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里大学 《货币绎济学》课程报告 NIV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利弊、政策含义与现实要求 基于 Bernanke(2017)与 Stiglitz(1998)的归纳与评论 系:经济学院 院专姓 业:货币经济学 名:蔡奕娴木卡代斯·艾克拜尔 张萌颖朱文瑾周赵阿努达日 指导教师:田素华教授 完成日期:2019年4月16日
《货币经济学》课程报告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利弊、政策含义与现实要求 ——基于 Bernanke(2017)与 Stiglitz(1998)的归纳与评论 院 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货币经济学 姓 名: 蔡奕娴 木卡代斯·艾克拜尔 张萌颖 朱文瑾 周赵 阿努达日 指 导 教 师: 田素华教授 完 成 日 期: 2019 年 4 月 16 日
摘要/目录 摘要 随着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信用货币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 日益重要的作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主 体一一中央银行,其独立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各国政府、各理论学者对央 行独立性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学者亦持有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对央 行独立性这一特征的不同评价。本文以 Bernanke(2017)与 Stiglitz(1998)两篇 文章对央行独立性的阐释为基础,首先结合文章及各国中央银行对央行独立性的 官方定义阐释了对央行独立性的整体理解,进而通过对央行独立性的优缺点进行 分析得出央行独立性优势大于劣势的结论,最后本文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现实情 况,对其独立性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定义优点缺点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目录 摘 要 随着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信用货币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 日益重要的作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主 体——中央银行,其独立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各国政府、各理论学者对央 行独立性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学者亦持有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对央 行独立性这一特征的不同评价。本文以 Bernanke(2017)与 Stiglitz(1998)两篇 文章对央行独立性的阐释为基础,首先结合文章及各国中央银行对央行独立性的 官方定义阐释了对央行独立性的整体理解,进而通过对央行独立性的优缺点进行 分析得出央行独立性优势大于劣势的结论,最后本文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现实情 况,对其独立性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 定义 优点 缺点 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目录 目录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定义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利弊分析与讨论….12 (一)央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1、理论基础 2、政策要求 (二)央行独立性的弊端分析与现实矛盾 1、理论弊端…… 现实佐证 4444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缺失 (二)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目录 目 录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定义............................................................................1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利弊分析与讨论....................................................................2 (一)央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2 1、理论基础 ...................................................................................................2 2、政策要求 ...................................................................................................3 (二)央行独立性的弊端分析与现实矛盾.................................................................4 1、理论弊端 ...................................................................................................4 2、现实佐证 ...................................................................................................4 三、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与建议................................................................4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缺失 ..............................................................................4 (二)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政策建议............................................................5 参考文献........................................................................................................................6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定义 斯蒂格利茨(1998)将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义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被授予非民选官员,而 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这一阐释强调了“非民选”作为央行独立性的核心内涵,指出 许多决策者既不是由民选官员任命的,也不经由政府批准,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符合民 主的价值观。