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关于变成上帝的人的嗣子论的、反权威主义的理论被 抛弃了,耶稣成了一位预先存在丽只是暂时被忘记了的上之 子,它与上帝本性相同,却又是上帝之外的第二位格。因此,我 们对尼酉亚学说的这种根源的解释本质上适用于逻合斯的基督 学后者乃是新的天主教的基督教的重要先驱。 把逻各斯的基督学同化于教会信仰中,就要把信仰转变为具有希 腊哲学特征的学说;它抵制了末世学思想:实上,它压制了这些思 想。它用一个概念的基督,一个原则,代替了历史上的基督从而把历 史上的基督变成一个现象;它把基督徒引向“自然”和自然主义的高 贵,而不是引向入格的和道德的东西。它明确地把基督徒的信仰引向 对观念和教条的沉思,从而一方面为僧侣生活,另一方面为一种用乎 教导有缺点的、作工的俗人的基督教,作好准备。它把数百个宇宙学 的和关于世界本性的问题合法化为宗教可题,而且要求对行将失去的 敕世的痛苦作出明确的反应。由此导致的状况是,们不只在宣讲信 条,雨是在凭信条宣讲信条,从而在表面上壮大宗教的同时阻碍宗教 的成长。但由于它完善了与科学的联盟,它把基督教变成了一种世界 宗教,而且事实上变成了一种四海为家的宗教,从而为君士坦丁行动 辅平了道路。① 因此,在逻各斯基督学中,已经播下了明确的基督教一一天 主教教条的种子。但是,它之得到承认和接受却经历了与那些 与之矛盾的、以早期基督教献思想和情绪的残迹为潜在报据的 恩想的严酷斗争。这种概念最早被德尔图良称为上帝一体论。 在上帝一体论内部,还可区分两种倾向钢子论派( the adoptio xig)和模态论派( the modali+闕子论派的上帝一体论的出发 点是把耶稣看作一个变成上帝的人。而模态论派的观点则认为, ①哈那克:“教条史教科书*,1922年,第6,第】5页
耶稣仅是圣父上帝的一个显现,而不是一个与之并列的神。因 此,这两种倾向都肯定上帝的专制统治:一个认为,一个人要 到神圣精神的鼓舞,而上帝,作为唯一的存在仍是不可侵犯的y 而另一个则认为圣子只是圣父的一个表现,同时又保持着上帝 的专制统洽。尽管上帝一体论的这两支似乎相互矛盾,但它们 的对立却远没有那么深刻。哈那克指出;这两个表面上如此对 立的观点,在许多方面是相量合的,而心理分析的解释使这两个 上帝一体论运动的类似性变得完全可以理解了。已经表明,嗣 子论概念具有的无意识的意义是想代替父亲—一神;如果一个 人可以变成上帝并以上帝名义立位,那么这个上帝便被废踹丁。 但在模态派的敦条中也有同样的倾向:如果耶稣仅是上帝的一 个表现,那么圣父上帝本身就必定受压了、受苦了、死亡了 这是一种被称为圣父受难派的学说。我们看到,这种模态论的 观点很类似某些古代有关垂死的神的远东神话(阿提施、阿窦 尼、饿塞里斯),这些神话也都暗示着一种无意识的对父亲 神的敌对。 这把某种无视支持教条的人的心理状况的解释所可能相信 的东西颠了个个。上帝一体说,不管是嗣子论派的,还是模态论 派的并不表示对上帝的日益增长的尊敬,而是恰恰相反,是指 想替代上帝的慝望,这表现在对某个人的神化和对上帝本身的 压制。这样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哈那克要强调这两派上帝 体论运动都把对待基督这个人的末汁论观点看作是与自然主 义观点相对立的,并把这个事实看作是两派都能同意的重要观 点之一。我们看到,前一种认为耶稣将回来重建新的王国的观 点是原始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父亲持革命的敌对 的态度。因此,在其与早期基督教学说的关系已得证明的这两
种上帝一体论运动中,我们也发现有这种观点就不足为怪了。同 样不足为怪的是,德尔图良和奥里根证实,所有基督教徒都根据 上帝一体论进行思维,丽且我们知道,反抗这两类上帝一体论的 斗争本质上反映了至今还植根于群众中的对父亲—神和国家 的敢对倾向。 我们要忽略一些在教条发展中的个别的细徽差异,而将讨 论一个最初出现于尼西亚公会的重大分歧,这就是在阿里乌与 亚大纳西之间的争论。阿里鸟认为,上帝是一,没有任何别的东 西与之并列,他的儿子是一个本质上与这位父亲不同的独立的 存在。他不是真正的上帝,他只具有获得的、部分的神圣性质。 因为他不是永恒的,他的知识也就是不完善的。因此他没有权 利享受与其父亲一样的荣誉。但他是在世界之前被创造的,是 作为创造其它受造物的工具、由上帝的意志作为一种独立的存 在创造的。而亚大纳西则把属于上帝的圣予与世界对照:圣 子产生于上帝的本质,完整地享有圣父的整个本性,与圣父具有 同冖个本质,与上帝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体。 