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应用,能根据相变理论指定材料合理的处理工艺。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凝固理论、塑性变 形及再结晶理论、扩散理论及固态相变理论,训练学生 综合应用凝固过程工艺控制与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 凝固条件与材料性能的联系: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晶体结 构理论、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理论,分析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的性能变化及产生断裂的原因,分析材料在进行热处 理过程(回复和再结晶)中的性能变化,能够根据材料 的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掌握扩散理论, 能够针对零件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材并且进行正确的 表面处理,达到工程实践中的要求。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晶体结构理论,理解金属结晶过程, 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熟悉掌握铁碳相图中的组元与基本相,铁碳合金的组织 程基础知识运用于材料成型与控 与力学性能;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时组 织的变化,了解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组织以及性能的变化, 制工程问题的表述。 了解扩散的本质,了解固态相变过程及固态相变过程中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相图理论和凝固理论,能过表述材 料的成型工艺选择原因及成型工艺与材料性能关系;通 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和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理论,能过解 释表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强化方式和原理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晶体结构理论,理解金属结晶过程, 2.2能够针对材料成型过程选 熟悉掌握铁碳相图中的组元与基本相,铁碳合金的组织 择正确、可用的数学模型,并能 与力学性能;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时组 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论证与求解 织的变化,了解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组织以及性能的变化, 了解扩散的本质,了解固态相变过程及固态相变过程中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及塑性变形理论,能 够建立工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物理、数学模型,求解加载 条件下的应力场和温度场;通过掌握扩散理论,能够建 立求解材料在表面处理过程中扩散厚度,元素分布情况 和需要进行的表面处理工艺条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了解金相制作过程,能够正确操作金相显微 4.1能够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镜金相金相观察,并且分析材料各组织的形态以及相对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及相关的各类 含量;了解硬度计测试原理,理解热处理工艺与组织以 物理现象、材料特性、工艺过程 及性能之间的关系,能使用硬度计测试材料硬度并分析 进行研究和实验。 原因。了解用热分析法建立二元相图的建立过程,并根 据相图分析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选择原因。 达成途径:通过实验一铁碳相图平衡组织观察与实验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开 展实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工程问题。 3
3 其应用,能根据相变理论指定材料合理的处理工艺。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凝固理论、塑性变 形及再结晶理论、扩散理论及固态相变理论,训练学生 综合应用凝固过程工艺控制与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 凝固条件与材料性能的联系;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晶体结 构理论、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理论,分析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的性能变化及产生断裂的原因,分析材料在进行热处 理过程(回复和再结晶)中的性能变化,能够根据材料 的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掌握扩散理论, 能够针对零件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材并且进行正确的 表面处理,达到工程实践中的要求。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知识运用于材料成型与控 制工程问题的表述。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晶体结构理论,理解金属结晶过程, 熟悉掌握铁碳相图中的组元与基本相,铁碳合金的组织 与力学性能;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时组 织的变化,了解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组织以及性能的变化, 了解扩散的本质,了解固态相变过程及固态相变过程中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相图理论和凝固理论,能过表述材 料的成型工艺选择原因及成型工艺与材料性能关系;通 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和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理论,能过解 释表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强化方式和原理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2 能够针对材料成型过程选 择正确、可用的数学模型,并能 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论证与求解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晶体结构理论,理解金属结晶过程, 熟悉掌握铁碳相图中的组元与基本相,铁碳合金的组织 与力学性能;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时组 织的变化,了解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组织以及性能的变化, 了解扩散的本质,了解固态相变过程及固态相变过程中 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晶体结构理论及塑性变形理论,能 够建立工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物理、数学模型,求解加载 条件下的应力场和温度场;通过掌握扩散理论,能够建 立求解材料在表面处理过程中扩散厚度,元素分布情况 和需要进行的表面处理工艺条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 4.1 能够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及相关的各类 物理现象、材料特性、工艺过程 进行研究和实验。 教学目标:了解金相制作过程,能够正确操作金相显微 镜金相金相观察,并且分析材料各组织的形态以及相对 含量;了解硬度计测试原理,理解热处理工艺与组织以 及性能之间的关系,能使用硬度计测试材料硬度并分析 原因。了解用热分析法建立二元相图的建立过程,并根 据相图分析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选择原因。 达成途径:通过实验一铁碳相图平衡组织观察与实验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开 展实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工程问题
