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与汽车系 2008-3-27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与汽车系 2008-3-27
实验一铧式犁的构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耕地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相关指标和耕地质量的检查。 2.了解农业机械的类型编号规则,熟悉铧式犁类型编号的方法。 3.认识不同类型铧式犁、铧式犁的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 4.掌握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5.认识和了解平地合墒器的作用和调节。 二、现有设备 1L-330 1LQ-425 微耕机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犁的整体构造及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 2.熟悉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3.认识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分析两间隙的不同作用。 4.比较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翻转犁的优缺点。 四、铧式犁的构造 (一)工作部件(直接参与耕地和切割土壤的部件) 1.主犁体:其作用是切割、破碎和翻转土垡和杂草。主要有犁铧、犁壁、犁侧板、 犁托和犁柱等组成。 犁壁又叫犁镜,可分为整体式、组合式和栅条式。 犁铧又称犁铲,按结构可分为三角铧、梯形铧、凿型铧(也可按三角犁铧、等宽犁铧、 不等宽犁铧、带侧舷犁铧分类)。 犁壁和犁铧组成犁体曲面,根据犁体耕翻时土垡运动特点分为滚垡型、窜垡型和滚窜 垡型三大类。滚垡型根据其翻土和碎土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碎土型、通用型和翻土型。 2.小前犁:小前犁可分为铧式小前犁、切角式小前犁、圆盘式小前犁等。有些犁上 采用覆草板取代小前犁。我国应用最多的是铧式小前犁、,装在主犁体前方,由犁铧、犁 壁、犁柱组成,其作用是将上垡的一部分(a/2、2b/3)先翻入沟底,以提高犁的翻土覆盖 性能。 3,犁刀:安装在主犁体和小前犁的前方,其功能是垂直切开土壤和杂草残渣,减轻 2
2 实验一 铧式犁的构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耕地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相关指标和耕地质量的检查。 2.了解农业机械的类型编号规则,熟悉铧式犁类型编号的方法。 3.认识不同类型铧式犁、铧式犁的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 4.掌握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5.认识和了解平地合墒器的作用和调节。 二、现有设备 1L-330 1LQ-425 微耕机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犁的整体构造及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 2.熟悉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3.认识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分析两间隙的不同作用。 4.比较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翻转犁的优缺点。 四、铧式犁的构造 (一)工作部件(直接参与耕地和切割土壤的部件) 1.主犁体:其作用是切割、破碎和翻转土垡和杂草。主要有犁铧、犁壁、犁侧板、 犁托和犁柱等组成。 犁壁又叫犁镜,可分为整体式、组合式和栅条式。 犁铧又称犁铲,按结构可分为三角铧、梯形铧、凿型铧(也可按三角犁铧、等宽犁铧、 不等宽犁铧、带侧舷犁铧分类)。 犁壁和犁铧组成犁体曲面,根据犁体耕翻时土垡运动特点分为滚垡型、窜垡型和滚窜 垡型三大类。滚垡型根据其翻土和碎土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碎土型、通用型和翻土型。 2.小前犁:小前犁可分为铧式小前犁、切角式小前犁、圆盘式小前犁等。有些犁上 采用覆草板取代小前犁。我国应用最多的是铧式小前犁、,装在主犁体前方,由犁铧、犁 壁、犁柱组成,其作用是将上垡的一部分(a/2、2b/3)先翻入沟底,以提高犁的翻土覆盖 性能。 3.犁刀:安装在主犁体和小前犁的前方,其功能是垂直切开土壤和杂草残渣,减轻
