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课程名称:放射性核素诊断学课程编号:y121108授课学期:2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授课班级:09级影像专业于鹏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临床学院
讲 稿 课程名称: 放射性核素诊断学 课程编号: y121108 授课学期:2012-2013 学年春季学期 授课班级: 09 级 影 像 专 业 任课教师: 于鹏 河北联合大学临床学院
第6周,第_12讲次课程名称:放射性核素诊断学摘要第八章:肾动态显像授课题目(章、节)【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熟知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正常图像及异常肾图类型、以及临床的应用。【重点】正常肾图、异常肾图类型【难点】异常肾图类型。2
2 课程名称:放射性核素诊断学 第 6 周,第 1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八章:肾动态显像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 熟知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正常图像及异常肾图类型、以 及临床的应用。 【重 点】正常肾图、异常肾图类型 【难 点】异常肾图类型
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肾动态显像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肾功能的判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本章的讲解,主要侧重于异常肾图类型、肾功能的判断方法及临床应用。【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八章肾动态显像肾动态显像显像原理:肾动态显像包括反映肾血流灌注显像及反映肾功能的动态显像。经静脉弹丸注入能被肾实质浓聚而又迅速经尿排出的放射性药物,应用SPECT连续或间隔一定时间多次采集系列影像,可以观察到显像剂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实质和尿路的动态过程。经计算机影像处理后,可获得肾血流灌注图象、功能动态图象以及绘出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曲线(肾图)。显像剂:1、99mTc-DTPA(二乙三胺五醋酸)是肾血流灌注显像的首选药物,属于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95%被肾小球滤过,5%被肾小管分泌。它在肾脏中清除快,适合于估计双肾血流灌注以及肾功能显像,亦可用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用量为5-1Omci。2、131I-0IH(邻碘马尿酸)是经典的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20%被肾小球滤过,80%被肾小管分泌。用量为0.3-0.5mci。显像方法:患者检查前15分钟饮水300ml,排尿。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检查床下,对准双肾及膀胱,肘静脉弹丸注入显像剂,同步开始采集,用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血流相:1幅/2秒采集60秒。动态相1分钟1幅采集20分钟。正常图象:1、血流相:注入显像剂后8-10秒腹主动脉显影清晰,2秒左右以后,双肾出现影像。随着时间延长,肾影逐渐清晰,表明显像剂通过动脉期和毛细血管相进入静脉期。双肾血流灌注曲线的形态和放射性活度左右两侧相似,峰时差小于1秒。2、功能相:显影剂注入1分钟时双肾开始显影,2-4分钟影像最清晰。随后,随着显像剂逐渐进入肾盂、肾盏,肾影开始变淡。至15-20分钟时,双肾影像基本消退,而膀胱影像逐渐增强。输尿管通常不显影或隐约显影。肾图:正常肾图分为a、b、c三段:a段:为显像剂出现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0秒左右开始出现的急剧上升段,此段60%来自肾外血管床的放射性,10%来自肾血管床的放射性,30%来自肾小球(管)上皮细胞的摄取:b段:为显像剂聚集段,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经2-4分钟达到高峰。b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球(管)上皮从血中摄取显像剂的速度和数量,决定肾小球滤过率;C段:为显像剂排泄段,b之后的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部较为缓慢,代表显像剂由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过程。肾图的定量分析指标:重点为Tb(峰时)及T1/2(半排时间)Tb:《4.5分钟T1/2《8分钟?。另外肾脏指数(RI)可以用于判断肾功能的受损程度,RI在30%一45%为轻度受损,20一30%为中度受损,20%以下为重度受损。异常肾图类型及其临床意义:1、急剧上升型: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至检查结束时也不见c段。出现在单