评价依据:实验操作、问答、实验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 自学内容:几种化学键的成键原理;非金属 1.1材料的结合方式 材料的晶体结构特种;晶胞与原胞的区别 1.1.1、化学键 课堂作业: 1.1.2、工程材料的键性 1.总结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 1.2晶体学基础 体的晶体学参数。 1.2.1、空间点阵 2.如何确定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2.2、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课外作业: 1.3材料的晶体结构 1.完成本章小结 1.3.1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2.完成课后作业 1.3.2共价晶体的晶体结构 1.3.3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 1.3.4、合金相结构 知识点: 1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 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晶体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是掌握晶向指 数与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 3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晶体缺陷 自学内容:位错的提出过程 2.1点缺陷 课堂作业: 2.1.1、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 1.总结各种缺陷的特征及与材料性能之间 2.1.2、点缺陷的运动及平衡浓度 的关系 2.13、点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2.如何判断左螺旋、右螺旋、正刃型和负 2.2、线缺陷 刃型位错 2.2.1、位错的基本概念 课外作业: 2.2.2、位错的运动 1.完成本章小结 2.2.3、位错的弹性性质 2.完成课后作业 2.2.4、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2.3、面缺陷 2.3.1、外表面 2.3.2、晶界与亚晶界 知识点: 1、晶体缺陷的类型、各类缺陷的结构特征、 性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位错的概念,柏氏矢量及其性质,位错的 运动与交割,位错反应,掌握位错的应力场, 了解位错的能量、晶体的界面与界面能,吸附 与润湿等概念与现象。 3、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各类缺陷对结 构及性能的影响
4 评价依据: 实验操作、问答、实验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 1.1 材料的结合方式 1.1.1、化学键 1.1.2、工程材料的键性 1.2 晶体学基础 1.2.1、 空间点阵 1.2.2、 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1.3 材料的晶体结构 1.3.1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1.3.2 共价晶体的晶体结构 1.3.3 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 1.3.4、 合金相结构 知识点: 1.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 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晶体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是掌握晶向指 数与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 3.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自学内容:几种化学键的成键原理;非金属 材料的晶体结构特种;晶胞与原胞的区别 课堂作业: 1. 总结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 体的晶体学参数。 2.如何确定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章 晶体缺陷 2.1 点缺陷 2.1.1、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 2.1.2、点缺陷的运动及平衡浓度 2.1.3、 点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2.2、线缺陷 2.2.1、位错的基本概念 2.2.2、位错的运动 2.2.3、位错的弹性性质 2.2.4、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2.3、面缺陷 2.3.1、外表面 2.3.2、晶界与亚晶界 知识点: 1、晶体缺陷的类型、各类缺陷的结构特征、 性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位错的概念,柏氏矢量及其性质,位错的 运动与交割,位错反应,掌握位错的应力场, 了解位错的能量、晶体的界面与界面能,吸附 与润湿等概念与现象。 3、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各类缺陷对结 构及性能的影响。 自学内容:位错的提出过程 课堂作业: 1. 总结各种缺陷的特征及与材料性能之间 的关系 2. 如何判断左螺旋、右螺旋、正刃型和负 刃型位错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 自学内容:晶核的长大方式与晶体的组织结 3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晶理论的实际应用 3.1.1、液态金属的结构 课堂作业: 3.1.2、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1.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区别和联系 3.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课外作业: 3.2.1、结晶的过冷现象 1完成本章小结 3.2.2、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2.