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实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4002 课程名称:证据法实务 英文名称:Evidence Law 实验总学时:16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证据法实务》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 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可深化理解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还能学以致用,形成独立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司法活动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实验小组由5-6人组成,推选出组长,由其协调分工、组织和安排实验内 容的开展。 (2)实验前应先行掌握《证据法实务》课程相关内容,同时熟悉的实验大纲的 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3)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4)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用材。 2、对教师的要求 (1)实验前须交代实验目的与要求,提示学生温习实验项目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2)重点讲解实验项目内容和注意事项。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 (4)强调实验纪律和安全制度,全程为学生提供答疑和必要指导。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室内场所,配桌椅和多媒体设备。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分析《罗生门》中证据问题 实验内容:
1 《证据法实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4002 课程名称:证据法实务 英文名称: Evidence Law 实验总学时:16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证据法实务》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 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可深化理解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还能学以致用,形成独立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司法活动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实验小组由 5-6 人组成,推选出组长,由其协调分工、组织和安排实验内 容的开展。 (2)实验前应先行掌握《证据法实务》课程相关内容,同时熟悉的实验大纲的 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3)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4)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用材。 2、对教师的要求 (1)实验前须交代实验目的与要求,提示学生温习实验项目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2)重点讲解实验项目内容和注意事项。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 (4)强调实验纪律和安全制度,全程为学生提供答疑和必要指导。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面积不少于 30 平方米的室内场所,配桌椅和多媒体设备。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分析《罗生门》中证据问题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认识活动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检察官、 法官,都必须通过自身感官感知、理性判断对案件事实进行认识。所以,证明活动同 时也是一个认识过程。 诉讼认识的特点是:第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参与诉讼活动的人。第二,诉讼认 识的手段是证据。证据成为认识主体(主要是办案人员)与认识客体(案件事实)的 唯一纽带与桥梁。第三,诉讼认识过程被严格法定化。诉讼认识除要遵循一般认识所 遵守的逻辑规则、经验法则外,还要遵守法律的规定。第四,诉讼认识可能发现案件 事实真相。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其极限。 认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临墓,未必总能符合客观事实真相。换言之, 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出现疑案。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疑案?现在法律推荐的做法是疑罪 从无,又称有疑惟利被告原则。 二、实验准备 (一)案件材料 《罗生门》是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 品的悬疑影片。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刷,三船敏郎、京 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 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 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 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 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 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 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正南门一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 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樵夫告诉杂工一件一直困扰他的怪事,就是在纠察使署所 见所闻的怪事。