3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肾动态显像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肾功能 的判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本章的讲解,主要侧重于异常肾图类型、肾功能的判 断方法及临床应用。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八章 肾动态显像 肾动态显像 显像原理:肾动态显像包括反映肾血流灌注显像及反映肾功能的动态显像。经静脉弹丸注入 能被肾实质浓聚而又迅速经尿排出的放射性药物,应用 SPECT 连续或间隔一定时间多次采集 系列影像,可以观察到显像剂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实质和尿路的动态过程。经计算机影 像处理后,可获得肾血流灌注图象、功能动态图象以及绘出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曲线(肾图)。 显像剂: 1、99mTc-DTPA(二乙三胺五醋酸)是肾血流灌注显像的首选药物,属于肾小球滤过型显像 剂,95%被肾小球滤过,5%被肾小管分泌。它在肾脏中清除快,适合于估计双肾血流灌注以 及肾功能显像,亦可用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用量为 5-10mci。 2、131I-OIH(邻碘马尿酸)是经典的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20%被肾小球滤过,80%被肾小 管分泌。用量为 0.3-0.5mci。 显像方法:患者检查前 15 分钟饮水 300ml,排尿。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检查床下,对准双 肾及膀胱,肘静脉弹丸注入显像剂,同步开始采集,用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血流相: 1 幅/2 秒采集 60 秒。动态相 1 分钟 1 幅采集 20 分钟。 正常图象: 1、血流相:注入显像剂后 8-10 秒腹主动脉显影清晰,2 秒左右以后,双肾出现影像。随着时 间延长,肾影逐渐清晰,表明显像剂通过动脉期和毛细血管相进入静脉期。双肾血流灌注曲线 的形态和放射性活度左右两侧相似,峰时差小于 1 秒。 2、功能相:显影剂注入 1 分钟时双肾开始显影,2-4 分钟影像最清晰。随后,随着显像剂逐渐 进入肾盂、肾盏,肾影开始变淡。至 15-20 分钟时,双肾影像基本消退,而膀胱影像逐渐增强。 输尿管通常不显影或隐约显影。 肾图:正常肾图分为 a、b、c 三段:a 段:为显像剂出现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 10 秒左右开始 出现的急剧上升段,此段 60%来自肾外血管床的放射性,10%来自肾血管床的放射性,30%来 自肾小球 (管)上皮细胞的摄取;b 段:为显像剂聚集段, a 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经 2-4 分钟达到高峰。b 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球(管)上皮从血中摄取显像剂的速度和数量, 决定肾小球滤过率;C 段:为显像剂排泄段,b 之后的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部较为缓 慢,代表显像剂由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过程。 肾图的定量分析指标:重点为 Tb(峰时)及 T1/2(半排时间) Tb:〈4.5 分钟 T1/2〈8 分钟?。 另外肾脏指数(RI)可以用于判断肾功能的受损程度, RI 在 30%-45%为轻度受损,20-30% 为中度受损,20%以下为重度受损。 异常肾图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1、急剧上升型:a 段基本正常,b 段持续上升,至检查结束时也不见 c 段。出现在单
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不畅2、高水平延长线型:a段基本正常,b段c段融合并呈水平延伸,多见于慢性上尿路梗阻伴肾孟积水或肾功能轻度受损时。3、抛物线型:a段正常或稍低,b段上升缓慢,峰时后延,c段下降缓慢,峰顶圆钝,呈抛物线状。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中度损害和上尿路不全梗阻伴轻度肾孟积水。4、低水平延长线型:a段降低,b、c段合并呈水平延伸,多见于肾功能严重损伤和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上尿路梗阻合并大量肾孟积水时。5、低水平递降型:常见于一侧肾。表现为患侧肾图a段降低,b、c段合并呈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一侧肾功能丧失、肾切除或先天性一侧缺失。6、阶梯状下降型:a、b段正常,c段呈阶梯状下降。见于精神紧张、尿反流、尿路感染所导致的上尿路痉。7、单侧小肾图:其幅度明显低于另侧,但图形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侧发育不良。