同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央行存在于政治真空环境,而是货币政策决 策权高度集中于央行。斯蒂格利茨将央行独立性的特征归纳为两点:其一,货币政策决策权 力高度集中;其二,央行的运作方式透明度较低 而于伯南克(2017)而言,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其 中央银行的制度结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确立,包括中央银行职权、目标的订立以及其领 导者任命:其二,当选代表定期审查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朝着既定目标取得的进展,央行必 须为此提供资料、保证政策透明度;其三,在以上约束之下,允许央行不受政治干预地使用 和管理货币政策工具;其四,国会代表可以通过更换领导层及机构改革,对央行的表现不佳 做出反应。综上所述,伯南克所言的央行独立性并非无从问责的“完全自治”,美国国会与 央行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美联储拥有工具独立性而无目标独立性。 不同时代的学者对于央行独立性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理解,而在央行独立作为普适规则的 现代,各国的中央银行对于自身独立性的定义也有着显著的差异,笔者试图通过各央行对于 自身独立性的阐释之中归纳其主要特征 (一)美国联邦储备局 美联储由国会任命、对国会负责,国会规定其货币政策宏观目标为就业最大化和稳定物 价。独立性确保了货币政策不会受制于政治压力,经选举产生的政府成员不得在董事会仼职 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获得的政府债券利息,而非通过国会预算程序获得。在支 付了支出后,还需将剩余收益移交给财政部 (二)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有着机构、个人、功能和操作、财务及组织、法律地位五大支柱,为 其维持自行制定的价格稳定目标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三)日本银行 日本银行具有从属于政府、具备专业知识、保持中立的特征,但实际操作中政府在监督 银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尊重银行在现金和货币管理、业务经营等方面 的自主权。执行银行业务和组织管理所需费用的预算需要经财政部长批准,而这一过程中对 于透明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在1946年由私有化转向国有化后,由财政部持有其全部股份,管理人员皆 由政府建议、英王任命。英格兰银行对财政大臣负责,货币政策决定权在政府手中,央行整 体独立性较低 (五)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 内容基于各中央银行网站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条目的官方阐释归纳总结 1/6
正 文 1 / 6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定义 斯蒂格利茨(1998)将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义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被授予非民选官员,而 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这一阐释强调了“非民选”作为央行独立性的核心内涵,指出 许多决策者既不是由民选官员任命的,也不经由政府批准,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符合民 主的价值观。同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央行存在于政治真空环境,而是货币政策决 策权高度集中于央行。斯蒂格利茨将央行独立性的特征归纳为两点:其一,货币政策决策权 力高度集中;其二,央行的运作方式透明度较低。 而于伯南克(2017)而言,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其一, 中央银行的制度结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确立,包括中央银行职权、目标的订立以及其领 导者任命;其二,当选代表定期审查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朝着既定目标取得的进展,央行必 须为此提供资料、保证政策透明度;其三,在以上约束之下,允许央行不受政治干预地使用 和管理货币政策工具;其四,国会代表可以通过更换领导层及机构改革,对央行的表现不佳 做出反应。综上所述,伯南克所言的央行独立性并非无从问责的“完全自治”,美国国会与 央行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美联储拥有工具独立性而无目标独立性。 不同时代的学者对于央行独立性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理解,而在央行独立作为普适规则的 现代,各国的中央银行对于自身独立性的定义也有着显著的差异,笔者试图通过各央行对于 自身独立性的阐释之中归纳其主要特征1: (一)美国联邦储备局 美联储由国会任命、对国会负责,国会规定其货币政策宏观目标为就业最大化和稳定物 价。独立性确保了货币政策不会受制于政治压力,经选举产生的政府成员不得在董事会任职。 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获得的政府债券利息,而非通过国会预算程序获得。在支 付了支出后,还需将剩余收益移交给财政部。 (二)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有着机构、个人、功能和操作、财务及组织、法律地位五大支柱,为 其维持自行制定的价格稳定目标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三)日本银行 日本银行具有从属于政府、具备专业知识、保持中立的特征,但实际操作中政府在监督 银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尊重银行在现金和货币管理、业务经营等方面 的自主权。执行银行业务和组织管理所需费用的预算需要经财政部长批准,而这一过程中对 于透明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在 1946 年由私有化转向国有化后,由财政部持有其全部股份,管理人员皆 由政府建议、英王任命。英格兰银行对财政大臣负责,货币政策决定权在政府手中,央行整 体独立性较低。 (五)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 1 内容基于各中央银行网站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条目的官方阐释归纳总结
