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定义:核医学是指利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临床核医学分为诊断、治疗两种。诊断又分为体内诊断法和体外诊断法(放射免疫测定)。体内诊断法又分为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影像核医学)及非显像诊断。发展史:1、1895年-1934年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HenriBegurel发现铀盐的放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成功提取错和镭。1932年居里夫妇第一次用人工方法获得32P,开创了获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前景
绪论 ◼ 定义: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 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临床核医学分为诊断、治疗两 种。诊断又分为体内诊断法和体外诊断法(放射免疫测 定)。体内诊断法又分为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影像核 医学)及非显像诊断。 ◼ 发展史:1、1895年-1934年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Henri Bequrel发现铀盐的放射线 ,1898年居 里夫妇成功提取 镨和镭。1932年居里夫妇第一次用人 工方法获得32P ,开创了获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前景
32P、和198Au等核素仅限于131I、2、1935-1945放射性探测仪器也较少。因此投极为有限的几种。入临床使用的仅有甲状腺疾病和血液病的治疗3、1945-1960核反应堆投入生产,大量放射性核素生产出来。标记技术大大进步,成功制备了较为复杂的标记化合物。同时,1949年y闪烁功能仪和1951年第一台自动y闪烁扫描仪制成,为利用各种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脏器显像和功能检测
2、1935-1945 核素仅限于131I、 32P、和198Au等 极为有限的几种。放射性探测仪器也较少。因此投 入临床使用的仅有甲状腺疾病和血液病的治疗。 3、1945-1960 核反应堆投入生产,大量放射性 核素生产出来。标记技术大大进步,成功制备了较 为复杂的标记化合物。同时,1949年γ闪烁功能仪 和1951年第一台自动γ闪烁扫描仪制成,为利用各 种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脏器显像和功能检测
提供了条件。141961-1975这一阶段最主要的进展是利用加速器和发生器生产出了更多和更符合临床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加上y闪烁照相机问世并配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使得人体各重要脏器几乎都能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包括形态和功能显像
提供了条件。 ◼ 4、1961-1975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进展是利用 加速器和发生器生产出了更多和更符合临床要求 的放射性核素,加上γ闪烁照相机问世并配以计算 机广泛应用,使得人体各重要脏器几乎都能利用 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包括形态和功能显像
5、现代核医学阶段:1975年成功研制第一台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脏器显像的仪器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于80年代相继实现了11C、13N、150、18F及其许多化合物进行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显像,进入到分子核医学时代但由于正电子发射体的半衰期短,赖以生产的加速器和PET本身价格昂贵,应用技术复杂,至今难以推广。1979年,研制成功SPECT广泛应用临床,相对便宜,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且可以完成一些只有PET才能完成
5、现代核医学阶段:1975年成功研制第一台利用发 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脏器显像的仪器—正电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于80年代相继实现了 11C、 13N、 15O、 18F及其许多化合物进行葡萄糖、 蛋白质、脂肪代谢显像,进入到分子核医学时代。 但由于正电子发射体的半衰期短,赖以生产的加速 器和PET本身价格昂贵,应用技术复杂,至今难以推 广。1979年,研制成功SPECT广泛应用临床,相对 便宜,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且可以完成一些只有 PET才能完成
的研究,但SPECT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分子核医学工作随看SPECT的迅猛发展,放射性核素显像已成为现代匹大医学影象之一(CT、MR、超声、核医学),是解决当今三大疾病(心、脑、肿瘤)的重要方法6、我国核医学现状:起步于50年代,至70年代进入迅速数百台发展阶段,全国650多家医院建立了核医学科。但发展SPECT仪投入使用。PET(国产)也开始研制。严重不均衡,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7、如何学习核医学
的研究,但SPECT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分子核医学工作。 随着SPECT的迅猛发展,放射性核素显像已成为现代四 大医学影象之一(CT、MR、超声、核医学),是解决 当今三大疾病(心、脑、肿瘤)的重要方法。 6、我国核医学现状:起步于50年代,至70年代进入迅速 发展阶段,全国650多家医院建立了核医学科。数百台 SPECT仪投入使用。PET(国产)也开始研制。但发展 严重不均衡,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7、如何学习核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