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具体真实。 5.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 (2)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6.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5.(1)好心提醒别人而又懂得保护自己,体现了老人的精明。(2分)(2) 指出原因而给别人留足面子,体现了老人的世故。 6.①跟开头老太太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的对话作了铺垫,使 文章更有波澜;②写老太太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表现了老太太坚强、独 立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写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引起读者重视关注老 年人生活这一社会问题。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 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 旨和环境。A项,“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有误,从 文中来看,老太太生病后在院子里活动,这没有让人嫌弃。B项,“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 太”错误,文中说的是“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两者意思存在差异。D项,“作 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错误,“编辑是外来户、 下楼去买晚报”不是细节。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这是 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鉴赏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归语境,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都 是语言描写,一句是编辑被偷时老人所说的话,一句是多年后编辑对老人提起此事时老人的 回答。第一句,“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这是老太太发现两个小偷装着买牛 奶行窃时对那两个人说的话,从下文编辑责备老太太时老太太的回答来看,“你没听见我吵 那个女的吗”,可见老太太吵吵那个女子时其实是对编辑的提醒,既好心提醒别人又懂得保 护自己,这表现出老人精明的一面。第二句,“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这是 文章最后老太太对编辑说的话,这句话指出编辑被偷的原因,“不能全怪”,给编辑留了面 子,这表现出老人世故的一面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这是考査情节安排的技巧,属于考查段落结构作用的范畴。首先找到“老太太
显得具体真实。 5. 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 (2)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6. 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4. C 5. (1)好心提醒别人而又懂得保护自己,体现了老人的精明。(2 分)(2) 指出原因而给别人留足面子,体现了老人的世故。 6. ①跟开头老太太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的对话作了铺垫,使 文章更有波澜;②写老太太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表现了老太太坚强、独 立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写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引起读者重视关注老 年人生活这一社会问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 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 旨和环境。A 项,“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有误,从 文中来看,老太太生病后在院子里活动,这没有让人嫌弃。B 项,“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 太”错误,文中说的是“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两者意思存在差异。D 项,“作 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错误,“编辑是外来户、 下楼去买晚报”不是细节。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这是 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鉴赏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归语境,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都 是语言描写,一句是编辑被偷时老人所说的话,一句是多年后编辑对老人提起此事时老人的 回答。第一句,“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这是老太太发现两个小偷装着买牛 奶行窃时对那两个人说的话,从下文编辑责备老太太时老太太的回答来看,“你没听见我吵 那个女的吗”,可见老太太吵吵那个女子时其实是对编辑的提醒,既好心提醒别人又懂得保 护自己,这表现出老人精明的一面。第二句,“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这是 文章最后老太太对编辑说的话,这句话指出编辑被偷的原因,“不能全怪”,给编辑留了面 子,这表现出老人世故的一面。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这是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属于考查段落结构作用的范畴。首先找到“老太太
生病”这一情节,看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写了老太太推着儿童车活动身体“挪 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还写了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等内容,再看这些 内容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从情节上来看,此处的老太太推 着儿童车活动,“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这种状态与上文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 鲜明的对比,这也为下文老人与编辑的对话做了铺垫;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来看,老太太连 遭不幸,如丈夫死去,自己又生病,但依然坚持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这表现出老太太坚强 独立的特点,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 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 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 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 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 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 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受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更深在大学的 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自己的哲学论文, 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谋求一份“更 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 于是,“金融家索罗斯”诞生了。 二十多年之中,从伦敦到纽约,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一—一从默 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 支独立力量。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
生病”这一情节,看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写了老太太推着儿童车活动身体“挪 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还写了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等内容,再看这些 内容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从情节上来看,此处的老太太推 着儿童车活动,“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这种状态与上文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 鲜明的对比,这也为下文老人与编辑的对话做了铺垫;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来看,老太太连 遭不幸,如丈夫死去,自己又生病,但依然坚持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这表现出老太太坚强、 独立的特点,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 7 月 27 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 财,从此结束近 40 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 40 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 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乔治·索罗斯 1930 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 年,随着纳粹德国占 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 年秋天,17 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 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 1949 年 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 197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 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受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更深在大学的 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自己的哲学论文, 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谋求一份“更 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 于是,“金融家索罗斯”诞生了。 二十多年之中,从伦敦到纽约,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从默 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一 支独立力量。 1969 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
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 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某电视台记者曾对此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 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 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 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 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 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 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 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 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这才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 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 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 比如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 Svyazinvest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 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騙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 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 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18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此 外,索罗斯旗下1/3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 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
资本为 25 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在过去 42 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 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 的 10 个对冲基金之首。 某电视台记者曾对此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 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 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 1992 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 10 亿美元,并得 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 67.5%。 1994 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 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 中收入不菲。 1997 年 3 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 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 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 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这才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 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 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 失。 比如 1998 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 Svyazinvest 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 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 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 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 18 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 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 6%。此 外,索罗斯旗下 1/3 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 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