樵夫说,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树丛里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 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奋盖了自己已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 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 准夫说,被认为是凶手的多赛丸是个有名的大盗,但他在事后很快就被抓到了 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了毒的泉水,所以抓来不费吹灰之力。在审问中,多襄丸对 自己的作案经过,是这样述说的:他在山路边息凉,一个武士牵着马,马上骑着一个 女人,经过路边。突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女人帽子挂的薄纱,让他看到了女人的面 容,便起了邪念。他将武士骗离山路,突然袭击,绊倒武士,将其捆绑在树上:又跑 去骗那女人,说她丈夫突发急病,拉着她跑近武士身边。女人发现丈夫被绑后,拿匕
2 一、实验原理 认识活动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检察官、 法官,都必须通过自身感官感知、理性判断对案件事实进行认识。所以,证明活动同 时也是一个认识过程。 诉讼认识的特点是:第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参与诉讼活动的人。第二,诉讼认 识的手段是证据。证据成为认识主体(主要是办案人员)与认识客体(案件事实)的 唯一纽带与桥梁。第三,诉讼认识过程被严格法定化。诉讼认识除要遵循一般认识所 遵守的逻辑规则、经验法则外,还要遵守法律的规定。第四,诉讼认识可能发现案件 事实真相。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其极限。 认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临摹,未必总能符合客观事实真相。换言之, 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出现疑案。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疑案?现在法律推荐的做法是疑罪 从无,又称有疑惟利被告原则。 二、实验准备 (一)案件材料 《罗生门》是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 1950 年联合出 品的悬疑影片。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剧,三船敏郎、京 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 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 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 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 12 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 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 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 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 杂工 3 人一起在这里躲雨,樵夫告诉杂工一件一直困扰他的怪事,就是在纠察使署所 见所闻的怪事。樵夫说,3 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树丛里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 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掩盖了自己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 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 樵夫说,被认为是凶手的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但他在事后很快就被抓到了。 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了毒的泉水,所以抓来不费吹灰之力。在审问中,多襄丸对 自己的作案经过,是这样述说的:他在山路边息凉,一个武士牵着马,马上骑着一个 女人,经过路边。突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女人帽子挂的薄纱,让他看到了女人的面 容,便起了邪念。他将武士骗离山路,突然袭击,绊倒武士,将其捆绑在树上;又跑 去骗那女人,说她丈夫突发急病,拉着她跑近武士身边。女人发现丈夫被绑后,拿匕
首要杀强盗。但刺来刺去追来追去都无法杀死强盗。看到女人绝望地坐在地上,强盗 多襄丸趁机过去强吻女人。女人放弃抵抗, 二人发生了性关系。强盗既遂所欲,想要 离开,女子拉住他说:“等等。要么你死要么我丈夫死。你们中间必须有一个死。 我会跟那个活下来的人在一起。“强盗用长剑挑断捆绑武士的绳子,武士立即跳起 拔刀应战,经过20多个回合,强盗终于取胜,杀死了武士。等他再寻找真砂时,她 己经吓得逃之天天了。但是,他的心理需要表现在把当时的怯懦怕死说成勇敢威猛 为此他还不惜夸赞武士的勇敢威猛来陪衬自己:“能和我斗到20回合以上的,只有 他一人。”他当然不肯承认“决斗”中曾失手丢剑,所以刺死武士的只能是一直在手 的长剑。且强盗省略了其强暴过武士的妻子后请求原谅的这一段。 行脚僧却补充说,当时在纠察使署里,真砂是这样说的:强盗凌辱了她之后就溜 之大吉,她跪伏在丈夫面前失声痛哭,丈夫却一言不发,她看到的既不是悲伤,也不 是愤怒,而是冰冷的目光,憎恶的表情。女人苦苦哀求,请丈夫原谅,那武士始终 动不动,一言不发,冷酷的眼光直诛女人之心。她从草间拾回反抗强盗时掉落的护身 匕首,割断绳子,递匕首要给丈夫,请他杀了自己,丈夫仍旧不言不动,眼光冰冷。 她绝望之下拿着匕首走向丈夫,匕尖对着丈夫。又说自己后来一定是昏过去了,醒来 后看到丈夫胸口插着那把短刀。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她的心理 需要是强调自己的行为另有原因,即丈夫那冷酷鄙视的眼光,以稍稍减轻一点自己并 没有的罪责。 行脚僧又向杂工和樵夫说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话:那强盗完事后 又花言巧语引诱女人随他去,做他的妻子,那女人意肯言从。强盗拉着女人要走,女 人停住,竟指着被绑的丈夫要求强盗:“请把他杀掉。”闻言连强盗都大惊失色,将 她推倒在地,一脚踩在她身上,反问武士如何处置这个女人:“你想让我这么处置她? 是杀了她。还是放了她。”因为这些话,武士从心底宽恕了强盗:女人逃走,强盗追 之不及,回来用长剑割断武士身上的绳索,转身走了。 妻子的“背叛”和“狠毒”,使武士痛不欲生。起身后因匕首反射日光,引起他 的注意。他拾起短刀,毅然自尽。且武士说到了“我死了,一个人的脚步轻轻地走来, 从我的胸口拔去匕首”,这遭到了樵夫的反对。武士说是自杀,其实想怪罪女人杀了 他,女人割断绳子,要他与强盗决斗,确是他的间接死因。同时,他不肯承认输给强 盗,说为自杀,也出于这种心理需要。至于死者的话是借女巫之口说出的,这是艺术 手法,可以认为是死者本人想说的话,不必横生枝节。 樵夫其实躲在树丛后面,目睹了案情的全过程,只因事后从案发现场偷走了那把 嵌螺钿、烦值些钱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开始不说,漏出的一句两句被那敏感的汉 子抓住,追问不休,才说出他的版本:强盗强暴过武士的妻子后,请求原谅,还请求 女人跟他走,他原意金盆洗手,改恶从满,用带动来养活她。女人二话沿说,拾起比 首,跑近丈夫,割断绳索,又跑回原处倒在地上。强盗明白了她的意思,是要他们二 3
