性主要是强调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即央行在履行法定职能时,具有独立的 不依附于政府的法定职权和地位。当然,在各国中央银行制度不断演变和中央银行职能不断 扩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也不断赋予了新内容,也就是央行的独立性不 仅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还指相对于金融市场的独立性,以及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不仅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包括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不仅指对内独立性,还指对外合作性 具体来说,扩大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是法律赋予 的或实际拥有的:二是中央银行的职责包括对金融进行监管和调控、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保持金融的稳定,并且为了保证职权能够有效被贯彻执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三是央行在 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与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 之间的关系。 1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演变 中央银行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中央银行制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经历着变革与创新,可以说中央银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在不断探索独立性的历程, 关于央行的独立性问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历程: (一)从中央银行诞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阶段 这一时期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与货币流通比较稳定,国 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再加上经济思想上崇尚自由竞争和政府自由
第一组辩论报告 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中国应将其央行的独立程度提高到美国联储那样的水平的 益处分析以及可行性探讨 1. 央行独立性的内涵 1.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由来及定义 1962 年,弗里德曼提出:中央银行应该是与立法、行政、司法部门同等的一个独立的 政府部门,而且它的行动受制于司法部门的解释。此后,关于央行独立性,理论界一直众说 纷纭。综合各类解释,可以把央行独立性简单理解为:被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 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负责对货币政策进行制定与执行,能 够起到稳定货币和金融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对中央银行影响和干预的加强,中央银行日益沦 为“政府的工具”以至于其固有的职能难以实现,因此就传统理论界来看,各国中央银行的独 立性主要是强调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即央行在履行法定职能时,具有独立的、 不依附于政府的法定职权和地位。当然,在各国中央银行制度不断演变和中央银行职能不断 扩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也不断赋予了新内容,也就是央行的独立性不 仅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还指相对于金融市场的独立性,以及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不仅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包括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不仅指对内独立性,还指对外合作性。 具体来说,扩大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是法律赋予 的或实际拥有的;二是中央银行的职责包括对金融进行监管和调控、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保持金融的稳定,并且为了保证职权能够有效被贯彻执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三是央行在 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与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 之间的关系。 1.2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演变 中央银行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中央银行制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经历着变革与创新,可以说中央银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在不断探索独立性的历程, 关于央行的独立性问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历程: (一)从中央银行诞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阶段。 这一时期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与货币流通比较稳定,国 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再加上经济思想上崇尚自由竞争和政府自由
组辩论报告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放任,人们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干预程度都非常有限, 因此中央银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 (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 在这段时期内,中央银行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发挥着调控的作用。一战期间 由于战时财政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政府利用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作为筹资捷径,大多数国 家因此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自由原则也受到了严重的侵犯。随后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一方面令中央银行束 手无策,另一方面以凯恩斯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逐渐丧 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又开始重蹈覆辙,这一阶段由于各国普遍陷入严重的经济 和金融困难,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呼声重新出现,在1920年的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曾 通过了这样一项决议:“中央银行必须不受政府的压力,而应遵循审慎的金融路线而行动。 (三)从上世纪70年代到至今,中央银行处于相对独立阶段 由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 经济的理论失去市场,而被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取而代之。加之德国和瑞士低 通货膨胀、适度经济增长的良好现实表现,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各国共识,人们对 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必要性的认识也更为清晰和深刻。比如在1990年美国哈佛大 学的学者通过运用17个工业化国家从1951年到1988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经过实证分 析指出,央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相对独立 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 观经济环境。同时,各国也纷纷加快金融改革,以立法的形式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美 国的《联邦储备法修正案》、《德意志联邦银行法修正案》及《日本银行修正案》等,可见, 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大势所趋 1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在1980年,英国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在五个方面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评价 (1)它的所有权问题,是归谁所有,是国有还是私有:(2)关于其总裁和理事的任命和任 期问题;(3)在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应有的法律职责,以及履行这些职责的时候是否受到政 1报告发现在中央银行独立性非常高的德国和瑞士,其经济增长率为3.1%时,通货膨胀指数为3.1%:与之 相反,在中央银行独立程度非常低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其经济增长率为3.8%时,通货膨胀 指数达到了75‰。通过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反之,通货膨胀率越
