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定方法1.成绩评定成绩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过程性考核指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20分)、课堂测评(20分)、平时作业(30分)、实践表现(30分),占比30%学习记录(100分),占比20%;终结性考核指末考成绩,期末为论文考查形式,成绩占比50%。2.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值计算考核环节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堂参与(20)20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平时作业(30)1020(满分100)(30%)10课堂测评(20)10实践表现(30)30过程性考核学习笔记0学习笔记4030(20%)(满分100)根据参考答案评分细则给分,其中综合思考终结性考核期末成绩论文形式题为开放性题型,思路正确,具有可行性即(满分100)(50%)可给分分目标达成值=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值以分目标最小值课程达成值确定)(三)评分标准1.期末考试评分标准依据该课程《期末考试考查课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执行。2.课堂参与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评价项目课程目标19-2017-1815-1613-140-12中优良及格不及格上课不太认按时上课,真,有互动上课能作认真听课,上课较认听课很不认点笔记,互但不多,很真,互动较积极互动,真,不互动也动有一定自少发言。请主动讨论,积极,发言不发言。请假课程目标课堂参与主性,能够假次数不超发言积极。次数较多。次数超过5发言。请假过5次,无2请假次数不请假次数不次,无故不到次数不超过故不到现象超过2次。超过3次。次数较多。3次。超过1次但不超过3次。18
18 (二)评定方法 1. 成绩评定 成绩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过程性考核指平时成绩,包括课堂 参与(20 分)、课堂测评(20 分)、平时作业(30 分)、实践表现(30 分),占比 30%; 学习记录(100 分),占比 20%;终结性考核指末考成绩,期末为论文考查形式,成绩占 比 50%。 2. 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值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 程 性 考 核 (满分 100) 平时成绩 (30%) 课堂参与(20) 20 平时作业(30) 10 20 课堂测评(20) 10 10 实践表现(30) 30 过 程 性 考 核 (满分 100) 学习笔记 (20%) 学习笔记 0 40 30 终 结 性 考 核 (满分 100) 期末成绩 (50%) 论文形式 根据参考答案评分细则给分,其中综合思考 题为开放性题型,思路正确,具有可行性即 可给分 课程达成值 分目标达成值=∑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值以分目标最小值 确定) (三)评分标准 1. 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依据该课程《期末考试考查课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执行。 2.课堂参与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19-20 17-18 15-16 13-14 0-12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2 课堂参与 按时上课, 认真听课, 积极互动, 主动讨论, 发言积极。 请假次数不 超过 2 次。 上 课 较 认 真,互动较 积极,发言 次数较多。 请假次数不 超过 3 次。 上课能作一 点笔记,互 动有一定自 主性,能够 发言。请假 次数不超过 3 次。 上课不太认 真,有互动 但不多,很 少发言。请 假次数不超 过 5 次,无 故不到现象 超过 1 次但 不超过 3 次。 听 课 很 不 认 真,不互动也 不发言。请假 次 数 超 过 5 次,无故不到 次数较多
3.平时作业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2830252722-2419-210-18良优中及格不及格平时作业完平时作业基平时作业内平时作业完整平时作业内容容完整性差整性较好,态本完整,态度性好,态度很完整性差或不度认真,书写较为认真,书或不能及时认真,书写工能及时完成,课程目标较工整,思路写基本工整,完成,书写凌整,思路很清书写不工整,1/3清楚,准确率思路基本清乱、潦草,思楚,准确率达思路不清晰,达到80%以楚,准确率达路混乱,准确到90%以上。准确率较低。上。率低。到70%以上。4.课堂测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516012课程目标19-2017-1813-14中优良及格不及格课堂中回答课堂中积极课堂中积极回问题次数不课堂中基本不回答问题,能课堂不回答答问题,能准多,但能较准回答问题;对问题,回答不较准确地回确地回答出提确地回答出基本概念、基课程目标答出提问的出提问的基问的基本概提问的基本本理论的回答1/2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不很准确;描念、基本理论;概念、基本理本理论:能较理论和艺术能准确描述艺论;能较准确述艺术发展规准确描述艺发展规律;术发展规律:描述艺术发律不全面;术发展规律;展规律;5.实践表现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283025-2722-2419-210-18良中优及格不及格能准确将理论能较准确将理能将部分理论基本不会将理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目标3与实践相结论与实践相结与实践相结论运用与实践结合不充分。合。中。合。合。6.学习笔记评分标准19
19 3.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28-30 25-27 22-24 19-21 0-18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3 平时作业完整 性好,态度很 认真,书写工 整,思路很清 楚,准确率达 到 90%以上。 平 时 作 业 完 整性较好,态 度认真,书写 较工整,思路 清楚,准确率 达 到 80% 以 上。 平 时 作 业 基 本完整,态度 较为认真,书 写基本工整, 思 路 基 本 清 楚,准确率达 到 70%以上。 平时作业内容 完整性差或不 能及时完成, 书写不工整, 思路不清晰, 准确率较低。 平 时 作 业 内 容 完 整 性 差 或 不 能 及 时 完成,书写凌 乱、潦草,思 路混乱,准确 率低。 4.课堂测评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19-20 17-18 15-16 13-14 0-12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2 课堂中积极回 答问题,能准 确地回答出提 问 的 基 本 概 念、基本理论; 能准确描述艺 术发展规律; 课 堂 中 积 极 回答问题,能 较 准 确 地 回 答 出 提 问 的 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能较 准 确 描 述 艺 术发展规律; 课 堂 中 回 答 问 题 次 数 不 多,但能较准 确 地 回 答 出 提 问 的 基 本 概念、基本理 论;能较准确 描 述 艺 术 发 展规律; 课堂中基本不 回答问题;对 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的回答 不很准确;描 述艺术发展规 律不全面; 课 堂 不 回 答 问题,回答不 出 提 问 的 基 本概念、基本 理 论 和 艺 术 发展规律; 5.实践表现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28-30 25-27 22-24 19-21 0-18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3 能准确将理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能较准确将理 论与实践相结 合。 能将部分理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不充分。 基本不会将理 论运用与实践 中。 6.学习笔记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课程目标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堂记录基课堂记录完课堂记录完整课堂记录完整课堂记录完整性较好,书本完整,书写课程目标性好,书写工性较差,书写整性差,书写写较工整,准基本工整,准整,准确率达不工整,准确凌乱,潦草,1/2/3确率达到80%确率达到70%到90%以上。率较低。准确率低。以上。以上。七、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教材名称编者备注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教材否舞蹈学导论吕艺生2003上海文艺出版社(二)主要参考书[1]赵云艳.《高等综合院校舞蹈学学科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八、课程学习建议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你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找出可能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聚焦。预习也能使大家做好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积极参与课堂: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敢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做习题、写论文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同时,也要及时解决预习和上课时遇到的问题。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查找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5.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要勇于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20