3 首要杀强盗。但刺来刺去追来追去都无法杀死强盗。看到女人绝望地坐在地上,强盗 多襄丸趁机过去强吻女人。女人放弃抵抗,二人发生了性关系。强盗既遂所欲,想要 离开,女子拉住他说:“等等。要么你死要么我丈夫死。你们中间必须有一个死。”” 我会跟那个活下来的人在一起。“强盗用长剑挑断捆绑武士的绳子,武士立即跳起, 拔刀应战,经过 20 多个回合,强盗终于取胜,杀死了武士。等他再寻找真砂时,她 已经吓得逃之夭夭了。但是,他的心理需要表现在把当时的怯懦怕死说成勇敢威猛, 为此他还不惜夸赞武士的勇敢威猛来陪衬自己:“能和我斗到 20 回合以上的,只有 他一人。”他当然不肯承认“决斗”中曾失手丢剑,所以刺死武士的只能是一直在手 的长剑。且强盗省略了其强暴过武士的妻子后请求原谅的这一段。 行脚僧却补充说,当时在纠察使署里,真砂是这样说的:强盗凌辱了她之后就溜 之大吉,她跪伏在丈夫面前失声痛哭,丈夫却一言不发,她看到的既不是悲伤,也不 是愤怒,而是冰冷的目光,憎恶的表情。女人苦苦哀求,请丈夫原谅,那武士始终一 动不动,一言不发,冷酷的眼光直诛女人之心。她从草间拾回反抗强盗时掉落的护身 匕首,割断绳子,递匕首要给丈夫,请他杀了自己,丈夫仍旧不言不动,眼光冰冷。 她绝望之下拿着匕首走向丈夫,匕尖对着丈夫。又说自己后来一定是昏过去了,醒来 后看到丈夫胸口插着那把短刀。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她的心理 需要是强调自己的行为另有原因,即丈夫那冷酷鄙视的眼光,以稍稍减轻一点自己并 没有的罪责。 行脚僧又向杂工和樵夫说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话:那强盗完事后, 又花言巧语引诱女人随他去,做他的妻子,那女人意肯言从。强盗拉着女人要走,女 人停住,竟指着被绑的丈夫要求强盗:“请把他杀掉。”闻言连强盗都大惊失色,将 她推倒在地,一脚踩在她身上,反问武士如何处置这个女人:“你想让我这么处置她? 是杀了她。还是放了她。”因为这些话,武士从心底宽恕了强盗;女人逃走,强盗追 之不及,回来用长剑割断武士身上的绳索,转身走了。 妻子的“背叛”和“狠毒”,使武士痛不欲生。起身后因匕首反射日光,引起他 的注意。他拾起短刀,毅然自尽。且武士说到了“我死了,一个人的脚步轻轻地走来, 从我的胸口拔去匕首”,这遭到了樵夫的反对。武士说是自杀,其实想怪罪女人杀了 他,女人割断绳子,要他与强盗决斗,确是他的间接死因。同时,他不肯承认输给强 盗,说为自杀,也出于这种心理需要。至于死者的话是借女巫之口说出的,这是艺术 手法,可以认为是死者本人想说的话,不必横生枝节。 樵夫其实躲在树丛后面,目睹了案情的全过程,只因事后从案发现场偷走了那把 嵌螺钿、颇值些钱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开始不说,漏出的一句两句被那敏感的汉 子抓住,追问不休,才说出他的版本:强盗强暴过武士的妻子后,请求原谅,还请求 女人跟他走,他愿意金盆洗手,改恶从善,用劳动来养活她。女人二话没说,拾起匕 首,跑近丈夫,割断绳索,又跑回原处倒在地上。强盗明白了她的意思,是要他们二
人用决斗来决定她的命运。但武士怯情怕死,不想战斗。武士说:“等等。我才不愿 意为这样的女人拼命呢。”还骂女人:“你己经和两个男人搞过了,干嘛不自杀算了。” “别哭了,哭也不会管用了。”强盗说:“别那样,不要吓她。女人天生就是软弱的。” 女人气极,破口大骂, “软弱的是你们。”对她丈夫说:“你要是我丈夫,干嘛不把 这个男人杀了?然后你就可以让我自杀,那样才是真正的男人。”对强盗说:“你也 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又编造谎言说希望多襄丸来解救她,挑唆二人决斗。两人不 得已才出手,且都本事平平,刀法不准,多襄丸把剑插进地里,武弘把刀欣进树里, 刀来不及拔出来,决斗成了毫无章法的扭打。强盗终于碰巧从地上拔出长剑,刺死了 武士,之后自己瑟瑟发抖。樵夫到底还是说了谎,因为扭打中强盗幸而到手的不是长 剑,而是短刀。他的偷,不是从草间顺手牵羊地拾取,而是从死人血淋淋的伤口拔取, 性质要严重得多。樵夫心理上不肯承认,自己竞会这么忍心,所以他对和尚说:“有 时候,我连自己的心思都摸不清。”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大声反对武士的话了。三个人 就这样争争吵吵,纷纷慨叹人心叵测,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在这时,隐约 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那个以“人人都在作恶, 我也不妨作恶”为人生哲理的汉子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 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 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杂工走了,樵夫则抱起婴儿,准备带回家养,他 对和尚说:“我已经有6个孩子,再添一个也不过一样的辛苦。”行脚僧感动地说: “多亏了你, 我可以继续相信人了。” (二)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 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 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三、实验步骤 1.熟悉案情 2.确定本案的中可作为证据的材料 3.确定采纳证据的规则 4.确定案件事实 5.确定判决结果 实哈性质: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学时:8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证据法中有关认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