不难发现,在阿里乌与亚大纳西的对立的背后,存在着在神 格唯一论观点与护教学者的逻各斯基督学之间的古老争论(即 使亚大纳西通过新的阐述对古老的逻各斯学说作了些微变化), 存在着在与父亲神敌对的革命倾向与支持父亲和国家、拒 绝一种集体的、历史的解放的保守运动之间前斗争。后者最后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官方宗教的第四世纪终于占了上凤。阿 里乌的老师路济安是嗣子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沙莫沙塔的保罗 的学生,但阿里鸟所代表的那种嗣子论也不再是它的纯粹的本 来的形式,而已掺杂了某些逻各斯基督学献成份。这不可能是 别的样子,因为基督教脱离早期的热情而向天主教会的发展旦 22
经走得很远了,以致旧的冲突只有用教会观点的语言并在这种 观点的气氛中得到解决。如果亚大纳西与阿里鸟的争论似乎围 绕着一个细小的差别(上帝与其儿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或相等的 性质,即是否是本体同一的或本体相类的),那么这个差别的细 小正是现在几乎已是完全了的对早期基督教倾向的征服的结 果。但在这个争论背后存在着的冲突却不亚于革命倾向与反革 命倾向的冲突。阿里乌教条乃是对早期基督教运动的致命打击 之一,而亚大纳西的胜利则标志着巴勒斯坦小农、工匠和无资者 的宗教与希望的破灭。 我们已力图粗线条地表明,教条发展中的各个阶段是如何 在性质上与这个发展从早期基督教信仰到尼西亚教条的总趋势 相符的。表明在每一个阶段中有关的团体的社会状况也将是个 有趣的工作,但在本研究中我们只好放弃了。研究十分之九的 东方人和目耳曼人柏信阿里乌主义的原因同样是很有价值的。 但我们和信,我们已充分表明,只有根据基督教的实际社会状况 和功能才能理解教条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始末。 第六章另一种解释的尝试 本研究与特奥多·赖克有关同一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与方法 上有何区别呢? 赖克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是这样展开。它的特殊对泉是教 条,特别是基督学的教条。由于他“关心的是寻求宗教与强 制——神经定之间的对应并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
的联系”,他就要努力表明,“特别是在这个代表性的例子中,人 类进化史上的宗教教条是以神经症的强迫的思想相一致的,它 是非理性的强制性思想的最重要表现。导致教条的建立和发展 的心理过程完全遵循强迫思想的心理机制,因为这两者受同样 的动机所支配。“在教条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是与在个体的强制 性过程中涉及的相同的防卫机制。” 赖克是怎样着手提出他关于在教条与强制之间存在着基本 的同性的观点的呢? 首先,以其关于宗教类同于强制——神经制的思想为依据 他企图在这两种现象的所有个别的方面发现这种一致性,从而 也就在宗教思想与强制性思维之间发现了这种一致性。然后他 考察教条的演变,弄清它是如何在就一些细微差别面展开的连 续不断的斗争过程中得以推进的在他看来,把教条发展与强制 思想之闻的明显类似看作这两者完全等同的根据弟不显得是牵 强附会的。因此未知的东西可以用已知的东西来解释y可以认 为,教条的形成所遵循的规律同样支配着强制性—神经症过 程。特别是在基督学的教条中,具有两难本性的与圣父上帝的 关系具有一种明显的特别的作用,这个事实就进一步加强了认 为在上述两种现象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的假设。 在赖克的方法论立场中还有一些假定尚未明确提及,但为 了评价他的方法就必须加以阐述。最重要的是,由于一种宗教, 在这里是基督教,被看作和表现为一个实体,这种宗教的追随者 便被假定是一个统一的主体,因此群众被看作仿佛是一个人, 个个体。与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生命实体并把社会中的不同集 团看作有机体的不同部分(例如代表这个社会的眼睛、皮肤和头 脑)的机体论社会学一样,赖克也接受了一个机体论概念,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