完成课后作业 3.3、形核规律 3.3.1、均匀形核 3.3.2、非均匀形核 3.4、长大规律 3.4.1、液一固界面的微观结构 3.4.2、晶核的长大机制 3.4.3、纯金属的生长形态 3.5、结晶理论的某些实际应用 知识点: 1、结晶的基本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形 核及长大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2、非均匀 形核、生长的规律。了解固溶体合金的凝固规 律,了解材料的非晶态概念。 3、纯金属的凝固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形核及长大的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 第四章二元相图 自学内容:二元相图的建立过程 4.1、相图的基本知识 课堂作业: 4.1.1、相图的表示方法 1. 根据相图确定材料的加工工艺 4.1.2、相图的建立 2.根据相图判断材料的性能 4.1.3、相平衡与相律 课外作业: 4.1.4、二元相图的一些几何规律 1.完成本章小结 4.2、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2.完成课后作业 4.2.1、匀晶相图 4.2.2、共晶相图 4.2.3、包晶相图 4.3、二元相固的分析和使用 4.3.1、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4.3.2、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4.4、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4.4.1、铁碳相图 4.42、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4.3、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 知识点: 1、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二元相图的分析与 使用方法,熟练应用铁碳相图。 2、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3、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5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3.1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1.1、液态金属的结构 3.1.2、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2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2.1、结晶的过冷现象 3.2.2、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3.3、形核规律 3.3.1、均匀形核 3.3.2、非均匀形核 3.4、长大规律 3.4.1、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 3.4.2、晶核的长大机制 3.4.3、纯金属的生长形态 3.5、结晶理论的某些实际应用 知识点: 1、结晶的基本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形 核及长大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2、非均匀 形核、生长的规律。了解固溶体合金的凝固规 律,了解材料的非晶态概念。 /3、纯金属的凝固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形核及长大的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 自学内容:晶核的长大方式与晶体的组织结 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晶理论的实际应用 课堂作业: 1. 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区别和联系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章 二元相图 4.1、相图的基本知识 4.1.1、相图的表示方法 4.1.2、 相图的建立 4.1.3、 相平衡与相律 4.1.4、 二元相图的一些几何规律 4.2、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4.2.1、匀晶相图 4.2.2、共晶相图 4.2.3、包晶相图 4.3、二元相固的分析和使用 4.3.1、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4.3.2、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4.4、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4.4.1、铁碳相图 4.4.2、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4.3、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 知识点: 1、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二元相图的分析与 使用方法,熟练应用铁碳相图。 2、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3、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自学内容:二元相图的建立过程 课堂作业: 1. 根据相图确定材料的加工工艺 2. 根据相图判断材料的性能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4、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第五章三元相图 自学内容:浓度三角形特定意义线的几何证 5.1、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法 明过程;一般三元相图的分析 5.1.1、浓度三角形 课堂作业: 5.12、浓度三角形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线 1.浓度三角形的组元浓度确定 5.2、三元系平衡转变的定量法则 2.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的利用 5.2.1、直线定律 课外作业: 5.2.2、重心定律 1.完成本章小结 5.3、三元相图 2.完成课后作业 5.3.1、相图的分析 5.3.2、等温截面图(水平截面图) 5.3.3、变温截面图 知识点:掌握三元相图类型、定量法则、分析 方法、等温截面、变温截面。 第六章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自学内容:滞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 6.1弹性变形 课堂作业: 6.1.1、普弹性 1.滑移系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6.1.2、滞弹性 课外作业: 6.2、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完成本章小结和已经学过的强化机制 6.2.3、晶体的扭折 2.完成课后作业 6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6.4、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5、金属及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 6.6、断裂 6.6.1、理论断裂强度 6.6.2、Griffith理论与断裂韧性 6.6.3、裂纹的萌生 6.6.4、断裂形式 知识点:固体材料变形的基本方式、弹性变形 的机制、塑性变形的机理、塑性变形对组织与 性能的影响、金属及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 第七章回复与再结晶 自学内容:超塑性在材料中的应用,再结晶 7.1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中形核机制 7.2、回复 课堂作业: 72.1、回复机理 1.回复和再结晶的区别和联系 7.2.2、回复动力学 2.结晶和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的区别和联系 7.3、再结晶 课外作业: 7.4、晶粒长大 1.完成本章小结 7.5、金属的热变形 2.完成课后作业 7.5.4、超塑性 知识点: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 化、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 金属的热变形。主要内容为:形变金属及合金 6
