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析、解决工程实践中技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 术问题的能力。 间答疑质疑。 项目数学:组建34人项目小组,通过查阅文就和分 析、设计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一般工程问题的创 新设计 ,撰写项目报告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 6.1:了解工程实我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 中电气工程技术相 习: 生掌握知识产权与发 关专业技术的规范 明专利制度等。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 与标准 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 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 间答疑质疑 82:熟悉产品开 发、系统设计、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X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 目管理等职位应道 且有人文社会科学 守的职业道德规带 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 和相关法律知识, 社会责任感,能皱 在工程实践中了解 研讨课:电气工程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 遵守所属岗位的电 遵守电气工程领域的 业行为准则,并在 领域的职业规划等作为研讨课内容,提交分析报告, 职业道德规范,并承担 小组研讨交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 法律和制度的框架 相应责任。 下工作。 通过查阅文献, 工程 件学习,运用TRIZ理 纶中一些其解决实 际工程技术问题及分 121:能够跟踪本 析报告,培养学生堂振 大作业:通讨课后大作业:运用TR☑理论中一些 行业领域最新技术 主要文献检索工具互 具解决实 工程技术问题,学生查阅大量文献,每 发展趋势,具备收 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 个同学完成综述报告,小组制作PPT进行汇报: 集、分析、判断、 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 项目教学:组建3-4人项目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自 洗择国内外相关技 和立献检素工且收供 学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际 术信息的能力: 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 工程技术问题分析,摆写项目报告。 以及白学算机辅 创新软件的相关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 准备。 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见表2。 表2理论散学内容授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一)绪论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 技术创新概述,了解工程用和任条:加何学好本课程。 3 技术、工程创新有关的基 重点:工程技术、工程创新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师
18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析、解决工程实践中技 术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 间答疑质疑。 项目教学:组建 3-4 人项目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分 析、设计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一般工程问题的创 新设计,撰写项目报告。 6.1:了解工程实践 中电气工程技术相 关专业技术的规范 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掌握知识产权与发 明专利制度等。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 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 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 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 间答疑质疑。 8.2:熟悉产品开 发、系统设计、项 目管理等职位应遵 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和相关法律知识, 遵守所属岗位的职 业行为准则,并在 法律和制度的框架 下工作。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 在工程实践中了解并 遵守电气工程领域的 职业道德规范,并承担 相应责任。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 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 习; 研讨课:电气工程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 领域的职业规划等作为研讨课内容,提交分析报告, 小组研讨交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 12.1:能够跟踪本 行业领域最新技术 发展趋势,具备收 集、分析、判断、 选择国内外相关技 术信息的能力; 通过查阅文献、工程软 件学习,运用 TRIZ 理 论中一些工具解决实 际工程技术问题及分 析报告,培养学生掌握 主要文献检索工具互 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 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 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 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 以及自学计算机辅助 创新软件的相关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 准备。 大作业:通过课后大作业:运用 TRIZ 理论中一些工 具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学生查阅大量文献,每 个同学完成综述报告,小组制作 PPT 进行汇报; 项目教学:组建 3-4 人项目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自 学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际 工程技术问题分析,撰写项目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见表 2。 表 2 理论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一)绪论 技术创新概述,了解工程 技术、工程创新有关的基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 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 重点:工程技术、工程创新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师 3
序号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本概念,工程技术的历史 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规划等 阶段和发展趋势,工程师难点: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师的 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 职业规划。 程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规 了解创新思维方法的种类,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的特 (二)创新思维方法 重点:结合大量的案例向学生讲授创新思维最常见的几 种思维方式。 难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的特点及比较。 1、了解传统的创新方法的种类,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 2、堂挥TI乙的核心思想,了解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创新的方法及发明 现状和CAI软件应用情况 3 重点:了解常用的创新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比较 4 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 发明创造的等级。TRZ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TRI☑ 的理论体系:基于TRIZ的CAI软件与应用。 难点:TRIZ的理论体系。 1。堂据40个丁程创新原理 2、掌握技术矛盾、39个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的分析问 题的工具。 4 (四)TRIZ中技术矛盾及 重点:技术矛盾定义:39个工程参数:矛盾矩阵表: 8 应用 40个工程创新原理:技术矛盾解题流程:工程技术案 例分析 难点:掌握40个工程创新原理 掌握TR忆的物理矛盾解题流程及分离原理。 (五)TRZ中物理矛盾及重点:物理矛盾定义:分离原理:分离原理与40个创 应用 新原理关系:物理矛盾解题流程:工程技术案例分析。 6 难点:堂握分离原理。 1、学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2、堂握S曲线和工且。 6 (六)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重点: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S曲线预测工具:S曲 4 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关系, 难点:S曲线预测工具的使用。 1、了解与创新活动关系密切、不可缺少的知识产权保 护的基础知识,利用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防止不 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创新成果的名 种方法。 > (七)知识产权与发明专2、结合本教学内容开展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指导工 利制度概述 作,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伪造数据”、“论文到窃”、“一 2 稿多投等学术浮躁和不端行为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 生树立学术诚信意识 重点: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法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产权主要内容。 19
