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6133902 课程名称:信息网络法学 英文名称:Information-net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授课对象:法学、新闻(政法新闻)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立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信息网络法作为 :个正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门,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电信法、电 子签名与认证法、电子商务法、民事网络法、刑事网络法、信息网络管理法、国际信 息网络法及信息网络争议解决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 英文简介: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net,legislation of information-net developed most,information-net law becomes a new legal department.This curriculum will introduce these legal systems as bellows: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law,E-signature law,E-commerce law,civil net-law, criminal net-law,E-administration law,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net law and net-dispute resolution law. The aims of the curriculum are to introduce the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information-net law to the studen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信息网络法学是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门崭新的法学领域。该课程涉及到法 学(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经济学及计算机 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培养学生从事信息网络法律事务或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 产生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法治发展的自信心。目标是培养出熟悉信息网络法的 专业人才,以便能够处理立法、司法、执法等实际工作中的信息网络法律业务
1 《信息网络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6133902 课程名称:信息网络法学 英文名称:Information-net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授课对象:法学、新闻(政法新闻)专业本科生 学 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立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信息网络法作为 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门,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电信法、电 子签名与认证法、电子商务法、民事网络法、刑事网络法、信息网络管理法、国际信 息网络法及信息网络争议解决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 英文简介: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net, legislation of information-net developed most, information-net law becomes a new legal department. This curriculum will introduce these legal systems as bellow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law, E-signature law, E-commerce law, civil net-law, criminal net-law, E-administration law,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net law and net-dispute resolution law. The aims of the curriculum are to introduce the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information-net law to the studen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信息网络法学是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门崭新的法学领域。该课程涉及到法 学(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经济学及计算机 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培养学生从事信息网络法律事务或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 产生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法治发展的自信心。目标是培养出熟悉信息网络法的 专业人才,以便能够处理立法、司法、执法等实际工作中的信息网络法律业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网络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 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息、信息网络及信息网络法的概念、特征、法律 渊源:了解信息网络法法律制度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3.了解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信息网络法发展的特点,培养对于中国制度的 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网络及信息网络法概述 1.主要内容: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信息网络和信息网络法的概念、 特征、法律渊源;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信息网络法发展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信息、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法、法律渊源 3.问题与应用:了解信息网络法及信息网络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对该 法律制度有概括性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节信息网路法学基本理论 1.主要内容:主要是信息网络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技术中立原则、媒介 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和网络安全原则,介绍其内容和要求。介绍信息 网络法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信息网络法的特点及学习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中立原则、媒介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和 网络安全原则。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重点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原则,明确其对信息网络法 律制度的指导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如何认识信息网络法是正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门? 2.学习信息网络法的意义何在? 3.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但在讲授过程中亦将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课 堂讨论,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了解。 第二章电信法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电信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电信法的特点 2.要求学生了解电信立法和其中的法律问题,掌握电信法律制度的主要 内容(电信主体法、电信管理法和电信服务法)。中国特色电信法的特点。 2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信息网络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本章学习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 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息、信息网络及信息网络法的概念、特征、法律 渊源;了解信息网络法法律制度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3.了解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信息网络法发展的特点,培养对于中国制度的 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网络及信息网络法概述 1.