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像,亦可用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用量为5-10mci。131I-OIH(邻碘马尿酸)是经典的肾小管分泌型2.显像剂,20%被肾小球滤过,80%被肾小管分泌。用量为0.3-0.5mci。显像方法:患者检查前15分钟饮水300ml,排尿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检查床下,对准双肾及膀胱肘静脉弹丸注入显像剂,同步开始采集,用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血流相:1幅/2秒采集60秒。动态相:
◼ 显像,亦可用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用量 为5-10mci。 ◼ 2、 131I-OIH(邻碘马尿酸)是经典的肾小管分泌型 显像剂,20%被肾小球滤过,80%被肾小管分泌。 用量为0.3-0.5mci。 ◼ 显像方法:患者检查前15分钟饮水300ml,排尿。 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检查床下,对准双肾及膀胱, 肘静脉弹丸注入显像剂,同步开始采集,用低能通 用型准直器。血流相: 1幅/2秒采集60秒。动态相:
1分钟1幅采集20分钟正常图象:■1、血流相:注入显像剂后8-10秒腹主动脉显影清晰2秒左右以后,双肾出现影像。随看时间延长,肾影逐渐清晰,表明显像剂通过动脉期和毛细血管相进入静脉期。又双肾血流灌注曲线的形态和放射性活度左右两侧相似,峰时差小于1秒
◼ 1分钟1幅采集20分钟。 ◼ 正常图象: ◼ 1、血流相:注入显像剂后8-10秒腹主动脉显影清晰, 2秒左右以后,双肾出现影像。随着时间延长,肾影逐 渐清晰,表明显像剂通过动脉期和毛细血管相进入静 脉期。双肾血流灌注曲线的形态和放射性活度左右两 侧相似,峰时差小于1秒
2、灌注相:显影剂注入1分钟时双肾开始显影2-4分钟影像最清晰。随后,随着显像剂逐渐进入肾盂、肾盏,肾影开始变淡。至15-20分钟时,双肾影像基本消退,而膀胱影像逐渐增强。输尿管通常不显影或隐约显影
◼ 2、灌注相:显影剂注入1分钟时双肾开始显影, 2-4分钟影像最清晰。随后,随着显像剂逐渐 进入肾盂、肾盏,肾影开始变淡。至15-20分 钟时,双肾影像基本消退,而膀胱影像逐渐增 强。输尿管通常不显影或隐约显影
肾图:正常肾图分为a、b、c三段:a段:为显像剂出现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0秒左右开始出现的急剧上升没,此段60%来自肾外血管床的放射性,10%来自肾而管床的放射性,30%来自肾小球(管)上皮细胞的摄取;b段:为显像剂聚集段,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经2-4分钟达到高峰。b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球(管)上皮从血中摄取显像剂的速度和数量,决定肾小球滤过率;C段:为显像剂排泄段,b段
◼ 肾图:正常肾图分为a、b、c三段:a段:为显像剂出 现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0秒左右开始出现的急剧上升 段,此段60%来自肾外血管床的放射性,10%来自肾血 管床的放射性,30%来自肾小球 (管)上皮细胞的摄取; b段:为显像剂聚集段, 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 经2-4分钟达到高峰。b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 球(管)上皮从血中摄取显像剂的速度和数量,决定肾 小球滤过率;C段:为显像剂排泄段,b段
之后的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部较为缓慢代表显像剂由肾孟经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过程肾图的定量分析指标:重点为Tb(峰时)及T1/2(半排时间)Tb:《4.5分钟T1/2《8分钟。另外肾脏指数(RI)可以用于判断肾功能的受损程度,RI在30%-45%为轻度受损,20-30%为中度受损20%以下为重度受损异常肾图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 之后的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部较为缓慢, 代表显像剂由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过程。 ◼ 肾图的定量分析指标:重点为Tb(峰时)及T1/2 (半排时间) Tb:〈4.5分钟 T1/2〈8分钟。另外 肾脏指数(RI)可以用于判断肾功能的受损程度, RI 在30%-45%为轻度受损,20-30%为中度受损, 20%以下为重度受损。 ◼ 异常肾图类型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