阻力,减少主犁体胫刃的磨损,保证沟壁整齐,改善覆盖质量。犁刀又分为直犁刀和圆犁 刀。圆犁刀主要由圆盘刀片、盘毂、刀柄、刀架和刀轴组成。 4.心土铲:由称深松铲,安装在主犁体的后下方,疏松耕层以下的心土,实现上翻 下松。心土铲又分为单翼铲和双翼铲两种,在悬挂犁上心土铲与主犁体固定连接。 (二)犁的辅助部件(协助和保证工作部件完成作业的部件) 1.犁架:犁架是犁的骨架,它起着连接各部件并传递牵引力的作用。犁架可分为平 面犁架和钩形犁架两种,平面犁架又分为螺栓组合式和焊接式。焊接犁架又分为三角形架、 梯形架和独梁架。 2.犁轮:犁轮的作用是支持犁的重量,限制耕深,增加犁耕稳定性,便于运输和完 成犁的升降等,悬挂犁当与具有高度调节液压系统的拖拉机配套时必须配带限深轮: 3.挂接装置:挂接装置是将犁和拖拉机挂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传递牵引 力,调整机组特性以保证耕作质量。在悬挂犁上,挂接装置主要是指悬挂装置,由悬挂架、 悬挂轴和调节机构组成。悬挂架由左、右支杆和中央支杆固定在机架上,组成稳定的三角 架。悬挂轴可分为直轴式、曲轴式及耕宽调节器式三种形式。 五、作业 主犁体有哪些零件构成? 实验二 悬挂犁的使用和调整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犁总体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2.了解拖拉机与悬挂犁的配置关系。认识拖拉机的各个悬挂杆件并了解其作用。 3.对照机组认识机组的纵垂面、横垂面、水平面、拖拉机的动力中心、犁的阻力中 心以及牵引点和虚牵引点。 4.掌握悬挂犁机组的调节方法和原理。 二、现有设备 1L一330悬挂犁 1LQ一525悬挂犁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捷克一60拖拉机与1L一330悬挂犁的挂接情况,拖拉机轮距与犁的幅宽是否 合适,及上下悬挂点孔位的选择。 2.如何进行耕深调节、水平调节、耕宽调节、偏牵引调节、正位调节,若调节不当, 2
3 阻力,减少主犁体胫刃的磨损,保证沟壁整齐,改善覆盖质量。犁刀又分为直犁刀和圆犁 刀。圆犁刀主要由圆盘刀片、盘毂、刀柄、刀架和刀轴组成。 4.心土铲:由称深松铲,安装在主犁体的后下方,疏松耕层以下的心土,实现上翻 下松。心土铲又分为单翼铲和双翼铲两种,在悬挂犁上心土铲与主犁体固定连接。 (二)犁的辅助部件(协助和保证工作部件完成作业的部件) 1.犁架:犁架是犁的骨架,它起着连接各部件并传递牵引力的作用。犁架可分为平 面犁架和钩形犁架两种,平面犁架又分为螺栓组合式和焊接式。焊接犁架又分为三角形架、 梯形架和独梁架。 2.犁轮:犁轮的作用是支持犁的重量,限制耕深,增加犁耕稳定性,便于运输和完 成犁的升降等,悬挂犁当与具有高度调节液压系统的拖拉机配套时必须配带限深轮。 3.挂接装置:挂接装置是将犁和拖拉机挂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传递牵引 力,调整机组特性以保证耕作质量。在悬挂犁上,挂接装置主要是指悬挂装置,由悬挂架、 悬挂轴和调节机构组成。悬挂架由左、右支杆和中央支杆固定在机架上,组成稳定的三角 架。悬挂轴可分为直轴式、曲轴式及耕宽调节器式三种形式。 五、作业 主犁体有哪些零件构成? 实验二 悬挂犁的使用和调整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犁总体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2.了解拖拉机与悬挂犁的配置关系。认识拖拉机的各个悬挂杆件并了解其作用。 3.对照机组认识机组的纵垂面、横垂面、水平面、拖拉机的动力中心、犁的阻力中 心以及牵引点和虚牵引点。 4.掌握悬挂犁机组的调节方法和原理。 二、现有设备 1L—330 悬挂犁 1LQ—525 悬挂犁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捷克—60 拖拉机与 1L—330 悬挂犁的挂接情况,拖拉机轮距与犁的幅宽是否 合适,及上下悬挂点孔位的选择。 2.如何进行耕深调节、水平调节、耕宽调节、偏牵引调节、正位调节,若调节不当
