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综写出实哈研究报告。 课题布置:教师布置实验项目,提出具体的性能指 标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献查阅与检索: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 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91:熟杀与电气工 方案讨论与确定: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 程相关领域的知 对于较为复杂的 识,能够在多学科 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 背景下的团队中进 组协作 管理,发挥团 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自主实验研究: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行协调、管理、发 队积极作用,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 挥团队积极作用。 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布置:教师布置实验项目,提出具体的性能指 标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献查阅与检索: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 该课程培学 12.1:能够跟踪本 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行业领域最新技术 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店 方案讨论与确定: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 识、观察能力、动手能 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 发展趋势,具备收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求的前提下,确定实哈方空。 集、分析、判断、 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 自主实验研究: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选择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的能力。 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 精神 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内容提要 1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 状况、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课题要求和实验室条件,提出具体的书面实验方 案,包括实验工艺技术路线、实验条件要求、实验计划进度等。 2.方案的讨论与确定 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介绍实验方案,指导教 师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等因素对方案进行完善修正,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满
33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 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9.1:熟悉与电气工 程 相 关 领 域 的 知 识,能够在多学科 背景下的团队中进 行协调、管理、发 挥团队积极作用。 对于较为复杂的 实验项目,学生能够分 组协作、管理,发挥团 队积极作用。 课题布置:教师布置实验项目,提出具体的性能指 标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献查阅与检索: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 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方案讨论与确定: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 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 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自主实验研究: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 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 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12.1:能够跟踪本 行业领域最新技术 发展趋势,具备收 集、分析、判断、 选择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的能力。 该课程培养学生 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观察能力、动手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 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 精神。 课题布置:教师布置实验项目,提出具体的性能指 标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文献查阅与检索: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 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方案讨论与确定: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 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 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自主实验研究: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 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据整理与 分析的方法。 课题总结: 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进行分析、 总结,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内容提要: 1.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 状况、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课题要求和实验室条件,提出具体的书面实验方 案,包括实验工艺技术路线、实验条件要求、实验计划进度等。 2.方案的讨论与确定 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介绍实验方案,指导教 师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等因素对方案进行完善修正,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满
足实验目的要求,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3实验室试验 按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预备必要的实验材料、搭置实验装置,开 展具体的试验和测试工作。指导教师负责现场指导,解答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 深入思考,创造必要的试验条件,如分析条件、必要的设备材料等。 4.实验总结 由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负责指导和答疑,这一过程使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详见 实验规范与实验指导书。 基本要求: 1独立文献查阅与检索 学生应在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及基本内容后,学习和掌握文献资料的查阅、检索和应用 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2.自主实验研究 在巩固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实验研究技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 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在指导教师的督导下,学习并实施相关大型分析仪器的分析操作。 3科学分析推导 要求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对试验数据的科学分析讨论与推演方式。掌握依据实验结果推 演到结论的思维过程,巩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4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培养和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观 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启发和提高 四、建议教学进度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周,具体计划安排如表2所示 表2学内容提要与安排 号 时间安排 开放实验主要内容 (天数) 场所 动员,布置课题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和基本思路 0.5 实验室 2 文献查阅与检索 指导老师安排 3 实验方案的讨论和确定 0.5 实验室 4 自主实验研究 实验室或自行安排 5 课题总结 1 实验室 合计
34 足实验目的要求,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3.实验室试验 按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预备必要的实验材料、搭置实验装置,开 展具体的试验和测试工作。指导教师负责现场指导,解答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 深入思考,创造必要的试验条件,如分析条件、必要的设备材料等。 4.实验总结 由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负责指导和答疑,这一过程使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终按要求编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详见 实验规范与实验指导书。 基本要求: 1.独立文献查阅与检索 学生应在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及基本内容后,学习和掌握文献资料的查阅、检索和应用, 独立进行文献查阅与检索工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2.自主实验研究 在巩固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实验研究技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自主 完成实验装置的装配、仪器准备、自主运行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数 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在指导教师的督导下,学习并实施相关大型分析仪器的分析操作。 3.科学分析推导 要求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对试验数据的科学分析讨论与推演方式。掌握依据实验结果推 演到结论的思维过程,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4.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培养和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观 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启发和提高。 四、建议教学进度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周,具体计划安排如表 2 所示。 表 2 教学内容提要与安排 序号 开放实验主要内容 时间安排 (天数) 场所 1 动员,布置课题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和基本思路 0.5 实验室 2 文献查阅与检索 1 指导老师安排 3 实验方案的讨论和确定 0.5 实验室 4 自主实验研究 2 实验室或自行安排 5 课题总结 1 实验室 合计 5
五、教学方式 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引导,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 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该实验以 自主(学生或教师)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专业开放实验指导书》课题负责教师自编: 2,相关专业教有课程教材书: 3. 项目涉及的资料,如器件手册、论文等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五分制。 本课程成绩根据学生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 告的情况,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1.实验方案 -20% 2.工作表现及实验效果 -50% 3.实验总结报告 30%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见表3。 表3半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3:能将工程原理与专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验 业知识用千分析申气 表现、实:验效果、课总结报告的枯 程问题,并改进之 况, 综合评定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2.4:能分析文献寻找可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 替代的解决方案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况,综合评定 4.2:能比较和选择研究 路线,独立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实验期间的工作 案、开展工程相关实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并正确整理实验数据, 况,踪合评定 分折、螺轻实验结果 5.1:能运用MATLAB. 电力设计软件IDO、电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验 力系统分析软件EDSA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进行电气系统的计算机 况,综合评定 仿真、设计与计算 91:熟器与电气工程相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验 关领域的知识,能够在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况,综合评定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36