4 人用决斗来决定她的命运。但武士怯懦怕死,不想战斗。武士说:“等等。我才不愿 意为这样的女人拼命呢。”还骂女人:“你已经和两个男人搞过了,干嘛不自杀算了。” “别哭了,哭也不会管用了。”强盗说:“别那样,不要吓她。女人天生就是软弱的。” 女人气极,破口大骂,“软弱的是你们。”对她丈夫说:“你要是我丈夫,干嘛不把 这个男人杀了?然后你就可以让我自杀,那样才是真正的男人。”对强盗说:“你也 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又编造谎言说希望多襄丸来解救她,挑唆二人决斗。两人不 得已才出手,且都本事平平,刀法不准,多襄丸把剑插进地里,武弘把刀砍进树里, 刀来不及拔出来,决斗成了毫无章法的扭打。强盗终于碰巧从地上拔出长剑,刺死了 武士,之后自己瑟瑟发抖。樵夫到底还是说了谎,因为扭打中强盗幸而到手的不是长 剑,而是短刀。他的偷,不是从草间顺手牵羊地拾取,而是从死人血淋淋的伤口拔取, 性质要严重得多。樵夫心理上不肯承认,自己竟会这么忍心,所以他对和尚说:“有 时候,我连自己的心思都摸不清。”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大声反对武士的话了。三个人 就这样争争吵吵,纷纷慨叹人心叵测,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在这时,隐约 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那个以“人人都在作恶, 我也不妨作恶”为人生哲理的汉子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 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 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杂工走了,樵夫则抱起婴儿,准备带回家养,他 对和尚说:“我已经有 6 个孩子,再添一个也不过一样的辛苦。”行脚僧感动地说: “多亏了你,我可以继续相信人了。” (二)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 195 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 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 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三、实验步骤 1.熟悉案情 2.确定本案的中可作为证据的材料 3.确定采纳证据的规则 4.确定案件事实 5.确定判决结果 实验性质: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学时:8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证据法中有关认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
(2)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证据采纳规则: (3)掌握推导案件事实的方法 实验条件:多媒体 研究与思考: 1.学习诉讼法认识论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司法实践中一定会有疑案? 3.遇到疑案法官该如何处理? 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分析刺死辱母者案中的证据问题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 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 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 其作用机理一是真理(真实)融贯论,二是真理(真实)符合论,三是归纳逻辑与溯因推 理:其考量因素包括参与印证的证据的品质、数量、清晰度,是否存在客观性证据尤 其是隐蔽性证据,是否符合经验法则,是否合理嵌入整体的事实构造,以及是否存在 合理差异等。 二、实验准备 (一)案件材料 公诉机关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于欢,男,1994年8月23日出生于山东省冠县,汉族,高中文化,冠县 工业园区源大工贸有限公司职工。住冠县建设南路13号2生活区1排2号。2016 年4月15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山东 省冠县看守所。 本案证据如下: (一)物证 冠县公安局民警在案发现场从被告人于欢手中扣押单刃尖刀一把,在冠县公安局 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扣押于欢作案时所穿的带有腰带的浅蓝色牛仔裤一条、藏蓝色夹克 一件、黑色耐克运动鞋一双、蓝色横条纹短袖T恤一件、黑色袜子一双、酒红色内裤 一条。 (二)书证 1被告人于欢的户籍证明,证实于欢1994年8月23日出生等身份信息:被害人 杜志浩的户籍证明,证实其身份情况。 5
5 (2)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证据采纳规则; (3)掌握推导案件事实的方法 实验条件:多媒体 研究与思考: 1.学习诉讼法认识论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司法实践中一定会有疑案? 3.遇到疑案法官该如何处理?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分析刺死辱母者案中的证据问题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 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 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 其作用机理一是真理(真实)融贯论,二是真理(真实)符合论,三是归纳逻辑与溯因推 理;其考量因素包括参与印证的证据的品质、数量、清晰度,是否存在客观性证据尤 其是隐蔽性证据,是否符合经验法则,是否合理嵌入整体的事实构造,以及是否存在 合理差异等。 二、实验准备 (一)案件材料 公诉机关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于欢,男,1994 年 8 月 23 日出生于山东省冠县,汉族,高中文化,冠县 工业园区源大工贸有限公司职工。住冠县建设南路 13 号 2 生活区 1 排 2 号。2016 年 4 月 15 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同年 4 月 29 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山东 省冠县看守所。 本案证据如下: (一)物证 冠县公安局民警在案发现场从被告人于欢手中扣押单刃尖刀一把,在冠县公安局 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扣押于欢作案时所穿的带有腰带的浅蓝色牛仔裤一条、藏蓝色夹克 一件、黑色耐克运动鞋一双、蓝色横条纹短袖 T 恤一件、黑色袜子一双、酒红色内裤 一条。 (二)书证 1.被告人于欢的户籍证明,证实于欢 1994 年 8 月 23 日出生等身份信息;被害人 杜志浩的户籍证明,证实其身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