对机组作业有什么影响? 3.如何确定犁的入土行程的大小? 4.观察限位链的作用,如何保持它的正确位置? 5.如何检查机组作业的质量?分析耕地质量差的原因? 四、机引犁的使用 机引犁的正确使用是使机具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作业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实现高效、 优质、低耗、安全作业的重要保证。 (一)犁的技术检查 在总装之后和每季度作业之前,应对犁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 1.犁体的主要检查项目 (1)犁刃厚度不大于2毫米。 (2)犁体工作面应光洁,各接合处缝隙不大于1毫米。犁壁不得高于犁铧,后犁壁不得 高于前犁壁,而犁铧高于犁壁、前犁壁高于后犁壁不大于2毫米。沉头螺栓不得凸出工作 表面。 (3)检查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 垂直间隙一般为8-12毫米(梯形铧)和10-15毫米(凿形铧),水平间隙为5-10毫米 (最后犁体的犁侧板末端压入沟墙10毫米)。 2.圆犁刀的主要检查项目 (1)圆犁刀的旋转平面的垂直度不大于6毫米。 (2)刀盘的径向跳动量不大于6毫米:端面跳动量不大于3毫米。 (3)犁刀臂应摆动灵活,摆动量不小于30度。 3.总装检查 (1)各犁体的铧刃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凿型铧的测量部位在直线和曲线部分的交点处), 高度方向的偏差不大于10毫米,用拉线法检查铧尖铧尾,其各铧在水平方向的偏差不大 于10毫米 (2)犁上的调节机构和转动部分应灵活可靠,悬挂犁的运输间隙不小于250毫米。 运输间隙指运输过程中,犁升起后最低点(第一铧点)到地面的距离。运输间隙可保 证上坡时犁不碰地面。 (3)主犁体、圆犁刀、小前犁的相互位置(见图1)
4 对机组作业有什么影响? 3.如何确定犁的入土行程的大小? 4.观察限位链的作用,如何保持它的正确位置? 5.如何检查机组作业的质量?分析耕地质量差的原因? 四、机引犁的使用 机引犁的正确使用是使机具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作业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实现高效、 优质、低耗、安全作业的重要保证。 (一)犁的技术检查 在总装之后和每季度作业之前,应对犁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 1. 犁体的主要检查项目 (1)犁刃厚度不大于 2 毫米。 (2)犁体工作面应光洁,各接合处缝隙不大于 1 毫米。犁壁不得高于犁铧,后犁壁不得 高于前犁壁,而犁铧高于犁壁、前犁壁高于后犁壁不大于 2 毫米。沉头螺栓不得凸出工作 表面。 (3)检查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 垂直间隙一般为 8-12 毫米(梯形铧)和 10-15 毫米(凿形铧),水平间隙为 5-10 毫米 (最后犁体的犁侧板末端压入沟墙 10 毫米)。 2. 圆犁刀的主要检查项目 (1)圆犁刀的旋转平面的垂直度不大于 6 毫米。 (2)刀盘的径向跳动量不大于 6 毫米;端面跳动量不大于 3 毫米。 (3)犁刀臂应摆动灵活,摆动量不小于 30 度。 3. 总装检查 (1)各犁体的铧刃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凿型铧的测量部位在直线和曲线部分的交点处), 高度方向的偏差不大于 10 毫米,用拉线法检查铧尖铧尾,其各铧在水平方向的偏差不大 于 10 毫米 (2)犁上的调节机构和转动部分应灵活可靠,悬挂犁的运输间隙不小于 250 毫米。 运输间隙指运输过程中,犁升起后最低点(第一铧点)到地面的距离。运输间隙可保 证上坡时犁不碰地面。 (3)主犁体、圆犁刀、小前犁的相互位置(见图 1)
