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学时:56(46+10)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适用于农机设计方向) 教师:王芬娥
甘肃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学时:56(46+10)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适用于农机设计方向) 教师:王芬娥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课程 名称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s) 课程 120549 学分 3.5 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 46 实验学时 10 代码 课程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性质 任课 适于06级农业机械化及其 王芬娥 授课时间 教师 职称 教授 自动化专业(设计方向) 投课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机设计方向) 对象 救学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专业课,是研究田间 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 目的与 论、知识和使用技能。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 要求 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1)了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动向。 (2)熟悉一般农业机械的工作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 (3)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结构。 (4)熟悉典型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5)熟悉机器或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掌握典型农业机械或装置主要参数 及其分析选择方法。 教学 基本 (6)能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要 * (7)能进行一般机具或机构的设计、分析与计算。 (8)熟悉实验实习常用工具和仪器。 (9)掌握整机及零部件的基本检验、调整原则和方法。 (10)具有常用机械的操作使用、维护与保养的技能,具备对常用农机具选型配 套、改型设计的能力。 (11)能参阅有关手册和专业书刊,整编实验实习报告和撰写有关专业小论文,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材 (1)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李宝筏.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主要参 (2)张波屏.现代种植机械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考资料 (3)汪懋华.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系(教研 室)或导 师审阅 主任(导师)签字: 2007年8月10日 意见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1 课程 名称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s) 课程 代码 120549 学分 3.5 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 46 实验学时 10 课程 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任课 教师 王芬娥 职称 教授 授课时间 适于 06 级农业机械化及其 自动化专业(设计方向) 授课 对象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机设计方向) 教 学 目的与 要 求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专业课,是研究田间 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 论、知识和使用技能。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 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1)了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动向。 (2)熟悉一般农业机械的工作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 (3)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结构。 (4)熟悉典型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5)熟悉机器或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掌握典型农业机械或装置主要参数 及其分析选择方法。 (6)能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7)能进行一般机具或机构的设计、分析与计算。 (8)熟悉实验实习常用工具和仪器。 (9)掌握整机及零部件的基本检验、调整原则和方法。 (10)具有常用机械的操作使用、维护与保养的技能,具备对常用农机具选型配 套、改型设计的能力。 (11)能参阅有关手册和专业书刊,整编实验实习报告和撰写有关专业小论文,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 材 (1)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李宝筏.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主要参 考资料 (1)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农业机械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张波屏.现代种植机械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汪懋华.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系(教研 室)或导 师审阅 意见 主任(导师)签字: 2007 年 8 月 10 日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土壤耕作机械 7.5 1.5 9 第三章土壤整地机械 2 0.5 2.5 第四章种植机械 7.5 4 11.5 第五章施肥机械 2 2 第六章植保机械 3 3 第七章节水灌溉机械 3 第八章收割机械 4 2 6 第九章脱粒机械 4 2 4 第十章谷物清选机械 4 4 第十一章谷物联合收获机 4 4 第十二章玉米联合收获机 3 3 合 计 4610 56 2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2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土壤耕作机械 7.5 1.5 9 第三章 土壤整地机械 2 0.5 2.5 第四章 种植机械 7.5 4 11.5 第五章 施肥机械 2 2 第六章 植保机械 3 3 第七章 节水灌溉机械 3 5 第八章 收割机械 4 2 6 第九章 脱粒机械 4 2 4 第十章 谷物清选机械 4 4 第十一章 谷物联合收获机 4 4 第十二章 玉米联合收获机 3 3 合 计 46 10 56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1章绪论(计划2学时) 教学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目的 1、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概念。 2、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 与要 3、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求 (填写说明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补充更新的教学内容,并 标注需要讲授的学时。) 教学 一、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概念。 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内容 三、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四、 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五、 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六、 精准农业的发展。 七、 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重 点、 1、重点了解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难点 2、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人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I)课堂采用讲述的形式,配合农业机械学CAI课件,介绍农业机械的种类 和工艺过程。 (2)利用录象教学,了解国外先进的机型如:deer公司,凯斯公司的机型等, 国产机型等。加深对农业机械的认识。 内容详见电子教案或CAI课件 课后补遗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3 章节 第 1 章绪论(计划 2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概念。 2、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 3、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 内容 (填写说明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补充更新的教学内容,并 标注需要讲授的学时。) 一、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概念。 二、 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三、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四、 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五、 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六、 精准农业的发展。 七、 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重 点、 难点 分析 1、重点了解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2、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⑴课堂采用讲述的形式,配合农业机械学 CAI 课件,介绍农业机械的种类 和工艺过程。 ⑵利用录象教学,了解国外先进的机型如:deer 公司,凯斯公司的机型等, 国产机型等。加深对农业机械的认识。 内容详见电子教案或 CAI 课件. 课后补遗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2章土壤耕作机械耕地机械(7.5学时) 教学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目的 1、要求学生了解耕地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的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与要 3、要求学生了解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求 4、要求学生了解铧式犁的总体配置。 5、要求学生掌握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填写说明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补充更新的教学内容,并 标注需要讲授的学时。) 一、主要耕地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0.5学时) 二、 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2学时) 1、铧式犁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 2、铧式犁的基本构造。 3、铧式犁的翻垡原理。 内容 三、犁体曲面(2学时) 1、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2、犁的牵引阻力的计算。 四、铧式犁的总体配置(1学时) 五、犁耕机组(2学时) 1、悬挂犁机组组成。 2、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 2、要求学生掌握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人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1.结合实物合投影与教学课件. 理论教学必须 2.通过教学片使学生了解国外大型耕作机械的的工作过程及主要特点。 要求学生掌握 3.内容详见电子教案与课件。 曲面的形成原 理及机组的工 作稳定性分 析.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几种的犁体曲面的形成方法,掌握犁的挂结 课后补遗 与调整方法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4 章节 第 2 章土壤耕作机械----耕地机械(7.5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耕地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的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3、要求学生了解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4、要求学生了解铧式犁的总体配置。 5、要求学生掌握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教学 内容 (填写说明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补充更新的教学内容,并 标注需要讲授的学时。) 一、 主要耕地农业技术要求和农机具(0.5 学时) 二、 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2 学时) 1、 铧式犁的类型和特点。 2、 铧式犁的基本构造。 3、 铧式犁的翻垡原理。 三、 犁体曲面(2 学时) 1、 犁体曲面的形成原理。 2、 犁的牵引阻力的计算。 四、铧式犁的总体配置(1 学时) 五、犁耕机组(2 学时) 1、悬挂犁机组组成。 2、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重点 难点 分析 1、要求学生掌握铧式犁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 2、要求学生掌握悬挂犁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1.结合实物合投影与教学课件. 2.通过教学片使学生了解国外大型耕作机械的的工作过程及主要特点。 3.内容详见电子教案与课件。 理论教学必须 要求学生掌握 曲面的形成原 理及机组的工 作稳定性分 析. 课后补遗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几种的犁体曲面的形成方法,掌握犁的挂结 与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