第一组辩论报告 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放任,人们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干预程度都非常有限, 因此中央银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 (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 在这段时期内,中央银行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发挥着调控的作用。一战期间, 由于战时财政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政府利用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作为筹资捷径,大多数国 家因此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自由原则也受到了严重的侵犯。随后, 20 世纪 30 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一方面令中央银行束 手无策,另一方面以凯恩斯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逐渐丧 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又开始重蹈覆辙,这一阶段由于各国普遍陷入严重的经济 和金融困难,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呼声重新出现,在 1920 年的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曾 通过了这样一项决议:“中央银行必须不受政府的压力,而应遵循审慎的金融路线而行动。” (三)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至今,中央银行处于相对独立阶段。 由于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 经济的理论失去市场,而被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取而代之。加之德国和瑞士低 通货膨胀、适度经济增长的良好现实表现,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各国共识,人们对 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必要性的认识也更为清晰和深刻。比如在 1990 年美国哈佛大 学的学者通过运用 17 个工业化国家从 1951 年到 1988 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经过实证分 析1指出,央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相对独立 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 观经济环境。同时,各国也纷纷加快金融改革,以立法的形式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美 国的《联邦储备法修正案》、《德意志联邦银行法修正案》及《日本银行修正案》等,可见, 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大势所趋。 1.3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在 1980 年,英国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在五个方面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评价: (1)它的所有权问题,是归谁所有,是国有还是私有;(2)关于其总裁和理事的任命和任 期问题;(3)在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应有的法律职责,以及履行这些职责的时候是否受到政 1 报告发现在中央银行独立性非常高的德国和瑞士,其经济增长率为 3.1%时,通货膨胀指数为 3.1%;与之 相反,在中央银行独立程度非常低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其经济增长率为 3.8%时,通货膨胀 指数达到了 7.5%。通过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反之,通货膨胀率越 高
组辩论报告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府的干预,政府与央行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又应如何调节;(4)央行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之 间的联系以及是否会有人员的交换,央行的理事会中有无政府的代表:(5)央行是否要直接 和议会报告其工作。 到1994年,美国纽约联邦储备行行长威廉麦克多诺也提出了相关标准:(1)中央银行 在对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方面,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方面对政府到底享有多大的自由权利:(2) 对中央银行领导人的程序进行任命或撤销:(3)关于中央银行筹集资金的方法,是否与政府 和议会的拨款相关。2 由此看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 上的独立性。就机构上来说,主要是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者是与政府相关的部门 是否与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相独立:从人事上来说,主要是看政府对中央银行高级决策和管 理人员任免程序的干预能力即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与任期是否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有无直 接的代表或是交换人员。(2)职能上的独立性。一方面指中央银行能否自主确定货币政策的 目标,并且根据目标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享有发行的专权和控制基础货币的权 利:另一方面指央行能否进行金融监管,独立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处罚。(3)经济上的独立 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以及能否抵制财政 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4)法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地位有无完整的 法律体系保障,也就是法律在保障央行权益及维护其独立性方面有无可操作性。 14斯提格勒兹对于民主社会中央行独立性的阐述 14.1货币政策是需要的 至少在战后阶段货币政策的成功执行使得经济稳定了下来。当然,货币政策可能会实质 上造成扭曲,但这种扭曲在原本扭曲的经济上构成了“次有选择”。 在经济下滑时,短期内货币当局可能只是将下滑视作短期内对于均衡状态的背离;由于 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形成通胀。若下滑 依然随着时间发展,则货币当局和政府都已意识到需要去做些什么:同时,经济下滑的更多 信息随着时间的推迟开始被披露,无为而治显然已经不再适合。 1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报告[R]伦敦:英国文书局.1980 2威廉麦克多诺.一个民主国家中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季 度综览.1994春季号