主要内容: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信息网络和信息网络法的概念、 特征、法律渊源;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信息网络法发展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信息、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法、法律渊源 3.问题与应用:了解信息网络法及信息网络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对该 法律制度有概括性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节 信息网络法学基本理论 1.主要内容:主要是信息网络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技术中立原则、媒介 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和网络安全原则,介绍其内容和要求。介绍信息 网络法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信息网络法的特点及学习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中立原则、媒介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和 网络安全原则。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重点掌握信息网络法的基本原则,明确其对信息网络法 律制度的指导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如何认识信息网络法是正在形成中的法律部门? 2.学习信息网络法的意义何在? 3.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但在讲授过程中亦将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课 堂讨论,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了解。 第二章 电信法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电信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电信法的特点 2.要求学生了解电信立法和其中的法律问题,掌握电信法律制度的主要 内容(电信主体法、电信管理法和电信服务法)。中国特色电信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信法概述 1.主要内容:电信与电信业务:电信法及其法律渊源:电信法的基本内容 和基本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电信业务、电信法、信息安全、基础电信业 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信业务、电信市场和电信服务的实际状况,发现其 中的法律问题,并尝试分析和解决,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信主体法 1.主要内容:电信主体及其经营资格、电信业务分类、电信经营许可制 度、电信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电信业务分类(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 业务)、主体资格、市场准入、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3.问题与应用:电信主体法的主要内容:电信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程 序:电信主体的业务范围及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 第三节电信管理法 1,主要内容:电信行政管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的法律制度、电信 行政许可管理的法律制度及电信网间互联管理和电信资费管理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行政许可、电信资费管理、电信网间互联 电信安全管理、电信建设管理及电信设备进网管理。 3.问题与应用:了解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电信业的准入制度,并了解政 府部门对电信业的有关管理制度。 第四节电信服务法 1.主要内容:电信服务及电信业务:电信服务的提供方式:电信服务合 同的订立与履行:电信服务与不正当竞争: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电信服务 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服务、电信服务提供商、电信服务合同、电 信服务质量、知情权、选择权。 3.问题与应用:掌握电信服务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电信服务的中 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法律分析和解决。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顺:1.简术我国由信法律制度的堪本内容? 2、电信法对电信服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做了哪些规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但在讲授过程中亦将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课堂 3
3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信法概述 1.主要内容:电信与电信业务;电信法及其法律渊源;电信法的基本内容 和基本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电信业务、电信法、信息安全、基础电信业 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信业务、电信市场和电信服务的实际状况,发现其 中的法律问题,并尝试分析和解决,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节 电信主体法 1.主要内容:电信主体及其经营资格、电信业务分类、电信经营许可制 度、电信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电信业务分类(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 业务)、主体资格、市场准入、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3.问题与应用:电信主体法的主要内容;电信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程 序;电信主体的业务范围及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 第三节 电信管理法 1.主要内容:电信行政管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的法律制度、电信 行政许可管理的法律制度及电信网间互联管理和电信资费管理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行政许可、电信资费管理、电信网间互联、 电信安全管理、电信建设管理及电信设备进网管理。 3.问题与应用:了解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电信业的准入制度,并了解政 府部门对电信业的有关管理制度。 第四节 电信服务法 1.主要内容:电信服务及电信业务;电信服务的提供方式;电信服务合 同的订立与履行;电信服务与不正当竞争;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电信服务 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信服务、电信服务提供商、电信服务合同、电 信服务质量、知情权、选择权。 3.问题与应用:掌握电信服务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电信服务的中 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法律分析和解决。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简述我国电信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2、电信法对电信服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做了哪些规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但在讲授过程中亦将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课堂
