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多大 CHENGDU UNIVERSITY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 2.《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10 3.《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 4.《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 5.《工程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9 6.《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9 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46 8.《材料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54 9.《工程制图A(1)》课程教学大纲 64 10.《工程制图A(2)》课程教学大纲. .69 1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4 12.《装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4 1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9 14.《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7 1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10 16.《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18 17.《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26 18.《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2 19.《机电传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0 2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2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3 22.《数控技术及编程》教学大纲 .162 23.《电机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 …170 24.《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79 25.《工程训练(1)》课程教学大纲.186 26.《工程训练2》课程教学大纲.… .190 (二)实践课程 27.《工程制图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195 28.《机械原理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199 29.《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203
目 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 2.《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10 3.《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 4.《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 5.《工程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9 6.《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9 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46 8.《材料力学 B》课程教学大纲........................................................................54 9.《工程制图 A(1)》课程教学大纲............................................................... 64 10.《工程制图 A(2)》课程教学大纲..............................................................69 1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4 12.《装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4 1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9 14.《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7 1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10 16.《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18 17.《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26 18.《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2 19.《机电传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0 2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8 2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3 22.《数控技术及编程》教学大纲................................................................... 162 23.《电机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大纲...........................................................170 24.《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79 25.《工程训练(1)》课程教学大纲...................................................................186 26.《工程训练 2》课程教学大纲.................................................................... 190 (二)实践课程 27.《工程制图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195 28.《机械原理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199 29.《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03
30.《生产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10 31.《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18 32.《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25 33.《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234 34.《工程问题数学建模》实习教学大纲…242 35.《专业综合实习》实习教学大纲249 36.《毕业设计》实习教学大纲.254
30.《生产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10 31.《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18 32.《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实习教学大纲............................................... 225 33.《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234 34.《工程问题数学建模》实习教学大纲....................................................... 242 35.《专业综合实习》实习教学大纲............................................................... 249 36.《毕业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254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420230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科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 创新设计机械所需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有核心地位。 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和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 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 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 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1.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 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理 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平 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 构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指标点4.2) 2教学目标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 方案(指标点8.3)
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420230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科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 创新设计机械所需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有核心地位。 在培养机械方面的创造型人才和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 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 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 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1. 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 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理 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平 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 构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指标点 4.2) 2.教学目标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 方案(指标点 8.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4、8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4.2、83 (1)指标点4.2:具有解决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应用 能力。 (2)指标点8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 程问题。 (三)课程教半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任课教师:黄建峰/唐茂/戢敏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半业要求4: 教半目标: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 4.2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 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 (机电)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 摩擦力的确定;理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机械专业基础 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 知识;掌握机电传动技术、数控 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技术等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 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构的结构、性能、 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 等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机构的选型、 设计和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8: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筒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 83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工程制 运动筒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案。 图方法表达设计方案,能够正确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理解机构运动简图表 规范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达的内容与目的,弄清筒图绘制步骤,掌握常用机构运 动简图符号、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学习机构运动筒图 的绘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容: 1.1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 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课内作业: 知识点: 1.本课程的对象、内容及学习目的。 1.课程研究对象,内容。 课外作业: 2.课程目的。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械、机器和机构的含义。 2
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4、8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4.2、8.3 (1)指标点4.2:具有解决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应用 能力。 (2)指标点8.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 程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任课教师:黄建峰/唐茂/戢敏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4: 4.2 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 (机电)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机械专业基础 知识;掌握机电传动技术、数控 技术等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熟悉机构的组成,掌握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 动的判断方法;掌握用图解法对Ⅱ级机构作运动分析的 基本技能;了解Ⅱ级机构力分析的方法,掌握运动副中 摩擦力的确定;理解自锁和机械效率,掌握典型机构的 机械效率计算;理解刚性转子平衡原理,了解平面机构 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会飞轮调速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常见机构的结构、性能、 特点以及相关设计知识;了解机构选型与组合。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 等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机构的选型、 设计和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8: 8.3 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工程制 图方法表达设计方案,能够正确 规范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能够使用机构 运动简图正确表达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案。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理解机构运动简图表 达的内容与目的,弄清简图绘制步骤,掌握常用机构运 动简图符号、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学习机构运动简图 的绘制。 评价依据:课堂问答、课堂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知识点: 1. 课程研究对象,内容。 2. 课程目的。 自学内容: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 课内作业: 1.本课程的对象、内容及学习目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机械、机器和机构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