第一组辩论报告 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府的干预,政府与央行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又应如何调节;(4)央行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之 间的联系以及是否会有人员的交换,央行的理事会中有无政府的代表;(5)央行是否要直接 和议会报告其工作。1 到 1994 年,美国纽约联邦储备行行长威廉·麦克多诺也提出了相关标准:(1)中央银行 在对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方面,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方面对政府到底享有多大的自由权利;(2) 对中央银行领导人的程序进行任命或撤销;(3)关于中央银行筹集资金的方法,是否与政府 和议会的拨款相关。2 由此看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 上的独立性。就机构上来说,主要是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者是与政府相关的部门, 是否与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相独立;从人事上来说,主要是看政府对中央银行高级决策和管 理人员任免程序的干预能力即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与任期是否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有无直 接的代表或是交换人员。(2)职能上的独立性。一方面指中央银行能否自主确定货币政策的 目标,并且根据目标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享有发行的专权和控制基础货币的权 利;另一方面指央行能否进行金融监管,独立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处罚。(3)经济上的独立 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以及能否抵制财政 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4)法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地位有无完整的 法律体系保障,也就是法律在保障央行权益及维护其独立性方面有无可操作性。 1.4 斯提格勒兹对于民主社会中央行独立性的阐述 1.4.1 货币政策是需要的 至少在战后阶段货币政策的成功执行使得经济稳定了下来。当然,货币政策可能会实质 上造成扭曲,但这种扭曲在原本扭曲的经济上构成了“次有选择”。 在经济下滑时,短期内货币当局可能只是将下滑视作短期内对于均衡状态的背离;由于 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形成通胀。若下滑 依然随着时间发展,则货币当局和政府都已意识到需要去做些什么;同时,经济下滑的更多 信息随着时间的推迟开始被披露,无为而治显然已经不再适合。 1 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报告[R]. 伦敦: 英国文书局. 1980 2 威廉·麦克多诺. 一个民主国家中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验[J].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季 度综览. 1994 春季号
组辩论报告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142央行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维护对于经济状况的信心 个人的观点往往比公开宣布的观点更加悲观。但货币政策相比来说还是根据较为乐观的 公开宣布的观点来执行。美联储主席会斟酌哪些信息应当被披露,而哪些信息应当被保密 143货币政策通常被用来抵制预期通胀的发生,但传统的观念下货币政策有效建立在三个 前提上。斯提格勒兹认为这三个假设前提在实质上都没有被各国央行纳入自己的正式模型 当中。 第一是通胀会使得经济付出代价,因此大家都希望保持低通胀率:斯提格勒兹认为不应 该将通胀率放入目标函数当中。通胀率本身只影响两个变量:产出和产出分配。第二是当通 胀率开始上升时它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失控,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从事前预警的角度出发来 抵制通胀预期。斯提格勒兹的实证研究是将非加速主义的情形作为加速膨胀模型的第一个特 例。在将失业率作为控制变量之后,他们发现当通胀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不升反降。第 三是逆转通胀需要很大的代价。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即便某个国家在今天更加看重就业情况, 它可能还是会选择在今天降低通胀,因为之后可能会需要用紧缩政策来导致经济萧条从而降 低通胀率。斯提格勒兹认为这也建立在两个摇摇欲坠的假设下。首先,如果真的要在未来用 紧缩政策来降低通胀率,说明现在对于经济的微调是完全没有效果的,那么预先对通胀预期 采取收紧措施是无效的:其次,菲利普斯曲线是凸的,也就是低失业率会导致更高的通胀率。 但斯提格勒兹认为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凹凸性实际上应当依赖于实证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如 果容许菲利普斯曲线存在断点,则拟合得到的曲线是凹的,但实际上拟合系数不显著。 .44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世界范围内现在都有将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下放到独立央行的趋势。在一些国家,央行 制定政策和考虑的过程基本是保密的;而在另一些国家,决策却完全掌握在长官手中。斯提 格勒兹认为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 1441民主概念下的货币政策制定 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政府则对经济表现负责:由于财政政 策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因此货币政策就成为了主要工具。斯提格勒兹认为不应该将货币政 策的控制权完全移交给央行,不能剥夺当选政府对于央行理应有的控制权。同时,公开透明 已经逐渐成为民主的标志,然而央行如今却一直在暗中操作。央行做出的决定不止是专家做 出的技术性决定,他们包括一系列的权衡,决定高通胀是否值得换来一个低的通胀率。由于
第一组辩论报告 中国央行应当将独立性水平提高到美联储那样的水平(正方) 1.4.2 央行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维护对于经济状况的信心。 个人的观点往往比公开宣布的观点更加悲观。但货币政策相比来说还是根据较为乐观的 公开宣布的观点来执行。美联储主席会斟酌哪些信息应当被披露,而哪些信息应当被保密。 1.4.3 货币政策通常被用来抵制预期通胀的发生,但传统的观念下货币政策有效建立在三个 前提上。斯提格勒兹认为这三个假设前提在实质上都没有被各国央行纳入自己的正式模型 当中。 第一是通胀会使得经济付出代价,因此大家都希望保持低通胀率;斯提格勒兹认为不应 该将通胀率放入目标函数当中。通胀率本身只影响两个变量:产出和产出分配。第二是当通 胀率开始上升时它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失控,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从事前预警的角度出发来 抵制通胀预期。斯提格勒兹的实证研究是将非加速主义的情形作为加速膨胀模型的第一个特 例。在将失业率作为控制变量之后,他们发现当通胀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不升反降。第 三是逆转通胀需要很大的代价。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即便某个国家在今天更加看重就业情况, 它可能还是会选择在今天降低通胀,因为之后可能会需要用紧缩政策来导致经济萧条从而降 低通胀率。斯提格勒兹认为这也建立在两个摇摇欲坠的假设下。首先,如果真的要在未来用 紧缩政策来降低通胀率,说明现在对于经济的微调是完全没有效果的,那么预先对通胀预期 采取收紧措施是无效的;其次,菲利普斯曲线是凸的,也就是低失业率会导致更高的通胀率。 但斯提格勒兹认为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凹凸性实际上应当依赖于实证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如 果容许菲利普斯曲线存在断点,则拟合得到的曲线是凹的,但实际上拟合系数不显著。 1.4.4 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世界范围内现在都有将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下放到独立央行的趋势。在一些国家,央行 制定政策和考虑的过程基本是保密的;而在另一些国家,决策却完全掌握在长官手中。斯提 格勒兹认为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 1.4.4.1 民主概念下的货币政策制定 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政府则对经济表现负责;由于财政政 策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因此货币政策就成为了主要工具。斯提格勒兹认为不应该将货币政 策的控制权完全移交给央行,不能剥夺当选政府对于央行理应有的控制权。同时,公开透明 已经逐渐成为民主的标志,然而央行如今却一直在暗中操作。央行做出的决定不止是专家做 出的技术性决定,他们包括一系列的权衡,决定高通胀是否值得换来一个低的通胀率。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