①小前犁铧尖到主犁体铧尖的距离不小于30-35cm(轻型犁不小于25-30cm),保证土 垡翻转不受干扰。 ②小前犁的胫刃线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0-1cm,以防沟墙塌落。 ③小前犁的安装应保证耕深为8-10cm。 ④圆犁刀中心在小前犁铧尖的正上方或主犁体(无小前犁时)铧尖的正上方,也可前 移0-3cm。 ⑤圆犁刀工作面应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1-2.5cm处。 ⑥圆犁刀下缘低于小前犁铧刃2-4cm,并保证刀毂最低处距离地面不小于1cm,保证 刀毂不碰地面。 (二)机引犁的挂接与调整 1.概述 (1)关于纵垂面、横垂面和水平面 纵垂面一一和机组前进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入土能力、增 重效果、耕深调整和耕深稳定性问题。 横垂面一一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横向水平调节 问题。 水平面一一即地面或沟底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耕宽调整、正位调整,并分 析偏牵引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 (2)拖拉机的动力中心:动力中心是驱动力的合力作用点。对于履带拖拉机而言,当拖 拉机直线行驶且两履带的驱动力又相等时,可认为动力中心位于两履带压力中心线的连线 与拖拉机纵轴线的交点上(一般情况下,动力中心也可以认为位于拖拉机的中心投影点)。 对于轮式拖拉机而言,动力中心位于两个后驱动轮轴线的中心稍前处。 (3)犁的阻力中心:即犁的重力、土壤阻力以及犁轮和犁侧板反力等各犁的合力与犁体 曲面的交点。一般犁体的阻力中心大约位于铧刃上方1/3耕深,距胫刃线1/4耕宽处。多 铧的阻力中心以中间犁体或中间假想犁体为代表来决定该点。 (4)牵引点与虚牵引点:对悬挂犁来说,当拖拉机下拉杆不受提升力时,在纵垂面内的 牵引点,即上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1,在水平面内的牵引点即为两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 2,因为两点均为看不见的点,故称为虚牵引点(瞬心)。 (⑤)牵引线:牵引力Pxy作用线的水平投影。当上拉杆延长线通过虚牵引点π2时,也可 以认为是通过阻力中心和虚牵引点的直线。 5
5 ①小前犁铧尖到主犁体铧尖的距离不小于 30-35cm(轻型犁不小于 25-30cm),保证土 垡翻转不受干扰。 ②小前犁的胫刃线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 0-1cm,以防沟墙塌落。 ③小前犁的安装应保证耕深为 8-10cm。 ④圆犁刀中心在小前犁铧尖的正上方或主犁体(无小前犁时)铧尖的正上方,也可前 移 0-3cm。 ⑤圆犁刀工作面应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 1-2.5cm 处。 ⑥圆犁刀下缘低于小前犁铧刃 2-4cm,并保证刀毂最低处距离地面不小于 1cm,保证 刀毂不碰地面。 (二)机引犁的挂接与调整 1.概述 (1)关于纵垂面、横垂面和水平面 纵垂面——和机组前进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入土能力、增 重效果、耕深调整和耕深稳定性问题。 横垂面——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横向水平调节 问题。 水平面——即地面或沟底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耕宽调整、正位调整,并分 析偏牵引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 (2)拖拉机的动力中心:动力中心是驱动力的合力作用点。对于履带拖拉机而言,当拖 拉机直线行驶且两履带的驱动力又相等时,可认为动力中心位于两履带压力中心线的连线 与拖拉机纵轴线的交点上(一般情况下,动力中心也可以认为位于拖拉机的中心投影点)。 对于轮式拖拉机而言,动力中心位于两个后驱动轮轴线的中心稍前处。 (3)犁的阻力中心:即犁的重力、土壤阻力以及犁轮和犁侧板反力等各犁的合力与犁体 曲面的交点。一般犁体的阻力中心大约位于铧刃上方 1/3 耕深,距胫刃线 1/4 耕宽处。多 铧的阻力中心以中间犁体或中间假想犁体为代表来决定该点。 (4)牵引点与虚牵引点:对悬挂犁来说,当拖拉机下拉杆不受提升力时,在纵垂面内的 牵引点,即上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1,在水平面内的牵引点即为两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 2,因为两点均为看不见的点,故称为虚牵引点(瞬心)。 (5)牵引线:牵引力 Pxy 作用线的水平投影。当上拉杆延长线通过虚牵引点π2 时,也可 以认为是通过阻力中心和虚牵引点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