19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本概念,工程技术的历史 阶段和发展趋势,工程师 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 程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等。 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规划等。 难点: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师的 职业规划。 2 (二)创新思维方法 了解创新思维方法的种类,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的特 点。 重点:结合大量的案例向学生讲授创新思维最常见的几 种思维方式。 难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的特点及比较。 3 3 (三)创新的方法及发明 问题解决理论-TRIZ 理论 1、了解传统的创新方法的种类,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 2、掌握 TRIZ 的核心思想,了解 TRIZ 理论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 CAI 软件应用情况。 重点:了解常用的创新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比较; 发明创造的等级。TRIZ 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TRIZ 的理论体系;基于 TRIZ 的 CAI 软件与应用。 难点:TRIZ 的理论体系。 4 4 (四)TRIZ 中技术矛盾及 应用 1、掌握 40 个工程创新原理; 2、掌握技术矛盾、39 个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的分析问 题的工具。 重点:技术矛盾定义;39 个工程参数;矛盾矩阵表; 40 个工程创新原理;技术矛盾解题流程;工程技术案 例分析。 难点:掌握 40 个工程创新原理。 8 5 (五)TRIZ 中物理矛盾及 应用 掌握 TRIZ 的物理矛盾解题流程及分离原理。 重点:物理矛盾定义;分离原理;分离原理与 40 个创 新原理关系;物理矛盾解题流程;工程技术案例分析。 难点:掌握分离原理。 6 6 (六)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学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2、掌握 S 曲线预测工具。 重点: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S 曲线预测工具;S 曲 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关系。 难点:S 曲线预测工具的使用。 4 7 (七)知识产权与发明专 利制度概述 1、了解与创新活动关系密切、不可缺少的知识产权保 护的基础知识,利用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防止不 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创新成果的各 种方法。 2、结合本教学内容开展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指导工 作,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伪造数据”、“论文剽窃”、“一 稿多投”等学术浮躁和不端行为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 生树立学术诚信意识。 重点: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法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产权主要内容。 2
序号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针对一些典型的创新实例进行讲解,并在有条件的情况 8 (八)工程技术创新讲座 下,聘请一些创新创业者讲述相关的创新、创业经历 2 丰富学生的见识。 小计 3 四、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 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开展 课堂讨论是教学方法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作为讨论题,让学生 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要求写出讨论提纲,督促学生认真准备,人人参与。讨论形式有小组讨 论,也有典型发言,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和点评。将讨论准备情况和发言情况与学生成绩挂 钩,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改革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收集整理了2010年上海世博 会上引人注目的创新案例,并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人物照片、视频等。 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1:1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工程实践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 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TRIZ中技术矛盾及应用、TRIZ中物理矛盾及应用等)应安排 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要做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积极采用多媒 体教学、工程案例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引入等创新手段教学。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林:《工程技术创新导论》马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俄罗斯)萨拉马托夫著,王子羲等译,怎样成为发明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6。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占50%,平时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中的回答问题、课上 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50% 首先,本课程注重过程管理,课程成绩不是以期末考试一次成绩决定,加大了平时成绩 的比例,平时成绩共占50%,包括课堂讨论和作业占30%,上课出勤占20%。平时成绩是
20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8 (八)工程技术创新讲座 针对一些典型的创新实例进行讲解,并在有条件的情况 下,聘请一些创新创业者讲述相关的创新、创业经历, 丰富学生的见识。 2 小计 32 四、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 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开展 课堂讨论是教学方法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作为讨论题,让学生 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要求写出讨论提纲,督促学生认真准备,人人参与。讨论形式有小组讨 论,也有典型发言,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和点评。将讨论准备情况和发言情况与学生成绩挂 钩,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改革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收集整理了 2010 年上海世博 会上引人注目的创新案例,并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人物照片、视频等。 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 1:1 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工程实践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 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TRIZ 中技术矛盾及应用、TRIZ 中物理矛盾及应用等)应安排 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要做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积极采用多媒 体教学、工程案例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引入等创新手段教学。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工程技术创新导论》马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参考书:(俄罗斯)萨拉马托夫 著,王子羲 等译,怎样成为发明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6。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占 50%,平时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中的回答问题、课上 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 50%。 首先,本课程注重过程管理,课程成绩不是以期末考试一次成绩决定,加大了平时成绩 的比例,平时成绩共占 50%,包括课堂讨论和作业占 30%,上课出勤占 20%。平时成绩是