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1、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肾动脉血管床的闭塞性病变而引起的高血压,表现为患侧肾动脉灌注少而延迟,早期肾实质影象小而放射性分布少,显影和消退皆延迟,有时后期患肾较健侧肾影大而放射性明显。由于血管闭塞的部位不同,肾脏功能受损的程度不同,肾图可以表现为抛物线型、高水平或低水平延长线型、低水平递降型和小肾图型。其中小肾图型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意义。2、尿路梗阻的诊断:上尿路阻塞时,肾盂和肾盏或输尿管显影明显而扩大,并消退缓慢,提示尿路梗阻或扩张,扩大影象下端即为梗阻部位。如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则各个时相显影均有延迟。肾内梗阻时,肾实质影象持续不退,同时肾盏肾孟部位无放射性增高趋势。3、移植肾的监测:超急性排异多发生于术后几小时内,肾动态显像的特点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肾摄取功能差;急性排异表现为灌注不良较肾实质功能损害明显,移植肾灌注明显减少,血流相显示不清或不显影,肾实质摄取少而慢,图象模糊,清除延迟:急性肾小管坏死则多发生于肾移植后最初几天表现为血流灌注轻度减少,肾摄取功能差,肾内可以没有放射性分布;尿路梗阻时可见梗阻以上部位放射性聚集而膀胱不显影;移植肾或其输尿管坏死出现尿漏时,可见腹腔或盆腔内有异常放射性分布。4、肾实质功能判断: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清除及双侧上尿路引流情况的判断。5、GFR的测定:?【本讲课程的小结】本章我们主要讲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显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重点是肾动态显像在判断肾功能中的应用。4
4 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 致的上尿路引流不畅 2、高水平延长线型: a 段基本正常, b 段 c 段融合并呈水平延伸,多见于慢性上尿路梗阻 伴肾盂积水或肾功能轻度受损时。 3、抛物线型:a 段正常或稍低,b 段上升缓慢,峰时后延,c 段下降缓慢,峰顶圆钝,呈抛 物线状。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中度损害和上尿路不全梗阻伴轻度肾盂积水。4、低 水平延长线型:a 段降低,b、c 段合并呈水平延伸,多见于肾功能严重损伤和急性肾前性肾 功能衰竭或慢性上尿路梗阻合并大量肾盂积水时。 5、低水平递降型:常见于一侧肾。表现为患侧肾图 a 段降低, b、c 段合并呈缓慢下降趋 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一侧肾功能丧失、肾切除或先天性一侧缺失。 6、阶梯状下降型:a、b 段正常,c 段呈阶梯状下降。见于精神紧张、尿反流、尿路感染所 导致的上尿路痉挛。 7、单侧小肾图:其幅度明显低于另侧,但图形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 一侧发育不良。 肾动态显像的临床意义: 1、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肾动脉血管床的闭塞性病变而引起的高 血压,表现为患侧肾动脉灌注少而延迟,早期肾实质影象小而放射性分布少,显影和消退皆 延迟,有时后期患肾较健侧肾影大而放射性明显。由于血管闭塞的部位不同,肾脏功能受损 的程度不同,肾图可以表现为抛物线型、高水平或低水平延长线型、低水平递降型和小肾图 型。其中小肾图型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意义。 2、尿路梗阻的诊断:上尿路阻塞时,肾盂和肾盏或输尿管显影明显而扩大,并消退缓慢, 提示尿路梗阻或扩张,扩大影象下端即为梗阻部位。如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则各个时相显影 均有延迟。肾内梗阻时,肾实质影象持续不退,同时肾盏肾盂部位无放射性增高趋势。 3、移植肾的监测:超急性排异多发生于术后几小时内,肾动态显像的特点为移植肾血流灌 注差,肾摄取功能差;急性排异表现为灌注不良较肾实质功能损害明显,移植肾灌注明显减 少,血流相显示不清或不显影,肾实质摄取少而慢,图象模糊,清除延迟;急性肾小管坏死 则多发生于肾移植后最初几天表现为血流灌注轻度减少,肾摄取功能差,肾内可以没有放射 性分布;尿路梗阻时可见梗阻以上部位放射性聚集而膀胱不显影;移植肾或其输尿管坏死出 现尿漏时,可见腹腔或盆腔内有异常放射性分布。 4、肾实质功能判断: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清除及双侧上尿路引流情况的判断。 5、GFR 的测定: • 【本讲课程的小结】本章我们主要讲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显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重点是 肾动态显像在判断肾功能中的应用
【本讲课程的作业】复习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显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5
5 【本讲课程的作业】 复习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显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