35 五、教学方式 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引导,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 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该实验以 自主(学生或教师)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专业开放实验指导书》课题负责教师自编; 2.相关专业教育课程教材书; 3. 项目涉及的资料,如器件手册、论文等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五分制。 本课程成绩根据学生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 告的情况,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1.实验方案-----------------------------------------------------20% 2.工作表现及实验效果--------------------------------------- ---50% 3.实验总结报告-------------------------------------------------30%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见表 3。 表 3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3:能将工程原理与专 业知识用于分析电气工 程问题,并改进之。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2.4:能分析文献寻找可 替代的解决方案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4.2:能比较和选择研究 路线,独立设计实验方 案、开展工程相关实验 并正确整理实验数据, 分析、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5.1:能运用 MATLAB、 电力设计软件 IDQ 、电 力系统分析软件 EDSA 进行电气系统的计算机 仿真、设计与计算。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9.1:熟悉与电气工程相 关领域的知识,能够在 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进行协调、管理、发挥 团队积极作用。 121:能够跟踪本行业 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具备收集、分析 判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实验方案20%、工作表现及实路 效果50%,实验总结报告30% 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 况,综合评定 息的能力。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专业开放实验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 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开放实验采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 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多位教师给出多 个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脸的具体 操作、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并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Professional opening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stag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gram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It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stage after relevant special courses. Double main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in this course,which means cooper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It is a mode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points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give a full play of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s,and make leamning become a kind of motivated and active exploration process.In this course,teachers give experimental projects. while students self-select the subject title,and launch the design scheme,finish the experiment operations,perform the data record and processing.write the experiment repor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 0BH03107 学分 3.5 总学时 56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12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执笔人 李慧 审核人 张巧杰 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棋拟电子技术、电机学
36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进行协调、管理、发挥 团队积极作用。 12.1:能够跟踪本行业领 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 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 息的能力。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期间的工作 表现、实验效果、课题总结报告的情 况,综合评定 实验方案 20%、工作表现及实验 效果 50%,实验总结报告 30%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专业开放实验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 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开放实验采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 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多位教师给出多 个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具体 操作、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并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Professional opening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stag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gram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t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stage after relevant special courses. Double main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in this course, which means cooper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t is a mode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points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give a full play of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s, and make learning become a kind of motivated and active exploration process. In this course, teachers give experimental projects, while students self-select the subject title, and launch the design scheme, finish the experiment operations, perform the data record and processing, write the experiment repor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 0BH03107 学分 3.5 总学时 56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12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执笔人 李慧 审核人 张巧杰 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学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从理论及应用的角度 出发,介绍各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主要参数,分析四种电力变换电 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变流电路都适用的控制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 的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基本的控制技术和分析设计方法等,为后续课程像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及变频器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学习本课程对培养学 生具有科学的学习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等方面都有者重要的作用。 从培养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 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起到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教师讲授、师生研讨、课外作业、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掌握常用的电力 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基本变换电路的原理,各种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 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调试、分析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力,为进 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 根据本专业工程应用实际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4个方面的能力: (1)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电力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分析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通过分析推 理、软件模拟等方法加以验证:了解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拓扑结构和 设计方法,了解电力电子电路功率调节的主要途径,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文献调研和自学的能力:熟悉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参考书藉以及主流的文献 来源,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理论及控制技术,掌握电力变换的基本电路拓扑 分析方法、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和设计方法。 (3)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学习使用Matlab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建模与仿真,能够根 据仿真结果分析电路的功能及各参数的作用: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如Malb Labview、组态软件等,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开发与研究工作。 (4)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研讨、答辩、做项目报告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参与项目团队、与教师同学加强沟通。 3.认知:通过实验操作和项目学习,对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软硬件设计问题进行分析 设计、交流,及时总结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如表1所示: 37
37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从理论及应用的角度 出发,介绍各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主要参数,分析四种电力变换电 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变流电路都适用的控制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 的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基本的控制技术和分析设计方法等,为后续课程像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及变频器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学习本课程对培养学 生具有科学的学习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培养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 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起到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教师讲授、师生研讨、课外作业、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掌握常用的电力 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基本变换电路的原理,各种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 控制方法、设计计算;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调试、分析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力,为进一 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 根据本专业工程应用实际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 4 个方面的能力: (1)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电力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分析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通过分析推 理、软件模拟等方法加以验证;了解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拓扑结构和 设计方法,了解电力电子电路功率调节的主要途径,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文献调研和自学的能力:熟悉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参考书籍以及主流的文献 来源,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理论及控制技术,掌握电力变换的基本电路拓扑、 分析方法、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和设计方法。 (3)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学习使用 Matlab 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建模与仿真,能够根 据仿真结果分析电路的功能及各参数的作用;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如 Matlab、 Labview、组态软件等,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开发与研究工作。 (4)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研讨、答辩、做项目报告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参与项目团队、与教师同学加强沟通。 3.认知:通过实验操作和项目学习,对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软硬件设计问题进行分析、 设计、交流,及时总结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如表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