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出勤、课程作业、小组贡献、学习笔记和学习总结报告)作为评价指标 主讲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团队合作是工程师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学生在小组的参与和表 现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外不花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就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就很难展现出在小组中的贡献,就很难得到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课外自主 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课程作业要求课后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完成,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和交流观点,最后,教师要做出高质量的点评和总结,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更高层次的 认识。 其次,实行多样化考核。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所占比例为50%: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 取论文答辩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论题,查找资料,撰写论文,通过抽签进行答辩。这样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 最后,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于平时,将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程作业情况和发言情况与学生成绩挂钩,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对听课认其、发言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给予表扬和加分。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见表3 表3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3:能将工程原理与专业知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占50% 识用于分析电气工程问题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平时成 功进之 绩(上课出勤情况、 上课中的回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 1.4:能将电气工程专业知 答问题、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情 中的回答问题、 上练习和课后 用于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伏 况、研讨课成绩)。 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50% 实验成绩占0%,总分100分 化途径。 6.1:了解工程实践中电气 程技术相关专业技术的规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0%,总分0分。 范与标准: 82:熟悉产品开发、系统识 期末老过成绩(开卷)占50% 计、项目管理等职位应遵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平时成 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 寸成绩(上课出勤情况 上课 绩(上课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统 中的回答问题、课上练习和课后 律知识,遵守所属岗位的耳 习、作业、大作业、研讨课成绩) 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50% 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占10%,总分100分 度的框架下工作。 12.1:能够跟踪本行业领域 昂新技术发展挡热,且具各 分析、判断 选择国氏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50%,总分50分 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1 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出勤、课程作业、小组贡献、学习笔记和学习总结报告)作为评价指标。 主讲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团队合作是工程师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学生在小组的参与和表 现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外不花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就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就很难展现出在小组中的贡献,就很难得到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课外自主 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课程作业要求课后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完成,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和交流观点,最后,教师要做出高质量的点评和总结,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更高层次的 认识。 其次,实行多样化考核。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所占比例为 50%;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 取论文答辩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论题,查找资料,撰写论文,通过抽签进行答辩。这样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 最后,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于平时,将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程作业情况和发言情况与学生成绩挂钩,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对听课认真、发言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给予表扬和加分。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见表 3 表 3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3:能将工程原理与专业知 识用于分析电气工程问题, 并改进之; 1.4:能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用于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 化途径。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平时成 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中的回 答问题、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情 况、研讨课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占 50%、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 中的回答问题、课上练习和课后 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 50%、 实验成绩占 0%,总分 100 分 6.1:了解工程实践中电气工 程技术相关专业技术的规 范与标准;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 0%,总分 0 分。 8.2:熟悉产品开发、系统设 计、项目管理等职位应遵守 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 律知识,遵守所属岗位的职 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 度的框架下工作。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平时成 绩(上课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 习、作业、大作业、研讨课成绩)、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占 50%、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上课 中的回答问题、课上练习和课后 作业情况、研讨课成绩)占 50%、 实验成绩占 10%,总分 100 分 12.1:能够跟踪本行业领域 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 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 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 50%,总分 50 分