20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记录完整 性好,书写工 整,准确率达 到 90%以上。 课 堂 记 录 完 整性较好,书 写较工整,准 确率达到 80% 以上。 课 堂 记 录 基 本完整,书写 基本工整,准 确率达到 70% 以上。 课堂记录完整 性较差,书写 不工整,准确 率较低。 课堂记录完 整性差,书写 凌乱,潦草, 准确率低。 七、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舞蹈学导论 吕艺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否 (二)主要参考书 [1]赵云艳.《高等综合院校舞蹈学学科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 八、课程学习建议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你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找出可能不理解的地方,从 而使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聚焦。预习也能使大家做好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积极参与课堂: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敢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与老师 和同学的互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做习题、写论文等方式来 加深理解。同时,也要及时解决预习和上课时遇到的问题。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如何查找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5. 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要勇 于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课程大纲、课程信息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课程名称Basic Training of Classical Dance230510704B—课程编码舞蹈学适用专业230510709B无1-6修读学期先修课程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口必修口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分11. 5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372学时(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326)执笔人吴晓昊审核人贾蕾二、课程简介《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是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力求遵循科学性、时代性、训练性的特点将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舞台表演的综合训练。通过系统教学,学生将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包括动作的基础性、规范性、技能性和艺术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使其能够协调统一身体的韵律与动作,有效结合基础素质与技能发展,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其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对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流派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术语、动作和规范,理解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知晓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课程目标2:能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舞姿,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身体柔韧性、平衡感和舞蹈节奏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艺术鉴赏力。21
21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 Basic Training of Classical Dance 课程编码 230510704B— 230510709B 适用专业 舞蹈学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1-6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11.5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372 学时(理论学时 46,实践学时 326) 执笔人 吴晓昊 审核人 贾蕾 二、课程简介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班)是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 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力求遵循科学性、时代性、训练性的特点将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 舞台表演的综合训练。通过系统教学,学生将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包括 动作的基础性、规范性、技能性和艺术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使其能够 协调统一身体的韵律与动作,有效结合基础素质与技能发展,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 素质,为其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对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流派有清晰的认识,掌 握古典舞的基本术语、动作和规范,理解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知晓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课程目标 2:能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舞姿,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身 体柔韧性、平衡感和舞蹈节奏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艺 术鉴赏力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习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和教学,可以在舞台或表演活动中展示出专业水准的舞蹈,能够适应不同风格和要求的舞蹈类型,具备舞蹈动作示范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2.1[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舞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熟悉中外舞蹈史的课程目标1学科知识发展脉络。2.2[专业知识】掌握舞蹈实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晋中课程目标2学科知识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分析方法和舞蹈科学知识。4.1[专业基础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中国古课程目标3应用能力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晋中民间舞蹈的表演和示范能力,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基本的文艺活动编导、策划能力。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支撑学时分配章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序讲授小计实践目标一年级第一学期:基础训练;课程目标46526把上训练;1/2/3把下训练:一年级第二学期:讲授法;基础训练;示范法;课程目标256648把上训练:1/2/3提问法;把下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把上训练;课程目标566438把下训练;1/2/3综合训练:22
22 课程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习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和教学,可以在舞 台或表演活动中展示出专业水准的舞蹈,能够适应不同风格和要求的舞蹈类型,具备舞 蹈动作示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知识 2.1[基础知识]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掌握舞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熟悉中外舞蹈史的 发展脉络。 课程目标 2 学科知识 2.2[专业知识] 掌握舞蹈实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晋中 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舞蹈教学法、舞 蹈作品分析方法和舞蹈科学知识。 课程目标 3 应用能力 4.1[专业基础能力] 具备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中国古 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晋中民间舞蹈的表演和示范能力, 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基本的文艺活动编导、策划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章 序 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 课程 讲授 实践 小计 目标 1 一年级第一学期: 基础训练; 把上训练; 把下训练; 讲授法; 示范法; 提问法; 6 46 52 课程目标 1/2/3 2 一年级第二学期: 基础训练; 把上训练; 把下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3 二年级第一学期: 把上训练; 把下训练; 综合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