6 4、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第五章 三元相图 5.1、 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法 5.1.1、浓度三角形 5.1.2、浓度三角形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线 5.2、三元系平衡转变的定量法则 5.2.1、直线定律 5.2.2、重心定律 5.3、 三元相图 5.3.1、 相图的分析 5.3.2、 等温截面图(水平截面图) 5.3.3、 变温截面图 知识点:掌握三元相图类型、定量法则、分析 方法、等温截面、变温截面。 自学内容:浓度三角形特定意义线的几何证 明过程;一般三元相图的分析 课堂作业: 1. 浓度三角形的组元浓度确定 2. 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的利用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六章 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6.1 弹性变形 6.1.1、普弹性 6.1.2、滞弹性 6.2、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6.2.3、晶体的扭折 6.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6.4、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5、金属及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 6.6、断裂 6.6.1、理论断裂强度 6.6.2、 Griffith 理论与断裂韧性 6.6.3、裂纹的萌生 6.6.4、断裂形式 知识点:固体材料变形的基本方式、弹性变形 的机制、塑性变形的机理、塑性变形对组织与 性能的影响、金属及合金强化的位错解释。 自学内容:滞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 滑移系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和已经学过的强化机制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七章 回复与再结晶 7.1 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7.2、回复 7.2.1、回复机理 7.2.2、回复动力学 7.3、再结晶 7.4、晶粒长大 7.5、金属的热变形 7.5.4、超塑性 知识点:形变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 化、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及其机制、 金属的热变形。主要内容为:形变金属及合金 自学内容:超塑性在材料中的应用,再结晶 中形核机制 课堂作业: 1. 回复和再结晶的区别和联系 2. 结晶和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的区别和联系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 大;金属的热变形 第八章扩散 自学内容:如何确定扩散系数 8.1、扩散定律 课堂作业: 8.1.1、菲克第一定律 1.扩散过程在生产中应用 8.1.2、菲克第二定律 2.影响扩散的因素 8.13、扩散方程在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课外作业: 8.1.4、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1.完成本章小结 8.2、扩散机制 2.完成课后作业 8.2.1、间隙扩散 8.2.2、置换扩散 8.2.3、扩散系数公式 83、影响扩散的因素 8.4、反应扩散 知识点:扩散的概念、扩散第一定律、扩散第 二定律及其应用、扩散机制;柯肯达耳效应、 扩散的热力学解释,掌握扩散系数的计算、影 响扩散的因数 第九章金属固态相变 自学内容:固态相变的发展过程 9.1、固态相变的特点 课堂作业: 9.2、固态相变的基本类型 1.固态相变和液态相变的区别和联系 93、固态相变时的形核与长大 2.固态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9.4钢的固态转变 课外作业: 9.4.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完成本章小结 9.4.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 2.完成课后作业 变曲线 9.4.3、珠光体转变 9.4.4、马氏体转变 9.4.5、贝氏体转变 知识点: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固态相变中的 形核、固态相变的晶体长大、扩散控制的长大、 界面控制的长大、扩散形相变、调幅分解、脱 溶沉淀,无扩散相变等现象。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村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验总学时:4学时 实验个数:2个 实验名称: >
7 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 大;金属的热变形 第八章 扩散 8.1、扩散定律 8.1.1、菲克第一定律 8.1.2、菲克第二定律 8.1.3、扩散方程在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8.1.4、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8.2、扩散机制 8.2.1、间隙扩散 8.2.2、 置换扩散 8.2.3、扩散系数公式 8.3、影响扩散的因素 8.4、反应扩散 知识点:扩散的概念、扩散第一定律、扩散第 二定律及其应用、扩散机制;柯肯达耳效应、 扩散的热力学解释,掌握扩散系数的计算、影 响扩散的因数 自学内容:如何确定扩散系数 课堂作业: 1. 扩散过程在生产中应用 2. 影响扩散的因素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第九章 金属固态相变 9.1、固态相变的特点 9.2、固态相变的基本类型 9.3、固态相变时的形核与长大 9.4 钢的固态转变 9.4.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9.4.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 变曲线 9.4.3、珠光体转变 9.4.4、马氏体转变 9.4.5、贝氏体转变 知识点:固态相变的基本概念,固态相变中的 形核、固态相变的晶体长大、扩散控制的长大、 界面控制的长大、扩散形相变、调幅分解、脱 溶沉淀,无扩散相变等现象。 自学内容:固态相变的发展过程 课堂作业: 1. 固态相变和液态相变的区别和联系 2. 固态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课后作业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验总学时: 4学时 实验个数: 2个 实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