八、课程中英文筒介 《工程技术创新导论》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 构分析了全球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技术系统进化所遵循的规律法则,以及解 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建立起指导人们发明创新的TZ(发明问题解决 理论)创新理论体系。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讲授TRZ的基本理论和创新工具等,包括技 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技术矛盾和40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征参数和矛盾矩阵,物 理矛店与分离原理等,使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打破思维定势,能够运用TRIZ创新工 具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本课程还讲授电气工程领域工 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做好电气工程领域方面的职业规划:讲授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 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掌握有效保护创新成果的方法。 Introduction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is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The research facility Lead by famous former USSR inventor Genrikh Altshuller analyzed 2.5 million high level patents across the globe to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of technical system revolution and to solve technical contradiction and physics contradiction.The research leads to formation of TRIZ.the problem solving agorithm for innovation.This cou will introduce the main onept and of TRIZ including the 8 principles of technical system revolution,contradiction resolution and 40 inventive principles,39 parameters for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contradi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 This course aim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by providing innovative thinking methods to breakthrough stereotype mindset and to use TRIZ for real life problem solving Moreover,this course introduc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engineer about electrical fields by providing career plan,knowle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atents laws involving innovation activity and the effective way for protecting innovation 《电机学》 课程编号 0BH03219 学分 总学时 80 实验/上机学时实验:16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电机学 英文名称 Electrical Machines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执笔人 厉虹 审核人 白连平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 一、 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从理论及应用的角度出发
22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工程技术创新导论》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 构分析了全球近 250 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技术系统进化所遵循的规律法则,以及解 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建立起指导人们发明创新的 TRIZ(发明问题解决 理论)创新理论体系。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讲授 TRIZ 的基本理论和创新工具等,包括技 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技术矛盾和 40 个创新原理,39 个工程技术特征参数和矛盾矩阵,物 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等,使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打破思维定势,能够运用 TRIZ 创新工 具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本课程还讲授电气工程领域工 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做好电气工程领域方面的职业规划;讲授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 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掌握有效保护创新成果的方法。 Introduction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The research facility Lead by famous former USSR inventor Genrikh Altshuller analyzed 2.5 million high level patents across the globe to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of technical system revolution and to solve technical contradiction and physics contradiction. The research leads to formation of TRIZ, the problem solving algorithm for innovation.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main concept and basic tools of TRIZ including the 8 principles of technical system revolution, contradiction resolution and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39 parameters for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contradi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 This course aim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by providing innovative thinking methods to breakthrough stereotype mindset and to use TRIZ for real life problem solving. Moreover, this course introduc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engineer about electrical fields by providing career plan, knowle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atents laws involving innovation activity and the effective way for protecting innovation. 《电机学》 课程编号 0BH03219 学分 5 总学时 8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16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电机学 英文名称 Electrical Machines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执笔人 厉虹 审核人 白连平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从理论及应用的角度出发