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法律地位上既具有行政隶属性,又具有相 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利弊分析与讨论 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央银行独立性作为一国中央银行地位的确认、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 的约束和方式,既有其民主意识形态层面的含义,同时在经济运行、政策操作层面也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不同时期的学者围绕央行是否应该具有独立性、应该实行何种程度、哪些层 面上的独立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央行独立性必然有其 利弊所在 (一)央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1、理论基础 伯南克(2017)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重要基础是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理论,但这 并非其唯一好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有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即独立 央行比存在短视倾向的政客更有考虑长远利益的眼光,从而降低货币政策制定者以通胀为代 价推动短期产出提高的风险。然而这一主流理论亦面临着后危机时代各国普遍的长期低通胀 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央行与政府协调提高通胀的呼声;而事实上央行独立性的反对者往 往同时是央行通过量化宽松和降息提高通胀目标的反对者,这一点亦与理论相悖。因此,这 理论基础并非支持央行独立性的唯一原因 (2)货币政策制定的高度技术性 独立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比政治家有着更为强大的经济或金融背景,从而在货币政策 制定这一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工作中发挥其专业知识优势,降低由于非专业性造成政策失误的 风险。 (3)货币政策的时间和市场敏感性 货币政策往往具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受到时间推移和市场状况变化的影响,从而需要 个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作出迅速和准确反应的专业机构来管理,而在大多数国 家中这一角色由独立央行扮演 (4)与市场保持信息一致、连贯、及时沟通的需要 有效的货币政策主要的作用渠道之一即是对于市场预期的引导,从而需要货币政策制定 者与金融市场保持有效的沟通,而政府和立法机构往往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甚至其对于央 行决策的事后干预或沟通也会对市场造成不确定性的冲击,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长期机构信誉的发展和形成 由于货币政策运行效果的滞后性,财政部长较短的换届周期使得其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 的政策连续性和连贯性难以保证,政党的更迭进一步增大了政策变动的可能。而独立的中央 银行更有能力发展长期的机构信誉,从而稳定通胀预期,支持前瞻性指引工具的使用,使得 政策反应可预期,避免政策突变对于经济的冲击 (6)规避政治和道德风险 财政部作为政府下属部门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出于政治考虑而采取特定货币政策的动 机,例如利用降息来分散无关政治事件的公众影响力等。即使财政部不会如此行事,由于信 2/6
正 文 2 / 6 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法律地位上既具有行政隶属性,又具有相 对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利弊分析与讨论 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央银行独立性作为一国中央银行地位的确认、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 的约束和方式,既有其民主意识形态层面的含义,同时在经济运行、政策操作层面也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不同时期的学者围绕央行是否应该具有独立性、应该实行何种程度、哪些层 面上的独立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央行独立性必然有其 利弊所在。 (一)央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1、理论基础 伯南克(2017)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重要基础是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理论,但这 并非其唯一好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有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即独立 央行比存在短视倾向的政客更有考虑长远利益的眼光,从而降低货币政策制定者以通胀为代 价推动短期产出提高的风险。然而这一主流理论亦面临着后危机时代各国普遍的长期低通胀 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央行与政府协调提高通胀的呼声;而事实上央行独立性的反对者往 往同时是央行通过量化宽松和降息提高通胀目标的反对者,这一点亦与理论相悖。因此,这 一理论基础并非支持央行独立性的唯一原因。 (2)货币政策制定的高度技术性 独立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比政治家有着更为强大的经济或金融背景,从而在货币政策 制定这一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工作中发挥其专业知识优势,降低由于非专业性造成政策失误的 风险。 (3)货币政策的时间和市场敏感性 货币政策往往具有较大的敏感性,会受到时间推移和市场状况变化的影响,从而需要一 个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作出迅速和准确反应的专业机构来管理,而在大多数国 家中这一角色由独立央行扮演。 (4)与市场保持信息一致、连贯、及时沟通的需要 有效的货币政策主要的作用渠道之一即是对于市场预期的引导,从而需要货币政策制定 者与金融市场保持有效的沟通,而政府和立法机构往往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甚至其对于央 行决策的事后干预或沟通也会对市场造成不确定性的冲击,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长期机构信誉的发展和形成 由于货币政策运行效果的滞后性,财政部长较短的换届周期使得其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 的政策连续性和连贯性难以保证,政党的更迭进一步增大了政策变动的可能。而独立的中央 银行更有能力发展长期的机构信誉,从而稳定通胀预期,支持前瞻性指引工具的使用,使得 政策反应可预期,避免政策突变对于经济的冲击。 (6)规避政治和道德风险 财政部作为政府下属部门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出于政治考虑而采取特定货币政策的动 机,例如利用降息来分散无关政治事件的公众影响力等。即使财政部不会如此行事,由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