讨论,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了解。 第三章电子签名与认证法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签名与认证的基本原理、电子签名法 的基本原则和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电子签名的基本制度以及各国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 3.理解我国的电子签名与认证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中国特色 电子签名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子签名法 1.主要内容:电子签名的法律意义、概念、分类及法律效力,我国《电 子签名法》与各国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子签名的法律意义,掌握电子签名的概念、特征 和法律效力。 第二节电子认证法 1.主要内容:电子认证的原理和电子认证中的一般法律问题,认证机构 证书使用者及证书信赖者三方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2。基本概念:电子认证、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数字证书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具备的条件及电子认证的业 务规则,电子签名与认证应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法律解决。 (三)用老与实践 思考题:1、电子签名与认证中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该如何设计? 2、试分析可靠电子签名需考虑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课后阅读为辅,并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第四章民事网络法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民事权利(如知识产权、名誉权、个 人信息和虚拟财产权等)的确立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2.能处理网络活动中遇到的民事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 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思考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设置的合理 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网络与民法之发展概述 4
4 讨论,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了解。 第三章 电子签名与认证法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签名与认证的基本原理、电子签名法 的基本原则和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 2. 了解电子签名的基本制度以及各国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 3. 理解我国的电子签名与认证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中国特色 电子签名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子签名法 1.主要内容:电子签名的法律意义、概念、分类及法律效力,我国《电 子签名法》与各国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子签名的法律意义,掌握电子签名的概念、特征 和法律效力。 第二节 电子认证法 1.主要内容:电子认证的原理和电子认证中的一般法律问题,认证机构、 证书使用者及证书信赖者三方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2.基本概念:电子认证、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数字证书。 3.问题与应用:了解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具备的条件及电子认证的业 务规则,电子签名与认证应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法律解决。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电子签名与认证中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该如何设计? 2、试分析可靠电子签名需考虑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课后阅读为辅,并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第四章 民事网络法 (一)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了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民事权利(如知识产权、名誉权、个 人信息和虚拟财产权等)的确立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2. 能处理网络活动中遇到的民事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 3.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思考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设置的合理 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网络与民法之发展概述
1.主要内容:信息网络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民事权利在信息网络空间的 现实状况:信息网络对民法的影响及我国民事法律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民事网络法、网络侵权、虚拟财产、著作权、隐 私权、名誉权。 3.应用与能力:了解信息网络对民法的影响,了解民法应如何应对信息 网络的挑战。 第一节信息网络与民事权利 1.主要内容:信息网络对物权法的影响,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法律保护, 网络空间的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保护。域名及域名权和传统商标权 商号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域名及域名权、商标 权、商号权,虚拟财产,民事权利、法律保护。 3.应用与能力:了解在信息网络中的民事权利法律保护问题,了解有关 虚拟财产的案件及其反映的法律问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法律 问题。 第三节信息网络与网络得权 1.主要内容:网络侵权的类型、特征、侵权责任构成,信息网络中知识 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的保护及损害赔偿的计算依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络侵权、侵权主体、侵权行为、侵权责任。 3.应用与能力:掌握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网络侵权行为的归责原 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思考网络侵权中的网络服务者责任 的设置。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简述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2.如何保障人们在信息网络中的民事权利?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讲课中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分组讨论,以使各个知识点 更易于掌握和理解】 第五章电子商务法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 解计算机信息交易、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 益保护及对电子商务中的税收法律问题。 2.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合同、电子提单、电子支付等概念,掌握电子合同 的特征,正确认识电子合同法的发展现状,理解电子合同法中的各项法 5
5 1.主要内容:信息网络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民事权利在信息网络空间的 现实状况;信息网络对民法的影响及我国民事法律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民事网络法、网络侵权、虚拟财产、著作权、隐 私权、名誉权。 3.应用与能力:了解信息网络对民法的影响,了解民法应如何应对信息 网络的挑战。 第二节 信息网络与民事权利 1.主要内容:信息网络对物权法的影响,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法律保护, 网络空间的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保护。域名及域名权和传统商标权、 商号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域名及域名权、商标 权、商号权,虚拟财产,民事权利、法律保护。 3.应用与能力:了解在信息网络中的民事权利法律保护问题,了解有关 虚拟财产的案件及其反映的法律问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法律 问题。 第三节 信息网络与网络侵权 1.主要内容:网络侵权的类型、特征、侵权责任构成,信息网络中知识 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的保护及损害赔偿的计算依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络侵权、侵权主体、侵权行为、侵权责任。 3.应用与能力:掌握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网络侵权行为的归责原 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思考网络侵权中的网络服务者责任 的设置。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简述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2.如何保障人们在信息网络中的民事权利?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讲课中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分组讨论,以使各个知识点 更易于掌握和理解。 第五章 电子商务法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 解计算机信息交易、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 益保护及对电子商务中的税收法律问题。 2.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合同、电子提单、电子支付等概念,掌握电子合同 的特征,正确认识电子合同法的发展现状,理解电子合同法中的各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